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53wx.com,国姓窃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督要走,要带走部分兵力南撤,这一点你也无权阻挠,希望你想清楚。
我们毕竟还是友军,国姓爷和张军门,还有我,都不希望走到不愉快的那一步。”
吴三桂也知道,这几天郑成功他们在协助王永吉挖墙脚,但王永吉是上官,或许挖不动关宁军,但挖外围明军肯定是挖得动一些的,吴三桂也确实没法撕破脸,于是他先顺水推舟作了个人情:
“郑贤弟所言,倒也不无道理,王总督想南撤,本镇当然不会拦着。”
双方达成了一个默契后,郑成功才趁热打铁继续说道:“虽然吴将军您不打算放弃山海关,但国姓爷以为,你不该放弃这个选项,作为跟多尔衮谈判要价的筹码。多条退路就多点底气,多尔衮才不会有恃无恐肆意压价。
所谓求上而得中,求中而得下。吴将军要得中,岂能一开始开价就要中?既然吴将军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权宜之计,迫不得已,心中还是失志忠于大明的,就该力争最小限度出卖大明的利益!”
吴三桂想了想:“跟多尔衮谈判时,空口白话要高价,这种事情惠而不费,本镇当然会做。但多尔衮也不傻,能不能谈成,也要看我军后援支持是否坚定。
如果多尔衮能看到我关宁军军粮不缺,军饷充足,士气高涨。看到陛下殉国后,南方诸省依然肯供给我军,他才会真的坚信我能随时跟着贵军南下,坚持到闯军临城的最后一刻。那样,他才会真正担心山海关落入闯贼之手!”
话说到这个份上,郑成功也基本上明白了,吴三桂就是在粮饷赏赐方面谈条件,只要南方的地方财政还支持他,那他就可以配合演演戏,同时也不向多尔衮出卖太多利益,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着郑成功他们利用王永吉的名义拉走一些部队。
而吴三桂之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变得这么贪财缺钱粮、甚至贪财到“只要给够钱,就能容忍一部分部曲被挖角”的程度,郑成功一开始没想明白,但很快也想明白了:
正是因为前天他刚刚迫降了唐通的部曲,这事儿让吴三桂意识到了眼下自己有多么缺钱!
因为吴三桂要迫降其他九边明军重新反正,最直接的筹码,就是立刻大笔撒钱,足额发饷,发额外的加赏,快速拉拢人心!
在大明九边的河北三边部分,还有数万明军边军,处在此前不得已降闯、而现在又犹豫不决摇摆不定的节骨眼上。
这时候,谁能笼络人心,谁就能快速扩大势力。就算郑成功拉走一些山海关附近的二线部队,只要给足吴三桂钱,吴三桂还能快速从其他方向找补回来更多!
甚至说句难听的,吴三桂就拿刚劝降来的唐通部曲,滥竽充数塞给王永吉带着南下,把头顶上那个名义上的总督打发了,法理上来说也是不违朝廷法度的!
他就算给王永吉一万兵,只要朱树人给他的银子,能让他从动摇的马科、白文选、高杰那儿拉拢来两万兵,那他吴三桂还能赚一万的差价!东边赔钱西边赚,赚回来的还比赔的多!
他吴三桂只要握住山海关,握住辽蓟地区最后一个海路南撤的出海港口,就会有源源不断想南逃的河北明军来跟他接触!
有了这么一个局面,为了自己的私利,为了个人势力的膨胀,吴三桂更舍不得放弃山海关南逃了!只要留着这颗钉子,他不但可以保住家族几代人经营的地盘,还可以持续吸血,把自己吸成真正的辽冀第一军阀。
富贵险中求!
