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53wx.com,国姓窃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配合上经度航行法之后,海船能在海上航出更多直奔目的地的精确航线,平均算下来,能节约一到两成的航行里程,也就能在原本基础上再降低一两成的航行时间和航行运输成本。也能更方便地井喷式地理发现、更精确地测绘海岸线地图。
除了航海钟之外,作为胡克助理的安东尼.列文虎克,也毫不意外地在大明内务府的资金材料支持下,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并且第一次观测发现了细菌等微生物——
这事儿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本来就是列文虎克发明的。只不过原本的历史上他在荷兰时没那么多人支持,要花自己的钱搞研究,就慢一些。现在到了大明,各种光学打磨耗材和光学玻璃基料随便他用随便他花,自然进展飞速迅勐。
而显微镜的出现和微生物的发现,当然又让大明生化环材领域很快就能迎来一波新井喷。比如都有人开始搞历史上“巴氏杀毒法”的对比研究了。
反正现在有显微镜,可以看清微生物的生死,那就可以精确观测各种药物和卫生手段的杀菌效果了,这绝对是一个质变。
光是大明科学院下属几个研究所,这两三年里对于各种食物军粮保鲜技术的对比研究,就让大明的远征后勤保障稳定性,又上了一个台阶。
一些惠而不费的小措施小规章,和预处理的技术手段往上一堆,就让大军军粮变质吃坏肚子的概率明显下降了一点。
除此之外,比航海钟和显微镜再档次低一些的小科学发现发明,在过去五年里起码又堆积了十几项,
什么反射式望远镜、潜望镜,八十锭小宛纺纱机,砸棉机,改良式的手摇缝纫机、初代脚踏缝纫机……朱树人都数不过来了。
大明朝廷在看到“科教兴国”的希望后,对南京大学和大明科学院的支持力度也变得更大了,同时还开始琢磨另外两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那就是准备酌情允许各省自筹经费、设立每省一所理工科大学,就比照南大的办学方式。
于是,在过去三年里,大明在各省的科教筹备方面,下了不少力气调研和预热,进行人才储备。
可惜因为理工科人才的绝对数量还是不够,最终只能暂缓,改为分成几个小步骤走。
第一步就是立刻进行南京大学的新一轮扩招,这事儿是从小康十八年、也是南大建立的第十一年开始的。从此,南大的每年录取人数,从原本的每年600人,进一步一次性扩充到1500人。
不过扩充之后,也附带着一个待遇降低,那就是以后南大的毕业生,将不再按照举人待遇侯选派官。
换言之,“读完南大也有机会做官”的待遇,到南大的第十届学生为止,以后就没这种好事了。
扩招之后学生含金量会迎来第一次下降,但是可以得到更多人才,将来到地方上去进行科学基础教育工作,把数理化教育变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甚至从600到1500这扩招的900人,里有一半入学分数最低的,将来就定死了直接按照“师范生”培养,必须送到地方上教书。
而如今虽然还没能力在各省建立大学,但至少可以先建立各种中学级别的新学学堂。
目前先做到每个省的省城有一座理工科中学,教导进入大学以前的基础数理化知识,也教传统文学哲学。
最终的毕业教学水平,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初中二年级数学和物理水平,加上一些化学和生物常识。
而这一项工作,从小康十八年开始,到小康二十年,已经初步完成了。这年大明各省的省城,都至少已经建立起了一座综合型中学,招生规模都在数百人左右。
其中南京、杭州、苏州、南昌、武昌是全国建中学最快的地方,到小康二十年时,他们已经有学生学到三年级了。
这几个省份原本就最重视文教,朝廷给了政策后,地方乡绅第一年就疯狂积极响应、自己踊跃捐钱把中学建起来了。
而广州、成都、重庆、北京、开封、济南、福州稍晚一些,它们是小康十九年建成的第一所综合型中学,如今有了二年级的学生。
