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53wx.com,国姓窃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朱树人的筹备下,短短一两个月之内,江宁镇上的“磁学研究所”就建立起来了。
无数工匠一边用《武经总要》和《天工开物》记载的热锻速淬的土法生产磁性材料、实际投入选矿生产。
另一边,研究人员们慢慢攀爬电生磁这条遥遥无期的科技线,算是先部署一着闲棋。
马鞍山的钢铁厂也稳步上马,随着第一批马鞍山冶炼的优质钢铁和铜料出炉,武昌、大冶那边也派出技术骨干,把湖广军队原先的兵工厂,复制了一份到南京周边,就建在江宁镇上。
到了七月入秋,江宁镇上已经集结了华夏第一批有志于“奇技淫巧”的理工科钻研人才,都是被鄂王爷重金礼聘来的,只要经过测试确有科学技术方面的一技之长,就能得到丰厚的薪酬。
八月份,江宁兵工厂的第一批枪炮也正式下线,宣告了大明朝廷的第二套军工体系已经萌芽。
或许是磁选法精炼过的矿石、煤炭,炼出来的高端钢铁质量比之前又进步了一些,江宁镇的第一批枪炮、锻钢胸甲,质量也比武昌造略有提升。
尤其是对钢材韧性、质量反馈明显的水锤压锻胸甲,显然已经突破了西方拿破仑时代的胸甲骑兵水平——西方拿破仑时代的整体锻造式胸甲,所用到的钢材,也没有磁选法提前筛矿的,那玩意儿西方基本上要第二次工业歌命之后,也就是有了电之后,才会上马。
最新水锻胸甲下线后,宋明德让人用火枪测试了一下,在钢板厚度一分半的情况下(大约4毫米),居然可以顶住新式“武昌造”火枪的独头弹射击!
这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也算是以盾方完胜告终。
幸好对面的清军依然造不出如此优质的整体锻造钢甲,只能是给铁骑兵套最多两层铁札棉甲,这种程度的防御,在“武昌造”面前还是可以被大威力独头弹贯穿的。
……
因为江宁镇离南京也不远,就在城外远郊,朱树人当然可以随时视察。
得知有了那么多新的进展,他往往会第一时间去现场了解近况。
江宁兵工厂也果然从不让他失望,每次视察,除了预先汇报过的成果之外,他也都能够有些意外的小惊喜小发现,
或许是成果太多了吧,有些小事儿
比如,八月份这次,朱树人原本是去视察新一批的马鞍山产“武昌造”和水锻胸甲,结果就在江宁兵工厂看到了两个新玩意儿的雏形。
首先就是去年开始研发并投入实战的开花弹火炮,终于有了新的优化进展——当时明军火炮要用开花弹,主要还是得靠低膛压的臼炮,其余普通的重型红夷大炮想用开花弹,还存在一个引信可靠性比较低的问题。
如今又经过一年多温水煮青蛙的润物无声发展,开花弹引信可靠性又有了些提升,最关键的是兵工厂技术人员摸清引信安全性的门道后,可以在相对小型化、轻量化的炮弹上,也做出延时引信的开花弹,让开花弹的使用门槛大大降低了。
原本的开花炮弹,外壳至少要用一寸多厚的铸铁,来隔离内外火药,才能避免开炮时外部发射药带来的剧震、高温、过载提前引爆壳子内部的爆破装药。
如今工艺改良、反复测试后,炮弹铁壳厚度可以勉强减少到一寸以下,使用的铸铁也稍有改良。
如此一来,重炮在同等炮弹重量的情况下,内部可以多塞一些爆破药,增加威力和杀伤半径,也能让炮弹炸开后外壳本身的碎片数量增多,多杀伤一些士兵。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原本开花弹引信质量差时,笨重巨厚的外壳,导致六磅骑兵炮级别的高机动性火炮无法使用开花弹。
