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53wx.com,国姓窃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历代福建人也不会那么容易下南洋或者移民全世界了。
郑成功要组织人手去吕宋,完全不需要强迫,整个过程非常仁政。而且郑成功还自掏腰包,承担了移民的运费,不收他们渡海的船票,更是让福建贫农感恩戴德,觉得白白捞到了一个出去闯世界的机会。
周边领地全部拿稳之后,东北八百万,扶桑五地四百万,东南亚一共八百万(缅甸四百越南三百吕宋一百),加起来关外新占领土地上也拥有人口两千万,其中一半是汉人,剩下一半也都是被汉化的人,或者是异族被汉人征服占有的妇孺。
如此,加上关内传统汉地十八省的九千万,大明疆土的总人口数量,也恢复到了一亿一千万。
这个数字,大约是崇祯七年时的人口数字。当时李自成张献忠才第一波造反不成,纷纷诈降,天下人口的屠戮和灾荒死亡还没到最惨烈的时候。
朱树人兜兜转转,在崇祯七年后四十年,总算又回到了当时的程度,但如今大明已经普及了玉米和土豆,还开发了东北的肥沃黑土地和东南亚的红河、尹洛瓦底江河谷平原。
全国水利设施也大大提升了,而且灾害最严重最密集的年份也过去了,所以这同样的一亿一千万人,生存质量简直是天壤之别。
人口增长的同时,人民还安居乐业,天下民心对大明的拥戴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顶点。这样的人心所向,更是大明未来动员力和稳定性的根本保障。
这绝不是歌功颂德,而是有实打实证据的。因为崇祯七年时,天下田地统计,一共也就七亿多亩,而且实际上因为西北的连年灾荒,很多土地已经退化,只是存在于黄册上,实际没法种,辽东的土地也一直留在当时大明的账面上,实际上都落入敌手了。
所以崇祯七年时,大明掌握的关内十八省,总共耕地面积,实际上只有六亿多,不到七亿亩。
而原本历史上,清朝到了雍、乾年间的两次耕地普查,也就只有八亿多亩耕地。但考虑到清朝实际上比明朝多控制了一些西北地区,以及东北部分闯关东新产生的田地,所以关内开垦规模其实跟明朝差不多(关内开荒到明朝基本已经结束了,只有西南改土归流新增的梯田,算是清朝的增量)
后世所谓的乾隆盛世,就是靠着勉强八亿亩的耕地,精耕细作养四亿人口,人均才两亩地,压根儿那就不叫生活,只能叫在饿殍的死亡线上挣扎。
而如今,大明虽然只有一亿一千万人口,但开垦田地的规模,已经远超了平行时空的乾隆时期。
关内各省的耕地依然保持在八亿亩左右,西南云贵改土归流数十年,增田两千四百余万亩。
越南的红河流域有耕地九百万亩,加上顺化以北其他零星沿海农田,大明占领的越南地区一共有一千三百万亩田地。
缅甸的怒江和尹洛瓦底江两江河谷占领区,拥有田地两千余万亩。扶桑的九州等地,在幕府时代的在籍田地为“石高三百余万石”,实际上折算过来有四百万亩。
而经过郑家开发建设后的大员岛,其实农业条件比九州岛还好,两个岛屿面积也差不多。只是大员岛毕竟建设时间短,至今还只开发了朝向福建的沿海平原,但也开垦出了近三百万亩农田。
而对大明国力潜力提升最大的一块开发,显然来自于东北。那可是占到后世华夏全国耕地面积三分之一的存在,全开发出来至少能等于关内十八省总和的一半。
(注:这里的算法是包括了内蒙的东北部分。后世如果只算东三省不算内蒙的话,大约只占全国耕地的23%,但内蒙的东北部分还有1.7亿亩耕地)
如今东北的开发,虽然远远不能跟后世比,但经过前后陆续二十几年的时间,也算略有小成了。
黑龙江干流流域的开发,还只有后世的一成多。但尽管如此,也已经超越了历史上乾隆年间的水平——后世清朝所谓的闯关东,其实也就到松嫩平原一带,并没有到黑龙江干流大规模开发。