剩下其他相对偏远或穷困一些的省城,最后也赶在小康二十年的朝廷截止期限,草草把中学建立起来。
哪怕钱少没人捐,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大不了先减少一点招生规模。分配不到足够多的老师,就先减少一些课程。
朝廷的文部最后核查时,也确认了各省已经有了教数理化常识的中学,对这个结果挺满意。只是核查时,也发现一些穷省确实硬件和师资力量不行,为这事儿也跟朝廷汇报。
朝中文部官员商讨后,又请示了内阁,最终内阁做出决策,建议各省在第一座通科中学之外,再建立以府县为单位的“图书馆”。
要求一年之内,确保在所有省城设立一座可以供学子上门阅读的图书馆。但是因为受限于时代技术管理水平,那肯定是不能允许外借图书的,只能是来馆里现场读,不能把书带回家,而且进出馆还得被搜身,以免窃书。
至于图书馆里必须提供的全套基础数理化教材,朝廷文部会统一下发给各省。反正如今凋版印刷活字印刷都很成熟了,朝廷刻版印书也不贵。一次制版印个几千上万册完全没问题。
最终,朝廷会按照大约三万套的标准进行授书。给每个省的省城图书馆,至少配备全部通用数理化教材一千套,当然四书五经这些传统教材也会配发供免费借阅。
未来三到五年内,文部还会责令各省,在三年内实现每个府城有一座公立免费图书馆,所需书籍可以由省城图书馆原本拿到的配额分一部分过去。
五年内要实现每个县城有一座公立免费图书馆,书籍来源也可以从省里那一千套分润,同时地方上的乡绅可以自行捐助解决一部分。所有的馆子都是可以上门看,但不许外借。
朝廷只管原始教材的提供,建造和日常运营的经费就让地方乡绅自筹,朝廷不给预算。但是可以在图书馆门口给捐钱的人立功德碑写上每个人的贡献。贡献达到一定金额的,以后子弟可以优先去国子监捐监生。
有了中学和图书馆这些更基础的设施,相信大明在各省省城都建一座大学的计划,应该在未来数年内,就有希望了吧。
虽然这种大学,注定要比南大简化删节一个版本,毕业生也没法享受行政级别的待遇。但总比没有好,也能充实大明的科教人才队伍。
——
PS:新书已开这本需要加速完本,今天第二更,差不多万字了。可能下午还会加更,但不一定,大家别特地等。
配合上经度航行法之后,海船能在海上航出更多直奔目的地的精确航线,平均算下来,能节约一到两成的航行里程,也就能在原本基础上再降低一两成的航行时间和航行运输成本。也能更方便地井喷式地理发现、更精确地测绘海岸线地图。
除了航海钟之外,作为胡克助理的安东尼.列文虎克,也毫不意外地在大明内务府的资金材料支持下,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并且第一次观测发现了细菌等微生物——
这事儿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本来就是列文虎克发明的。只不过原本的历史上他在荷兰时没那么多人支持,要花自己的钱搞研究,就慢一些。现在到了大明,各种光学打磨耗材和光学玻璃基料随便他用随便他花,自然进展飞速迅勐。
而显微镜的出现和微生物的发现,当然又让大明生化环材领域很快就能迎来一波新井喷。比如都有人开始搞历史上“巴氏杀毒法”的对比研究了。
反正现在有显微镜,可以看清微生物的生死,那就可以精确观测各种药物和卫生手段的杀菌效果了,这绝对是一个质变。
光是大明科学院下属几个研究所,这两三年里对于各种食物军粮保鲜技术的对比研究,就让大明的远征后勤保障稳定性,又上了一个台阶。
一些惠而不费的小措施小规章,和预处理的技术手段往上一堆,就让大军军粮变质吃坏肚子的概率明显下降了一点。
除此之外,比航海钟和显微镜再档次低一些的小科学发现发明,在过去五年里起码又堆积了十几项,
什么反射式望远镜、潜望镜,八十锭小宛纺纱机,砸棉机,改良式的手摇缝纫机、初代脚踏缝纫机……朱树人都数不过来了。
大明朝廷在看到“科教兴国”的希望后,对南京大学和大明科学院的支持力度也变得更大了,同时还开始琢磨另外两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那就是准备酌情允许各省自筹经费、设立每省一所理工科大学,就比照南大的办学方式。
