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文学网 www.53wx.com,《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7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袁崇焕是不闭眼的,他的眼里,连粒沙子都不容。
几年前,当他只是个四品宁前道的时候,就敢不经请示杀副总兵,现在的袁督师手握重权,小小的皮岛总兵算老几?
更恶劣的是,毛文龙有严重的经济问题,八年多账目不清,还从不接受检查,且虚报战功,也不听招呼,实在是罪大恶极,必须干掉!
其实毛总兵是有苦衷的。说我捞钱,确是事实,那也是没办法,就这么个荒岛,要不弄点钱,谁跟你干?说我虚报战功,也是事实,但这年头,不打仗的都吹牛,打仗的都虚报,多报点成绩也正常,都照程序走,混个屁啊?
我曾查阅明代户部资料及相关史料,毛文龙手下的人数,在四万人左右,按户部拨出的军饷,是铁定不够用的。换句话说,毛总兵做生意赚的钱,很多都贴进了军饷,很够意思。
可惜对于袁崇焕同志而言,这些都没有意义,在这件事上,他是纯粹的对人不对事。
大难即将临头的毛总兵依然天真无邪,直到他得知了那个消息。
崇祯二年四月,蓟辽督师袁崇焕下令:凡运往东江之物资船队,必须先开到宁远觉华岛,然后再运往东江。
接到命令后,毛文龙当场晕菜,大呼:
“此乃拦喉切我一刀,必定立死!”
只是换个地方起运,为什么立死呢?
因为毛总兵的船队是有猫腻的,不但里面夹杂私货,还要顺道带商船上岛,袁督师改道,就是断了他的财路,只能散伙。
他立即向皇帝上疏,连声诉苦,说自己混不下去了,连哭带吓唬,得到的却只是皇帝的几个字: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怎么从长,喝西北风?
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一个最不可能帮助他的人帮助了他。
穷得发慌的毛文龙突然收到了十万两军饷,这笔钱是袁崇焕特批的。
拿钱的那一刻,毛文龙终于明白了袁崇焕的用意:拿我的钱,就得听我的话。
也好,先拿着,到时再慢慢谈。
然而,袁崇焕的真实用意是:拿我的钱,就要你的命!
说起来,毛文龙算是老江湖了,混了好几十年,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要论耍心眼儿,实在不如袁崇焕。
他做梦也想不到,很久以前,袁督师就打算干掉他。
早在崇祯元年七月,袁崇焕在京城的时候,曾找到大学士钱龙锡,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
“(毛文龙)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杀之。”
这还不算,杀的方法都想好了:
“入其军,斩其帅!”
后来他给皇帝的奏疏上,也明明白白写着:
“去年(崇祯元年)十二月,臣安排已定,文龙有死无生矣!”
“安排已定”,那还谈个屁。
但谈还是要谈,因为毛总兵手下毕竟还有几万人,占据要地,如果把他咔嚓了,他的部下起来跟自己死磕,那就大大不妙了。
所以袁崇焕决定,先哄哄他。
他先补发了十万两军饷,然后又在毛总兵最困难的时候,送去了许多粮食和慰问品,并写信致以问候。
毛文龙终于上当了,他十分感激,终于离开了皮岛老巢,亲自前往宁远,拜会袁崇焕。
机会来了。
在几万重兵的注视下,毛文龙进入了宁远城。
他拜会了袁崇焕,并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双方把酒言欢,然后……
然后他安然无恙地走了。
袁崇焕确实想杀掉毛文龙,但绝不是在宁远。
这个问题,有点脑子的人就能想明白,如果在宁远把他干掉了,他手下那几万人,要么作鸟兽散,要么索性反出去当土匪,或是投敌,到时这烂摊子怎么收拾?
