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53wx.com,1627崛起南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出发之前,执委会已经召开过专门的会议,对于一些注意事项也已经向乔志亚叮嘱过,因此尽管符力的劝说似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乔志亚的态度依然是比较慎重。
乔志亚叮嘱道:“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居住地,教会他们种植粮食或者从事别的工作来养活自己,但不会直接给他们发银子发田地,这点你一定要跟黄三木说清楚。至于其他的条件,比如供应粮食之类的,可以适当放宽一些。石子峒是我们的首要目标,这个地方要是谈下来处理好了,我们再联系其他黎峒的时候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几人又好生商量了一番,才各自回到帐篷中歇息了。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双方便开始磋商一些具体的条件,例如迁往山外之后的生计问题,就必须细化到如何解决所有人的住处,在获得的耕地取得收成之前,每个人能够得到多少粮食补贴,以及今后石子峒究竟是应该向大明朝廷效忠,还是向海汉执委会效忠等等问题。
这些问题当中有些解决起来非常简单,比如粮食供应,要养活石子峒几百口人一段时间并不会造成太大的负担,胜利港现在每个月新来的移民至少是上千,也没见把后勤部门给吃垮掉。这些黎民一旦迁出深山搬到执委会的辖区地盘,那自然就是成了考察期的移民,财政上也能获得执委会的专向拨款,生计肯定不是问题。
但有些事想在当下解决就比较困难了,例如执委会所推行的土地政策,在黄三木看来就有些无法接受。他认为既然海汉一方的搬迁计划是利用另外的土地来置换石子峒现有的辖区,那换来的新土地就应该归石子峒的黎人所有,而不是仍然归属于那个高高在上的海汉执委会。
为什么执委会要犟着脖子搞土地集体所有制,符力倒是也去上过相关的培训课,但他所学到的理论太粗浅,而且理解的深度也很有限,对于黄三木这种一辈子没出过几次山的黎人而言,符力的宣传实在无异于对牛弹琴,而这种商议一旦其中一方认了死理,就很难再进行下去了。
迫不得已之下,符力只能换了一套说法,称只要愿意让石子峒的黎人都纳入到执委会的治下,那么在取得归化民籍贯之后,他们所开垦的耕地也将得到执委会的保护和认可——当然这种认可并不是土地所有权,而是使用权。但这种抠字眼的事情对于黄三木来说就完全是不会注意到的细节了,至于他今后要是发现了其中的不对劲会有什么反应,符力倒是并不担心。当这些人真正被纳入到海汉社会制度之后,很快就会发现个人或者极少数人的力量根本就不足以对抗这个强力的制度。即便这个石子峒有好几百口人,但他们在海汉社会体系中也不过只是庞大机器上的一颗小小螺丝钉而已,并不会影响到整个体制的运转。
不管是劝服也好,连哄带骗也罢,总之在符力的努力之下,特派小组总算跟黄三木达成了初步的协议。海汉商会将在三个月之后向石子峒提供一块耕地面积不少于三千亩的居住地,并且会提前在当地建好房屋和基本生活设施,另在黎人们迁往当地之后,会教导他们更先进的粮食耕种方式。而在获得第一次收成之前,这些黎人的食物和生产工具将全部由海汉商会免费供应。
而石子峒的黎人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三个月内配合海汉商会对附近地区的勘探开发工作,并在协议生效时迁离此地,最后最为重要的一条,自然是要在进入新领地定居之后,宣誓对海汉执委会效忠。
关于最后一点,黄三木还是有些顾忌的,毕竟黎人一直走不出去,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斗不过汉人朝廷,而大明朝廷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依然是一个巨无霸,绝不是海汉商会这样一群实力不明的人能够相提并论的。但符力最终还是说服他接受了这一点,因为符力恳请他派出使者,亲自去海汉执委会治下的崖州看一看当地的状况,看看到底是哪一方的统治更加有力。
黄三木考虑再三,最后决定派出自己最信任的侄子黄雀跟着这帮人去看看传说中的海汉统治区是否真的那么厉害。黄雀现年十八,比符力还大一岁,小时候被送去昌化在汉人的私塾里读过两年书,算是石子峒少有的文化人了。平时峒里组织去昌化城卖土产山货,买生活用品,都是由黄雀在全权负责。
符力一看黄三木派的这人选,就知道大事已成。他自己就是过来人,深知海汉体制中有诸多让人着魔的地方,十七八岁的人正是好奇心最旺盛的时期,只要去到海汉人的地方,很容易就会沉迷在光怪陆离的海汉文化中难以自拔。符力现在就可以断定,等一两个月之后黄雀回到石子峒,肯定已经变成了海汉的忠实拥趸,届时黄三木的身边也就很自然地多了一个说客。
有些话像符力这样的外人说了不见得有用,但同样的话从黄三木亲近的人口中说出来,效果应该就会不一样了。符力在进入司法部之后主要的工作对象便是黎苗两族,对此也算是积累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在见过黄雀之后,他在心中便已经将其作为了下一个工作对象。
特派小组以三百斤盐,三百斤糖,二十瓶白酒和生铁、稻米各一千斤作为订金,换取了近期在石子峒自由行动的权力。不过特派小组也并未携带这么多的物资进山,这笔交易中的大部分东西,石子峒还得自行派人去昌化渔村搬运才行。
