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文学网 www.53wx.com,盛唐不夜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办法了。
坚持还是要坚持一下的,世家最被人所称道的除了传承就是风骨,现在他们前面反对后面因为神皇杀了点人就低头,还说什么风骨呢?
只不过这一次他们换了一种说法,开始强调明堂的规制已经无章可循了,神皇想要建造明堂要怎么建呢?当年太宗皇帝遍寻不果,神皇只怕也找不到吧?
对此神皇的回应十分简单:“时既沿革,莫或相遵,自我作古,用适于事。”
简单来说就是既然时移世易,那么我就重新设计,从我开始作为标准就好了。简单霸气,典型的神皇风格,李显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特别向往,他也想有朝一日能够说出这样霸气的话,只可惜他跟神皇的性格差太远了,他总是容易患得患失,没有神皇那种一往无前的劲头。
而朝臣们似乎也被神皇这霸气的发言给镇住了,建造明堂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而设计图则是早就准备好的,李显都怀疑神皇准备这件事准备多久了,毕竟想要设计一座合适的明堂也不是很容易,因为神皇要求高啊。
她要求明堂要够高够大气,但是洛阳宫不是大明宫,在整体规制上洛阳宫比大明宫还是差一点的,如果明堂建的太过庞大,那么跟洛阳宫整体又格格不入,可是如果收手了神皇又不愿意,这可把都料匠们都给为难坏了,到最后还是神皇亲自拍板——一座不行就两座!
于是就有了第一高的明堂和第二高的天堂,这两座建筑如果真的建成那几乎是大唐的标志性建筑了,神皇似乎处处都想压长安一头,李显还听说建造明堂之余她还想扩建洛阳城,然后再扩建皇城。
对此李显不发表任何看法,一个皇帝最担心的就是自身位置不够稳固,一旦他的地位稳固了,心胸也会宽广也不会那么多疑了,不信看看历史上神皇在刚继位的时候杀了多少人?等她地位稳固之后呢?
这也是李显不去阻止神皇的原因,建一座明堂换来大唐提前几年进入平稳时期,那还是挺值得的。李显什么都没说,只不过身上书认为薛顗可为商州刺史。而此时薛顗还是济州此时,如果郑玘说的没有问题的话,薛顗说不定已经跟李冲他们勾结在一起了。
神皇虽然奇怪李显为什么要把薛顗调过去,却也同意了——这是奖励之前李显没有出来捣乱。
李显看到神皇同意之后着实松了口气,然后就等着薛顗过来的时候拜山头了,是的,商州距离长安不远,要不是这样李显怎么可能非要让薛顗调到这里来?
薛顗接到诏书的时候心中微微一惊,他跟琅耶王李冲已经计划的好好的,李冲在博州起兵,他在济州呼应,怎么这个时候突然要将他调走?按照看道理来说他到现在还不到调走的年限啊。
诏书一下,薛顗就算有再多的不解也只能打好包袱带着全家离开济州奔向商州,当然在去商州之前还要去长安拜见一下摄政王,看能不能得到什么消息。
李显早就在等着薛顗了,薛顗比李显年纪大,严格来说算是李显的表哥,李显见到他也笑眯眯的没有任何架子,在薛顗小心翼翼的探寻自己为何忽然被调走的时候,李显淡定的看着他问道:“琅耶王狼子野心,你与他沟壑一气是不想要项上人头了吗?”
薛顗听了之后大惊失色,好在也算是见多识广勉强稳定住了表情心境,强撑着开口说道:“殿下怎能如此说?琅耶王身为博州刺史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殿下定然是误会了。”
“我是不是误会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就老老实实的呆在商州吧,李冲做什么你就不要去跟着掺合了,否则到时候全家有难,就算你自己不怕你总要想想一家老小,当然啦,如果不是因为太平,我肯定不会管你死活。”李显冷笑着看着薛顗。
见到薛顗之后他就知道为什么薛顗会跟着李冲谋反了,薛顗那双眼睛里有野心,但是他却没有跟野心相匹配的实力——作为皇亲国戚他如果有实力的话早就出头了,当然实际上以他的年龄现在就是一州刺史也不算太差,只可惜他不满足于现状。
这样的人李显这些年陆陆续续看到过很多了,他看不起薛顗,没有耐心一步一步走,只想找捷径,正好碰到了想要谋反当皇帝的李冲,哦,也未必是他想当皇帝,李冲的老爹李贞可是还活着呢,薛顗估计是想混个从龙之功吧,也不看看李冲什么实力,跟神皇硬碰硬他们就是在作死!
