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53wx.com,冷王盛宠:娇妃别离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允央的这句话一出,李掌事与郑掌事表情同时黯了一下,接着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
这个情况,是允央始料未及的。她以为至少会有一个人在此时表示出惊,可是没有,现在轮到她感到紧张了。
因为,她们三个此时心里都在拼命计算着。允央能说出侍女并没有消失,还留在浣洗局,那么言外之意就是她已经可以推测出谁是那个隐藏起来的侍女。鸳娘的事发生在几十年前,若是侍女活着话,此时也接近五十岁了,浣洗局里有这样岁数的人并不多。
另外,允央还说此人的存在是将鸳娘故事流传下来的关键,那么就是暗指此人在浣洗局里的地位非比寻常,因为只有这样的人说话才有人信,否则人微言轻,就算是说了也没人相信。
说来说去,最有可能是隐藏起来的鸳娘侍女就是李掌事与郑掌事其中一人。
本来允央的判断是自己一说出侍女还存活在人间的事,李掌事与郑掌事至少有其中一个人会表现出极为吃惊的样子。因为按常理来说,这个人应该对于侍女还存于世间这件事完全不知情,而这个人的表现才能让允央判断出那个活着的侍女到底是谁。
可是事情在这里却发生了意外,她们两个同时选择了沉默,那其间包含的意思就很多了——难道允央一开始的分析是错的,鸳娘带来的不是一个侍女,而是两个?但这个结论很快就被她否决了,因为浣洗局虽然不受重视,但是也是皇宫内院的一个机构,鸳娘当初能将一个侍女神不知鬼不觉地藏起来,或者说改头换面已是能力非常,让两人都改换了身份,可能性极小。况且,两人在相近的时间进了浣洗局,又在几十年后同时成为了这里的一二把手,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
那么,难道说这两个人各怀鬼胎,各自头上还有主子,所以在允央忽然说出侍女还在世的话时,她们两个同时感到十分意外,因为怕言多出错,故而选择了沉默……
不管是不是这种情况,允央此时都有点后悔,自己刚才太过于自负,不计后果地说出了鸳娘案中关键的一环,以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当情况忽然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时,那么她就将成为被动的那个人,因为她的底牌李掌事与郑掌事都已明白,而李掌事与郑掌事是个什么来头,允央却一下子拿捏不准了。
正当三个尴尬地都不说话时,饮绿从外面走了进来。她看到李掌事与郑掌事还呆在这里,就有吃惊地问:“两位掌事与我家娘娘聊了这么久啊?这会子都快晌午了,前院那里怕有许多事要由两位掌事定夺呢,奴婢刚才走过来时,就那到有几个宫人正在找两位掌事呢。”
经饮绿这么一说,屋内的三人如梦方醒,马上收起了刚才暗中揣度的气氛,立即换上了平时世故又老练的笑脸。
“奴婢们失礼了,还请娘娘见谅。”李掌事回身说道。
“那奴婢们就不打扰了,这就告辞。”郑掌事也跟着说。
只是在行礼之时,李掌事与郑掌事不经意间目光一触,很快便各自转头看向别处。只是这个小小的动作没有逃过允央眼睛,她从两人的这个动作中,马上就判断出这两个人之间并无关联。
情况愈发复杂了,允央开始为自己刚才的冒失而后悔——原本几乎可以肯定其中一人就是鸳娘当年失踪的侍女,自己刚才的话无非是想通过听完后两位掌事不同的反应确定哪一个是当年的侍女。却万没想到,她们的反应是一样的,这样的结果将原本的单一的答案引向了更多的可能性。
饮绿送走了两位掌事后,回来对允央说:“今天这是怎么了,平时也没见她们来咱们屋里这么久。刚才出去的时候,两位掌事不但脸色不好,还互相一句话都没说,这和平时这两人说说笑笑的样子大不相同,也不知是搭错了哪根弦?”
允央正拿着笔描着书案上完成了一半花样子,没有说话,但是手中的笔却不由自主地顿了一顿。把幸饮绿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说完了也就完了,她看着红日当空了,就问道:“娘娘,时候不早了,可要用午膳吗?”
允央抬了一下头道:“现在还没有胃口,半个时辰后你再摆上来吧。”
饮绿应了一声,却没有转身离开。她脸上浮现出有点为难地神色,犹豫了一下说:“回娘娘,奴婢刚才回淇奥宫取花册,听说了一件事,不知该不该告诉您。”
允央听罢,把手里的铜帽竹管笔放在了金星玻璃山峰笔架上,抬头微笑道:“你既然说到这里,必定就是打算告诉本宫,何必支支吾吾的。”
饮绿咬了咬嘴唇,有些气鼓鼓地说:“听石头说,在娘娘刚入了浣洗局的当天,皇上便下了圣旨通知各宫,三天之后也就是今天夜里,要在丹凤门上举行盛大的烟火庆典,说是为了祝贺荣妃的千秋节……”
对于这种消息允央本来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没想到,猛一听到时心里还是如同被毒虫蛰了一样,痛得几乎收缩起来。
饮绿没有发现允央忽然锁紧的眉头,还自顾自地说了下去:“从没听说过妃子的千秋节还要搞得这样隆重,皇上不是一直要求后宫中人要勤俭勿奢吗?怎么一到了荣妃这里就全然不顾了呢?洛阳城的的烟火庆典都是元宵节才办,今天这年不年节不节地搞这么一出,算怎么一回事呀?”