把这些道理想明白之后,郑成功也彻底知道,眼下这节骨眼,吴三桂本人是注定不会走的了。
他开出的条件,如果换个人来执行,那也确实是苛刻——吴三桂为了这事儿,要的收买友军的银子,实在是太多了。
但幸好,国姓爷似乎早有准备,他刚刚通过沉练给郑成功的信里,就提了,如果吴三桂的要求可以通过银子搞定,那就一律答应。
对沉家而言,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那就不是问题。
其实哪怕沉家不立刻拿出钱来,作为经办人的郑成功,也是能提供这个融资周转的,只要沉家答应事后结算即可。郑成功同样是不逊于朱树人的富可敌国存在。
吴三桂的勾当,偏偏勾结到了如今地球上最有钱的两个人,只能说是一拍即合。
郑成功也很有担当,大包大揽就帮国姓爷大哥,把具体侃价的谈判环节完成了。若是换个人,还真没这样的底气——
毕竟要是普通打工仔,得了老板的吩咐,在没有良好通信请示条件的环境,全权谈价,最后谈高了几十上百万两,回去还不担心被老板大卸八块?
澶渊之盟的时候,曹利用把宋朝岁币从宋真宗心理价位的一百万两砍到三十万两(“如事不得已,百万亦可”),才躲过了寇准的严惩,普通人哪担当得起每年多赔款或者少赔款七十万两的外交责任呢。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com】
也就郑成功自己不差钱,放得开,谈多谈少都能举重若轻,换个别人真完不成这事儿。
一番博弈后,吴三桂也没阻挠郑成功挖人,只是对挖走的每个人都开了价,
郑成功和张名振,就挖到了吴三桂麾下嫡系部队中的参将张国柱一部,外加关宁军中其他非吴三桂嫡系的数千人南下。然后给足了吴三桂这部分人的银子、军粮,暂时交不足的也许诺半月内从南方再紧急筹调。
反正沉家垄断了黄海海贸三代,沉廷扬在登来等地也都有屯银,可以快速调来。而吴三桂也知道对方这种“贩卖军队人口”的生意,不是一锤子买卖,自然也不怕对方赖账,最多就只是赊欠一笔交割而已。
等到下一笔交割时,如果对方不把上次的货款补齐,吴三桂就扣着下一批货不发好了,这样他最多也就亏一笔货的货款。
考虑到沉家人过去四年的运粮良好信用,吴三桂这点风险当然是愿意担的。
督要走,要带走部分兵力南撤,这一点你也无权阻挠,希望你想清楚。
我们毕竟还是友军,国姓爷和张军门,还有我,都不希望走到不愉快的那一步。”
吴三桂也知道,这几天郑成功他们在协助王永吉挖墙脚,但王永吉是上官,或许挖不动关宁军,但挖外围明军肯定是挖得动一些的,吴三桂也确实没法撕破脸,于是他先顺水推舟作了个人情:
“郑贤弟所言,倒也不无道理,王总督想南撤,本镇当然不会拦着。”
双方达成了一个默契后,郑成功才趁热打铁继续说道:“虽然吴将军您不打算放弃山海关,但国姓爷以为,你不该放弃这个选项,作为跟多尔衮谈判要价的筹码。多条退路就多点底气,多尔衮才不会有恃无恐肆意压价。
所谓求上而得中,求中而得下。吴将军要得中,岂能一开始开价就要中?既然吴将军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权宜之计,迫不得已,心中还是失志忠于大明的,就该力争最小限度出卖大明的利益!”
吴三桂想了想:“跟多尔衮谈判时,空口白话要高价,这种事情惠而不费,本镇当然会做。但多尔衮也不傻,能不能谈成,也要看我军后援支持是否坚定。
如果多尔衮能看到我关宁军军粮不缺,军饷充足,士气高涨。看到陛下殉国后,南方诸省依然肯供给我军,他才会真的坚信我能随时跟着贵军南下,坚持到闯军临城的最后一刻。那样,他才会真正担心山海关落入闯贼之手!”
话说到这个份上,郑成功也基本上明白了,吴三桂就是在粮饷赏赐方面谈条件,只要南方的地方财政还支持他,那他就可以配合演演戏,同时也不向多尔衮出卖太多利益,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着郑成功他们利用王永吉的名义拉走一些部队。
而吴三桂之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变得这么贪财缺钱粮、甚至贪财到“只要给够钱,就能容忍一部分部曲被挖角”的程度,郑成功一开始没想明白,但很快也想明白了:
正是因为前天他刚刚迫降了唐通的部曲,这事儿让吴三桂意识到了眼下自己有多么缺钱!
