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53wx.com,国姓窃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吃肉太浪费了。而羊价格高昂,比猪肉贵很多,明末羊已经不算是平民食物了,犯不着引进。
何况牛羊都是北方草原畜牧民族的强项,沈树人也怕太早把精力花在牛羊改良上、万一扩散开来之后,先便宜了鞑子,那就划不来了。
把这方面要做的事情都整理好之后,沈树人也不客气,一方面找到郑森,跟郑家商量,让他们想办法寻找符合这些条件的海外物种,一旦找到,沈家愿意出重金购买,或者双方一起开发,分享其利。
另一方面,沈树人也琢磨着让自己家里弄几条新式大海船,甚至可以问郑家或者红毛洋夷买,然后再雇一些郑家的水手做领航、配上沈家自己的人手,出去贸易探险。
这条路如果是倒退半年,沈家也是不可能走通的。因为自崇祯初年以来,大明的海贸版图就已经划分得很清晰了,长江口以北归沈家,长江口以南归郑家,互相不捞过界,井水不犯河水。
不过现在么,郑森已经被沈树人劝诱,还弄到了南京做人质。恩威并施之下,要求郑家允许沈家的少量海船去南方探险,想来郑芝龙也不敢拒绝。大不了沈家也给点船旗银子,让郑芝龙面子上过得去就行。
算算航程,就算一切顺利,去印度寻找新物种,至少也要大半年才能回程,去非洲的话至少一年多,欧美可能要两三年。
沈树人列好计划之后,一方面给父亲写信买新船、调水手,一边就跟郑森商量。
郑森如今也是热血少年,知道这种事情利国利民,便全力借用家族资源帮沈树人一起弄。
反正郑家也不亏,新物种弄到手之后他们自己也能繁殖的。
……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在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有些事情虽然见效慢,但不开始就永远不会有结果。
安排完物种引进这步闲棋后,农业方面的创新,暂时也就没什么可做的了。剩下这点时间,沈树人把目光重新投回手工业方面。
炼钢造炮不会,那就从手头资源、人才最充足的领域做起。
沈树人手头目前也没有别人可用,就一个董小宛,是开绣庄出身的,闲着也是闲着,沈树人就把目光盯到了纺织业上。
明末小冰期,气候比正常环境更寒冷一点,穷苦百姓的纺织品肯定也是不够穿的,不存在产能过剩。如果能提高一点生产效率、解放出劳动力,就能让更多人手去打仗和种田。
当然,沈树人不会再让董小宛去琢磨那些高端的苏绣,那些奢侈品技术的进步,对乱世毫无价值。要改良纺织业,也得从松江棉布这些普通穷人的衣服面料上动手。
沈树人让人拿来家里贩卖的各色面料样品,还有现有的织机,每天观摩生产工艺和成品。短短几天之内,他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明朝的棉布普遍比较窄,正常的棉布才一尺八寸的幅面宽,松江棉布中有一种叫“三梭布”的,也只能达到四尺宽,但是需要非常繁琐的织机才能织出来,一个女工还搞不定。
一尺八寸宽、五丈长的一匹棉布,要银子两钱。
四尺宽的三梭布,面积大约是普通布的二点三倍,但售价可以达到六钱银子,也就是普通布的三倍,可见多出来的零点七倍溢价,就是为布匹的额外宽度买单的。
更宽的布做衣服做被子的时候需要的裁剪缝合工序会更少,边角废料也少,利用率高。
见到这个现状后,沈树人也免不了让董小宛想想办法,每天跟他一起切磋,看能不能改良一下机器。
毕竟沈树人在21世纪时也找裁缝定做过衣服、看到过21世纪的布匹。后世的纺织品根本不存在宽幅限制,想织几米宽一卷的布都行。
按历史书的说法,是1730年代英国率先出现了“飞梭”,才把布匹宽度受手工投梭长度制约的问题解决了。
只要把布匹加宽,织工在同等投梭、提经劳动频次下,可以生产的纺织成品就能成倍提升,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沈树人把发明“飞梭”的思路大致安排了一下,他自己就当起了甩手掌柜,任由董小宛自行琢磨。
……
把一圈种田攀科技任务全部交代下去之后,十几天时间很快就过完了。
崇祯十二年的乡试,也在沈树人的忙碌中过去。直到张榜贴成绩的日子,沈树人才想起这事儿,陪着张煌言和顾炎武、归庄去看榜。
张煌言原本历史上应该崇祯十五年才中举,但或许是跟沈树人结交后,沈树人给他提供了不少新的思路、让张煌言的答题风格、政见态度更符合了这一年的录取倾向。
总而言之,张煌言阴差阳错,还真就提前三年中举了。
归庄学问本来就不错,也没顾炎武那么惊世骇俗,一切如常考中。
而顾炎武则是跟历史上一样落榜了,落榜之后,顾炎武还非常愤慨,觉得如今的八股风格太死板,跟沈树人抱怨说将来再也不考了。
沈树人心中暗喜,顾炎武不考了,正好拉他去给自己做幕僚。
至于表哥张煌言考中了,也可以想办法给张煌言买个官,先去史可法那儿谋个差事,帮沈树人先在安徽地区建立一个立足点,作为未来跟流贼作战的根据地。
“恭喜表哥高中,顾兄你也别气馁,考都考完了,咱去秦淮河上痛饮几日散散心。如今这乱世,不管中不中,都有机会报国救民。”
沈树人一边琢磨,还一边安慰落榜的顾炎武。
——
PS:因为有些见效慢的琐碎种田情节,就一股脑儿流水账塞进来了。快速过掉。看历史文的读者,基本上科技种田都看了几十几百遍了,我写多了肯定会被嫌灌水、拿资料凑数。所以只写个布局思考逻辑,其他都略过。