在获得了行动自由之后,特派小组终于在到达石子峒的第四天开始对石碌铁矿的矿脉展开勘探。在大资料库关于石碌铁矿的资料中,既有... -->>
在出发之前,执委会已经召开过专门的会议,对于一些注意事项也已经向乔志亚叮嘱过,因此尽管符力的劝说似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乔志亚的态度依然是比较慎重。
乔志亚叮嘱道:“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居住地,教会他们种植粮食或者从事别的工作来养活自己,但不会直接给他们发银子发田地,这点你一定要跟黄三木说清楚。至于其他的条件,比如供应粮食之类的,可以适当放宽一些。石子峒是我们的首要目标,这个地方要是谈下来处理好了,我们再联系其他黎峒的时候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几人又好生商量了一番,才各自回到帐篷中歇息了。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双方便开始磋商一些具体的条件,例如迁往山外之后的生计问题,就必须细化到如何解决所有人的住处,在获得的耕地取得收成之前,每个人能够得到多少粮食补贴,以及今后石子峒究竟是应该向大明朝廷效忠,还是向海汉执委会效忠等等问题。
这些问题当中有些解决起来非常简单,比如粮食供应,要养活石子峒几百口人一段时间并不会造成太大的负担,胜利港现在每个月新来的移民至少是上千,也没见把后勤部门给吃垮掉。这些黎民一旦迁出深山搬到执委会的辖区地盘,那自然就是成了考察期的移民,财政上也能获得执委会的专向拨款,生计肯定不是问题。
但有些事想在当下解决就比较困难了,例如执委会所推行的土地政策,在黄三木看来就有些无法接受。他认为既然海汉一方的搬迁计划是利用另外的土地来置换石子峒现有的辖区,那换来的新土地就应该归石子峒的黎人所有,而不是仍然归属于那个高高在上的海汉执委会。
为什么执委会要犟着脖子搞土地集体所有制,符力倒是也去上过相关的培训课,但他所学到的理论太粗浅,而且理解的深度也很有限,对于黄三木这种一辈子没出过几次山的黎人而言,符力的宣传实在无异于对牛弹琴,而这种商议一旦其中一方认了死理,就很难再进行下去了。
迫不得已之下,符力只能换了一套说法,称只要愿意让石子峒的黎人都纳入到执委会的治下,那么在取得归化民籍贯之后,他们所开垦的耕地也将得到执委会的保护和认可——当然这种认可并不是土地所有权,而是使用权。但这种抠字眼的事情对于黄三木来说就完全是不会注意到的细节了,至于他今后要是发现了其中的不对劲会有什么反应,符力倒是并不担心。当这些人真正被纳入到海汉社会制度之后,很快就会发现个人或者极少数人的力量根本就不足以对抗这个强力的制度。即便这个石子峒有好几百口人,但他们在海汉社会体系中也不过只是庞大机器上的一颗小小螺丝钉而已,并不会影响到整个体制的运转。
不管是劝服也好,连哄带骗也罢,总之在符力的努力之下,特派小组总算跟黄三木达成了初步的协议。海汉商会将在三个月之后向石子峒提供一块耕地面积不少于三千亩的居住地,并且会提前在当地建好房屋和基本生活设施,另在黎人们迁往当地之后,会教导他们更先进的粮食耕种方式。而在获得第一次收成之前,这些黎人的食物和生产工具将全部由海汉商会免费供应。
而石子峒的黎人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三个月内配合海汉商会对附近地区的勘探开发工作,并在协议生效时迁离此地,最后最为重要的一条,自然是要在进入新领地定居之后,宣誓对海汉执委会效忠。
关于最后一点,黄三木还是有些顾忌的,毕竟黎人一直走不出去,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斗不过汉人朝廷,而大明朝廷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依然是一个巨无霸,绝不是海汉商会这样一群实力不明的人能够相提并论的。但符力最终还是说服他接受了这一点,因为符力恳请他派出使者,亲自去海汉执委会治下的崖州看一看当地的状况,看看到底是哪一方的统治更加有力。
黄三木考虑再三,最后决定派出自己最信任的侄子黄雀跟着这帮人去看看传说中的海汉统治区是否真的那么厉害。黄雀现年十八,比符力还大一岁,小时候被送去昌化在汉人的私塾里读过两年书,算是石子峒少有的文化人了。平时峒里组织去昌化城卖土产山货,买生活用品,都是由黄雀在全权负责。
符力一看黄三木派的这人选,就知道大事已成。他自己就是过来人,深知海汉体制中有诸多让人着魔的地方,十七八岁的人正是好奇心最旺盛的时期,只要去到海汉人的地方,很容易就会沉迷在光怪陆离的海汉文化中难以自拔。符力现在就可以断定,等一两个月之后黄雀回到石子峒,肯定已经变成了海汉的忠实拥趸,届时黄三木的身边也就很自然地多了一个说客。
有些话像符力这样的外人说了不见得有用,但同样的话从黄三木亲近的人口中说出来,效果应该就会不一样了。符力在进入司法部之后主要的工作对象便是黎苗两族,对此也算是积累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在见过黄雀之后,他在心中便已经将其作为了下一个工作对象。
特派小组以三百斤盐,三百斤糖,二十瓶白酒和生铁、稻米各一千斤作为订金,换取了近期在石子峒自由行动的权力。不过特派小组也并未携带这么多的物资进山,这笔交易中的大部分东西,石子峒还得自行派人去昌化渔村搬运才行。
在获得了行动自由之后,特派小组终于在到达石子峒的第四天开始对石碌铁矿的矿脉展开勘探。在大资料库关于石碌铁矿的资料中,既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