于是,在过去三年里,大明在各省的科教筹备方面,下了不少力气调研和预热,进行人才储备。
可惜因为理工科人才的绝对数量还是不够,最终只能暂缓,改为分成几个小步骤走。
第一步就是立刻进行南京大学的新一轮扩招,这事儿是从小康十八年、也是南大建立的第十一年开始的。从此,南大的每年录取人数,从原本的每年600人,进一步一次性扩充到1500人。
不过扩充之后,也附带着一个待遇降低,那就是以后南大的毕业生,将不再按照举人待遇侯选派官。
换言之,“读完南大也有机会做官”的待遇,到南大的第十届学生为止,以后就没这种好事了。
扩招之后学生含金量会迎来第一次下降,但是可以得到更多人才,将来到地方上去进行科学基础教育工作,把数理化教育变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甚至从600到1500这扩招的900人,里有一半入学分数最低的,将来就定死了直接按照“师范生”培养,必须送到地方上教书。
而如今虽然还没能力在各省建立大学,但至少可以先建立各种中学级别的新学学堂。
目前先做到每个省的省城有一座理工科中学,教导进入大学以前的基础数理化知识,也教传统文学哲学。
最终的毕业教学水平,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初中二年级数学和物理水平,加上一些化学和生物常识。
而这一项工作,从小康十八年开始,到小康二十年,已经初步完成了。这年大明各省的省城,都至少已经建立起了一座综合型中学,招生规模都在数百人左右。
其中南京、杭州、苏州、南昌、武昌是全国建中学最快的地方,到小康二十年时,他们已经有学生学到三年级了。
这几个省份原本就最重视文教,朝廷给了政策后,地方乡绅第一年就疯狂积极响应、自己踊跃捐钱把中学建起来了。
而广州、成都、重庆、北京、开封、济南、福州稍晚一些,它们是小康十九年建成的第一所综合型中学,如今有了二年级的学生。
剩下其他相对偏远或穷困一些的省城,最后也赶在小康二十年的朝廷截止期限,草草把中学建立起来。
哪怕钱少没人捐,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大不了先减少一点招生规模。分配不到足够多的老师,就先减少一些课程。
朝廷的文部最后核查时,也确认了各省已经有了教数理化常识的中学,对这个结果挺满意。只是核查时,也发现一些穷省确实硬件和师资力量不行,为这事儿也跟朝廷汇报。
朝中文部官员商讨后,又请示了内阁,最终内阁做出决策,建议各省在第一座通科中学之外,再建立以府县为单位的“图书馆”。
要求一年之内,确保在所有省城设立一座可以供学子上门阅读的图书馆。但是因为受限于时代技术管理水平,那肯定是不能允许外借图书的,只能是来馆里现场读,不能把书带回家,而且进出馆还得被搜身,以免窃书。
至于图书馆里必须提供的全套基础数理化教材,朝廷文部会统一下发给各省。反正如今凋版印刷活字印刷都很成熟了,朝廷刻版印书也不贵。一次制版印个几千上万册完全没问题。
最终,朝廷会按照大约三万套的标准进行授书。给每个省的省城图书馆,至少配备全部通用数理化教材一千套,当然四书五经这些传统教材也会配发供免费借阅。
未来三到五年内,文部还会责令各省,在三年内实现每个府城有一座公立免费图书馆,所需书籍可以由省城图书馆原本拿到的配额分一部分过去。
五年内要实现每个县城有一座公立免费图书馆,书籍来源也可以从省里那一千套分润,同时地方上的乡绅可以自行捐助解决一部分。所有的馆子都是可以上门看,但不许外借。
朝廷只管原始教材的提供,建造和日常运营的经费就让地方乡绅自筹,朝廷不给预算。但是可以在图书馆门口给捐钱的人立功德碑写上每个人的贡献。贡献达到一定金额的,以后子弟可以优先去国子监捐监生。
有了中学和图书馆这些更基础的设施,相信大明在各省省城都建一座大学的计划,应该在未来数年内,就有希望了吧。
虽然这种大学,注定要比南大简化删节一个版本,毕业生也没法享受行政级别的待遇。但总比没有好,也能充实大明的科教人才队伍。
——
PS:新书已开这本需要加速完本,今天第二更,差不多万字了。可能下午还会加更,但不一定,大家别特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