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53wx.com,1627崛起南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强大的基建能力无疑是海汉能够快速开拓疆土的最大法宝之一,相比这个时代的同行们需要花费二三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才能在海外建立起一处成型殖民区的水平,海汉的殖民速度足以傲视同时代的竞争者们。
从早期跨海殖民黑土港和珠江口开始,海汉的殖民规划就在实践中飞速地得到完善加强。如何选择和规划落脚点,如何从无到有地建设殖民定居点,如何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基本的自给自足并在后续能有盈利的产出,如何将其有效地纳入到海汉的行政管理体系当中,这些让别国竞争者们感到棘手的问题,海汉都依靠着近四百年的经验累积得以一一克服。
如何在陌生的海外环境中快速确定一处适合的殖民点,这毫无疑问是海汉的强项。其他竞争者需要为此花费经年累月的努力,甚至是无数财产和许多人命的代价之后,才能在茫茫的未知世界中找到一个环境适宜的落脚点,而海汉高层只需要对着电脑资料库里的卫星地图,将后世那些著名的港口城市一一调出,对比之后权衡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操作难度,再从中选择一处最合适的地点即可。
而找到落脚点也仅仅只是殖民地建设的第一步而已,由于自然条件和运输手段所限,早期抵达落脚点的殖民者人口规模往往十分有限,就连建设赖以为生的居住地都需要很长时间。而在此期间后续的物资补给很可能因为海上路程遥远而时断时续,从而因此而大大拖慢整个殖民地的建设进程。有一些殖民点甚至会因为距离大本营太过遥远,迁到当地的移民更像是被流放的犯人,在很长时间内都只能靠着最原始的农牧渔维持生活,根本谈不上有什么额外的产出,更无法通过贸易来赚取利润扩大殖民地规模。
海汉在殖民过程中的规划和将其进行实施的能力简直可以吊打同时代的竞争对手,每每在开辟一处新的殖民点之前,相关部门就已经做好了相应的规划,比如前期安置移民的数量、基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后续的补给供应,以及安全保卫、区域职能设置等等。
由于海汉手里掌握着较为详尽的地理资料,因此每一处新殖民点的开发都是带着强烈的目的性,要嘛当地有丰富的可开发资源,如黑土港、石碌等地,要嘛是较为重要的航道枢纽,如早期在珠江口占领的万山港和后来被海汉拿下控制权的香港岛,还有一种就是当地有着非常优越的港口条件,不先占下来简直就对不起自己,比如安南的金兰港和即将开发的台南高雄港。
这种带有强烈目的性的殖民地开发进程就比竞争对手那种到处撒网,多数时候以占地为目的殖民方式高明多了,资源的集中使用使得海汉殖民点前期的建设过程都会被压缩到很短的一段时间,移民抵达当地后也无需担心未来的生计问题,相关部门早就为他们做好了规划安排。既然是如安不纳群岛这样孤悬于南海之中,又没太多自然资源可供开发的海岛,农业部也为其准备了种类繁多的热带经济作物种植项目,未来这方面的产出所带来的收益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殖民地开发中还有一点就是距离所带来的管理问题,这对于海汉的竞争对手们来说几乎是无解的,漫长的海上航程所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缓慢,而且很容易因为交流沟通的不顺畅造成殖民地与宗主国、殖民地与殖民地之间的误解和矛盾,时间一长就很容易会出现一些不可调和的问题。而海汉在这方面也是同样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无线电台这种神器足以让海汉在各个殖民地之间保持较为顺畅的信息交流体系,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都可以借助这种手段来让殖民地保持对海汉的归属感和服从性。
基于超越时代的技术优势和地理资料积累,海汉在殖民地开发建设中所取得的傲人成绩就不难理解了。李奈虽然对于海汉手中掌握的各种黑科技了解有限,但他这几年一点点目睹海汉的不断扩张,对此也有着切身的感受。
距离较远的安南就不说了,珠江口的万山港和之后的镇南港两处由海汉开发的港口,李家都是有份参与其中,李奈去这两个地方也都不止十次八次了,对于海汉人如何开发建设以港口为基础的殖民点已经十分熟悉,施耐德说他是装新手套话,倒也的确没有冤枉他。
李奈只好正面提问道:“要往里边投钱投人都好说,但你刚才把港口开发的规模吹得那么大,能不能先给个大概范围,前期需要扔多少进去才够资格上桌子一起玩?该准备的事情,也好早点着手去做。”
“这次够资格上桌子的……一省之地不会超过五家吧!”施耐德随口说了一个让李奈有些震惊数字,不过他旋即又继续说道:“不过实力不够的也不是不能参与进来,可以用抱团的形式投资嘛!”