薛顗恍恍惚惚的离开了摄政王府,李显没有再去理会他,只要把他捞出来了不要连累到薛绍就行了,太平公主如今还怀着身孕呢,万一出了事情怎么办?
至于李冲那边,李显已经搞清楚了,他联络了一帮人跟着谋反,除了他爹越王李贞之外,还有就是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李元嘉的儿子黄国公李譔,李灵夔的儿子范阳王李霭,霍王李元轨和他的儿子江都王李绪,还有就是已经去世的虢王李元凤的儿子东莞公李融,这一连串下来,基本上包含了大部分的李家宗室。
当然也有很多宗室没有参与进来,可是参与进来的着一些在李家算得上是比较不错的宗室了,李显有些头疼,想了想还是给李冲去了封信,信上直接说道:“若要保命,莫要妄动。”
李冲收到信的时候十分不以为然,李显跟他是平辈,比他年纪小一点,他早就看李显不太顺眼了,有了皇位还能丢了,他们李家怎么会出这么一个丢人的家伙?
李显第一封信没有得到任何回应,然后连发三封都没有回应,最后只能叹了口气说道:“算了,有人要找死我也没办法。”
其实他不仅仅给李冲去了信,剩下的宗室也去了信,只可惜没有人理会他,这些人已经被蒙蔽了理智与头脑了。
李显十分犹豫这件事情要不要告诉神皇,最后还是郑玘说道:“这件事情你不要出头了,我来找人吧。”
李显真的去告密的话,或许能够被神皇信任,但是他身上的声望值估计要降到最低了,这种事情不能做。
李显十分放心的将事情交给了郑玘,也不知道郑玘怎么做到的,居然还将手伸到了韩王李元嘉的王府之内,他的王府长史告发了他!
一瞬间天下哗然,神皇气的不行,她用了种种手段都无法收服这些人,最后决定,弄死弄死,统统都弄死!
而这个时候李显站出来了,他不站出来也不行啊,神皇要弄死的都是他家亲戚,不是他叔叔就是他堂哥堂弟的,该说的情要说,不过他也知道说了情也没用,谋反是大罪,罪无可恕的那种吗,不过大概能免死罪?
李显一封奏疏洋洋洒洒写了好多字,当然这些都是他抄的,真正动笔的是郑玘,并且还把李显之前跟李冲他们通信的事情给过了明路,只说觉得他们有异动,不能确定而已,谁能想到他们要谋反呢?
李显抄完之后就什么都不管了,之后还有众多大臣求情,是的,世家其实是在维护李氏,毕竟他们处在一个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团体里面。
最后李冲他们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被弄死,然而被流放却是无可避免的,到最后所有人都被流配南岭,依附他们的人根据职位之类的定罪,最后神皇大概是觉得不解气,直接将李冲他们的姓氏都给改了,改成虺氏。
这个虺取蜥蜴的意思,这一次朝野沉默,就算再怎么不服神皇当皇帝,谋反也是滔天大罪,除了李显估计也没人敢给这些人说话,否则只怕要打成同伙了。
而这些人被流放之后,蒋王李恽、道王李元庆、徐王李元礼,曹王李明的子孙们纷纷如惊弓之鸟,辞官的辞官,打包的打包都跑过来投奔李显了——在洛阳太不安全了。
李显知道之后瞬间囧了,这些人……这些人难道觉得长安不是大唐的版图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啊,少年们,你们跑到我这里能有什么用?
不管有没有用,至少心理上安慰了,李显虽然觉得囧,但是接收这些人好不是手软,一时之间天下成了一种奇妙的格局,以李显为首的李氏子嗣汇聚长安,让渐渐有些气势衰落的长安又有了回温的迹象,而以神皇为首的武氏子嗣皆在洛阳。
长安与洛阳隐隐有了对峙的意思,神皇心里清楚却没在做什么,只是在明堂建成之时改次年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大酺三日,并自创“曌”字,以此字为名,同时改诏书为制书。
神皇或者如今可以称武曌的一连串举动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攻击性,却让李显总觉得有些不安。
很快这些不安就应验了,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并且要将唐太庙改为享德庙,立武氏七庙。
李氏子嗣尽皆反对,长安和洛阳局势再次陷入紧张,一触即发。
办法了。
坚持还是要坚持一下的,世家最被人所称道的除了传承就是风骨,现在他们前面反对后面因为神皇杀了点人就低头,还说什么风骨呢?