因为六磅炮口径太细了,铁壳都那么厚,里面已经没空间塞火药和铁渣弹片。所以哪怕当初对多铎的最后一战,江守德和蔺养成隔着横塘河轰击李成栋部时,那些前沿部署的骑兵炮发射的也都是实行铁球。至于主战场上那少量的开花弹,全都是靠臼炮打出来的。
现在引信弹壳双改良,总算堪堪让骑兵炮也能发射开花弹,虽然装药量还很小,爆炸后形成的碎片数也很少,但这毕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质变,堪称里程碑。
反正眼下还在跟鞑子休战的种田期,朱树人还有的是时间继续迭代改良。
他得知这个突破后,立刻另行开下重赏,要求继续优化骑兵炮配开花弹的技术,只要能把高机动火炮炮弹的杀伤半径提高一尺,他就能额外开出一千两银子的赏金。
要是杀伤半径能提高一丈,可不得直接奖励研发人员一万两了?这个数字还上不封顶,当然还得确保火炮的安全性可靠性,不能一味强装药导致炸膛,这是底线。
……
除了开花炮弹的稳定性提高、轻量化成功,今年另一项让朱树人眼前一亮的军工种田新成果,便要算他此前作为一步闲棋交待的“线膛枪”了。
朱树人毕竟也不是什么网文主角,不用考虑“逆向金手指压主角升级速度,以免成长太快剧情没有冲突节奏崩了写手少赚钱”的问题。
他是实打实的真实穿越者,当然是怎么对自己有利怎么来!能捞的好处都要吃干抹净尽量捞!
此前没上线膛枪,不是他不想,实在是工业基础做不到,他也不懂技术细节。
所以,自从两三年前,大冶那边刚开始搞军工厂,他就作为一步闲棋,随便提了一句,让工匠们琢磨琢磨“如何让锥形的弹丸也可以稳定飞行”的问题,
并且作为一种思路启发,随便提了一句“通过膛线让弹丸尾部刻槽、稳定气流”,具体未必要这么操作,让工匠们自己做实验。
线膛枪果然是很不容易搞,朱树人只管提需求和出钱,却不提供工艺思路,工匠们最初做出来的东西,自然也是跟经过历史考验的型制大有出入。
比如这一次,宋明德信誓旦旦说,经过周铁胆两年多的闲暇调试,总算是造出了一种在枪管内壁拉出笔直膛线、并且能让锥形铅弹尾部刻出凹槽稳定气流的弹丸。
还说经过试射,这种弹丸的射程足可达到三四百步!比目前的圆形弹丸滑膛枪的最大射程直接翻倍了!精确度虽然不太行,但也勉强能接受。
朱树人听说后,第一反应是大跌眼镜:线膛枪不都是螺旋膛线的么?目的不就是为了让弹丸旋转起来、实现自稳定?笔直的膛线有什么用?
但这其实是他历史学得不好,在真实的历史上,线膛枪出现的早期,还真就有笔直膛线的。任何技术在初生的婴儿期,都是有比较原始笨拙的阶段的。
西方一直到米国独立战争的时候,英军还有用直膛线的线膛枪发射远程弹丸狙杀法国军官的,米军的“肯塔基长步枪”里,也有直膛线的版本。
这种笔直的膛线,如果是发射球形弹丸,确实毫无帮助,但发射锥形弹丸时,好歹能在弹丸尾部刻出几条凹槽来,形成类似于箭失飞行时箭羽那样稳定气流的效果,只是不明显。
历史上早期线膛枪的膛线数量也是五花八门,而朱树人手下工匠们搞出来的版本,显然是受了朱树人描述的影响,把“子弹尾部压槽”想象成了箭失的尾翎,所以弄了上下左右对称的四道膛线,
发射的时候配上底部略带空心、塞上软木塞的铅弹,木塞往前抵把软铅挤压外扩压进膛线,确保出膛时子弹尾部压出对称的四道凹槽。说白了,也就是适配类似米尼弹的锥形弹药,这种弹丸结构并不难,朱树人也有提前点拨过,工匠们早就做出来了。
朱树人视察了实弹射击的效果后,只能是承认有了直膛线和锥形米尼弹后,射程确实是增加了,飞行稳定性也稍好一些,精度还是要再想办法。