所以在临走时,袁崇焕对毛文龙说,过一个月,我要去你的地盘阅兵,到时再叙。
因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在他自己的地盘上干掉他。
崇祯二年五月二十九日,袁崇焕的船队抵达双岛。
双岛距离皮岛很近,是毛文龙的防区,五月三十日,毛文龙到达双岛,与袁崇焕会面。
六月初一夜晚,袁崇焕来到毛文龙的营房,和他进行了谈话,双方都很客气,互相勉励,表示时局艰难,要共同努力,渡过难关。
这是两人三次谈话中的第一次。
既然在自己的地盘,自然要威风点,毛文龙带来了三千多士兵,在岛上列队,准备迎接袁崇焕的检阅。
六月初三,列队完毕,袁崇焕上岛,开始检阅。
出乎意料的是,毛文龙显得很紧张,几十年的战场经验告诉他,这天可能要出事,所以在整个检阅过程中,他的身边都站满了拿刀的侍卫。
然而,袁崇焕显得很轻松,他的护卫不多,却谈笑自若,搞得毛文龙相当不好意思。
或许是被袁崇焕的诚意感动了,毛文龙赶走了自己的护卫,就在当天深夜,来到了袁督师的营帐,和他谈话。
皮岛、双岛相对位置
★地图中的双岛为大体位置,确切地点尚无定论
这是他们三次谈话中的第二次。
第二天,和睦的气氛终于达到了顶点,一整天都在吃吃喝喝中度过,夜晚,好戏终于开场。
毛文龙来到袁崇焕的营帐,开始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次谈话。
一般说来,两人密谈,内容是不会外泄的,好比秦朝赵高和李斯的密谋,要想知道,只能靠猜。
我不在场,也不猜,却知道这次谈话的内容,因为袁崇焕告诉了我。
一个月后,在给皇帝的奏疏中,袁崇焕详细记录了在这个杀戮前的夜晚,他和毛文龙所说的每句话。
袁崇焕说:
“你在边疆这么久,实在太劳累了,还是你老家杭州西湖好。”
毛文龙说:
“我也这么想,只是奴(指后金)尚在。”
袁崇焕说:
“会有人来替你的。”
毛文龙说:
“此处谁能代得?”
袁崇焕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接着说:
“我此来劳军,你手下兵士每人赏银一两,布一匹,米一石,按人头发放。”
毛文龙说:
“我这里有三千五百人,明天就去领赏。”
讨论了一些细节问题后,谈话正式结束。
毛文龙的命运就此结束。
他不知道,这个夜晚的这次谈话,是他最后救命的机会,而所有的秘密,就藏在这份看似毫不起眼的记录里。
现在,让我来翻译一下这份记录:
在谈话的开始,袁崇焕说杭州西湖好。解释:毛文龙你回老家吧,只要你把权力乖乖让出来,可以不杀你。
毛文龙说工作任务重,不能走。解释:我在这儿很舒坦,不想走。
袁崇焕说,可以找人替你。解释:这里不是缺了你不行,大把人可以代替你。
毛文龙说,此处谁代得。解释:都是我的人,谁能替我!
这算是谈崩了,接下来的,是袁崇焕的最后一次尝试。
袁崇焕说,按人头发放赏赐。解释:把你的家底亮出来,到底有多少人,老实交代。
毛文龙说,这里有三千五百人,明天领赏。解释:知道你想查我家底,就是不告诉你!
谈不拢,杀吧。
六月五日。
袁崇焕在山上设置了大帐,准备在那里召见毛文龙。
然后他走到路边,等待着毛文龙的到来。
毛文龙列队完毕,准备上山。
袁崇焕拦住了他,说,不用这么多人,带上你的亲信将领就行了。
毛文龙表示同意,带着随从跟着袁崇焕上了山。
在上山的路上,袁崇焕突然停住脚步,对着毛文龙身旁的将校们,说了这样一句话:
“你们在边疆为国效力,每月的粮饷只有一斛,实在太辛苦了,请受我一拜!”
袁督师如此客气,大家受宠若惊,纷纷回拜,所以,在一片忙乱之中,许多人都没有听懂他的下一句话:
“你们只要为国家效力,今后不用怕无粮饷。”
这句话的意思是,就算你们的毛总兵死了,只要继续干,就有饭吃。
一路走,一路聊,袁崇焕很和气,毛文龙很高兴,气氛很好,直到进入营帐的那一刻。
“毛文龙!本部院与你谈了三日,只道你回头是迟也不迟,哪晓得你狼子野心总是欺诳,目中无本部院,国法岂能容你!”
面对袁崇焕严厉的训斥,毛文龙却依旧满脸堆笑——还没反应过来。
太突然了,事情怎么能这样发展呢?
