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文学网 www.53wx.com,沧浪之水濯我足兮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回想起当年的高中生活,秦箫他们决定回南北寺中学去看看,其实他们高中母校是当地的实验中学——邹平一中,正赶上与南北寺中学合并,南北寺中学学生全部迁到县城的实验中学,这所带着60年代典型气质的中学才算退出历史舞台。
而当时的最后一届2005到2006届毕业生必须留下一部分,因为学校合并后校舍吃紧,但为了不把教学资源分散,学校决定把美术艺术生迁过去。虽然生活条件差点,但不得不说前身就是深山古刹的南北寺中学毕竟算得上是一座古代书院似的学府,几十年来人才辈出,秦箫的父亲叔叔以及姑姑都是从这走出来的。
机缘巧合,高三理科24班班主任吕敏也是这个学校的毕业生,更重要的是,她是我们学校公认带毕业班最有成绩的的班主任,几个状元从她手里出来,从她决定带着24班到那去度过高三一年就很说明她的确不同凡响,起码几年之后秦箫是这么认为的。于是她带着共事多年的几个老同事组成一套完整的教学团队同理科美术生以及24班就在高三开学伊始——2005年8月份搬了过去。
这对理科24班上下的确是个爆炸性的新闻,因为很多同学不明白到了南北寺意味着什么。听合并过来的同学说,那里艰苦的很,而且去了之后,也便意味着同学校完全脱离,孟凡必须离开校足球队,苏小曼必须告别校园广播站。但对秦箫来说,虽然离开有空调的教室,洗手间的宿舍,但却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期待,他很想知道他的父亲叔父是怎么度过当年的中学生活的。正因如此,理科24班的学生往往把母校仍叫做南北寺中学。
四辆校车大巴在浓郁的鹤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里穿行,大雨初晴,林间迷雾蒙蒙,道路曲折如肥厚棉袄上的褶皱,一边无礼的树杈打着滴满雨滴的车窗,一边放肆浓雾填满深不见底的幽谷,车队在盘山公路上左支右绌。而坐在车里的人一会儿要经历内道面对石壁被黑压压的树丛遮在怀里的压抑,一会儿又要承受外道望之空无一物深不见底的空虚。早上八点车队出发,正午时分大雾退去,终于望见幽深的山谷浓郁的树林间,一座古刹的青砖檐角若隐若现,吕敏一上午在车上终于第一次开口,激动地对学生们说:“到了!”
果然,南北寺中学从外观看来就是一座寺庙,依山而建,被山谷一分为二,谷底是一淙溪流。山雨过后偶尔会有山洪呼啸而过,高处用不协调的美感搭着三条铁链子的木板桥供南北通过。不同于其他寺院,僧舍与大雄宝殿观音殿罗汉堂各在山谷两侧,南北寺的僧舍全部建在南边的山顶,北面则算是僧人们打座念经的庙堂,虽说南北寺有南寺北寺之分,但确是一座寺庙无疑。
山谷在西边折向北,同这河水一起冲出山地进入平原,开口处隐约可见村庄与田园。然而这所寺庙,建国后便被政府把僧人遣返,改建成一所高级中学,并创造了几十年人才摇篮的历史。从远处就可以看到,寺院钟楼已经成为南北寺中学的广播楼,上面还挂着上课的电子铃。秦箫从父辈多少了解了不少这寺庙的历史,并且他了解古代寺庙的建筑布局,刚下车远看了几眼,他便被这山水间的古刹中学有一种莫名的好感,仿佛置身古代的寺院学派。
正是中午时分,学生们下车席地而坐,一边休息,一边聊天,兴致盎然,老师们好像也被这帮年轻人的兴致点燃,乐此不疲地为学生们讲解南北寺的前生今世沧海桑田,大家喝着矿泉水吃着面包有说有笑,像是在郊游一样。午后,算是吃过了午饭,老师便开始组织学生们将行李搬到南山的宿舍,简单地分配了房间,分发钥匙,并交代晚饭时间以及食堂的地点,告诉大家晚上六点到北山大教室——也就是“大雄宝殿”集合。