不过他也知道... -->>
在朱树人的筹备下,短短一两个月之内,江宁镇上的“磁学研究所”就建立起来了。
无数工匠一边用《武经总要》和《天工开物》记载的热锻速淬的土法生产磁性材料、实际投入选矿生产。
另一边,研究人员们慢慢攀爬电生磁这条遥遥无期的科技线,算是先部署一着闲棋。
马鞍山的钢铁厂也稳步上马,随着第一批马鞍山冶炼的优质钢铁和铜料出炉,武昌、大冶那边也派出技术骨干,把湖广军队原先的兵工厂,复制了一份到南京周边,就建在江宁镇上。
到了七月入秋,江宁镇上已经集结了华夏第一批有志于“奇技淫巧”的理工科钻研人才,都是被鄂王爷重金礼聘来的,只要经过测试确有科学技术方面的一技之长,就能得到丰厚的薪酬。
八月份,江宁兵工厂的第一批枪炮也正式下线,宣告了大明朝廷的第二套军工体系已经萌芽。
或许是磁选法精炼过的矿石、煤炭,炼出来的高端钢铁质量比之前又进步了一些,江宁镇的第一批枪炮、锻钢胸甲,质量也比武昌造略有提升。
尤其是对钢材韧性、质量反馈明显的水锤压锻胸甲,显然已经突破了西方拿破仑时代的胸甲骑兵水平——西方拿破仑时代的整体锻造式胸甲,所用到的钢材,也没有磁选法提前筛矿的,那玩意儿西方基本上要第二次工业歌命之后,也就是有了电之后,才会上马。
最新水锻胸甲下线后,宋明德让人用火枪测试了一下,在钢板厚度一分半的情况下(大约4毫米),居然可以顶住新式“武昌造”火枪的独头弹射击!
这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也算是以盾方完胜告终。
幸好对面的清军依然造不出如此优质的整体锻造钢甲,只能是给铁骑兵套最多两层铁札棉甲,这种程度的防御,在“武昌造”面前还是可以被大威力独头弹贯穿的。
……
因为江宁镇离南京也不远,就在城外远郊,朱树人当然可以随时视察。
得知有了那么多新的进展,他往往会第一时间去现场了解近况。
江宁兵工厂也果然从不让他失望,每次视察,除了预先汇报过的成果之外,他也都能够有些意外的小惊喜小发现,
或许是成果太多了吧,有些小事儿
比如,八月份这次,朱树人原本是去视察新一批的马鞍山产“武昌造”和水锻胸甲,结果就在江宁兵工厂看到了两个新玩意儿的雏形。
首先就是去年开始研发并投入实战的开花弹火炮,终于有了新的优化进展——当时明军火炮要用开花弹,主要还是得靠低膛压的臼炮,其余普通的重型红夷大炮想用开花弹,还存在一个引信可靠性比较低的问题。
如今又经过一年多温水煮青蛙的润物无声发展,开花弹引信可靠性又有了些提升,最关键的是兵工厂技术人员摸清引信安全性的门道后,可以在相对小型化、轻量化的炮弹上,也做出延时引信的开花弹,让开花弹的使用门槛大大降低了。
原本的开花炮弹,外壳至少要用一寸多厚的铸铁,来隔离内外火药,才能避免开炮时外部发射药带来的剧震、高温、过载提前引爆壳子内部的爆破装药。
如今工艺改良、反复测试后,炮弹铁壳厚度可以勉强减少到一寸以下,使用的铸铁也稍有改良。
如此一来,重炮在同等炮弹重量的情况下,内部可以多塞一些爆破药,增加威力和杀伤半径,也能让炮弹炸开后外壳本身的碎片数量增多,多杀伤一些士兵。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原本开花弹引信质量差时,笨重巨厚的外壳,导致六磅骑兵炮级别的高机动性火炮无法使用开花弹。