袁崇焕到底是有备而来,毛总兵脑袋还在运算之中,他就抛出了重量级的武器——十二大罪。
这十二大罪包括钱粮不受管辖、冒功、撒泼无礼、走私、干海盗、好色、给魏忠贤立碑、未能收复辽东土地等。
这十二大罪的提出,证明袁崇焕同志的挖坑功夫,还差得太远。
类似这种材料公文,骂的是人是鬼不要紧,有没有事实也不要紧,贵在找得准,打得狠,比如杨涟参魏忠贤的二十四大罪,就是该类型公文的典范。
但袁崇焕给毛文龙栽的这十二条,实在不太高明,所谓冒功、无礼、好色,只要是人就干过,实在摆不上台。而最有趣的,莫过于给魏忠贤立碑,要知道,当年袁巡抚也干过这出,他曾向朝廷上疏,建议在宁远给魏忠贤修生祠,可惜由于提早下课,没能实现。
这些都是扯淡,其实说来说去就两个字:办你。
文龙兄尚在晕菜之际,袁督师已经派人脱了他的官服,绑起来了。
绑成粽子的毛文龙终于清醒过来,大喊一声:
“文龙无罪!”
敢喊这句话,是有底的,毕竟是自己的地盘,几千人就等在外边,且身为一品武官,总镇总兵,除皇帝外,无人敢杀。
但袁崇焕敢。他敢杀毛文龙,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他是袁崇焕,四品文官就敢杀副总兵的袁崇焕。
第二个原因是一件东西,他拿了出来给毛文龙看。
当看到这件东西时,毛文龙终于服软了,这玩意儿他并不陌生,事实上再熟悉不过了,因为他自己也有一件——上方宝剑。
活到头了。
虽说文龙兄手里也有一把上方宝剑,可惜那是天启皇帝给的。所谓上方宝剑,是皇帝的象征,不是死皇帝的象征,人都死了,把死人送给你的宝剑拿出来,吓唬鬼还行,跟现任皇帝的剑死磕,只能是找死了。
手持上方宝剑的袁崇焕,此刻终于说出了他的心声和名言:
“上方”也叫“尚方”,是专管供应、制造皇帝所用器物的官署名。从汉朝开始即有。持有上方宝剑的人是皇帝最信任的人,有先斩后奏的特权。但也要依法行事,不能乱来。
“你道本部院是个书生,本部院是朝廷的将首!”
毛文龙明白,今天这关不低头是过不去了,马上开始装孙子:
“文龙自知死罪,只求督师恩赦。”
统帅认了,属下自然不凑热闹,毛文龙的部将毫无反抗,当即跪倒求饶,只求别把自己搭进去。
其实事情到此为止,教训教训毛文龙,也就凑合了。
然而,袁崇焕很执著。
局势尽在掌握,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的一切冲昏了他的头脑,让他说出了下面的话:
“今日杀了毛文龙,本督师若不能恢复全辽,愿试上方宝剑偿命!”
这话很准。
然后他面向京城的方向请旨跪拜,将毛文龙拉出营帐,斩首。
辽东的重量级风云人物毛文龙,就此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可惜毛总兵并不知道,他是可以不死的,因为袁崇焕根本就杀不了他,只要他向袁崇焕索要一样东西。
这件东西,就是皇帝的旨意。
在古往今来的戏台、电视剧里,上方宝剑都是个很牛的东西,扛着到处走,想杀谁就杀谁。
这种观点,基本上是京剧票友的水平。别的朝代且不说,在明朝,所谓上方宝剑,说起来是代天子执法,但大多数时候,也就做个样子,表示皇帝信任我,给我这么个东西,可以狐假虎威一下,算是特别赏赐。
一般情况下,真凭这玩意儿去砍人的,是少之又少,最多就是砍点中低级别的阿猫阿狗,敢杀朝廷一品大员的,也只有袁崇焕这种二杆子。
换句话说,袁崇焕要干掉毛文龙,必须有皇帝的旨意,问题在于,毛文龙同志当官多年,肯定也知道这一点,他为什么不提出来呢?
对于这个疑问,我曾百思不得其解。经过仔细分析材料,才发现,原来毛文龙同志之所以认栽,只是出于一个偶然的误会:
因为当袁崇焕拿出上方宝剑,威胁要杀掉毛文龙的时候,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正是这句话,断送了毛文龙的所有期望。
他说:我五年平辽,全凭法度,今天不杀你,如何惩戒后人?皇上给我上方宝剑,就是为此!