只不过这一次他们换了一种说法,开始强调明堂的规制已经无章可循了,神皇想要建造明堂要怎么建呢?当年太宗皇帝遍寻不果,神皇只怕也找不到吧?
对此神皇的回应十分简单:“时既沿革,莫或相遵,自我作古,用适于事。”
简单来说就是既然时移世易,那么我就重新设计,从我开始作为标准就好了。简单霸气,典型的神皇风格,李显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特别向往,他也想有朝一日能够说出这样霸气的话,只可惜他跟神皇的性格差太远了,他总是容易患得患失,没有神皇那种一往无前的劲头。
而朝臣们似乎也被神皇这霸气的发言给镇住了,建造明堂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而设计图则是早就准备好的,李显都怀疑神皇准备这件事准备多久了,毕竟想要设计一座合适的明堂也不是很容易,因为神皇要求高啊。
她要求明堂要够高够大气,但是洛阳宫不是大明宫,在整体规制上洛阳宫比大明宫还是差一点的,如果明堂建的太过庞大,那么跟洛阳宫整体又格格不入,可是如果收手了神皇又不愿意,这可把都料匠们都给为难坏了,到最后还是神皇亲自拍板——一座不行就两座!
于是就有了第一高的明堂和第二高的天堂,这两座建筑如果真的建成那几乎是大唐的标志性建筑了,神皇似乎处处都想压长安一头,李显还听说建造明堂之余她还想扩建洛阳城,然后再扩建皇城。
对此李显不发表任何看法,一个皇帝最担心的就是自身位置不够稳固,一旦他的地位稳固了,心胸也会宽广也不会那么多疑了,不信看看历史上神皇在刚继位的时候杀了多少人?等她地位稳固之后呢?
这也是李显不去阻止神皇的原因,建一座明堂换来大唐提前几年进入平稳时期,那还是挺值得的。李显什么都没说,只不过身上书认为薛顗可为商州刺史。而此时薛顗还是济州此时,如果郑玘说的没有问题的话,薛顗说不定已经跟李冲他们勾结在一起了。
神皇虽然奇怪李显为什么要把薛顗调过去,却也同意了——这是奖励之前李显没有出来捣乱。
李显看到神皇同意之后着实松了口气,然后就等着薛顗过来的时候拜山头了,是的,商州距离长安不远,要不是这样李显怎么可能非要让薛顗调到这里来?
薛顗接到诏书的时候心中微微一惊,他跟琅耶王李冲已经计划的好好的,李冲在博州起兵,他在济州呼应,怎么这个时候突然要将他调走?按照看道理来说他到现在还不到调走的年限啊。
诏书一下,薛顗就算有再多的不解也只能打好包袱带着全家离开济州奔向商州,当然在去商州之前还要去长安拜见一下摄政王,看能不能得到什么消息。
李显早就在等着薛顗了,薛顗比李显年纪大,严格来说算是李显的表哥,李显见到他也笑眯眯的没有任何架子,在薛顗小心翼翼的探寻自己为何忽然被调走的时候,李显淡定的看着他问道:“琅耶王狼子野心,你与他沟壑一气是不想要项上人头了吗?”
薛顗听了之后大惊失色,好在也算是见多识广勉强稳定住了表情心境,强撑着开口说道:“殿下怎能如此说?琅耶王身为博州刺史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殿下定然是误会了。”
“我是不是误会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就老老实实的呆在商州吧,李冲做什么你就不要去跟着掺合了,否则到时候全家有难,就算你自己不怕你总要想想一家老小,当然啦,如果不是因为太平,我肯定不会管你死活。”李显冷笑着看着薛顗。
见到薛顗之后他就知道为什么薛顗会跟着李冲谋反了,薛顗那双眼睛里有野心,但是他却没有跟野心相匹配的实力——作为皇亲国戚他如果有实力的话早就出头了,当然实际上以他的年龄现在就是一州刺史也不算太差,只可惜他不满足于现状。
这样的人李显这些年陆陆续续看到过很多了,他看不起薛顗,没有耐心一步一步走,只想找捷径,正好碰到了想要谋反当皇帝的李冲,哦,也未必是他想当皇帝,李冲的老爹李贞可是还活着呢,薛顗估计是想混个从龙之功吧,也不看看李冲什么实力,跟神皇硬碰硬他们就是在作死!
