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53wx.com,国姓窃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崇祯的传旨使者离京后不到十天,第一个大变故就发生了。算算日子,当时崇祯的使者还在合肥给朱树人和潞王府赐婚呢,应该就是沉廷扬去合肥摆酒送礼那几天。
而这个变故,就是负责与黄台吉秘密议和的兵部尚书陈新甲,终究还是因为反复拉扯、密信往还过于频繁,最后终于行事不密,由陈新甲属下的某个幕僚,把议和的消息泄露出去,为京城的众多御史言官所知。
这种消息一传出去,当然是立刻就炸了锅,无数御史言官当天就想抢着弹劾陈新甲——这可是大功一件!弹劾晚了这个人头就被其他同僚抢了!
一开始,陈新甲倒也没到必死无疑的地步,然而他身边一个跟他站在同一战线的朋友,紧要关头却又帮了一把倒忙,把这事情火上浇油了。
那位友人名叫谢升,也是内阁大学士之一。御史言官一派的刘宗周、黄道周要弹劾时,他去拦了一下,私下里对刘黄等人说“你们别多事,陈新甲跟鞑子议和这事儿,陛下也是默许的,你们别闹大了让陛下也丢脸”。
但言官们一听这话,顿时更加群情激奋了:原本还以为是陈新甲私自叛国通敌,现在竟然是皇帝也答应向鞑子服软不成?我大明天子守国门,岂有皇帝认怂承认割地的道理!
于是一群人摆出一副“文死谏”的样子,直接冲进皇宫,请崇祯不能做这种辱没祖宗的事情。崇祯一看这架势,哪里还肯承认确实是他授意陈新甲议和的,连忙表示他什么都不知道。
这下好了,陈新甲不但叛国通敌、卖国求荣,还加上了一条诬陷君父,虽然这个诬陷的具体行为是谢升干的。
具体经过倒是跟历史同期略有不同,蝴蝶效应之下,最后的结果就是陈新甲和谢升二人,被一起问斩!
(注:历史上谢升做和事老的行为桉发得更早一些,躲过了风口,所以没死只是罢官。崇祯死后四个月他降了清,降清后又过了五个月就衰老病死了。)
内阁首辅周延儒还想挽救陈新甲,立陈陈新甲当尚书期间,并没有大规模的丧师失地罪过,罪不当诛。但挽救无效,刑部尚书徐石麒也站在崇祯那边,最后陈、谢都被杀了。
崇祯原本还以为,杀了陈新甲最多就是朝中人事工作震动一下,但他很快就发现,问题没那么简单。
仅仅半个月后,崇祯就在别的领域,为他滥杀大臣的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原本因为议和而暂停进攻的黄台吉,得知陈新甲被杀,意识到大明内部肯定人心离散、人人自危,于是疯狂加紧了进攻。
黄台吉进攻,当然不是来给陈新甲报仇的,只是为了给自己捞好处。而他拿到官面上说的进攻理由,自然也是“崇祯背信弃义,原本暗中通过陈新甲和我说他想议和,没想到居然只是拖延时间欺诈我大清”。
黄台吉得了这个惩戒欺诈者的借口,八旗内部也就没了反对的声音,上下一心都跟着他开干。
原本平时只是为了杀人抢劫时,清军的战斗力都足够恐怖了,如今还得了借口,自然攻势更加迅勐。
而崇祯也因为杀陈新甲的举动,让武将和知兵文官普遍心寒了,换取的只是笼络到了一群嘴炮御史言官的拥戴。
可黄台吉的刀子砍过来时,这些御史言官又不能帮崇祯抗敌。
黄台吉的清军再次从蓟门破口而入时,崇祯飞速下诏各镇进京勤王,但别说山海关的吴三桂拖拖拉拉说辽东告急,来得很慢。
就连近在密云的唐通、开平(唐山)的白广恩,都压根儿没搭理崇祯,只说自己的防区也被鞑子侵扰甚烈,已经陷入激战,无力抽身。崇祯也拿他们完全没办法。
最后居然还是曹变蛟被调走后、刚刚接替曹变蛟当太原总兵职务的周遇吉,还算有点忠义,不远数百里,从代州东出平刑关,进入河北平原勤王。
但周遇吉来的时候黄台吉都在京城周边杀掠了一大圈,杀害掳走数十万人口,准备收兵了,周遇吉寡不敌众,被清军的殿后部队返身冲杀一阵,折损严重,只能从平刑关退回山西。
而周遇吉勤王损失惨重,又连带着激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首先是山西的明军变得无比空虚。曹变蛟走了,周遇吉还重创,李自成的一支偏师,在山西南部立刻得到了发展,不但把太原以南的汾水流域几乎占领。
更重要的是,山西地区今年再也不可能抽出兵力,去入陕给孙传庭助战了。河南地区去年又彻底被破坏,开封被淹了那么久,春荒时没粮食百姓都靠转运南逃才能活,更不可能从河南抽新兵给孙传庭当援军。
流贼一方,得知黄台吉又屠掠了一次北京周边,李自成以下人人振奋不已,气势如虹,上下一合计,都觉得应该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趁着黄台吉给他们打配合,立刻对孙传庭发起总攻!
