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53wx.com,国姓窃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树人辅政新君的变法推行得很顺利,时间转眼来到小康二年秋。
九月的一天,杭州府治所钱塘县。
即将三年任满的杭州知府张世鹏,在自己的府衙里,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这不速之客,正是一年多之前,还仅仅连县级待遇都排不上的姚启圣,但如今,他不但有应天府通判的职责在身,而且就在一个月前,摄政王朱树人还额外给他加了个官,让他挂上了户部员外郎的头衔,方便他随时外出公干,处理财税变法事宜。
一年里面两次快速升迁,这要不是需要酷吏当恶人,断然是不会升这么快的。
所以,张世鹏在接到王府私下里给他的信,说王爷要派姚启圣来浙江,协助他进行废丁分籍的税制改革时,他就知道自己这边被重视盯上了。
不过,既然王府至今还给他私信,那说明他本人绝对没有被猜忌,只是让他做事谨慎,无则加勉,张世鹏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两人一见面,张世鹏也给了对方面子:“姚先生,幸会,听说你升迁之速,着实令本官都羡慕呐。此番本官也要多多请教,以便更好地为朝廷效力,为王爷分忧。”
姚启圣知道对方根基也硬,其家族早年就是朱树人的铁杆盟友,所以完全不敢托大,言辞之间,都把自己摆在很低的位置。
这个张世鹏年纪跟姚启圣差不多,也是三十七八岁。他本人倒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当初甚至都没考过举人,是直接国子监监生出身,得到了比照举人参加后续会试的资格。
而且当初张世鹏这个监生,甚至还是“荫监”,跟朱树人当年入南京国子监属于同一类型——只因他父亲是前兵部尚书、前浙闽总督张国维,当初崇祯帝殉国之前,唯一被崇祯降职到南方地方上做官的,逃过了一劫。
张国维曾经是沉廷扬的上司,在苏州时就是世交,后来朱树人力推崇祯朝厘金改革时,张国维作为南京户部侍郎,也是主要的助推盟友。后来南京朝廷建立后,张国维也帮朱树人稳住了浙江的局面。
如果张国维本人还活着的话,如今应该已年过七旬了。不过他没能活那么久,四年前就过世了。
留下两个儿子,长子张世凤当初是正牌会试考中的,如今在朝中当工部侍郎。次子张世鹏稍微不争气一点,屡试不中,前些年灭清的时候,恩科才中,好在后来升官挺快,留在浙江老家当杭州知府。
毫无疑问,张家兄弟就是因为老爹站队站得好,所以子孙继续得富贵,被朱树人重用了。
但这也没什么问题,朱树人要稳定掌权,把老朱家的Y染色体缓一缓,特殊时期当然要重用忠心的自己人。
他也知道四书五经本身其实没什么鸟用,只是一个牢笼志士的筛选工具罢了。明面上吃相别难看、让天下儒生相信这套上升通道还有用就行,实际上不重要。
张世鹏跟姚启圣初步沟通之后,很快就抛出一个问题:“不知王爷为何今年唯独对我们浙江这边的变法,尤其重视呢?莫非觉得我们这边容易出漏子?
本官自问这方面还算勤谨,录籍析产全部落实得很扎实,不至于会比江西那边还差吧。”
姚启圣也不拿腔作势,很坦白的说:“王爷确实没发现贵省有什么具体不当之处,无非是无则加勉。
去年应天府小惩大戒了一番,今年南直隶其他各府肯定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而且苏松常镇皆平原肥沃之地,也不存在山县平县的划分问题,情况简单。
江西那边虽然多山,但九江府和南昌府地处鄱阳湖、赣江平原,也没太多复杂的问题,贫农百姓普遍也能有十亩八亩的水田。
两府西部倒是有几个县,略多些山区,土地不好集中,不过那些地方都靠近武昌了,而武昌是王爷起家之前的根据之地,所以那边百姓大多被朝廷积威反复敲打。
王爷看来看去,今年试点的范围,最容易出问题的,还是你们杭州府了。浙江参加试点的三府,湖州嘉兴全是平原,土地易于集中。
杭州府西部却是山区绵延,可以说出了杭州城,过了西子湖,西边就全是山了,地形复杂,耕地破碎。连龙井山上种茶的茶农,都未必能每家凑得出二十亩山田。
所以,王爷决定把‘鼓励百姓小范围兼并整合田地,挤出人口改为工籍、朝廷提供借贷周转以助民转型’的重点,放在杭州府试。”
张世鹏听了这番话后,不由大惊:“本官倒是已经知道,王爷当初之所以定下‘平原拥有水田十亩以下的农户,按十亩计税。山县下限减半’的政策,为的就是鼓励诱导只有一点点田的百姓,索性放弃田地进城务工。
可是,王爷居然会鼓励土地兼并?自古历朝历代,土地兼并都是危害国家长远的隐患,难道就没人劝王爷?”
