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53wx.com,1627崛起南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变得开阔起来,这里是临春河、三亚河两条水脉的入海口,沿着内河港湾修建起来的三亚港主码头也展现在了李清扬的面前。与上午参观过的胜利港码头相比,这里显得要更为拥挤一些,几乎看不到有空着的栈桥,而且码头一直随着两条江向上游延伸而去,从船上根本看不到尽头。
“此地倒是与广州城外的珠江码头有些类似。”李清扬站在船头,对眼前所见的景象作出了评论,不过他倒是还有半句没有说出口的话:“……但此地码头上的运作效率,却要远胜珠江码头。”
李清扬看到码头上有大量的劳工穿着他曾经见过的多色马甲,而海汉人安排的这套码头运作体系显然已经操作得非常娴熟,货物吞吐的规模甚至还在胜利港之上。李清扬心里暗自盘算,若是将胜利港和这三亚港的经营规模加在一起,早就已经超出了广州,海汉人夸海口说这里是琼州第一港,甚至是南海第一港,倒也并不是在吹牛。
李清扬一侧头看到前方的河岸边居然还停着两艘外形突兀的盖伦船,便忍不住向林南问道:“这里还有西洋番人?”
“有啊!”林南很自然地点点头应道:“他们是葡萄牙人,在广东濠镜澳也有一处驻地。据首长们说,这些葡萄牙人是来自西方遥远的欧罗巴大陆,距离我们这里有数万里之遥。对他们来说,东方所出产的各种东西,运回去之后都是值钱的宝贝。”
“葡人自恃有坚船利炮,向来骄横,恐非生意伙伴之选。”李清扬摇摇头道。
林南笑了笑道:“李兄高见!这些西方蛮夷,不识我东方礼仪,自以为武力过人,殊不知有我海汉坐镇南海,难免是要碰个包才知道疼的。”
李清扬听林南这口气不善,便追问道:“莫非双方已经交过手了?”
“去年就已经交过手了。”作为从民团转业的老兵,林南对于海汉民团的战绩一向都是不吝宣传的:“葡人之前就是安南南方朝廷的幕后支持者,为其提供了大量的火枪火炮。不过在我们介入安南的内战之后,葡人在当地的优势就逐渐被我们瓦解了。去年我们攻下了安南会安港,当地就是葡人的主要聚居地,在那之后执委会与葡人达成了协议,他们退出安南,而我们会给予他们在贸易和军事方面合作的机会。”
林南一边说一边指向岸边的盖伦船道:“对他们来说,赚钱比打仗好多了,更何况他们的合作伙伴是整个南海最强大的势力。这些葡人虽然野蛮,但也不傻,知道跟谁合作对他们最有利。”
林南这番话说得轻描淡写,但李清扬听在耳中却别有一番滋味。葡人的武力如何,他也略知一二,兵部几年前就已经有人向朝廷提出建议,购买葡人火炮,雇请葡人军官和炮手,到东北前线参战。在兵部看来实力过人的葡人,却没有从海汉人手里讨得了好,林南所说的战后达成协议云云,若不是输得太惨,葡人怎么可能甘心会退出安南?