南山宿舍都是平房,多是古色古香的旧时僧舍修缮而成,男女分开,水源从山谷的河水里泵取上来。深处北方,即便雨季,宿舍也并不潮湿,每个房间四个人,秦箫,孟凡,洛川和许少卿一起住进205,就是二排第五间的意思。宿舍在学校合并时人刚搬走,只需要稍微打扫下就可以了。师生共二百多个人,行李又不多,很多房间都空闲,老师们便组织一些男生将北山许多空闲教室的桌椅搬来,这样是为了将来有的同学课余时间就近学习而不必影响到宿舍其他人。
宿舍大都是自由搭配,老师为了全力应付高考,也不干涉这种自由模式,这与其他年级迥然不同,也是为了同学之间关系更好相处一点,苏小曼就跟初中死党马晓溪,唐妮还有刘雨馨在西边女生宿舍区102搭伙了。
收拾宿舍行李完毕,整个下午都是空闲的时间,学生们的到来让沉寂的古刹中学重新焕发了生机。而且初次到这的学生,对一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处都是新鲜感,很多学生都迫不及待地跑到北寺教学区去游览一番。虽然洛川也喊着秦箫他们一起去北山玩,但秦箫喜欢独自游历,因为他认为,只有独自游历才能真正感受一处盛景一段时光的情感,并把自己的心与之融合。虽然自己上课放学都在那里,但第一次去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游历,既然游历,必须孤独,所以秦箫便假托有事一会儿去找他们,跟他们岔开了。
如果从他们父辈上说,南北寺中学在整个县是最大的中学,当时的前辈们破四旧,砸掉佛像,烧毁经文,建成中学,现在仍能见到门口的半截石碑,只有一个“寺”字。进入校园,是四棵粗壮的榕树,分植于园中四角处,整个校园都阴翳鸟鸣。正北便是天王殿,这已经被改造成为间宽敞的过道,汽车也能通过,再往里面便是大雄宝殿了,整个院子比天王殿的要大得多,而且有旗杆以及四个篮球场以及众多乒乓球台。
大殿内早已经是学生们举行大的集会的礼堂,但依稀还能看到原来三世佛祖的坐台。仍可想见这座大殿拥有的沧桑,从青灯古佛善男信女,到群众革命的批斗大会,再到成为学校典礼的礼堂,最后都变成这般苍凉寂静的回响。三世佛祖不论是过去的燃灯还是现世的释迦,乃至将来的弥勒,或者不论是西方的极乐还是东方的琉璃,乃至中土的婆娑,都是此时此地对时空轮回的一种悲鸣。至于后面的法堂照堂都成为老师们的办公室。
秦箫父亲在这上学时,每月都要步行回家背一个月的干粮咸菜来上课,夏天要给长毛的馒头扒去绿衣,冬天要用温水给馒头蜕去冰壳。听爷爷说父亲因此曾患过夜盲症。秦父在秦箫四岁那年生病死去,至于得什么病爷爷也说不清楚,母亲也不久便郁郁而终,秦箫从此只有爷爷一个亲人。秦箫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只有零星的那点记忆,这让他对这所学校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好像在这有父亲在他身边看着他。
秦箫从大殿出来,此时夕阳西下,即将没入山谷的那一边,河水淙淙流过,心情不自觉也欢快了许多。此时几个舍友也跟苏小曼宿舍的女生游历至此,大家有说有笑地凑过来,秦箫一下子换了心情,说:
"孟凡,你的吉他带来没?找个地方去练练,山清水秀,水深林密,不高歌两曲不是有负天赐吗?"
他们几个都很喜欢音乐,说要在毕业之后组一个乐队,平时课间他们就由孟凡作曲,秦箫作词写了几首歌曲。大家齐声叫好,虽说夕阳西下,林间不免昏暗,但其实是因为周围到处山峦叠嶂,在下午四点多钟就不见了阳光。于是孟凡也叫上苏小曼宿舍四个女生到山谷河边一块干净的大石上和着水声,伴着吉他,陶醉在山间的静谧与自己的歌声中。苏小曼是24班班长,声音极是柔美动听,也夸孟凡即兴伴奏很到位,和弦对的准,孟凡不屑地说∶
“小丫头片子,懂什么?”
刘雨馨不服道∶
“小曼从小就学习钢琴,比你那土琵琶强多了!”
孟凡一怔,立刻说:
“好啊,那你做我们的键盘手吧,我们正好缺一个!我们毕业就组一个乐队,名字叫什么呢?”