“成立投资公司?”李奈跟着海汉人玩了几年,自然也知道施耐德等人最喜欢采用的操作方式。
“没错。”施耐德点点头道:“台湾岛的这处港口跟别地方的不太一样,执委会既然定下了要在当地开埠建港,那就安心要做出点样子来。正因为当地的港口规模大,所以从规划期就要考虑日后的管理便利性。把中小经营规模的商人集中到一起,用一块招牌管理,对我们来讲也要省事得多。”
以股份公司的形式组织大明商人对海汉治下的新区域新项目进行投资,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当初开发胜利港的时候... -->>
强大的基建能力无疑是海汉能够快速开拓疆土的最大法宝之一,相比这个时代的同行们需要花费二三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才能在海外建立起一处成型殖民区的水平,海汉的殖民速度足以傲视同时代的竞争者们。
从早期跨海殖民黑土港和珠江口开始,海汉的殖民规划就在实践中飞速地得到完善加强。如何选择和规划落脚点,如何从无到有地建设殖民定居点,如何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基本的自给自足并在后续能有盈利的产出,如何将其有效地纳入到海汉的行政管理体系当中,这些让别国竞争者们感到棘手的问题,海汉都依靠着近四百年的经验累积得以一一克服。
如何在陌生的海外环境中快速确定一处适合的殖民点,这毫无疑问是海汉的强项。其他竞争者需要为此花费经年累月的努力,甚至是无数财产和许多人命的代价之后,才能在茫茫的未知世界中找到一个环境适宜的落脚点,而海汉高层只需要对着电脑资料库里的卫星地图,将后世那些著名的港口城市一一调出,对比之后权衡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操作难度,再从中选择一处最合适的地点即可。
而找到落脚点也仅仅只是殖民地建设的第一步而已,由于自然条件和运输手段所限,早期抵达落脚点的殖民者人口规模往往十分有限,就连建设赖以为生的居住地都需要很长时间。而在此期间后续的物资补给很可能因为海上路程遥远而时断时续,从而因此而大大拖慢整个殖民地的建设进程。有一些殖民点甚至会因为距离大本营太过遥远,迁到当地的移民更像是被流放的犯人,在很长时间内都只能靠着最原始的农牧渔维持生活,根本谈不上有什么额外的产出,更无法通过贸易来赚取利润扩大殖民地规模。
海汉在殖民过程中的规划和将其进行实施的能力简直可以吊打同时代的竞争对手,每每在开辟一处新的殖民点之前,相关部门就已经做好了相应的规划,比如前期安置移民的数量、基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后续的补给供应,以及安全保卫、区域职能设置等等。
由于海汉手里掌握着较为详尽的地理资料,因此每一处新殖民点的开发都是带着强烈的目的性,要嘛当地有丰富的可开发资源,如黑土港、石碌等地,要嘛是较为重要的航道枢纽,如早期在珠江口占领的万山港和后来被海汉拿下控制权的香港岛,还有一种就是当地有着非常优越的港口条件,不先占下来简直就对不起自己,比如安南的金兰港和即将开发的台南高雄港。
这种带有强烈目的性的殖民地开发进程就比竞争对手那种到处撒网,多数时候以占地为目的殖民方式高明多了,资源的集中使用使得海汉殖民点前期的建设过程都会被压缩到很短的一段时间,移民抵达当地后也无需担心未来的生计问题,相关部门早就为他们做好了规划安排。既然是如安不纳群岛这样孤悬于南海之中,又没太多自然资源可供开发的海岛,农业部也为其准备了种类繁多的热带经济作物种植项目,未来这方面的产出所带来的收益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殖民地开发中还有一点就是距离所带来的管理问题,这对于海汉的竞争对手们来说几乎是无解的,漫长的海上航程所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缓慢,而且很容易因为交流沟通的不顺畅造成殖民地与宗主国、殖民地与殖民地之间的误解和矛盾,时间一长就很容易会出现一些不可调和的问题。而海汉在这方面也是同样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无线电台这种神器足以让海汉在各个殖民地之间保持较为顺畅的信息交流体系,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都可以借助这种手段来让殖民地保持对海汉的归属感和服从性。
基于超越时代的技术优势和地理资料积累,海汉在殖民地开发建设中所取得的傲人成绩就不难理解了。李奈虽然对于海汉手中掌握的各种黑科技了解有限,但他这几年一点点目睹海汉的不断扩张,对此也有着切身的感受。
距离较远的安南就不说了,珠江口的万山港和之后的镇南港两处由海汉开发的港口,李家都是有份参与其中,李奈去这两个地方也都不止十次八次了,对于海汉人如何开发建设以港口为基础的殖民点已经十分熟悉,施耐德说他是装新手套话,倒也的确没有冤枉他。
李奈只好正面提问道:“要往里边投钱投人都好说,但你刚才把港口开发的规模吹得那么大,能不能先给个大概范围,前期需要扔多少进去才够资格上桌子一起玩?该准备的事情,也好早点着手去做。”
“这次够资格上桌子的……一省之地不会超过五家吧!”施耐德随口说了一个让李奈有些震惊数字,不过他旋即又继续说道:“不过实力不够的也不是不能参与进来,可以用抱团的形式投资嘛!”
“成立投资公司?”李奈跟着海汉人玩了几年,自然也知道施耐德等人最喜欢采用的操作方式。
“没错。”施耐德点点头道:“台湾岛的这处港口跟别地方的不太一样,执委会既然定下了要在当地开埠建港,那就安心要做出点样子来。正因为当地的港口规模大,所以从规划期就要考虑日后的管理便利性。把中小经营规模的商人集中到一起,用一块招牌管理,对我们来讲也要省事得多。”
以股份公司的形式组织大明商人对海汉治下的新区域新项目进行投资,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当初开发胜利港的时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