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53wx.com,国姓窃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条最后的生命线。所以多尔衮如果还背信弃义撕破脸,吴三桂就把雄关留给李自成!他依然有机会撤!
童逵行大大方方先说己方的弱点,再说己方的退路,摆明了说:谁对吴将军背信弃义,那他宁可把关留给另一方!哪怕这另一方也是凶恶的敌人!
吴三桂在选择把关留给谁的问题上,看的不是谁更凶恶,而是谁最后不讲信用!
……
范文程和多尔衮听了童逵行这番毫不掩饰的大实话,也是不得不陷入了沉默。
确实,吴三桂要是派人来说大话,吹大义,那他们是不怕的。但吴三桂都那么务实,把操作细节层面的问题都说得那么详细了,显然他是可以实操做到这一步的。
多尔衮也就不得不放弃“吴三桂真要是不投降,还为了守关抵抗李自成、而把老弱物资转移到关墙另一侧后、自己能偷袭拿捏对方软肋”的想法。
真作出这一步,把吴三桂激怒了,人家是真能献关给李自成的!
李自成得了雄关,清军再想进去,可就太难了!
山海关有多难攻打,多尔衮过去这十几年里,已经多次领教了!这个问题根本不用多解释!
童逵行见对方终于有所松动,连忙趁热打铁说出朱树人暗中承诺吴三桂的最后一个条件:
“王爷,如果贵国愿意跟吴将军合作,只从蓟门入关夹击闯贼,那么吴将军可以一直在山海关坚守,消耗闯贼锐气,待其兵疲意沮,贵军再从侧翼杀出,何愁不能得全胜!
贵国也是有汉军八旗的,若能迫降闯贼精锐一部,编入贵国汉八旗,对贵国贵军国力,不也是一笔助益?
最后,吴将军还愿意担当干系,最后承诺贵军一桩好处:只要贵军与吴将军联手,吴将军可以承诺说服郑成功和朱树人,让他们将来不要破坏贵国在渤海湾上的补给航路,贵我两国海军就此停战!只要贵国不背盟偷袭,我大明水师便不会有敌对举动!
为了证明吴将军的诚意,这里还有一封我大明湖广总督、国姓爷朱树人的亲笔附函,还有他的印信,他愿意担此干系,配合吴将军的许诺!”
童逵行最后开出的条件,再次让多尔衮为之一震。
原本的历史上,清军不可能答应不亲自控制山海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走蓟门长城补给,实在是太绕远路了,不如辽西走廊。
….但是,辽西走廊再容易走,也肯定不如贴着渤海湾北岸的海路运输方便、成本低,运量还大。
历史上,清军的渤海湾海路补给线,倒也不至于被明军骚扰,只不过清军自己的水师也不强,全靠孔有德之类当年吴桥兵变的登来降将、带来的明军登来水师旧部为主。
但现在,清军如果还想利用海上补给线,难度就大得多了。因为郑家已经被朱树人勾引着北上。
而三代“黄海王”的沉家,更是直接秣马厉兵,还靠着崇祯此前的“五年实现漕运改海”,新造了八百艘高性能海运大沙船,随时可以掐断孔友德的脖子。
这就给明军一方提供了新的筹码,多尔衮对渤海湾安全航路的需求,不亚于对山海关的需求。
虽然这种“航运和睦”的条件,是附带在“明清互不背盟”的前提下的,哪天要是多尔衮真彻底占了河北山西之地后,再想撕毁盟约,朱树人当然也会再次调整战略。
“不过,真要是我大清彻底占了河北、山西,就能靠河北山西的钱粮财货以战养战了,汉地富庶,两省的供养,还不及辽东么?