要是大明从这次黄台吉入寇的损失中缓过劲来,再想对付孙传庭,可就不仅仅是面对这么几万人了!
孙传庭麾下的老兵人数,最多只有两万,去年孙传庭上任后已经拼命扩军了,但新拉来的壮丁,实在是素质不行,
陕西这地方,到了崇祯十六年,早已彻底不适宜人类居住,在陕西拉出来的兵,战斗力差还在其次,关键是士气和忠诚度实在太烂。孙传庭又发不出军饷,连饭也不能让新兵吃饱。
黄台吉入关屠掠是四月份的事儿,五月初六,李自成就从河南、陕西向陕西发动了进攻。
历史在这里稍稍发生了一些改变,原本历史上孙传庭应该是主动出潼关去进攻李自成的,这次却变成了孙传庭稍有自知之明的在西安附近防守、李自成从黄河蒲坂津渡河进入关中求战。
但孙传庭毕竟知道自己粮饷不足,打不起持久战,李自成渡黄河时,他想着半渡而击赌一把,所以没有死守西安城池,想反推到黄河岸边,在蒲坂津把刚上岸的流贼打下黄河淹死。
于是,双方最终还是爆发了一场极为惨烈的野战。
孙传庭不愧是知兵之人,他半渡而击的机会,倒也不算抓得太差,抵达蒲坂津的时候,李自成的部队确实还没全军都渡过黄河。
但李自成的部队韧性极强,被赶下黄河淹死的恐惧所激励,暴发出了背水一战的勇气,着实扛了一阵。
对面的孙传庭军,一开始上上下下都听了孙传庭的鼓舞,说敌军被半渡而击,必然很快溃败,所以那些半饿着肚子的明军新兵才勉强一战,只是想着打个顺风仗能得点赏赐吃顿饱饭。
看到流贼死战不退,战斗持续了半天后,明军那些饿肚子新兵率先闹了起来,战线也就直接崩溃了。
孙传庭亲自督战,左支右拙,却没挡住他刚募集半年的新军崩溃反水,跟着流贼一起冲杀他本阵。孙传庭最终也不敌死于乱军之中。
天地良心,到死的那一刻,孙传庭也不是带兵能力不行,实在就是穷死的——历史上,后来清军中战斗力爆棚的不少部队,其实就是明军投降过去的。包括吴三桂,降清之后战斗力一下子就上来一个台阶,
说到底,还是明军太穷,而从贼后可以随便烧杀抢掠大秤分金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战斗意志一下子就上来了。
人还是那批人,有钱就有战斗力,不发工资不给饭吃就没战斗力。
孙传庭的死讯和西安沦陷的消息传到京城时,崇祯惊地跌坐在御座上,强忍了很久,最后还是遣散了宫女宦官,让王承恩把门带上,一个人偷偷嚎啕大哭。
“天不佑我大明啊!
!”