大家又七嘴八舌地争个不停,秦箫建议,就叫理科24班,直截了当,而且我们是理科,组一支乐队就说明我们是真地喜欢音乐。最后大家一致通过。
学生时代的快乐就是很直接,一个小小激情就让他们傻乐很久,简单的快... -->>
回想起当年的高中生活,秦箫他们决定回南北寺中学去看看,其实他们高中母校是当地的实验中学——邹平一中,正赶上与南北寺中学合并,南北寺中学学生全部迁到县城的实验中学,这所带着60年代典型气质的中学才算退出历史舞台。
而当时的最后一届2005到2006届毕业生必须留下一部分,因为学校合并后校舍吃紧,但为了不把教学资源分散,学校决定把美术艺术生迁过去。虽然生活条件差点,但不得不说前身就是深山古刹的南北寺中学毕竟算得上是一座古代书院似的学府,几十年来人才辈出,秦箫的父亲叔叔以及姑姑都是从这走出来的。
机缘巧合,高三理科24班班主任吕敏也是这个学校的毕业生,更重要的是,她是我们学校公认带毕业班最有成绩的的班主任,几个状元从她手里出来,从她决定带着24班到那去度过高三一年就很说明她的确不同凡响,起码几年之后秦箫是这么认为的。于是她带着共事多年的几个老同事组成一套完整的教学团队同理科美术生以及24班就在高三开学伊始——2005年8月份搬了过去。
这对理科24班上下的确是个爆炸性的新闻,因为很多同学不明白到了南北寺意味着什么。听合并过来的同学说,那里艰苦的很,而且去了之后,也便意味着同学校完全脱离,孟凡必须离开校足球队,苏小曼必须告别校园广播站。但对秦箫来说,虽然离开有空调的教室,洗手间的宿舍,但却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期待,他很想知道他的父亲叔父是怎么度过当年的中学生活的。正因如此,理科24班的学生往往把母校仍叫做南北寺中学。
四辆校车大巴在浓郁的鹤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里穿行,大雨初晴,林间迷雾蒙蒙,道路曲折如肥厚棉袄上的褶皱,一边无礼的树杈打着滴满雨滴的车窗,一边放肆浓雾填满深不见底的幽谷,车队在盘山公路上左支右绌。而坐在车里的人一会儿要经历内道面对石壁被黑压压的树丛遮在怀里的压抑,一会儿又要承受外道望之空无一物深不见底的空虚。早上八点车队出发,正午时分大雾退去,终于望见幽深的山谷浓郁的树林间,一座古刹的青砖檐角若隐若现,吕敏一上午在车上终于第一次开口,激动地对学生们说:“到了!”
果然,南北寺中学从外观看来就是一座寺庙,依山而建,被山谷一分为二,谷底是一淙溪流。山雨过后偶尔会有山洪呼啸而过,高处用不协调的美感搭着三条铁链子的木板桥供南北通过。不同于其他寺院,僧舍与大雄宝殿观音殿罗汉堂各在山谷两侧,南北寺的僧舍全部建在南边的山顶,北面则算是僧人们打座念经的庙堂,虽说南北寺有南寺北寺之分,但确是一座寺庙无疑。
山谷在西边折向北,同这河水一起冲出山地进入平原,开口处隐约可见村庄与田园。然而这所寺庙,建国后便被政府把僧人遣返,改建成一所高级中学,并创造了几十年人才摇篮的历史。从远处就可以看到,寺院钟楼已经成为南北寺中学的广播楼,上面还挂着上课的电子铃。秦箫从父辈多少了解了不少这寺庙的历史,并且他了解古代寺庙的建筑布局,刚下车远看了几眼,他便被这山水间的古刹中学有一种莫名的好感,仿佛置身古代的寺院学派。
正是中午时分,学生们下车席地而坐,一边休息,一边聊天,兴致盎然,老师们好像也被这帮年轻人的兴致点燃,乐此不疲地为学生们讲解南北寺的前生今世沧海桑田,大家喝着矿泉水吃着面包有说有笑,像是在郊游一样。午后,算是吃过了午饭,老师便开始组织学生们将行李搬到南山的宿舍,简单地分配了房间,分发钥匙,并交代晚饭时间以及食堂的地点,告诉大家晚上六点到北山大教室——也就是“大雄宝殿”集合。
南山宿舍都是平房,多是古色古香的旧时僧舍修缮而成,男女分开,水源从山谷的河水里泵取上来。深处北方,即便雨季,宿舍也并不潮湿,每个房间四个人,秦箫,孟凡,洛川和许少卿一起住进205,就是二排第五间的意思。宿舍在学校合并时人刚搬走,只需要稍微打扫下就可以了。师生共二百多个人,行李又不多,很多房间都空闲,老师们便组织一些男生将北山许多空闲教室的桌椅搬来,这样是为了将来有的同学课余时间就近学习而不必影响到宿舍其他人。