这是句相当忽悠人的话,特别是最后一句,“皇上给我上方宝剑,就是为此”。
为此——到底为什么?
所谓为此,就是为了维护纪律,也就是客气客气的话,没有特指。因为皇帝并未下令,用此剑杀死毛文龙。
但在毛文龙听来,为此,就是皇帝发话,让袁同志拿着家伙,今天上岛来砍自己,所以他没有反抗。
换句话说,毛文龙同志之所以束手待毙,是因为他的语法没学好,没搞清主谓宾的指代关系,弄错了行情。
从小混社会,有丰富江湖经验的毛总兵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干掉了。这就是小时候不好好读书的恶果。
人干掉了,接下来的是擦屁股程序。
首先是安慰大家,我只杀毛文龙,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然后是发钱,袁崇焕随身带着十万两(合六千多万人民币),全都发了。只是这种先杀人、再分钱的方式,实在很像强盗打劫。
而最后,也最重要的一步,是安抚。
毛文龙手下这几万人,基本都是他的亲信,要保证这些人不跑、也不散伙,袁崇焕很是花了一番心思。先是换了一批将领,安插自己的亲信,然后又任命毛文龙的儿子毛承禄当部将,这意思是,我虽然杀了你爹,但那是公事,跟你没有关系,照用你,别再闹事。
几大棒加胡萝卜下去,效果很好,没人闹,也没人反,该干啥还干啥,袁崇焕很高兴。
毛文龙就这么死了,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
但后果是有的,且非常非常非常非常严重。
最高兴的是皇太极,他可以放心了。因为毛文龙所控制的区域,除皮岛外,还毛文龙的一生有金州、旅顺等地区,而毛总兵人品虽不咋样,但才能出众,此人一死,这些地盘就算没人管了,他可以放心大胆地进攻京城。
而自信的袁督师认定,他的善后工作非常出色,但他不知道的是,在那群被他安抚的毛文龙部下里,有这样三个人,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
这三位仁兄就不用多介绍了,都是各类“辫子戏”里的老熟人了。前两位先是造反,折腾明朝,后来又跟着吴三桂造反,折腾清朝,史称“三藩”。
而最后这位孔有德更是个极品,他是清朝仅有的两名汉人封王者之一(另一个是吴三桂),当汉奸能当出这么大成就,实在是因为他的汉奸当得非常彻底。
参考消息
于谦的预言
据有关文献记载,万历三十三年春,毛文龙打算去北京投奔时任兵部主事的舅舅沈光祚。据说临行前,他跑到老乡于谦的庙里,祈求他给自己一点建议。果然,当天晚上于谦就在梦中给他写信了:“欲效淮阴,老了一半。好个田横,无人做伴。”后来这句话果然应验:韩信(被封为淮阴侯)二十七岁为大将,毛文龙当大将时五十二岁,是为“老了一半”;田横(汉初义士)在岛上自杀时,有五百壮士自刎而殉,而毛文龙在岛上被杀时,却没人陪他赴死,只他一个人掉了脑袋。
多年后镇守桂林时,他遇到了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被打得满地找牙,气不过,竟然自焚了。清朝认为这兄弟很够意思,就追认了个王。
这三位仁兄原先都是山东的矿工,觉得挣钱没够,就改行当了海盗,后来转正成了毛文龙的部将。事实证明,这三个人只有毛文龙能镇得住,因为两年后,他们就都反了。
事实还证明,他们是很有点水平的,后来当汉奸时很能打仗,为大清的统一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再提一句,那位被袁督师提拔的毛文龙之子毛承禄后来也反了,不过运气差点,还没当上汉奸,就被剁了。
所谓文龙该死,结果大致如此。
但跟上述结果相比,下面这个才是最为致命的。
到底是在朝廷里混过的,杀死毛文龙后,袁崇焕立刻意识到,这事办大了。
所以他立即上疏,向皇帝请罪,说这事我办错了,以我的权力,不应该杀死毛文龙,请追究我的责任,等待皇帝处分。
袁崇焕认识错误的态度很诚恳,方法却不对。如果要追究责任,处分、撤职、充军都是不够的,唯一能够摆平此事的方法,就是杀人偿命。
朱由校大事记
袁崇焕是不闭眼的,他的眼里,连粒沙子都不容。
几年前,当他只是个四品宁前道的时候,就敢不经请示杀副总兵,现在的袁督师手握重权,小小的皮岛总兵算老几?
