全本小说网 53wx.com,明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美得无处藏。
人在身旁如沐春光,宁死也无憾。
这首《爱不释手》熟悉的旋律一响起,纵然已经忘掉了电视剧中所有的情节,可是仍旧忘不了杨吉儿那个亦娇亦嗔的回首。只不过是嫣然一笑,便如鲜花般怒放,绽开在整个初唐。
因为这部《唐太宗李世民》,所以在我小时候,李世民给我的印象一直是温文儒雅的。而且我铁了心认为,他与长孙皇后纵然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他爱的当然是杨妃,那个隋炀帝的女儿。
国恨家仇再加恩怨纠缠,电视剧具体的情节早就忘得一干二净,可是小时候便是对这样的狗血也觉得津津有味。现在回想起来,所有的一切不过是雾里看花,特意找到片花来看,结果好似相逢犹恐在梦中。这一段故事,是开篇的歌舞升平,是长孙皇后的奋笔疾书,是水榭亭台的波光潋滟,也是烽烟万里的浩然江山……
旧时电视剧画面并不清晰的效果,反倒如上了岁月的旧胶片,投射出朦胧的光影。在小小的年纪里,它已经是最有趣的故事。
而年纪稍长之后读史,却发现史实中李世民真的有一位杨淑妃。
这位杨淑妃的确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她与李世民的初遇早已经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没有任何资料提及她是怎样嫁给李世民的。正史中对这位杨妃总是寥寥一笔带过——可是这位杨淑妃所生的儿子,却是李世民最为钟爱的吴王李恪;她所生的女儿,则是李世民最为宠爱的公主高阳。关于吴王李恪,史书上记载颇多,据说他文武全才,太宗称他最像自己,对这个儿子的喜爱溢于言表。而高阳公主,关于她的野史八卦就更多了。一向严厉的李世民宠她宠得不像话,据《新唐书列传第八诸帝公主》记载:“合浦公主,始封高阳。下嫁房玄龄子遗爱。主,帝所爱,故礼异它婿。”
瞧瞧“主,帝所爱,故礼异它婿”这句,能想像李世民这么BH的人宠坏小女儿的模样吗?能想像李世民这么BH的皇帝也会是个偏心的父亲吗?如果不是宠坏了这个女儿,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谋逆和牵涉吴王李恪的悲剧。
从李世民对杨淑妃所出的一双儿女的偏爱,大抵可以看出这位前朝帝女杨氏,确实在李世民心中占据着特别的位置。但正是由于杨淑妃特殊的血统与身世,在太子承乾被废后,所有的朝臣一致反对立她所生的吴王为太子。而身为帝王,李世民最终也放弃了私爱的吴王李恪,另立了太子李治。
于是我八卦地想到,李世民立最为仁厚的李治为太子,未尝没有替吴王母子打算的意思。如果继位的李治一如既往地仁厚下去,也许杨妃所生的吴王李恪,可以在腥风血雨的储位之争后,侥幸得一条活路。
爱她,所以给她最好的安排。纵然不能率性而为,却可以替她盘算出最后的退路。
仔细想想以上情节,简直就是一出狗血泼天的言情剧。
如果是由我来写这部小言,当然是从李世民十九岁随父镇守晋阳开始。
下笔之前,擦一下口水先。
在他十九岁时,太原告急,他的父亲李渊领兵对敌却失陷于重围。白马银枪的少年郎孤身杀于阵中,率人拼力将父亲救回。苍茫中原万里山河,从他枪尖上滴落的点点殷红,一如残阳似血。
每次想起来,脑海中总是自动将《旧唐书》枯燥的文字,置换成如电影长镜头般精彩的画面。未及弱冠之龄的他或许此时并未想过,他即将要开创一个辉煌的盛世。
据《旧唐书卷二》记载,他四岁的时候,有个相士见到他,说他:“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于是他父亲从“济世安民”中拣了两个字,给他取名“世民”。
那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曾经的巅峰,万里江山臣服于他足下。然而史书中的他只安详地表现出了一个“明君”应有的样子,除了偶尔抚摸着伴随自己征战多年的骏马,和死后以《兰亭序》随葬。虽然因此后世再也见不着《兰亭序》真迹有点遗憾,但千年来无数次战乱离丧,即使《兰亭序》真迹存世,估计也早已经湮灭于历史之中了。不过因为这件国宝的殉葬,也可以看出他确实是个有品味的男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只会打仗的武人,更不仅仅是个只会治... -->>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美得无处藏。