张世鹏虽然是朱树人的亲信故旧,但他依然觉得这事儿有点匪夷所思。
主要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从汉朝开始的历史书读下来,都知道早在《史记》、《汉书》的食货志里面,历朝历代都把王朝末期的一个崩坏景象,描绘为“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哪怕到了21世纪,依然有很多人只要看到“土地兼并”四个字,后面都不用看了,直接开喷。
朱树人当然不会犯低级错误,所以他允许姚启圣搞的事情,和张世鹏以为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只听姚启圣也是一脸崇拜得意之色,忍不住卖弄道:“张府台勿惊,您所想,和王爷所想,其实并不是一回事。王爷岂能不知道土地兼并的坏处?
所以,他今年,以及未来两年,希望在杭州府小范围试点的手段,并不是真正的无差别土地兼并,而只是‘允许中下贫农之间的互相土地兼并’。
很快就会有朝廷正式文告下达了,会要求从今年起,未来三年内,杭州府境内一切土地交易,必须在府县报备,不允许再在乡镇自相担保、先私下交易,凡是没有县里登记、府里备桉的土地买卖,一律视为非法、无效。
在此基础上,王爷会进一步要求,杭州府三年内冻结大户问贫民买田的渠道,禁止此类交易。而只允许户均拥有水田十亩以下、山田二十亩以下的中下农,向其他中下农买地。而且买完之后,拥有田地的上限,不得超过水田二十亩,或山田四十亩。
王爷要的,是贫农和贫农之间相互兼并,让农户的数量减少、而户均竞争力变强,被挤出局的农民,就改行务工,转为工籍。而不是让大地主也借机坐大——
不过,如果大地主也要向其他大地主买地,互相兼并转让,或者是有些地主需要分家,把族中一部分分支人口改为工籍,那朝廷还是支持的,只是这种级别的交易之前,要先到府县审批。出卖田亩一千亩以上的,要知县用印备桉,出卖田亩一万亩以上的,要知府用印备桉。”
张世鹏听得很仔细,听完后有一种匪夷所思的感觉。
但是朱树人能想到这种“定向鼓励兼并”,又是很正常的事情。谁让他是穿越者呢,他想到的这一招,其实就跟后世的“房地产限购”差不多。
土地兼并并不是全都不好的,让大地主兼并越来越多的中下农才是不好的。如果中下农本身互相兼并,让一部分人退场,另一部分人稍稍变强,增加对抗风险的竞争力,那样社会只会更加稳定。
当然,任何限购肯定会带来连锁反应。比如后世房地产如果限购,那房价肯定会比完全没限购的同等情况下,稍微打下来一些。
因为一部分有竞争力的潜在买主,被行政的强制命令挡在交易场外了,可以下场的买主变少,买方出的价肯定会略微偏低,地也就卖不贵。但反正是中下农之间的自相兼并,也算是肉都烂在锅里了。
张世鹏想了很久,才想到一个弊端,或者说执行层面不可行的点:“可是……都是中下农之间互相兼并,中下农拿不出太多余财,又该如何?他们想买也没银子。
而如果有遇到灾病非卖田不可的穷人,因为没了大地主买主,他们卖的时候也卖不高价,不就更加雪上加霜了么?”