的,吃肉太浪费了。而羊价格高昂,比猪肉贵很多,明末羊已经不算是平民食物了,犯不着引进。
何况牛羊都是北方草原畜牧民族的强项,沈树人也怕太早把精力花在牛羊改良上、万一扩散开来之后,先便宜了鞑子,那就划不来了。
把这方面要做的事情都整理好之后,沈树人也不客气,一方面找到郑森,跟郑家商量,让他们想办法寻找符合这些条件的海外物种,一旦找到,沈家愿意出重金购买,或者双方一起开发,分享其利。
另一方面,沈树人也琢磨着让自己家里弄几条新式大海船,甚至可以问郑家或者红毛洋夷买,然后再雇一些郑家的水手做领航、配上沈家自己的人手,出去贸易探险。
这条路如果是倒退半年,沈家也是不可能走通的。因为自崇祯初年以来,大明的海贸版图就已经划分得很清晰了,长江口以北归沈家,长江口以南归郑家,互相不捞过界,井水不犯河水。
不过现在么,郑森已经被沈树人劝诱,还弄到了南京做人质。恩威并施之下,要求郑家允许沈家的少量海船去南方探险,想来郑芝龙也不敢拒绝。大不了沈家也给点船旗银子,让郑芝龙面子上过得去就行。
算算航程,就算一切顺利,去印度寻找新物种,至少也要大半年才能回程,去非洲的话至少一年多,欧美可能要两三年。
沈树人列好计划之后,一方面给父亲写信买新船、调水手,一边就跟郑森商量。
郑森如今也是热血少年,知道这种事情利国利民,便全力借用家族资源帮沈树人一起弄。
反正郑家也不亏,新物种弄到手之后他们自己也能繁殖的。
……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在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有些事情虽然见效慢,但不开始就永远不会有结果。
安排完物种引进这步闲棋后,农业方面的创新,暂时也就没什么可做的了。剩下这点时间,沈树人把目光重新投回手工业方面。
炼钢造炮不会,那就从手头资源、人才最充足的领域做起。
沈树人手头目前也没有别人可用,就一个董小宛,是开绣庄出身的,闲着也是闲着,沈树人就把目光盯到了纺织业上。
明末小冰期,气候比正常环境更寒冷一点,穷苦百姓的纺织品肯定也是不够穿的,不存在产能过剩。如果能提高一点生产效率、解放出劳动力,就能让更多人手去打仗和种田。
当然,沈树人不会再让董小宛去琢磨那些高端的苏绣,那些奢侈品技术的进步,对乱世毫无价值。要改良纺织业,也得从松江棉布这些普通穷人的衣服面料上动手。
沈树人让人拿来家里贩卖的各色面料样品,还有现有的织机,每天观摩生产工艺和成品。短短几天之内,他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明朝的棉布普遍比较窄,正常的棉布才一尺八寸的幅面宽,松江棉布中有一种叫“三梭布”的,也只能达到四尺宽,但是需要非常繁琐的织机才能织出来,一个女工还搞不定。
一尺八寸宽、五丈长的一匹棉布,要银子两钱。
四尺宽的三梭布,面积大约是普通布的二点三倍,但售价可以达到六钱银子,也就是普通布的三倍,可见多出来的零点七倍溢价,就是为布匹的额外宽度买单的。
更宽的布做衣服做被子的时候需要的裁剪缝合工序会更少,边角废料也少,利用率高。
见到这个现状后,沈树人也免不了让董小宛想想办法,每天跟他一起切磋,看能不能改良一下机器。
毕竟沈树人在21世纪时也找裁缝定做过衣服、看到过21世纪的布匹。后世的纺织品根本不存在宽幅限制,想织几米宽一卷的布都行。
按历史书的说法,是1730年代英国率先出现了“飞梭”,才把布匹宽度受手工投梭长度制约的问题解决了。
只要把布匹加宽,织工在同等投梭、提经劳动频次下,可以生产的纺织成品就能成倍提升,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沈树人把发明“飞梭”的思路大致安排了一下,他自己就当起了甩手掌柜,任由董小宛自行琢磨。
……
把一圈种田攀科技任务全部交代下去之后,十几天时间很快就过完了。
崇祯十二年的乡试,也在沈树人的忙碌中过去。直到张榜贴成绩的日子,沈树人才想起这事儿,陪着张煌言和顾炎武、归庄去看榜。
张煌言原本历史上应该崇祯十五年才中举,但或许是跟沈树人结交后,沈树人给他提供了不少新的思路、让张煌言的答题风格、政见态度更符合了这一年的录取倾向。
总而言之,张煌言阴差阳错,还真就提前三年中举了。
归庄学问本来就不错,也没顾炎武那么惊世骇俗,一切如常考中。
而顾炎武则是跟历史上一样落榜了,落榜之后,顾炎武还非常愤慨,觉得如今的八股风格太死板,跟沈树人抱怨说将来再也不考了。
沈树人心中暗喜,顾炎武不考了,正好拉他去给自己做幕僚。
至于表哥张煌言考中了,也可以想办法给张煌言买个官,先去史可法那儿谋个差事,帮沈树人先在安徽地区建立一个立足点,作为未来跟流贼作战的根据地。
“恭喜表哥高中,顾兄你也别气馁,考都考完了,咱去秦淮河上痛饮几日散散心。如今这乱世,不管中不中,都有机会报国救民。”
沈树人一边琢磨,还一边安慰落榜的顾炎武。
——
PS:因为有些见效慢的琐碎种田情节,就一股脑儿流水账塞进来了。快速过掉。看历史文的读者,基本上科技种田都看了几十几百遍了,我写多了肯定会被嫌灌水、拿资料凑数。所以只写个布局思考逻辑,其他都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