薛顗恍恍惚惚的离开了摄政王府,李显没有再去理会他,只要把他捞出来了不要连累到薛绍就行了,太平公主如今还怀着身孕呢,万一出了事情怎么办?
至于李冲那边,李显已经搞清楚了,他联络了一帮人跟着谋反,除了他爹越王李贞之外,还有就是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李元嘉的儿子黄国公李譔,李灵夔的儿子范阳王李霭,霍王李元轨和他的儿子江都王李绪,还有就是已经去世的虢王李元凤的儿子东莞公李融,这一连串下来,基本上包含了大部分的李家宗室。
当然也有很多宗室没有参与进来,可是参与进来的着一些在李家算得上是比较不错的宗室了,李显有些头疼,想了想还是给李冲去了封信,信上直接说道:“若要保命,莫要妄动。”
李冲收到信的时候十分不以为然,李显跟他是平辈,比他年纪小一点,他早就看李显不太顺眼了,有了皇位还能丢了,他们李家怎么会出这么一个丢人的家伙?
李显第一封信没有得到任何回应,然后连发三封都没有回应,最后只能叹了口气说道:“算了,有人要找死我也没办法。”
其实他不仅仅给李冲去了信,剩下的宗室也去了信,只可惜没有人理会他,这些人已经被蒙蔽了理智与头脑了。
李显十分犹豫这件事情要不要告诉神皇,最后还是郑玘说道:“这件事情你不要出头了,我来找人吧。”
李显真的去告密的话,或许能够被神皇信任,但是他身上的声望值估计要降到最低了,这种事情不能做。
李显十分放心的将事情交给了郑玘,也不知道郑玘怎么做到的,居然还将手伸到了韩王李元嘉的王府之内,他的王府长史告发了他!
一瞬间天下哗然,神皇气的不行,她用了种种手段都无法收服这些人,最后决定,弄死弄死,统统都弄死!
而这个时候李显站出来了,他不站出来也不行啊,神皇要弄死的都是他家亲戚,不是他叔叔就是他堂哥堂弟的,该说的情要说,不过他也知道说了情也没用,谋反是大罪,罪无可恕的那种吗,不过大概能免死罪?
李显一封奏疏洋洋洒洒写了好多字,当然这些都是他抄的,真正动笔的是郑玘,并且还把李显之前跟李冲他们通信的事情给过了明路,只说觉得他们有异动,不能确定而已,谁能想到他们要谋反呢?
李显抄完之后就什么都不管了,之后还有众多大臣求情,是的,世家其实是在维护李氏,毕竟他们处在一个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团体里面。
最后李冲他们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被弄死,然而被流放却是无可避免的,到最后所有人都被流配南岭,依附他们的人根据职位之类的定罪,最后神皇大概是觉得不解气,直接将李冲他们的姓氏都给改了,改成虺氏。
这个虺取蜥蜴的意思,这一次朝野沉默,就算再怎么不服神皇当皇帝,谋反也是滔天大罪,除了李显估计也没人敢给这些人说话,否则只怕要打成同伙了。
而这些人被流放之后,蒋王李恽、道王李元庆、徐王李元礼,曹王李明的子孙们纷纷如惊弓之鸟,辞官的辞官,打包的打包都跑过来投奔李显了——在洛阳太不安全了。
李显知道之后瞬间囧了,这些人……这些人难道觉得长安不是大唐的版图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啊,少年们,你们跑到我这里能有什么用?
不管有没有用,至少心理上安慰了,李显虽然觉得囧,但是接收这些人好不是手软,一时之间天下成了一种奇妙的格局,以李显为首的李氏子嗣汇聚长安,让渐渐有些气势衰落的长安又有了回温的迹象,而以神皇为首的武氏子嗣皆在洛阳。
长安与洛阳隐隐有了对峙的意思,神皇心里清楚却没在做什么,只是在明堂建成之时改次年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大酺三日,并自创“曌”字,以此字为名,同时改诏书为制书。
神皇或者如今可以称武曌的一连串举动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攻击性,却让李显总觉得有些不安。
很快这些不安就应验了,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并且要将唐太庙改为享德庙,立武氏七庙。
李氏子嗣尽皆反对,长安和洛阳局势再次陷入紧张,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