更恶劣的是,毛文龙有严重的经济问题,八年多账目不清,还从不接受检查,且虚报战功,也不听招呼,实在是罪大恶极,必须干掉!
其实毛总兵是有苦衷的。说我捞钱,确是事实,那也是没办法,就这么个荒岛,要不弄点钱,谁跟你干?说我虚报战功,也是事实,但这年头,不打仗的都吹牛,打仗的都虚报,多报点成绩也正常,都照程序走,混个屁啊?
我曾查阅明代户部资料及相关史料,毛文龙手下的人数,在四万人左右,按户部拨出的军饷,是铁定不够用的。换句话说,毛总兵做生意赚的钱,很多都贴进了军饷,很够意思。
可惜对于袁崇焕同志而言,这些都没有意义,在这件事上,他是纯粹的对人不对事。
大难即将临头的毛总兵依然天真无邪,直到他得知了那个消息。
崇祯二年四月,蓟辽督师袁崇焕下令:凡运往东江之物资船队,必须先开到宁远觉华岛,然后再运往东江。
接到命令后,毛文龙当场晕菜,大呼:
“此乃拦喉切我一刀,必定立死!”
只是换个地方起运,为什么立死呢?
因为毛总兵的船队是有猫腻的,不但里面夹杂私货,还要顺道带商船上岛,袁督师改道,就是断了他的财路,只能散伙。
他立即向皇帝上疏,连声诉苦,说自己混不下去了,连哭带吓唬,得到的却只是皇帝的几个字: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怎么从长,喝西北风?
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一个最不可能帮助他的人帮助了他。
穷得发慌的毛文龙突然收到了十万两军饷,这笔钱是袁崇焕特批的。
拿钱的那一刻,毛文龙终于明白了袁崇焕的用意:拿我的钱,就得听我的话。
也好,先拿着,到时再慢慢谈。
然而,袁崇焕的真实用意是:拿我的钱,就要你的命!
说起来,毛文龙算是老江湖了,混了好几十年,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要论耍心眼儿,实在不如袁崇焕。
他做梦也想不到,很久以前,袁督师就打算干掉他。
早在崇祯元年七月,袁崇焕在京城的时候,曾找到大学士钱龙锡,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
“(毛文龙)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杀之。”
这还不算,杀的方法都想好了:
“入其军,斩其帅!”
后来他给皇帝的奏疏上,也明明白白写着:
“去年(崇祯元年)十二月,臣安排已定,文龙有死无生矣!”
“安排已定”,那还谈个屁。
但谈还是要谈,因为毛总兵手下毕竟还有几万人,占据要地,如果把他咔嚓了,他的部下起来跟自己死磕,那就大大不妙了。
所以袁崇焕决定,先哄哄他。
他先补发了十万两军饷,然后又在毛总兵最困难的时候,送去了许多粮食和慰问品,并写信致以问候。
毛文龙终于上当了,他十分感激,终于离开了皮岛老巢,亲自前往宁远,拜会袁崇焕。
机会来了。
在几万重兵的注视下,毛文龙进入了宁远城。
他拜会了袁崇焕,并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双方把酒言欢,然后……
然后他安然无恙地走了。
袁崇焕确实想杀掉毛文龙,但绝不是在宁远。
这个问题,有点脑子的人就能想明白,如果在宁远把他干掉了,他手下那几万人,要么作鸟兽散,要么索性反出去当土匪,或是投敌,到时这烂摊子怎么收拾?