以至于到清末,黑龙江北岸也就六十几个屯。可见南岸也多不了几倍,整个黑龙江干流到清末不超过三百个村子。
而现在,大明在黑龙江干流沿岸,好歹有大几十万人口,一千多万亩耕地了,至少分布在七八座城市、上百个乡镇、一千多个村落里,比平行时空的清末开发程度还高了至少五倍。
人均能耕种二十亩黑土地,而且这个人均是连老人小孩女人都算上的。实际上壮劳力普遍要种三四十亩田,非常辛苦,但也足够丰衣足食。
丰足的积蓄,甚至能让农户完成原始积累,渐渐做到了家家都有自己的耕牛,甚至还普遍不止一头牛,还进一步依靠近代科技升级了耕犁和其他省力农具。
而开发更彻底的松嫩平原,如今的垦荒力度,已经超过了后世的三成,垦荒出的耕地也突破了一亿亩大关,松嫩平原上的五百多万人口,人均同样能有二十多亩肥沃黑土地耕地,同样是把妇孺老人都拿来平均了,壮劳力起码种三四十亩。
再加上辽河平原的后续开发,如今整个东北,为大明提供的耕地已经有一亿六千万亩,达到了关内传统汉地十八省总耕地的两成多。
小康十五年,天下重新统计耕地,深入彻查,最终计算得全国耕地十亿五千万亩,已经超过了平行时空清朝巅峰期三成。
全国范围内,人均耕地依然能有九亩多。
再加上大明远超历史同期的工业,废丁分籍改革实施十五年来,已经攒起了超过一千四百万的工籍、兵/役籍人口,实际上的农籍人口只有九千七百万。
如此算来,农籍人口的人均耕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近十一亩。就算依然存在一些当初南方豪门大户的土地兼并遗留问题,但贫农基本上能确保每个壮劳力至少种十亩自耕田。
大明国力之强,已经堪称华夏历史之最。
——
PS:快速过时间线的需要,所以流水账盘点一章种田成果。
很快要到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副本,准噶尔和罗刹了,后面其他都不会详写,只是略过一个大致年表。马上要完本了。
历代福建人也不会那么容易下南洋或者移民全世界了。
郑成功要组织人手去吕宋,完全不需要强迫,整个过程非常仁政。而且郑成功还自掏腰包,承担了移民的运费,不收他们渡海的船票,更是让福建贫农感恩戴德,觉得白白捞到了一个出去闯世界的机会。
周边领地全部拿稳之后,东北八百万,扶桑五地四百万,东南亚一共八百万(缅甸四百越南三百吕宋一百),加起来关外新占领土地上也拥有人口两千万,其中一半是汉人,剩下一半也都是被汉化的人,或者是异族被汉人征服占有的妇孺。
如此,加上关内传统汉地十八省的九千万,大明疆土的总人口数量,也恢复到了一亿一千万。
这个数字,大约是崇祯七年时的人口数字。当时李自成张献忠才第一波造反不成,纷纷诈降,天下人口的屠戮和灾荒死亡还没到最惨烈的时候。
朱树人兜兜转转,在崇祯七年后四十年,总算又回到了当时的程度,但如今大明已经普及了玉米和土豆,还开发了东北的肥沃黑土地和东南亚的红河、尹洛瓦底江河谷平原。
全国水利设施也大大提升了,而且灾害最严重最密集的年份也过去了,所以这同样的一亿一千万人,生存质量简直是天壤之别。
人口增长的同时,人民还安居乐业,天下民心对大明的拥戴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顶点。这样的人心所向,更是大明未来动员力和稳定性的根本保障。
这绝不是歌功颂德,而是有实打实证据的。因为崇祯七年时,天下田地统计,一共也就七亿多亩,而且实际上因为西北的连年灾荒,很多土地已经退化,只是存在于黄册上,实际没法种,辽东的土地也一直留在当时大明的账面上,实际上都落入敌手了。
所以崇祯七年时,大明掌握的关内十八省,总共耕地面积,实际上只有六亿多,不到七亿亩。