因为六磅炮口径太细了,铁壳都那么厚,里面已经没空间塞火药和铁渣弹片。所以哪怕当初对多铎的最后一战,江守德和蔺养成隔着横塘河轰击李成栋部时,那些前沿部署的骑兵炮发射的也都是实行铁球。至于主战场上那少量的开花弹,全都是靠臼炮打出来的。
现在引信弹壳双改良,总算堪堪让骑兵炮也能发射开花弹,虽然装药量还很小,爆炸后形成的碎片数也很少,但这毕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质变,堪称里程碑。
反正眼下还在跟鞑子休战的种田期,朱树人还有的是时间继续迭代改良。
他得知这个突破后,立刻另行开下重赏,要求继续优化骑兵炮配开花弹的技术,只要能把高机动火炮炮弹的杀伤半径提高一尺,他就能额外开出一千两银子的赏金。
要是杀伤半径能提高一丈,可不得直接奖励研发人员一万两了?这个数字还上不封顶,当然还得确保火炮的安全性可靠性,不能一味强装药导致炸膛,这是底线。
……
除了开花炮弹的稳定性提高、轻量化成功,今年另一项让朱树人眼前一亮的军工种田新成果,便要算他此前作为一步闲棋交待的“线膛枪”了。
朱树人毕竟也不是什么网文主角,不用考虑“逆向金手指压主角升级速度,以免成长太快剧情没有冲突节奏崩了写手少赚钱”的问题。
他是实打实的真实穿越者,当然是怎么对自己有利怎么来!能捞的好处都要吃干抹净尽量捞!
此前没上线膛枪,不是他不想,实在是工业基础做不到,他也不懂技术细节。
所以,自从两三年前,大冶那边刚开始搞军工厂,他就作为一步闲棋,随便提了一句,让工匠们琢磨琢磨“如何让锥形的弹丸也可以稳定飞行”的问题,
并且作为一种思路启发,随便提了一句“通过膛线让弹丸尾部刻槽、稳定气流”,具体未必要这么操作,让工匠们自己做实验。
线膛枪果然是很不容易搞,朱树人只管提需求和出钱,却不提供工艺思路,工匠们最初做出来的东西,自然也是跟经过历史考验的型制大有出入。
比如这一次,宋明德信誓旦旦说,经过周铁胆两年多的闲暇调试,总算是造出了一种在枪管内壁拉出笔直膛线、并且能让锥形铅弹尾部刻出凹槽稳定气流的弹丸。
还说经过试射,这种弹丸的射程足可达到三四百步!比目前的圆形弹丸滑膛枪的最大射程直接翻倍了!精确度虽然不太行,但也勉强能接受。
朱树人听说后,第一反应是大跌眼镜:线膛枪不都是螺旋膛线的么?目的不就是为了让弹丸旋转起来、实现自稳定?笔直的膛线有什么用?
但这其实是他历史学得不好,在真实的历史上,线膛枪出现的早期,还真就有笔直膛线的。任何技术在初生的婴儿期,都是有比较原始笨拙的阶段的。
西方一直到米国独立战争的时候,英军还有用直膛线的线膛枪发射远程弹丸狙杀法国军官的,米军的“肯塔基长步枪”里,也有直膛线的版本。
这种笔直的膛线,如果是发射球形弹丸,确实毫无帮助,但发射锥形弹丸时,好歹能在弹丸尾部刻出几条凹槽来,形成类似于箭失飞行时箭羽那样稳定气流的效果,只是不明显。
历史上早期线膛枪的膛线数量也是五花八门,而朱树人手下工匠们搞出来的版本,显然是受了朱树人描述的影响,把“子弹尾部压槽”想象成了箭失的尾翎,所以弄了上下左右对称的四道膛线,
发射的时候配上底部略带空心、塞上软木塞的铅弹,木塞往前抵把软铅挤压外扩压进膛线,确保出膛时子弹尾部压出对称的四道凹槽。说白了,也就是适配类似米尼弹的锥形弹药,这种弹丸结构并不难,朱树人也有提前点拨过,工匠们早就做出来了。
朱树人视察了实弹射击的效果后,只能是承认有了直膛线和锥形米尼弹后,射程确实是增加了,飞行稳定性也稍好一些,精度还是要再想办法。
不过他也知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