所以在临走时,袁崇焕对毛文龙说,过一个月,我要去你的地盘阅兵,到时再叙。
因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在他自己的地盘上干掉他。
崇祯二年五月二十九日,袁崇焕的船队抵达双岛。
双岛距离皮岛很近,是毛文龙的防区,五月三十日,毛文龙到达双岛,与袁崇焕会面。
六月初一夜晚,袁崇焕来到毛文龙的营房,和他进行了谈话,双方都很客气,互相勉励,表示时局艰难,要共同努力,渡过难关。
这是两人三次谈话中的第一次。
既然在自己的地盘,自然要威风点,毛文龙带来了三千多士兵,在岛上列队,准备迎接袁崇焕的检阅。
六月初三,列队完毕,袁崇焕上岛,开始检阅。
出乎意料的是,毛文龙显得很紧张,几十年的战场经验告诉他,这天可能要出事,所以在整个检阅过程中,他的身边都站满了拿刀的侍卫。
然而,袁崇焕显得很轻松,他的护卫不多,却谈笑自若,搞得毛文龙相当不好意思。
或许是被袁崇焕的诚意感动了,毛文龙赶走了自己的护卫,就在当天深夜,来到了袁督师的营帐,和他谈话。
皮岛、双岛相对位置
★地图中的双岛为大体位置,确切地点尚无定论
这是他们三次谈话中的第二次。
第二天,和睦的气氛终于达到了顶点,一整天都在吃吃喝喝中度过,夜晚,好戏终于开场。
毛文龙来到袁崇焕的营帐,开始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次谈话。
一般说来,两人密谈,内容是不会外泄的,好比秦朝赵高和李斯的密谋,要想知道,只能靠猜。
我不在场,也不猜,却知道这次谈话的内容,因为袁崇焕告诉了我。
一个月后,在给皇帝的奏疏中,袁崇焕详细记录了在这个杀戮前的夜晚,他和毛文龙所说的每句话。
袁崇焕说:
“你在边疆这么久,实在太劳累了,还是你老家杭州西湖好。”
毛文龙说:
“我也这么想,只是奴(指后金)尚在。”
袁崇焕说:
“会有人来替你的。”
毛文龙说:
“此处谁能代得?”
袁崇焕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接着说:
“我此来劳军,你手下兵士每人赏银一两,布一匹,米一石,按人头发放。”
毛文龙说:
“我这里有三千五百人,明天就去领赏。”
讨论了一些细节问题后,谈话正式结束。
毛文龙的命运就此结束。
他不知道,这个夜晚的这次谈话,是他最后救命的机会,而所有的秘密,就藏在这份看似毫不起眼的记录里。
现在,让我来翻译一下这份记录:
在谈话的开始,袁崇焕说杭州西湖好。解释:毛文龙你回老家吧,只要你把权力乖乖让出来,可以不杀你。
毛文龙说工作任务重,不能走。解释:我在这儿很舒坦,不想走。
袁崇焕说,可以找人替你。解释:这里不是缺了你不行,大把人可以代替你。
毛文龙说,此处谁代得。解释:都是我的人,谁能替我!
这算是谈崩了,接下来的,是袁崇焕的最后一次尝试。
袁崇焕说,按人头发放赏赐。解释:把你的家底亮出来,到底有多少人,老实交代。
毛文龙说,这里有三千五百人,明天领赏。解释:知道你想查我家底,就是不告诉你!
谈不拢,杀吧。
六月五日。
袁崇焕在山上设置了大帐,准备在那里召见毛文龙。
然后他走到路边,等待着毛文龙的到来。
毛文龙列队完毕,准备上山。
袁崇焕拦住了他,说,不用这么多人,带上你的亲信将领就行了。
毛文龙表示同意,带着随从跟着袁崇焕上了山。
在上山的路上,袁崇焕突然停住脚步,对着毛文龙身旁的将校们,说了这样一句话:
“你们在边疆为国效力,每月的粮饷只有一斛,实在太辛苦了,请受我一拜!”
袁督师如此客气,大家受宠若惊,纷纷回拜,所以,在一片忙乱之中,许多人都没有听懂他的下一句话:
“你们只要为国家效力,今后不用怕无粮饷。”
这句话的意思是,就算你们的毛总兵死了,只要继续干,就有饭吃。
一路走,一路聊,袁崇焕很和气,毛文龙很高兴,气氛很好,直到进入营帐的那一刻。
“毛文龙!本部院与你谈了三日,只道你回头是迟也不迟,哪晓得你狼子野心总是欺诳,目中无本部院,国法岂能容你!”
面对袁崇焕严厉的训斥,毛文龙却依旧满脸堆笑——还没反应过来。
太突然了,事情怎么能这样发展呢?
