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53wx.com,逆水行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听得宇文温这么一问,章华点点头,对方看起来不像是在敷衍他,要继续打听说明对话题感兴趣,所以心中稍微宽慰,喝了口茶继续说下去。
兵役的问题是顽疾,而另外有一个也同样是顽疾:户调折钱。
百姓每年要交田租、户调,田租是米、麦、粟等粮食,户调是布帛等实物,数百年下来都是如此,不过南朝却有些特别,布帛中的一半,要折钱缴纳。
南朝经济兴盛,铜钱需求量大,朝廷为了增加手中的铜钱存量,要求百姓缴纳户调时,要将一部分实物换成等价的铜钱上缴。
这样一来,朝廷也省下了将实物卖掉换成铜钱的步骤,把这个步骤转由百姓负责。
稍微麻烦了些,但也麻烦不到哪里去,这中折钱法看起来似乎也没什么,可实际上却能把百姓压垮。
章华举例,一户百姓每年上缴户调布两匹,按官府的要求,上缴的是一匹布,还有与一匹布等价的铜钱,看上去没什么问题,可实际上问题很大。
一匹布等价多少铜钱?
这个价钱,只有官府定的才算数。
官府对一匹布等价多少钱进行定价,依据的是布匹的市价,这看上也很合理,可问题就在于,布匹的市价是按照萧齐时期的行情定的。
换句话说,那价格从一百年前的萧齐开始一直沿用到现在,每匹布的定价是五百五十文。
而如今布匹的市价,也就一百文左右。
“这样一来,实际上百姓要交的户调,已经暗中增加了许多?”
“正是!”
章华说到这里痛心疾首,按理百姓需要上缴的布也就是两匹,其中一匹布要折换成“等价”的铜钱,拿去市场按市价出售得一百余文,可官府收的“等价”钱却是五百五十文,远高于市价。
所以百姓得多卖四匹布,才能凑够一匹布的“等价”钱,那么要上缴的户调,是一匹布加五匹布,这样一来实际交出去的布由两匹变成是六匹...么?
错!官府收铜钱,可对铜钱有要求,必须是好钱,剪边钱不收。
剪边钱又称“剪轮钱”,那是有人为盗铜而剪去铜钱的边廓,原本圆形的钱,缺了一边甚至多边,由圆形变成不规则的多边形。
这种钱官府不收,但市面上流通的铜钱大多都被剪边,也就是说百姓出售布帛所得基本上就是这种剪边钱。
官府不收,那该怎么办?
好办,有店铺可以提供好钱,百姓去那里换就行了,当然不可能是一比一兑换,按照行情来说,大约是一千二百文剪边钱,换一千文好钱。
“所以还得多卖一匹布,才能凑够这所谓的‘等价折钱’?”
宇文温有些无语,周国缴纳户调不玩这种花花肠子,可即便如此他能想通其中关键:这是朝廷变相加户调。
“以前是,现在不是,行情已经看涨,一千二百八十文剪边钱,才能换一千文好钱。”
“所以百姓交的户调,实际上至少超过七匹布了。”周法明冷笑着,他出身南朝官宦世家,自然是不用缴纳租调,但耳濡目染之下,多少都知道其中蹊跷。
沿用一百年前的“行情”定价,是朝廷诸公老糊涂了么?不是,他们精着呢,这就是一门生意!
权贵、世家、豪族、大户们名下田产、隐户不知凡几,大多不用向朝廷缴纳租调,他们才不关心租调翻倍,毕竟朝廷要维持下去也确实需要钱,所以得从平民百姓身上拔更多的毛。
变相增加户调,百姓活不下去就会逃亡,正好被这些大户吸收做佃农,那些抛荒的田地,被他们运作成“祖产”,这些人都是隐户,田地产出都是自己所得,何乐而不为?
倒霉的是朝廷,受益的是自己。
所以呢,兵役还有所谓的户调折钱,使得百姓的负担日益加重,这种事情朝廷诸公怎么可能不知道,他们大多数都从这里面获益,谁吃饱了撑的和自己过不去!