——
PS:主角以外的NPC世界,就用半章篇幅流水账过掉,不细展开了。
崇祯的传旨使者离京后不到十天,第一个大变故就发生了。算算日子,当时崇祯的使者还在合肥给朱树人和潞王府赐婚呢,应该就是沉廷扬去合肥摆酒送礼那几天。
而这个变故,就是负责与黄台吉秘密议和的兵部尚书陈新甲,终究还是因为反复拉扯、密信往还过于频繁,最后终于行事不密,由陈新甲属下的某个幕僚,把议和的消息泄露出去,为京城的众多御史言官所知。
这种消息一传出去,当然是立刻就炸了锅,无数御史言官当天就想抢着弹劾陈新甲——这可是大功一件!弹劾晚了这个人头就被其他同僚抢了!
一开始,陈新甲倒也没到必死无疑的地步,然而他身边一个跟他站在同一战线的朋友,紧要关头却又帮了一把倒忙,把这事情火上浇油了。
那位友人名叫谢升,也是内阁大学士之一。御史言官一派的刘宗周、黄道周要弹劾时,他去拦了一下,私下里对刘黄等人说“你们别多事,陈新甲跟鞑子议和这事儿,陛下也是默许的,你们别闹大了让陛下也丢脸”。
但言官们一听这话,顿时更加群情激奋了:原本还以为是陈新甲私自叛国通敌,现在竟然是皇帝也答应向鞑子服软不成?我大明天子守国门,岂有皇帝认怂承认割地的道理!
于是一群人摆出一副“文死谏”的样子,直接冲进皇宫,请崇祯不能做这种辱没祖宗的事情。崇祯一看这架势,哪里还肯承认确实是他授意陈新甲议和的,连忙表示他什么都不知道。
这下好了,陈新甲不但叛国通敌、卖国求荣,还加上了一条诬陷君父,虽然这个诬陷的具体行为是谢升干的。
具体经过倒是跟历史同期略有不同,蝴蝶效应之下,最后的结果就是陈新甲和谢升二人,被一起问斩!
(注:历史上谢升做和事老的行为桉发得更早一些,躲过了风口,所以没死只是罢官。崇祯死后四个月他降了清,降清后又过了五个月就衰老病死了。)
内阁首辅周延儒还想挽救陈新甲,立陈陈新甲当尚书期间,并没有大规模的丧师失地罪过,罪不当诛。但挽救无效,刑部尚书徐石麒也站在崇祯那边,最后陈、谢都被杀了。
崇祯原本还以为,杀了陈新甲最多就是朝中人事工作震动一下,但他很快就发现,问题没那么简单。
仅仅半个月后,崇祯就在别的领域,为他滥杀大臣的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原本因为议和而暂停进攻的黄台吉,得知陈新甲被杀,意识到大明内部肯定人心离散、人人自危,于是疯狂加紧了进攻。
黄台吉进攻,当然不是来给陈新甲报仇的,只是为了给自己捞好处。而他拿到官面上说的进攻理由,自然也是“崇祯背信弃义,原本暗中通过陈新甲和我说他想议和,没想到居然只是拖延时间欺诈我大清”。
黄台吉得了这个惩戒欺诈者的借口,八旗内部也就没了反对的声音,上下一心都跟着他开干。
原本平时只是为了杀人抢劫时,清军的战斗力都足够恐怖了,如今还得了借口,自然攻势更加迅勐。
而崇祯也因为杀陈新甲的举动,让武将和知兵文官普遍心寒了,换取的只是笼络到了一群嘴炮御史言官的拥戴。
可黄台吉的刀子砍过来时,这些御史言官又不能帮崇祯抗敌。
黄台吉的清军再次从蓟门破口而入时,崇祯飞速下诏各镇进京勤王,但别说山海关的吴三桂拖拖拉拉说辽东告急,来得很慢。
就连近在密云的唐通、开平(唐山)的白广恩,都压根儿没搭理崇祯,只说自己的防区也被鞑子侵扰甚烈,已经陷入激战,无力抽身。崇祯也拿他们完全没办法。
最后居然还是曹变蛟被调走后、刚刚接替曹变蛟当太原总兵职务的周遇吉,还算有点忠义,不远数百里,从代州东出平刑关,进入河北平原勤王。
但周遇吉来的时候黄台吉都在京城周边杀掠了一大圈,杀害掳走数十万人口,准备收兵了,周遇吉寡不敌众,被清军的殿后部队返身冲杀一阵,折损严重,只能从平刑关退回山西。
而周遇吉勤王损失惨重,又连带着激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首先是山西的明军变得无比空虚。曹变蛟走了,周遇吉还重创,李自成的一支偏师,在山西南部立刻得到了发展,不但把太原以南的汾水流域几乎占领。
更重要的是,山西地区今年再也不可能抽出兵力,去入陕给孙传庭助战了。河南地区去年又彻底被破坏,开封被淹了那么久,春荒时没粮食百姓都靠转运南逃才能活,更不可能从河南抽新兵给孙传庭当援军。
流贼一方,得知黄台吉又屠掠了一次北京周边,李自成以下人人振奋不已,气势如虹,上下一合计,都觉得应该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趁着黄台吉给他们打配合,立刻对孙传庭发起总攻!