袁崇焕到底是有备而来,毛总兵脑袋还在运算之中,他就抛出了重量级的武器——十二大罪。
这十二大罪包括钱粮不受管辖、冒功、撒泼无礼、走私、干海盗、好色、给魏忠贤立碑、未能收复辽东土地等。
这十二大罪的提出,证明袁崇焕同志的挖坑功夫,还差得太远。
类似这种材料公文,骂的是人是鬼不要紧,有没有事实也不要紧,贵在找得准,打得狠,比如杨涟参魏忠贤的二十四大罪,就是该类型公文的典范。
但袁崇焕给毛文龙栽的这十二条,实在不太高明,所谓冒功、无礼、好色,只要是人就干过,实在摆不上台。而最有趣的,莫过于给魏忠贤立碑,要知道,当年袁巡抚也干过这出,他曾向朝廷上疏,建议在宁远给魏忠贤修生祠,可惜由于提早下课,没能实现。
这些都是扯淡,其实说来说去就两个字:办你。
文龙兄尚在晕菜之际,袁督师已经派人脱了他的官服,绑起来了。
绑成粽子的毛文龙终于清醒过来,大喊一声:
“文龙无罪!”
敢喊这句话,是有底的,毕竟是自己的地盘,几千人就等在外边,且身为一品武官,总镇总兵,除皇帝外,无人敢杀。
但袁崇焕敢。他敢杀毛文龙,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他是袁崇焕,四品文官就敢杀副总兵的袁崇焕。
第二个原因是一件东西,他拿了出来给毛文龙看。
当看到这件东西时,毛文龙终于服软了,这玩意儿他并不陌生,事实上再熟悉不过了,因为他自己也有一件——上方宝剑。
活到头了。
虽说文龙兄手里也有一把上方宝剑,可惜那是天启皇帝给的。所谓上方宝剑,是皇帝的象征,不是死皇帝的象征,人都死了,把死人送给你的宝剑拿出来,吓唬鬼还行,跟现任皇帝的剑死磕,只能是找死了。
手持上方宝剑的袁崇焕,此刻终于说出了他的心声和名言:
“上方”也叫“尚方”,是专管供应、制造皇帝所用器物的官署名。从汉朝开始即有。持有上方宝剑的人是皇帝最信任的人,有先斩后奏的特权。但也要依法行事,不能乱来。
“你道本部院是个书生,本部院是朝廷的将首!”
毛文龙明白,今天这关不低头是过不去了,马上开始装孙子:
“文龙自知死罪,只求督师恩赦。”
统帅认了,属下自然不凑热闹,毛文龙的部将毫无反抗,当即跪倒求饶,只求别把自己搭进去。
其实事情到此为止,教训教训毛文龙,也就凑合了。
然而,袁崇焕很执著。
局势尽在掌握,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的一切冲昏了他的头脑,让他说出了下面的话:
“今日杀了毛文龙,本督师若不能恢复全辽,愿试上方宝剑偿命!”
这话很准。
然后他面向京城的方向请旨跪拜,将毛文龙拉出营帐,斩首。
辽东的重量级风云人物毛文龙,就此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可惜毛总兵并不知道,他是可以不死的,因为袁崇焕根本就杀不了他,只要他向袁崇焕索要一样东西。
这件东西,就是皇帝的旨意。
在古往今来的戏台、电视剧里,上方宝剑都是个很牛的东西,扛着到处走,想杀谁就杀谁。
这种观点,基本上是京剧票友的水平。别的朝代且不说,在明朝,所谓上方宝剑,说起来是代天子执法,但大多数时候,也就做个样子,表示皇帝信任我,给我这么个东西,可以狐假虎威一下,算是特别赏赐。
一般情况下,真凭这玩意儿去砍人的,是少之又少,最多就是砍点中低级别的阿猫阿狗,敢杀朝廷一品大员的,也只有袁崇焕这种二杆子。
换句话说,袁崇焕要干掉毛文龙,必须有皇帝的旨意,问题在于,毛文龙同志当官多年,肯定也知道这一点,他为什么不提出来呢?
对于这个疑问,我曾百思不得其解。经过仔细分析材料,才发现,原来毛文龙同志之所以认栽,只是出于一个偶然的误会:
因为当袁崇焕拿出上方宝剑,威胁要杀掉毛文龙的时候,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正是这句话,断送了毛文龙的所有期望。
他说:我五年平辽,全凭法度,今天不杀你,如何惩戒后人?皇上给我上方宝剑,就是为此!