林南所说至少表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海汉的军事实力还远在葡人之上,以至于葡人现在得用一种比较低的姿态,来寻求与海汉的合作机会。想到这里,李清扬对于未来大明与海汉之间交往所处的位置更是多了一份忧心,在这帮似乎无所不能的海汉人面前,大明除了幅员广阔之外,似乎真的也说不上有什么别的明显优势了。
“这里是去年开始开发的三亚新城区,有很多外来的客商都在这里购置了房产定居,你看岸边那几栋五层楼的砖石建筑,便是专门向外来人员出售的成套房屋。”林南继续热情地向李清扬介绍三亚港的风土热情:“这片地区在一年前都还是荒地,再看看如今的繁荣景象,李兄便可知为何本地民众对于执委会的权威都是如此崇敬。”
李清扬默默地点了点头,对于执委会经营地方的本事,他算是亲眼见识了。若是大明有这么能干的地方官,恐怕不需几年就能提拔到金殿上去了。不过海汉人显然不会对在大明当官感兴趣,因为据说他们办的私塾学堂都不教授四书五经的内容,也不鼓励治下的读书人去考取朝廷的科举。
李清扬倒是没有认为这个举动有什么大逆不道的,因为海汉人在治理地方这件事情上显然要比朝廷培养出来的官员们更为拿手,而这些官员们在入职之前读了多年的四书五经对于他们在地方上的表现似乎并没有明显的帮助。海汉人所推行的这套民政制度,显然不是从大明模仿而来,很多地方都有比大明现行制度更为先进合理的地方,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海汉人不愿意采用大明的文教体系,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老百姓看待这种问题的态度可能更为简单直接,他们能有饭吃、有房住,小孩子能有书读,能够看到未来生活变得更好的趋势,并且有海汉民团的庇护,对他们来说海汉执委会治下的地方大概就跟天堂差不多了。在这种地方住上一年半载之后,谁还会在乎大明?如今大明朝廷可给不了他们现在的生活,更没法保证他们今后的日子。
想到这里,李清扬心中也忍不住生出了一些悲观的情绪——一向以其为傲的大明,竟然有这么多比不上海汉的地方,以至于李清扬想找一点理由来驳斥一下林南的炫耀都没有可用的材料。李清扬也很想把乱臣贼子之类的罪名栽到海汉人头上,这样至少可以给自己的反抗找一点理由,但海汉人的表现甚至都让他没有借口来进行抨击,要硬说海汉人做得不好,那大明朝廷的作为又算什么水平?
看着河岸上鳞次栉比的商栈、仓库等建筑,李清扬已经陷入到沉思之中,海汉的模式已经证明了其先进性,那大明是否有可能模仿他们的这套做法呢?
变得开阔起来,这里是临春河、三亚河两条水脉的入海口,沿着内河港湾修建起来的三亚港主码头也展现在了李清扬的面前。与上午参观过的胜利港码头相比,这里显得要更为拥挤一些,几乎看不到有空着的栈桥,而且码头一直随着两条江向上游延伸而去,从船上根本看不到尽头。
“此地倒是与广州城外的珠江码头有些类似。”李清扬站在船头,对眼前所见的景象作出了评论,不过他倒是还有半句没有说出口的话:“……但此地码头上的运作效率,却要远胜珠江码头。”
李清扬看到码头上有大量的劳工穿着他曾经见过的多色马甲,而海汉人安排的这套码头运作体系显然已经操作得非常娴熟,货物吞吐的规模甚至还在胜利港之上。李清扬心里暗自盘算,若是将胜利港和这三亚港的经营规模加在一起,早就已经超出了广州,海汉人夸海口说这里是琼州第一港,甚至是南海第一港,倒也并不是在吹牛。
李清扬一侧头看到前方的河岸边居然还停着两艘外形突兀的盖伦船,便忍不住向林南问道:“这里还有西洋番人?”
“有啊!”林南很自然地点点头应道:“他们是葡萄牙人,在广东濠镜澳也有一处驻地。据首长们说,这些葡萄牙人是来自西方遥远的欧罗巴大陆,距离我们这里有数万里之遥。对他们来说,东方所出产的各种东西,运回去之后都是值钱的宝贝。”
“葡人自恃有坚船利炮,向来骄横,恐非生意伙伴之选。”李清扬摇摇头道。
林南笑了笑道:“李兄高见!这些西方蛮夷,不识我东方礼仪,自以为武力过人,殊不知有我海汉坐镇南海,难免是要碰个包才知道疼的。”
李清扬听林南这口气不善,便追问道:“莫非双方已经交过手了?”