人在身旁如沐春光,宁死也无憾。
这首《爱不释手》熟悉的旋律一响起,纵然已经忘掉了电视剧中所有的情节,可是仍旧忘不了杨吉儿那个亦娇亦嗔的回首。只不过是嫣然一笑,便如鲜花般怒放,绽开在整个初唐。
因为这部《唐太宗李世民》,所以在我小时候,李世民给我的印象一直是温文儒雅的。而且我铁了心认为,他与长孙皇后纵然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他爱的当然是杨妃,那个隋炀帝的女儿。
国恨家仇再加恩怨纠缠,电视剧具体的情节早就忘得一干二净,可是小时候便是对这样的狗血也觉得津津有味。现在回想起来,所有的一切不过是雾里看花,特意找到片花来看,结果好似相逢犹恐在梦中。这一段故事,是开篇的歌舞升平,是长孙皇后的奋笔疾书,是水榭亭台的波光潋滟,也是烽烟万里的浩然江山……
旧时电视剧画面并不清晰的效果,反倒如上了岁月的旧胶片,投射出朦胧的光影。在小小的年纪里,它已经是最有趣的故事。
而年纪稍长之后读史,却发现史实中李世民真的有一位杨淑妃。
这位杨淑妃的确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她与李世民的初遇早已经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没有任何资料提及她是怎样嫁给李世民的。正史中对这位杨妃总是寥寥一笔带过——可是这位杨淑妃所生的儿子,却是李世民最为钟爱的吴王李恪;她所生的女儿,则是李世民最为宠爱的公主高阳。关于吴王李恪,史书上记载颇多,据说他文武全才,太宗称他最像自己,对这个儿子的喜爱溢于言表。而高阳公主,关于她的野史八卦就更多了。一向严厉的李世民宠她宠得不像话,据《新唐书列传第八诸帝公主》记载:“合浦公主,始封高阳。下嫁房玄龄子遗爱。主,帝所爱,故礼异它婿。”
瞧瞧“主,帝所爱,故礼异它婿”这句,能想像李世民这么BH的人宠坏小女儿的模样吗?能想像李世民这么BH的皇帝也会是个偏心的父亲吗?如果不是宠坏了这个女儿,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谋逆和牵涉吴王李恪的悲剧。
从李世民对杨淑妃所出的一双儿女的偏爱,大抵可以看出这位前朝帝女杨氏,确实在李世民心中占据着特别的位置。但正是由于杨淑妃特殊的血统与身世,在太子承乾被废后,所有的朝臣一致反对立她所生的吴王为太子。而身为帝王,李世民最终也放弃了私爱的吴王李恪,另立了太子李治。
于是我八卦地想到,李世民立最为仁厚的李治为太子,未尝没有替吴王母子打算的意思。如果继位的李治一如既往地仁厚下去,也许杨妃所生的吴王李恪,可以在腥风血雨的储位之争后,侥幸得一条活路。
爱她,所以给她最好的安排。纵然不能率性而为,却可以替她盘算出最后的退路。
仔细想想以上情节,简直就是一出狗血泼天的言情剧。
如果是由我来写这部小言,当然是从李世民十九岁随父镇守晋阳开始。
下笔之前,擦一下口水先。
在他十九岁时,太原告急,他的父亲李渊领兵对敌却失陷于重围。白马银枪的少年郎孤身杀于阵中,率人拼力将父亲救回。苍茫中原万里山河,从他枪尖上滴落的点点殷红,一如残阳似血。
每次想起来,脑海中总是自动将《旧唐书》枯燥的文字,置换成如电影长镜头般精彩的画面。未及弱冠之龄的他或许此时并未想过,他即将要开创一个辉煌的盛世。
据《旧唐书卷二》记载,他四岁的时候,有个相士见到他,说他:“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于是他父亲从“济世安民”中拣了两个字,给他取名“世民”。
那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曾经的巅峰,万里江山臣服于他足下。然而史书中的他只安详地表现出了一个“明君”应有的样子,除了偶尔抚摸着伴随自己征战多年的骏马,和死后以《兰亭序》随葬。虽然因此后世再也见不着《兰亭序》真迹有点遗憾,但千年来无数次战乱离丧,即使《兰亭序》真迹存世,估计也早已经湮灭于历史之中了。不过因为这件国宝的殉葬,也可以看出他确实是个有品味的男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只会打仗的武人,更不仅仅是个只会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