允央叹息了一声道:“你不懂,皇上这么做也是为了让举国上下都明白他现在宠幸的人是荣妃。可是大齐国幅员辽阔,要让大部人都知道这个消息,用烟火庆典的方法比下诏颁旨效果都好。这么做既让人们明白了皇上的心意,还让全洛阳城的百姓多看了一场烟火,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允央的这句话一出,李掌事与郑掌事表情同时黯了一下,接着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
这个情况,是允央始料未及的。她以为至少会有一个人在此时表示出惊,可是没有,现在轮到她感到紧张了。
因为,她们三个此时心里都在拼命计算着。允央能说出侍女并没有消失,还留在浣洗局,那么言外之意就是她已经可以推测出谁是那个隐藏起来的侍女。鸳娘的事发生在几十年前,若是侍女活着话,此时也接近五十岁了,浣洗局里有这样岁数的人并不多。
另外,允央还说此人的存在是将鸳娘故事流传下来的关键,那么就是暗指此人在浣洗局里的地位非比寻常,因为只有这样的人说话才有人信,否则人微言轻,就算是说了也没人相信。
说来说去,最有可能是隐藏起来的鸳娘侍女就是李掌事与郑掌事其中一人。
本来允央的判断是自己一说出侍女还存活在人间的事,李掌事与郑掌事至少有其中一个人会表现出极为吃惊的样子。因为按常理来说,这个人应该对于侍女还存于世间这件事完全不知情,而这个人的表现才能让允央判断出那个活着的侍女到底是谁。
可是事情在这里却发生了意外,她们两个同时选择了沉默,那其间包含的意思就很多了——难道允央一开始的分析是错的,鸳娘带来的不是一个侍女,而是两个?但这个结论很快就被她否决了,因为浣洗局虽然不受重视,但是也是皇宫内院的一个机构,鸳娘当初能将一个侍女神不知鬼不觉地藏起来,或者说改头换面已是能力非常,让两人都改换了身份,可能性极小。况且,两人在相近的时间进了浣洗局,又在几十年后同时成为了这里的一二把手,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
那么,难道说这两个人各怀鬼胎,各自头上还有主子,所以在允央忽然说出侍女还在世的话时,她们两个同时感到十分意外,因为怕言多出错,故而选择了沉默……
不管是不是这种情况,允央此时都有点后悔,自己刚才太过于自负,不计后果地说出了鸳娘案中关键的一环,以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当情况忽然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时,那么她就将成为被动的那个人,因为她的底牌李掌事与郑掌事都已明白,而李掌事与郑掌事是个什么来头,允央却一下子拿捏不准了。
正当三个尴尬地都不说话时,饮绿从外面走了进来。她看到李掌事与郑掌事还呆在这里,就有吃惊地问:“两位掌事与我家娘娘聊了这么久啊?这会子都快晌午了,前院那里怕有许多事要由两位掌事定夺呢,奴婢刚才走过来时,就那到有几个宫人正在找两位掌事呢。”
经饮绿这么一说,屋内的三人如梦方醒,马上收起了刚才暗中揣度的气氛,立即换上了平时世故又老练的笑脸。
“奴婢们失礼了,还请娘娘见谅。”李掌事回身说道。
“那奴婢们就不打扰了,这就告辞。”郑掌事也跟着说。
只是在行礼之时,李掌事与郑掌事不经意间目光一触,很快便各自转头看向别处。只是这个小小的动作没有逃过允央眼睛,她从两人的这个动作中,马上就判断出这两个人之间并无关联。
情况愈发复杂了,允央开始为自己刚才的冒失而后悔——原本几乎可以肯定其中一人就是鸳娘当年失踪的侍女,自己刚才的话无非是想通过听完后两位掌事不同的反应确定哪一个是当年的侍女。却万没想到,她们的反应是一样的,这样的结果将原本的单一的答案引向了更多的可能性。
饮绿送走了两位掌事后,回来对允央说:“今天这是怎么了,平时也没见她们来咱们屋里这么久。刚才出去的时候,两位掌事不但脸色不好,还互相一句话都没说,这和平时这两人说说笑笑的样子大不相同,也不知是搭错了哪根弦?”
允央正拿着笔描着书案上完成了一半花样子,没有说话,但是手中的笔却不由自主地顿了一顿。把幸饮绿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说完了也就完了,她看着红日当空了,就问道:“娘娘,时候不早了,可要用午膳吗?”
允央抬了一下头道:“现在还没有胃口,半个时辰后你再摆上来吧。”
饮绿应了一声,却没有转身离开。她脸上浮现出有点为难地神色,犹豫了一下说:“回娘娘,奴婢刚才回淇奥宫取花册,听说了一件事,不知该不该告诉您。”
允央听罢,把手里的铜帽竹管笔放在了金星玻璃山峰笔架上,抬头微笑道:“你既然说到这里,必定就是打算告诉本宫,何必支支吾吾的。”
饮绿咬了咬嘴唇,有些气鼓鼓地说:“听石头说,在娘娘刚入了浣洗局的当天,皇上便下了圣旨通知各宫,三天之后也就是今天夜里,要在丹凤门上举行盛大的烟火庆典,说是为了祝贺荣妃的千秋节……”
对于这种消息允央本来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没想到,猛一听到时心里还是如同被毒虫蛰了一样,痛得几乎收缩起来。
饮绿没有发现允央忽然锁紧的眉头,还自顾自地说了下去:“从没听说过妃子的千秋节还要搞得这样隆重,皇上不是一直要求后宫中人要勤俭勿奢吗?怎么一到了荣妃这里就全然不顾了呢?洛阳城的的烟火庆典都是元宵节才办,今天这年不年节不节地搞这么一出,算怎么一回事呀?”
允央叹息了一声道:“你不懂,皇上这么做也是为了让举国上下都明白他现在宠幸的人是荣妃。可是大齐国幅员辽阔,要让大部人都知道这个消息,用烟火庆典的方法比下诏颁旨效果都好。这么做既让人们明白了皇上的心意,还让全洛阳城的百姓多看了一场烟火,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