别的不说,那个用好钱换剪边钱的生意,就是由大大小小各方势力把持着,这可是很来钱的。
剪边,让市面上流通的铜钱大多数是剪边钱,然后用剪下来的铜料私铸铜钱,接着用这些好钱去换百姓手里的剪边钱,继续私铸铜钱。
能换好钱的店可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开,而百姓也只能到这种店铺里换好钱,所以生意越做越大,利润越来越丰厚。
若是可以,甚至还想把定价上调,不过此举太过无耻,所以只能装聋作哑,五百五十文的价格,就这么延续将近百年。
... -->>
听得宇文温这么一问,章华点点头,对方看起来不像是在敷衍他,要继续打听说明对话题感兴趣,所以心中稍微宽慰,喝了口茶继续说下去。
兵役的问题是顽疾,而另外有一个也同样是顽疾:户调折钱。
百姓每年要交田租、户调,田租是米、麦、粟等粮食,户调是布帛等实物,数百年下来都是如此,不过南朝却有些特别,布帛中的一半,要折钱缴纳。
南朝经济兴盛,铜钱需求量大,朝廷为了增加手中的铜钱存量,要求百姓缴纳户调时,要将一部分实物换成等价的铜钱上缴。
这样一来,朝廷也省下了将实物卖掉换成铜钱的步骤,把这个步骤转由百姓负责。
稍微麻烦了些,但也麻烦不到哪里去,这中折钱法看起来似乎也没什么,可实际上却能把百姓压垮。
章华举例,一户百姓每年上缴户调布两匹,按官府的要求,上缴的是一匹布,还有与一匹布等价的铜钱,看上去没什么问题,可实际上问题很大。
一匹布等价多少铜钱?
这个价钱,只有官府定的才算数。
官府对一匹布等价多少钱进行定价,依据的是布匹的市价,这看上也很合理,可问题就在于,布匹的市价是按照萧齐时期的行情定的。
换句话说,那价格从一百年前的萧齐开始一直沿用到现在,每匹布的定价是五百五十文。
而如今布匹的市价,也就一百文左右。
“这样一来,实际上百姓要交的户调,已经暗中增加了许多?”
“正是!”
章华说到这里痛心疾首,按理百姓需要上缴的布也就是两匹,其中一匹布要折换成“等价”的铜钱,拿去市场按市价出售得一百余文,可官府收的“等价”钱却是五百五十文,远高于市价。
所以百姓得多卖四匹布,才能凑够一匹布的“等价”钱,那么要上缴的户调,是一匹布加五匹布,这样一来实际交出去的布由两匹变成是六匹...么?
错!官府收铜钱,可对铜钱有要求,必须是好钱,剪边钱不收。
剪边钱又称“剪轮钱”,那是有人为盗铜而剪去铜钱的边廓,原本圆形的钱,缺了一边甚至多边,由圆形变成不规则的多边形。
这种钱官府不收,但市面上流通的铜钱大多都被剪边,也就是说百姓出售布帛所得基本上就是这种剪边钱。
官府不收,那该怎么办?
好办,有店铺可以提供好钱,百姓去那里换就行了,当然不可能是一比一兑换,按照行情来说,大约是一千二百文剪边钱,换一千文好钱。
“所以还得多卖一匹布,才能凑够这所谓的‘等价折钱’?”
宇文温有些无语,周国缴纳户调不玩这种花花肠子,可即便如此他能想通其中关键:这是朝廷变相加户调。
“以前是,现在不是,行情已经看涨,一千二百八十文剪边钱,才能换一千文好钱。”
“所以百姓交的户调,实际上至少超过七匹布了。”周法明冷笑着,他出身南朝官宦世家,自然是不用缴纳租调,但耳濡目染之下,多少都知道其中蹊跷。
沿用一百年前的“行情”定价,是朝廷诸公老糊涂了么?不是,他们精着呢,这就是一门生意!
权贵、世家、豪族、大户们名下田产、隐户不知凡几,大多不用向朝廷缴纳租调,他们才不关心租调翻倍,毕竟朝廷要维持下去也确实需要钱,所以得从平民百姓身上拔更多的毛。
变相增加户调,百姓活不下去就会逃亡,正好被这些大户吸收做佃农,那些抛荒的田地,被他们运作成“祖产”,这些人都是隐户,田地产出都是自己所得,何乐而不为?
倒霉的是朝廷,受益的是自己。
所以呢,兵役还有所谓的户调折钱,使得百姓的负担日益加重,这种事情朝廷诸公怎么可能不知道,他们大多数都从这里面获益,谁吃饱了撑的和自己过不去!
别的不说,那个用好钱换剪边钱的生意,就是由大大小小各方势力把持着,这可是很来钱的。
剪边,让市面上流通的铜钱大多数是剪边钱,然后用剪下来的铜料私铸铜钱,接着用这些好钱去换百姓手里的剪边钱,继续私铸铜钱。
能换好钱的店可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开,而百姓也只能到这种店铺里换好钱,所以生意越做越大,利润越来越丰厚。
若是可以,甚至还想把定价上调,不过此举太过无耻,所以只能装聋作哑,五百五十文的价格,就这么延续将近百年。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