到时候也就不用指望辽地转运粮饷物资助军了,就算要撕破脸继续南下,大不了让孔友德水师提前收敛,不给郑成功朱树人机会便是……”
多尔衮反复想了一下,心中如是暗忖,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
没办法,主要是吴三桂有退路,有补给,这已经是立于不死之地了,就算败了至少能走,他真的有能力选择把山海关的要塞献给谁。
“也罢,那就依吴将军之议,本王也担些干系,就从蓟门长城入关,侧击李自成。事成之后,河北山西二省归我大清,不得争竞!吴三桂只要努力杀贼,自然许他不用移镇。”
多尔衮痛苦地答应了,但内心其实也没打算彻底执行自己的承诺。他许吴三桂不用移镇,实际上也是暗藏了一个保质期的,那就是在他大清拿下河北、山西二省之前,不用吴三桂移镇。
真要是入关站稳脚跟,两省土地掌握住了,北京城里也住稳了,到时候再来撕破脸皮,问吴三桂要更多,也不迟嘛!
清国从来都没打算长期信守承诺,都只是先虚与委蛇一年半载罢了。
而多尔衮说他也要担些干系,倒也不算虚言。因为黄台吉才刚死四个月,他也还没建立起足够决定性的功劳,来确立其在满清内部的绝对领导权。
眼下济尔哈朗和豪哥,还是有点能力对他的决策指手画脚的,多尔衮要是出卖本该拿到手的利益,也会对他威望有损(在清国人眼里,少赚就是亏,原本可以吃干抹净的条件没吃干抹净,给对手剩了一口肉,那也算亏,是可以追究领导决策者的不力的)
这一切,都需要多尔衮暂时忍辱负重去摆平,直到他真进了北京城,那番泼天之功,才能彻底确立他绝对不容置疑的统治威望——毕竟,先帝黄台吉也没能进北京。
一番艰难的补充谈判后,双方又确认敲定了一些细节,当然这些细节主要是在童逵行和范文程之间谈了,多尔衮不会亲自管那么细。最终,清国和吴三桂终于达成了“结盟而不称臣、愿意作为清国客将助战、并许割二省、许不侵犯清国渤海湾补给航路”的盟约。
多尔衮的部队,也立刻开拔,从塔山由燕山以北草原路线,直扑蓟门长城,从那儿迂回入关。
山海关正面,吴三桂的守城战,也已经惨烈地展开了。吴三桂和李自成的兵马,杀得难解难分,只是靠着天下雄关,吴三桂兵力虽少,却也坚如磐石。
.
浙东匹夫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这条最后的生命线。所以多尔衮如果还背信弃义撕破脸,吴三桂就把雄关留给李自成!他依然有机会撤!
童逵行大大方方先说己方的弱点,再说己方的退路,摆明了说:谁对吴将军背信弃义,那他宁可把关留给另一方!哪怕这另一方也是凶恶的敌人!
吴三桂在选择把关留给谁的问题上,看的不是谁更凶恶,而是谁最后不讲信用!
……
范文程和多尔衮听了童逵行这番毫不掩饰的大实话,也是不得不陷入了沉默。
确实,吴三桂要是派人来说大话,吹大义,那他们是不怕的。但吴三桂都那么务实,把操作细节层面的问题都说得那么详细了,显然他是可以实操做到这一步的。
多尔衮也就不得不放弃“吴三桂真要是不投降,还为了守关抵抗李自成、而把老弱物资转移到关墙另一侧后、自己能偷袭拿捏对方软肋”的想法。
真作出这一步,把吴三桂激怒了,人家是真能献关给李自成的!
李自成得了雄关,清军再想进去,可就太难了!
山海关有多难攻打,多尔衮过去这十几年里,已经多次领教了!这个问题根本不用多解释!
童逵行见对方终于有所松动,连忙趁热打铁说出朱树人暗中承诺吴三桂的最后一个条件:
“王爷,如果贵国愿意跟吴将军合作,只从蓟门入关夹击闯贼,那么吴将军可以一直在山海关坚守,消耗闯贼锐气,待其兵疲意沮,贵军再从侧翼杀出,何愁不能得全胜!
贵国也是有汉军八旗的,若能迫降闯贼精锐一部,编入贵国汉八旗,对贵国贵军国力,不也是一笔助益?
最后,吴将军还愿意担当干系,最后承诺贵军一桩好处:只要贵军与吴将军联手,吴将军可以承诺说服郑成功和朱树人,让他们将来不要破坏贵国在渤海湾上的补给航路,贵我两国海军就此停战!只要贵国不背盟偷袭,我大明水师便不会有敌对举动!