姚启圣这才图穷匕见:“所以,下官... -->>
朱树人辅政新君的变法推行得很顺利,时间转眼来到小康二年秋。
九月的一天,杭州府治所钱塘县。
即将三年任满的杭州知府张世鹏,在自己的府衙里,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这不速之客,正是一年多之前,还仅仅连县级待遇都排不上的姚启圣,但如今,他不但有应天府通判的职责在身,而且就在一个月前,摄政王朱树人还额外给他加了个官,让他挂上了户部员外郎的头衔,方便他随时外出公干,处理财税变法事宜。
一年里面两次快速升迁,这要不是需要酷吏当恶人,断然是不会升这么快的。
所以,张世鹏在接到王府私下里给他的信,说王爷要派姚启圣来浙江,协助他进行废丁分籍的税制改革时,他就知道自己这边被重视盯上了。
不过,既然王府至今还给他私信,那说明他本人绝对没有被猜忌,只是让他做事谨慎,无则加勉,张世鹏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两人一见面,张世鹏也给了对方面子:“姚先生,幸会,听说你升迁之速,着实令本官都羡慕呐。此番本官也要多多请教,以便更好地为朝廷效力,为王爷分忧。”
姚启圣知道对方根基也硬,其家族早年就是朱树人的铁杆盟友,所以完全不敢托大,言辞之间,都把自己摆在很低的位置。
这个张世鹏年纪跟姚启圣差不多,也是三十七八岁。他本人倒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当初甚至都没考过举人,是直接国子监监生出身,得到了比照举人参加后续会试的资格。
而且当初张世鹏这个监生,甚至还是“荫监”,跟朱树人当年入南京国子监属于同一类型——只因他父亲是前兵部尚书、前浙闽总督张国维,当初崇祯帝殉国之前,唯一被崇祯降职到南方地方上做官的,逃过了一劫。
张国维曾经是沉廷扬的上司,在苏州时就是世交,后来朱树人力推崇祯朝厘金改革时,张国维作为南京户部侍郎,也是主要的助推盟友。后来南京朝廷建立后,张国维也帮朱树人稳住了浙江的局面。
如果张国维本人还活着的话,如今应该已年过七旬了。不过他没能活那么久,四年前就过世了。
留下两个儿子,长子张世凤当初是正牌会试考中的,如今在朝中当工部侍郎。次子张世鹏稍微不争气一点,屡试不中,前些年灭清的时候,恩科才中,好在后来升官挺快,留在浙江老家当杭州知府。
毫无疑问,张家兄弟就是因为老爹站队站得好,所以子孙继续得富贵,被朱树人重用了。
但这也没什么问题,朱树人要稳定掌权,把老朱家的Y染色体缓一缓,特殊时期当然要重用忠心的自己人。
他也知道四书五经本身其实没什么鸟用,只是一个牢笼志士的筛选工具罢了。明面上吃相别难看、让天下儒生相信这套上升通道还有用就行,实际上不重要。
张世鹏跟姚启圣初步沟通之后,很快就抛出一个问题:“不知王爷为何今年唯独对我们浙江这边的变法,尤其重视呢?莫非觉得我们这边容易出漏子?
本官自问这方面还算勤谨,录籍析产全部落实得很扎实,不至于会比江西那边还差吧。”
姚启圣也不拿腔作势,很坦白的说:“王爷确实没发现贵省有什么具体不当之处,无非是无则加勉。
去年应天府小惩大戒了一番,今年南直隶其他各府肯定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而且苏松常镇皆平原肥沃之地,也不存在山县平县的划分问题,情况简单。
江西那边虽然多山,但九江府和南昌府地处鄱阳湖、赣江平原,也没太多复杂的问题,贫农百姓普遍也能有十亩八亩的水田。
两府西部倒是有几个县,略多些山区,土地不好集中,不过那些地方都靠近武昌了,而武昌是王爷起家之前的根据之地,所以那边百姓大多被朝廷积威反复敲打。
王爷看来看去,今年试点的范围,最容易出问题的,还是你们杭州府了。浙江参加试点的三府,湖州嘉兴全是平原,土地易于集中。
杭州府西部却是山区绵延,可以说出了杭州城,过了西子湖,西边就全是山了,地形复杂,耕地破碎。连龙井山上种茶的茶农,都未必能每家凑得出二十亩山田。
所以,王爷决定把‘鼓励百姓小范围兼并整合田地,挤出人口改为工籍、朝廷提供借贷周转以助民转型’的重点,放在杭州府试。”
张世鹏听了这番话后,不由大惊:“本官倒是已经知道,王爷当初之所以定下‘平原拥有水田十亩以下的农户,按十亩计税。山县下限减半’的政策,为的就是鼓励诱导只有一点点田的百姓,索性放弃田地进城务工。
可是,王爷居然会鼓励土地兼并?自古历朝历代,土地兼并都是危害国家长远的隐患,难道就没人劝王爷?”