因为吴三桂要迫降其他九边明军重新反正,最直接的筹码,就是立刻大笔撒钱,足额发饷,发额外的加赏,快速拉拢人心!
在大明九边的河北三边部分,还有数万明军边军,处在此前不得已降闯、而现在又犹豫不决摇摆不定的节骨眼上。
这时候,谁能笼络人心,谁就能快速扩大势力。就算郑成功拉走一些山海关附近的二线部队,只要给足吴三桂钱,吴三桂还能快速从其他方向找补回来更多!
甚至说句难听的,吴三桂就拿刚劝降来的唐通部曲,滥竽充数塞给王永吉带着南下,把头顶上那个名义上的总督打发了,法理上来说也是不违朝廷法度的!
他就算给王永吉一万兵,只要朱树人给他的银子,能让他从动摇的马科、白文选、高杰那儿拉拢来两万兵,那他吴三桂还能赚一万的差价!东边赔钱西边赚,赚回来的还比赔的多!
他吴三桂只要握住山海关,握住辽蓟地区最后一个海路南撤的出海港口,就会有源源不断想南逃的河北明军来跟他接触!
有了这么一个局面,为了自己的私利,为了个人势力的膨胀,吴三桂更舍不得放弃山海关南逃了!只要留着这颗钉子,他不但可以保住家族几代人经营的地盘,还可以持续吸血,把自己吸成真正的辽冀第一军阀。
富贵险中求!
把这些道理想明白之后,郑成功也彻底知道,眼下这节骨眼,吴三桂本人是注定不会走的了。
他开出的条件,如果换个人来执行,那也确实是苛刻——吴三桂为了这事儿,要的收买友军的银子,实在是太多了。
但幸好,国姓爷似乎早有准备,他刚刚通过沉练给郑成功的信里,就提了,如果吴三桂的要求可以通过银子搞定,那就一律答应。
对沉家而言,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那就不是问题。
其实哪怕沉家不立刻拿出钱来,作为经办人的郑成功,也是能提供这个融资周转的,只要沉家答应事后结算即可。郑成功同样是不逊于朱树人的富可敌国存在。
吴三桂的勾当,偏偏勾结到了如今地球上最有钱的两个人,只能说是一拍即合。
郑成功也很有担当,大包大揽就帮国姓爷大哥,把具体侃价的谈判环节完成了。若是换个人,还真没这样的底气——
毕竟要是普通打工仔,得了老板的吩咐,在没有良好通信请示条件的环境,全权谈价,最后谈高了几十上百万两,回去还不担心被老板大卸八块?
澶渊之盟的时候,曹利用把宋朝岁币从宋真宗心理价位的一百万两砍到三十万两(“如事不得已,百万亦可”),才躲过了寇准的严惩,普通人哪担当得起每年多赔款或者少赔款七十万两的外交责任呢。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com】
也就郑成功自己不差钱,放得开,谈多谈少都能举重若轻,换个别人真完不成这事儿。
一番博弈后,吴三桂也没阻挠郑成功挖人,只是对挖走的每个人都开了价,
郑成功和张名振,就挖到了吴三桂麾下嫡系部队中的参将张国柱一部,外加关宁军中其他非吴三桂嫡系的数千人南下。然后给足了吴三桂这部分人的银子、军粮,暂时交不足的也许诺半月内从南方再紧急筹调。
反正沉家垄断了黄海海贸三代,沉廷扬在登来等地也都有屯银,可以快速调来。而吴三桂也知道对方这种“贩卖军队人口”的生意,不是一锤子买卖,自然也不怕对方赖账,最多就只是赊欠一笔交割而已。
等到下一笔交割时,如果对方不把上次的货款补齐,吴三桂就扣着下一批货不发好了,这样他最多也就亏一笔货的货款。
考虑到沉家人过去四年的运粮良好信用,吴三桂这点风险当然是愿意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