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53wx.com,国姓窃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小康七年,十一月初三。

    南京紫禁城,乾清宫。

    这是数理科考试放榜后的第三天,也是放榜后的第一次朝会。

    皇帝朱慈煜自然也非常热切,想知道自己的新政善政,给天下士人留下了怎么样的感想,有多少人感戴他的恩泽。

    朝会上其他那些例行议题自不必提,朱慈煜今天也没什么兴趣,所以话题很快就歪楼到了科考上。

    朱慈煜借机询问礼部尚书顾炎武:“顾卿,南京大学招考张榜已有三日,民间应举士子反响如何,中试者可都有积极筹备入学?”

    顾炎武连忙出列回奏:“禀陛下,此番科试风纪俨然,典章整肃,应举士子皆得以斯文得体应对。

    报名参考者一千四百零三人,最终实际应考交卷者一千二百九十八人。张榜之后,应录三百人整,因榜末多有同分,实录三百零九人。

    因录取榜单名次皆有分数,高低分明。对于各人考分有疑虑者,付给公证、手续费后,还可查阅原卷扣分详情,故而人人对扣分心服口服。士林皆以此番科考,为国朝历次考试公允之最。”

    轮到顾炎武汇报,他一上来就强调这次的考试是多么的公允,在评分标准方面堪称古今无匹的公平公正。

    甚至考试完阅卷的时候,虽然依然要湖名,但却不用跟往常正常的文科科举那样让人誊抄卷面,而是湖好名直接就可以批改原卷了。

    这也是为了减少誊抄过程中的错误和细节遗漏。因为纯文字的卷子,誊抄时不会有人故意抄错,抄错的意义也不大,会文理不通直接出现破绽。

    而理工科的试卷,很多是数字和符号,稍微抄错一点会很麻烦。虽然还可以反复核对校验,但既然数学题对还是错一目了然,批改不能作假,也就没必要誊抄了。

    就算阅卷官认出这是某个有后台考生的字迹又如何?

    难道就因为这考生是内阁首辅的儿子,阅卷官还敢把明明答错的数学题批对不成?

    数学物理这些玩意儿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造不得假的,天王老子做错了也是错。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一些题目涉及到几何的作图和物理的作图,而作图的手法、精度还有其他一些细节,誊抄后可能就没有了,还不如用原卷改。

    华夏自隋炀帝杨广开始有科举,一千零大几十年了,从未能解决“不用誊抄也绝对判卷公允”的问题,如今大明却解决了,

    这难道不是值得大吹特吹的政绩么?也难怪顾炎武如此引以为傲。

    朱慈煜听了之后,也是频频点头赞许。

    然而,没有一项新政能够让所有人满意。就在朱慈煜颇感振奋之时,旁边的御史班子里,便有人出列奏对,根据他们风闻到的民意民愿,仗义执言,针砭时弊:

    “陛下,臣王士禛风闻,此番考试虽然号称判卷公允,可依然有数省士子为结果鸣不平。前日,贡院之外,有数十河南、山东考生抨击,声言此番三百零九名上榜者,北方各省仅有二十余人录取,南北不公,引来数百举子围观。

    臣念及太祖时,便曾有南北榜之争。我大明此后多年,也素有南北分榜以安人心。此番事端处置恐非安妥之法,唯陛下察之。”

    朱慈煜和顾炎武原本心情还不错,被御史这么一说,都各有些不快。

    这王士禛是河南新城人士,六年前中的进士,如今在御史台做一名普通的御史。或许是出身的关系,他自然要为河南老乡争取一些利益,这也是人之常情。

    大明原本文科的科举都有南北分榜,不用跟南方教育发达地区卷同一份名额,现在没有分榜了,他们就很怀念当初朱元章的法度。

    朱慈煜原本没怎么深想这个问题,就直接问顾炎武,该当如何应对、目前的制度设计,究竟原理如何、是否合理。

    顾炎武深吸了一口气,坚定地回答:“陛下,臣以为,王士禛所言,对太祖当年南北分榜的本意,大有误解!太祖皇帝时,是曾出过南北桉,但当时分榜以安人心,并没有错。

    只因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篇文章好坏优劣,难以有公论。就算当时的主考都觉得取在前数十名的文章,确实优秀,也难以排除这数十篇文章的立意、政见与当时的执政、阅卷者暗合。而一旦某一派掌握了论政之权,释经之权,从此盘根错节形成学阀,也确实难以避免。

    故而太祖之分南北榜,不应被视为给北人以好处,只是让人可以分片取仕,各抒己见,不必拘泥于讨好一派执政之见。如果当时南人执政,北人士子于文章中、人人都不迎合其政见,执政之南人亦非取不可。

    但如今新科所试内容,乃是数理,对便是对,错便是错,判卷宽严绝无舞弊余地。故而按分录取,才更示天下以公允。否则某些省百三四十分方得录取,另一些省百二十分便得录取,天下人又会如何看待?”

    朱慈煜摸了摸稀疏的胡渣子,一想确实也有道理。之前文科科举,最关键的一点是只用排名次,不用打具体分数。所以南北榜各排个名次,别人也说不出不公平。

    但现在是客观题,榜单上每个人考了多少,都精确到分了,一个130分的人没录取,一个110分的却录取了,确实会冲击到人的三观。

    毕竟他们还是明朝人,没有穿越者,不知道后人是慢慢能理解这种各省分数线差一大截的情况的。在顾炎武眼里,能明确分数的卷子,就该公事公办,不该搞利益输送。

    朱慈煜觉得双方都有点道理,一时让群臣畅所欲言,评价一下得失曲直。大家众说纷纭,一时也难以定论,朱慈煜只好宣布散朝后改日再议。

    ……

    散朝之后,朱慈煜回到文华殿,让宦官去把他父王请来,还单独请了张煌言、顾炎武等几人,闭门议事。

    自从朱慈煜南巡回京后,亲政的比例越来越高,朱树人也不想太累,就把日常朝会完全丢给儿子了,他自己长期借故不上朝。

    毕竟大朝会上,面对百官,儿子就算给父亲赐座,甚至允许侧坐在陛阶以上,那还是挺别扭的。礼遇再高,不合朝廷法度,礼遇再低,又违父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