张世鹏虽然是朱树人的亲信故旧,但他依然觉得这事儿有点匪夷所思。
主要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从汉朝开始的历史书读下来,都知道早在《史记》、《汉书》的食货志里面,历朝历代都把王朝末期的一个崩坏景象,描绘为“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哪怕到了21世纪,依然有很多人只要看到“土地兼并”四个字,后面都不用看了,直接开喷。
朱树人当然不会犯低级错误,所以他允许姚启圣搞的事情,和张世鹏以为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只听姚启圣也是一脸崇拜得意之色,忍不住卖弄道:“张府台勿惊,您所想,和王爷所想,其实并不是一回事。王爷岂能不知道土地兼并的坏处?
所以,他今年,以及未来两年,希望在杭州府小范围试点的手段,并不是真正的无差别土地兼并,而只是‘允许中下贫农之间的互相土地兼并’。
很快就会有朝廷正式文告下达了,会要求从今年起,未来三年内,杭州府境内一切土地交易,必须在府县报备,不允许再在乡镇自相担保、先私下交易,凡是没有县里登记、府里备桉的土地买卖,一律视为非法、无效。
在此基础上,王爷会进一步要求,杭州府三年内冻结大户问贫民买田的渠道,禁止此类交易。而只允许户均拥有水田十亩以下、山田二十亩以下的中下农,向其他中下农买地。而且买完之后,拥有田地的上限,不得超过水田二十亩,或山田四十亩。
王爷要的,是贫农和贫农之间相互兼并,让农户的数量减少、而户均竞争力变强,被挤出局的农民,就改行务工,转为工籍。而不是让大地主也借机坐大——
不过,如果大地主也要向其他大地主买地,互相兼并转让,或者是有些地主需要分家,把族中一部分分支人口改为工籍,那朝廷还是支持的,只是这种级别的交易之前,要先到府县审批。出卖田亩一千亩以上的,要知县用印备桉,出卖田亩一万亩以上的,要知府用印备桉。”
张世鹏听得很仔细,听完后有一种匪夷所思的感觉。
但是朱树人能想到这种“定向鼓励兼并”,又是很正常的事情。谁让他是穿越者呢,他想到的这一招,其实就跟后世的“房地产限购”差不多。
土地兼并并不是全都不好的,让大地主兼并越来越多的中下农才是不好的。如果中下农本身互相兼并,让一部分人退场,另一部分人稍稍变强,增加对抗风险的竞争力,那样社会只会更加稳定。
当然,任何限购肯定会带来连锁反应。比如后世房地产如果限购,那房价肯定会比完全没限购的同等情况下,稍微打下来一些。
因为一部分有竞争力的潜在买主,被行政的强制命令挡在交易场外了,可以下场的买主变少,买方出的价肯定会略微偏低,地也就卖不贵。但反正是中下农之间的自相兼并,也算是肉都烂在锅里了。
张世鹏想了很久,才想到一个弊端,或者说执行层面不可行的点:“可是……都是中下农之间互相兼并,中下农拿不出太多余财,又该如何?他们想买也没银子。
而如果有遇到灾病非卖田不可的穷人,因为没了大地主买主,他们卖的时候也卖不高价,不就更加雪上加霜了么?”
姚启圣这才图穷匕见:“所以,下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