而原本历史上,清朝到了雍、乾年间的两次耕地普查,也就只有八亿多亩耕地。但考虑到清朝实际上比明朝多控制了一些西北地区,以及东北部分闯关东新产生的田地,所以关内开垦规模其实跟明朝差不多(关内开荒到明朝基本已经结束了,只有西南改土归流新增的梯田,算是清朝的增量)
后世所谓的乾隆盛世,就是靠着勉强八亿亩的耕地,精耕细作养四亿人口,人均才两亩地,压根儿那就不叫生活,只能叫在饿殍的死亡线上挣扎。
而如今,大明虽然只有一亿一千万人口,但开垦田地的规模,已经远超了平行时空的乾隆时期。
关内各省的耕地依然保持在八亿亩左右,西南云贵改土归流数十年,增田两千四百余万亩。
越南的红河流域有耕地九百万亩,加上顺化以北其他零星沿海农田,大明占领的越南地区一共有一千三百万亩田地。
缅甸的怒江和尹洛瓦底江两江河谷占领区,拥有田地两千余万亩。扶桑的九州等地,在幕府时代的在籍田地为“石高三百余万石”,实际上折算过来有四百万亩。
而经过郑家开发建设后的大员岛,其实农业条件比九州岛还好,两个岛屿面积也差不多。只是大员岛毕竟建设时间短,至今还只开发了朝向福建的沿海平原,但也开垦出了近三百万亩农田。
而对大明国力潜力提升最大的一块开发,显然来自于东北。那可是占到后世华夏全国耕地面积三分之一的存在,全开发出来至少能等于关内十八省总和的一半。
(注:这里的算法是包括了内蒙的东北部分。后世如果只算东三省不算内蒙的话,大约只占全国耕地的23%,但内蒙的东北部分还有1.7亿亩耕地)
如今东北的开发,虽然远远不能跟后世比,但经过前后陆续二十几年的时间,也算略有小成了。
黑龙江干流流域的开发,还只有后世的一成多。但尽管如此,也已经超越了历史上乾隆年间的水平——后世清朝所谓的闯关东,其实也就到松嫩平原一带,并没有到黑龙江干流大规模开发。
以至于到清末,黑龙江北岸也就六十几个屯。可见南岸也多不了几倍,整个黑龙江干流到清末不超过三百个村子。
而现在,大明在黑龙江干流沿岸,好歹有大几十万人口,一千多万亩耕地了,至少分布在七八座城市、上百个乡镇、一千多个村落里,比平行时空的清末开发程度还高了至少五倍。
人均能耕种二十亩黑土地,而且这个人均是连老人小孩女人都算上的。实际上壮劳力普遍要种三四十亩田,非常辛苦,但也足够丰衣足食。
丰足的积蓄,甚至能让农户完成原始积累,渐渐做到了家家都有自己的耕牛,甚至还普遍不止一头牛,还进一步依靠近代科技升级了耕犁和其他省力农具。
而开发更彻底的松嫩平原,如今的垦荒力度,已经超过了后世的三成,垦荒出的耕地也突破了一亿亩大关,松嫩平原上的五百多万人口,人均同样能有二十多亩肥沃黑土地耕地,同样是把妇孺老人都拿来平均了,壮劳力起码种三四十亩。
再加上辽河平原的后续开发,如今整个东北,为大明提供的耕地已经有一亿六千万亩,达到了关内传统汉地十八省总耕地的两成多。
小康十五年,天下重新统计耕地,深入彻查,最终计算得全国耕地十亿五千万亩,已经超过了平行时空清朝巅峰期三成。
全国范围内,人均耕地依然能有九亩多。
再加上大明远超历史同期的工业,废丁分籍改革实施十五年来,已经攒起了超过一千四百万的工籍、兵/役籍人口,实际上的农籍人口只有九千七百万。
如此算来,农籍人口的人均耕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近十一亩。就算依然存在一些当初南方豪门大户的土地兼并遗留问题,但贫农基本上能确保每个壮劳力至少种十亩自耕田。
大明国力之强,已经堪称华夏历史之最。
——
PS:快速过时间线的需要,所以流水账盘点一章种田成果。
很快要到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副本,准噶尔和罗刹了,后面其他都不会详写,只是略过一个大致年表。马上要完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