这是句相当忽悠人的话,特别是最后一句,“皇上给我上方宝剑,就是为此”。
为此——到底为什么?
所谓为此,就是为了维护纪律,也就是客气客气的话,没有特指。因为皇帝并未下令,用此剑杀死毛文龙。
但在毛文龙听来,为此,就是皇帝发话,让袁同志拿着家伙,今天上岛来砍自己,所以他没有反抗。
换句话说,毛文龙同志之所以束手待毙,是因为他的语法没学好,没搞清主谓宾的指代关系,弄错了行情。
从小混社会,有丰富江湖经验的毛总兵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干掉了。这就是小时候不好好读书的恶果。
人干掉了,接下来的是擦屁股程序。
首先是安慰大家,我只杀毛文龙,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然后是发钱,袁崇焕随身带着十万两(合六千多万人民币),全都发了。只是这种先杀人、再分钱的方式,实在很像强盗打劫。
而最后,也最重要的一步,是安抚。
毛文龙手下这几万人,基本都是他的亲信,要保证这些人不跑、也不散伙,袁崇焕很是花了一番心思。先是换了一批将领,安插自己的亲信,然后又任命毛文龙的儿子毛承禄当部将,这意思是,我虽然杀了你爹,但那是公事,跟你没有关系,照用你,别再闹事。
几大棒加胡萝卜下去,效果很好,没人闹,也没人反,该干啥还干啥,袁崇焕很高兴。
毛文龙就这么死了,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
但后果是有的,且非常非常非常非常严重。
最高兴的是皇太极,他可以放心了。因为毛文龙所控制的区域,除皮岛外,还毛文龙的一生有金州、旅顺等地区,而毛总兵人品虽不咋样,但才能出众,此人一死,这些地盘就算没人管了,他可以放心大胆地进攻京城。
而自信的袁督师认定,他的善后工作非常出色,但他不知道的是,在那群被他安抚的毛文龙部下里,有这样三个人,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
这三位仁兄就不用多介绍了,都是各类“辫子戏”里的老熟人了。前两位先是造反,折腾明朝,后来又跟着吴三桂造反,折腾清朝,史称“三藩”。
而最后这位孔有德更是个极品,他是清朝仅有的两名汉人封王者之一(另一个是吴三桂),当汉奸能当出这么大成就,实在是因为他的汉奸当得非常彻底。
参考消息
于谦的预言
据有关文献记载,万历三十三年春,毛文龙打算去北京投奔时任兵部主事的舅舅沈光祚。据说临行前,他跑到老乡于谦的庙里,祈求他给自己一点建议。果然,当天晚上于谦就在梦中给他写信了:“欲效淮阴,老了一半。好个田横,无人做伴。”后来这句话果然应验:韩信(被封为淮阴侯)二十七岁为大将,毛文龙当大将时五十二岁,是为“老了一半”;田横(汉初义士)在岛上自杀时,有五百壮士自刎而殉,而毛文龙在岛上被杀时,却没人陪他赴死,只他一个人掉了脑袋。
多年后镇守桂林时,他遇到了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被打得满地找牙,气不过,竟然自焚了。清朝认为这兄弟很够意思,就追认了个王。
这三位仁兄原先都是山东的矿工,觉得挣钱没够,就改行当了海盗,后来转正成了毛文龙的部将。事实证明,这三个人只有毛文龙能镇得住,因为两年后,他们就都反了。
事实还证明,他们是很有点水平的,后来当汉奸时很能打仗,为大清的统一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再提一句,那位被袁督师提拔的毛文龙之子毛承禄后来也反了,不过运气差点,还没当上汉奸,就被剁了。
所谓文龙该死,结果大致如此。
但跟上述结果相比,下面这个才是最为致命的。
到底是在朝廷里混过的,杀死毛文龙后,袁崇焕立刻意识到,这事办大了。
所以他立即上疏,向皇帝请罪,说这事我办错了,以我的权力,不应该杀死毛文龙,请追究我的责任,等待皇帝处分。
袁崇焕认识错误的态度很诚恳,方法却不对。如果要追究责任,处分、撤职、充军都是不够的,唯一能够摆平此事的方法,就是杀人偿命。
朱由校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