“去年就已经交过手了。”作为从民团转业的老兵,林南对于海汉民团的战绩一向都是不吝宣传的:“葡人之前就是安南南方朝廷的幕后支持者,为其提供了大量的火枪火炮。不过在我们介入安南的内战之后,葡人在当地的优势就逐渐被我们瓦解了。去年我们攻下了安南会安港,当地就是葡人的主要聚居地,在那之后执委会与葡人达成了协议,他们退出安南,而我们会给予他们在贸易和军事方面合作的机会。”
林南一边说一边指向岸边的盖伦船道:“对他们来说,赚钱比打仗好多了,更何况他们的合作伙伴是整个南海最强大的势力。这些葡人虽然野蛮,但也不傻,知道跟谁合作对他们最有利。”
林南这番话说得轻描淡写,但李清扬听在耳中却别有一番滋味。葡人的武力如何,他也略知一二,兵部几年前就已经有人向朝廷提出建议,购买葡人火炮,雇请葡人军官和炮手,到东北前线参战。在兵部看来实力过人的葡人,却没有从海汉人手里讨得了好,林南所说的战后达成协议云云,若不是输得太惨,葡人怎么可能甘心会退出安南?
林南所说至少表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海汉的军事实力还远在葡人之上,以至于葡人现在得用一种比较低的姿态,来寻求与海汉的合作机会。想到这里,李清扬对于未来大明与海汉之间交往所处的位置更是多了一份忧心,在这帮似乎无所不能的海汉人面前,大明除了幅员广阔之外,似乎真的也说不上有什么别的明显优势了。
“这里是去年开始开发的三亚新城区,有很多外来的客商都在这里购置了房产定居,你看岸边那几栋五层楼的砖石建筑,便是专门向外来人员出售的成套房屋。”林南继续热情地向李清扬介绍三亚港的风土热情:“这片地区在一年前都还是荒地,再看看如今的繁荣景象,李兄便可知为何本地民众对于执委会的权威都是如此崇敬。”
李清扬默默地点了点头,对于执委会经营地方的本事,他算是亲眼见识了。若是大明有这么能干的地方官,恐怕不需几年就能提拔到金殿上去了。不过海汉人显然不会对在大明当官感兴趣,因为据说他们办的私塾学堂都不教授四书五经的内容,也不鼓励治下的读书人去考取朝廷的科举。
李清扬倒是没有认为这个举动有什么大逆不道的,因为海汉人在治理地方这件事情上显然要比朝廷培养出来的官员们更为拿手,而这些官员们在入职之前读了多年的四书五经对于他们在地方上的表现似乎并没有明显的帮助。海汉人所推行的这套民政制度,显然不是从大明模仿而来,很多地方都有比大明现行制度更为先进合理的地方,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海汉人不愿意采用大明的文教体系,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老百姓看待这种问题的态度可能更为简单直接,他们能有饭吃、有房住,小孩子能有书读,能够看到未来生活变得更好的趋势,并且有海汉民团的庇护,对他们来说海汉执委会治下的地方大概就跟天堂差不多了。在这种地方住上一年半载之后,谁还会在乎大明?如今大明朝廷可给不了他们现在的生活,更没法保证他们今后的日子。
想到这里,李清扬心中也忍不住生出了一些悲观的情绪——一向以其为傲的大明,竟然有这么多比不上海汉的地方,以至于李清扬想找一点理由来驳斥一下林南的炫耀都没有可用的材料。李清扬也很想把乱臣贼子之类的罪名栽到海汉人头上,这样至少可以给自己的反抗找一点理由,但海汉人的表现甚至都让他没有借口来进行抨击,要硬说海汉人做得不好,那大明朝廷的作为又算什么水平?
看着河岸上鳞次栉比的商栈、仓库等建筑,李清扬已经陷入到沉思之中,海汉的模式已经证明了其先进性,那大明是否有可能模仿他们的这套做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