要是大明从这次黄台吉入寇的损失中缓过劲来,再想对付孙传庭,可就不仅仅是面对这么几万人了!
孙传庭麾下的老兵人数,最多只有两万,去年孙传庭上任后已经拼命扩军了,但新拉来的壮丁,实在是素质不行,
陕西这地方,到了崇祯十六年,早已彻底不适宜人类居住,在陕西拉出来的兵,战斗力差还在其次,关键是士气和忠诚度实在太烂。孙传庭又发不出军饷,连饭也不能让新兵吃饱。
黄台吉入关屠掠是四月份的事儿,五月初六,李自成就从河南、陕西向陕西发动了进攻。
历史在这里稍稍发生了一些改变,原本历史上孙传庭应该是主动出潼关去进攻李自成的,这次却变成了孙传庭稍有自知之明的在西安附近防守、李自成从黄河蒲坂津渡河进入关中求战。
但孙传庭毕竟知道自己粮饷不足,打不起持久战,李自成渡黄河时,他想着半渡而击赌一把,所以没有死守西安城池,想反推到黄河岸边,在蒲坂津把刚上岸的流贼打下黄河淹死。
于是,双方最终还是爆发了一场极为惨烈的野战。
孙传庭不愧是知兵之人,他半渡而击的机会,倒也不算抓得太差,抵达蒲坂津的时候,李自成的部队确实还没全军都渡过黄河。
但李自成的部队韧性极强,被赶下黄河淹死的恐惧所激励,暴发出了背水一战的勇气,着实扛了一阵。
对面的孙传庭军,一开始上上下下都听了孙传庭的鼓舞,说敌军被半渡而击,必然很快溃败,所以那些半饿着肚子的明军新兵才勉强一战,只是想着打个顺风仗能得点赏赐吃顿饱饭。
看到流贼死战不退,战斗持续了半天后,明军那些饿肚子新兵率先闹了起来,战线也就直接崩溃了。
孙传庭亲自督战,左支右拙,却没挡住他刚募集半年的新军崩溃反水,跟着流贼一起冲杀他本阵。孙传庭最终也不敌死于乱军之中。
天地良心,到死的那一刻,孙传庭也不是带兵能力不行,实在就是穷死的——历史上,后来清军中战斗力爆棚的不少部队,其实就是明军投降过去的。包括吴三桂,降清之后战斗力一下子就上来一个台阶,
说到底,还是明军太穷,而从贼后可以随便烧杀抢掠大秤分金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战斗意志一下子就上来了。
人还是那批人,有钱就有战斗力,不发工资不给饭吃就没战斗力。
孙传庭的死讯和西安沦陷的消息传到京城时,崇祯惊地跌坐在御座上,强忍了很久,最后还是遣散了宫女宦官,让王承恩把门带上,一个人偷偷嚎啕大哭。
“天不佑我大明啊!
!”
——
PS:主角以外的NPC世界,就用半章篇幅流水账过掉,不细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