为了证明吴将军的诚意,这里还有一封我大明湖广总督、国姓爷朱树人的亲笔附函,还有他的印信,他愿意担此干系,配合吴将军的许诺!”
童逵行最后开出的条件,再次让多尔衮为之一震。
原本的历史上,清军不可能答应不亲自控制山海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走蓟门长城补给,实在是太绕远路了,不如辽西走廊。
….但是,辽西走廊再容易走,也肯定不如贴着渤海湾北岸的海路运输方便、成本低,运量还大。
历史上,清军的渤海湾海路补给线,倒也不至于被明军骚扰,只不过清军自己的水师也不强,全靠孔有德之类当年吴桥兵变的登来降将、带来的明军登来水师旧部为主。
但现在,清军如果还想利用海上补给线,难度就大得多了。因为郑家已经被朱树人勾引着北上。
而三代“黄海王”的沉家,更是直接秣马厉兵,还靠着崇祯此前的“五年实现漕运改海”,新造了八百艘高性能海运大沙船,随时可以掐断孔友德的脖子。
这就给明军一方提供了新的筹码,多尔衮对渤海湾安全航路的需求,不亚于对山海关的需求。
虽然这种“航运和睦”的条件,是附带在“明清互不背盟”的前提下的,哪天要是多尔衮真彻底占了河北山西之地后,再想撕毁盟约,朱树人当然也会再次调整战略。
“不过,真要是我大清彻底占了河北、山西,就能靠河北山西的钱粮财货以战养战了,汉地富庶,两省的供养,还不及辽东么?
到时候也就不用指望辽地转运粮饷物资助军了,就算要撕破脸继续南下,大不了让孔友德水师提前收敛,不给郑成功朱树人机会便是……”
多尔衮反复想了一下,心中如是暗忖,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
没办法,主要是吴三桂有退路,有补给,这已经是立于不死之地了,就算败了至少能走,他真的有能力选择把山海关的要塞献给谁。
“也罢,那就依吴将军之议,本王也担些干系,就从蓟门长城入关,侧击李自成。事成之后,河北山西二省归我大清,不得争竞!吴三桂只要努力杀贼,自然许他不用移镇。”
多尔衮痛苦地答应了,但内心其实也没打算彻底执行自己的承诺。他许吴三桂不用移镇,实际上也是暗藏了一个保质期的,那就是在他大清拿下河北、山西二省之前,不用吴三桂移镇。
真要是入关站稳脚跟,两省土地掌握住了,北京城里也住稳了,到时候再来撕破脸皮,问吴三桂要更多,也不迟嘛!
清国从来都没打算长期信守承诺,都只是先虚与委蛇一年半载罢了。
而多尔衮说他也要担些干系,倒也不算虚言。因为黄台吉才刚死四个月,他也还没建立起足够决定性的功劳,来确立其在满清内部的绝对领导权。
眼下济尔哈朗和豪哥,还是有点能力对他的决策指手画脚的,多尔衮要是出卖本该拿到手的利益,也会对他威望有损(在清国人眼里,少赚就是亏,原本可以吃干抹净的条件没吃干抹净,给对手剩了一口肉,那也算亏,是可以追究领导决策者的不力的)
这一切,都需要多尔衮暂时忍辱负重去摆平,直到他真进了北京城,那番泼天之功,才能彻底确立他绝对不容置疑的统治威望——毕竟,先帝黄台吉也没能进北京。
一番艰难的补充谈判后,双方又确认敲定了一些细节,当然这些细节主要是在童逵行和范文程之间谈了,多尔衮不会亲自管那么细。最终,清国和吴三桂终于达成了“结盟而不称臣、愿意作为清国客将助战、并许割二省、许不侵犯清国渤海湾补给航路”的盟约。
多尔衮的部队,也立刻开拔,从塔山由燕山以北草原路线,直扑蓟门长城,从那儿迂回入关。
山海关正面,吴三桂的守城战,也已经惨烈地展开了。吴三桂和李自成的兵马,杀得难解难分,只是靠着天下雄关,吴三桂兵力虽少,却也坚如磐石。
.
浙东匹夫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