宿舍大都是自由搭配,老师为了全力应付高考,也不干涉这种自由模式,这与其他年级迥然不同,也是为了同学之间关系更好相处一点,苏小曼就跟初中死党马晓溪,唐妮还有刘雨馨在西边女生宿舍区102搭伙了。
收拾宿舍行李完毕,整个下午都是空闲的时间,学生们的到来让沉寂的古刹中学重新焕发了生机。而且初次到这的学生,对一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处都是新鲜感,很多学生都迫不及待地跑到北寺教学区去游览一番。虽然洛川也喊着秦箫他们一起去北山玩,但秦箫喜欢独自游历,因为他认为,只有独自游历才能真正感受一处盛景一段时光的情感,并把自己的心与之融合。虽然自己上课放学都在那里,但第一次去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游历,既然游历,必须孤独,所以秦箫便假托有事一会儿去找他们,跟他们岔开了。
如果从他们父辈上说,南北寺中学在整个县是最大的中学,当时的前辈们破四旧,砸掉佛像,烧毁经文,建成中学,现在仍能见到门口的半截石碑,只有一个“寺”字。进入校园,是四棵粗壮的榕树,分植于园中四角处,整个校园都阴翳鸟鸣。正北便是天王殿,这已经被改造成为间宽敞的过道,汽车也能通过,再往里面便是大雄宝殿了,整个院子比天王殿的要大得多,而且有旗杆以及四个篮球场以及众多乒乓球台。
大殿内早已经是学生们举行大的集会的礼堂,但依稀还能看到原来三世佛祖的坐台。仍可想见这座大殿拥有的沧桑,从青灯古佛善男信女,到群众革命的批斗大会,再到成为学校典礼的礼堂,最后都变成这般苍凉寂静的回响。三世佛祖不论是过去的燃灯还是现世的释迦,乃至将来的弥勒,或者不论是西方的极乐还是东方的琉璃,乃至中土的婆娑,都是此时此地对时空轮回的一种悲鸣。至于后面的法堂照堂都成为老师们的办公室。
秦箫父亲在这上学时,每月都要步行回家背一个月的干粮咸菜来上课,夏天要给长毛的馒头扒去绿衣,冬天要用温水给馒头蜕去冰壳。听爷爷说父亲因此曾患过夜盲症。秦父在秦箫四岁那年生病死去,至于得什么病爷爷也说不清楚,母亲也不久便郁郁而终,秦箫从此只有爷爷一个亲人。秦箫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只有零星的那点记忆,这让他对这所学校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好像在这有父亲在他身边看着他。
秦箫从大殿出来,此时夕阳西下,即将没入山谷的那一边,河水淙淙流过,心情不自觉也欢快了许多。此时几个舍友也跟苏小曼宿舍的女生游历至此,大家有说有笑地凑过来,秦箫一下子换了心情,说:
"孟凡,你的吉他带来没?找个地方去练练,山清水秀,水深林密,不高歌两曲不是有负天赐吗?"
他们几个都很喜欢音乐,说要在毕业之后组一个乐队,平时课间他们就由孟凡作曲,秦箫作词写了几首歌曲。大家齐声叫好,虽说夕阳西下,林间不免昏暗,但其实是因为周围到处山峦叠嶂,在下午四点多钟就不见了阳光。于是孟凡也叫上苏小曼宿舍四个女生到山谷河边一块干净的大石上和着水声,伴着吉他,陶醉在山间的静谧与自己的歌声中。苏小曼是24班班长,声音极是柔美动听,也夸孟凡即兴伴奏很到位,和弦对的准,孟凡不屑地说∶
“小丫头片子,懂什么?”
刘雨馨不服道∶
“小曼从小就学习钢琴,比你那土琵琶强多了!”
孟凡一怔,立刻说:
“好啊,那你做我们的键盘手吧,我们正好缺一个!我们毕业就组一个乐队,名字叫什么呢?”
大家又七嘴八舌地争个不停,秦箫建议,就叫理科24班,直截了当,而且我们是理科,组一支乐队就说明我们是真地喜欢音乐。最后大家一致通过。
学生时代的快乐就是很直接,一个小小激情就让他们傻乐很久,简单的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