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文学网 www.53wx.com,红色脊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春寒料峭,寒风彻骨。
除夕之夜悄然来临的春雨淅沥沥延绵不停,将武汉三镇笼罩在如烟如雾般的凄冷之中。
大年初六,礼拜日清晨,汉口英租界西侧的红色钟楼晨钟响起,冲破朦胧雨雾的悠扬钟声与远处隐约传来的航船汽笛声交相呼应,为沉寂于大江两岸的灰蒙蒙城市带来几许生机。
始建于1899年的红色钟楼坐落于占地宽广的博学书院之中,一直是汉口乃至武汉三镇的标志性建筑,博学书院则是中国最早的西式学堂之一,二十余年来,这所由英国人创办的基督教会学校为鄂省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人才,这些人才有的当上了官员,有的成了买办,也有的成为教师,更多的成为英国在华企业的忠实雇佣。
与博学书院一巷之隔的郑家大院是座古朴厚重的北方四合院建筑,占地三亩庭院深深,已故的郑氏家主郑玉茗祖籍河北南皮,年轻时以举人之身追随同乡恩主张之洞踏上仕途,沉浮宦海数十年,最终在此落地生根,当年英国传教士的博学书院正是在郑玉茗的大力帮助下得以顺利开办,郑家三代也因为这所西式学校而受益无穷。
第二代家主郑兰亭正迈入不惑之年,他不但秉承乃父高大儒雅的相貌,也遗传了乃父风流倜傥妻妾成群的本性,英国领事馆商务秘书兼汉口怡和洋行股东的显赫身份,更是令他名传四方。
郑兰亭从小有神童之称,十五岁考中秀才,后因朝廷变法断了科举之路,便在英国传教士殷切关照下入读博学书院,五年后以优异成绩远渡重洋留学英国,二十六岁学成而归,随手带回一位花容月貌同样留学英伦的江浙才女和一个幼子。
在此之前,十六岁便已娶妻成家的郑兰亭已有一妻两妾和三个儿女,正妻乔氏和二姨太杨氏均出自本地名门,三个儿女分别是正妻乔氏生下的嫡长子郑恒、嫡长女郑萱,以及三姨太吴氏生下的庶子郑毅,这三个儿女都受教于一巷之隔的博学书院。
遗憾的是,梨园名伶出身的三姨太吴氏红颜薄命,嫁入郑家之后没过上一天开心日子,处处遭受郑家上下的白眼和挤兑,好不容易生下个儿子,却因产后大出血魂归地府,她卑贱的出身并没有让郑家上下生出多少伤感之情,以至于送葬之日只有跟随其嫁入两名忠仆泪流满面,除此之外,只剩下外面那些戏迷和市井小民为她哀叹。
十几年过去,郑氏家族已是儿女满堂,枝繁叶茂,声誉和财富日积月累,真正成为武汉三镇声名远播富甲一方的名门望族。
备受各界赞誉的郑家嫡长子郑恒非常优秀,十七岁便追随乃父曾经的脚步留学英国,两年前以剑桥大学社会学博士头衔载誉归来,如今已是博学书院最年轻的校董,还兼任著名的华昌轮船公司股东。
嫡长女郑萱毕业后选择留学美国,去年学成归国远嫁沪申名门冯家,很快以美貌和才气蜚声十里洋场,陆续发表的诗歌散文备受名家吹捧,短短一年便成为江浙沪申无数红男绿女钦慕嫉妒的对象。
十八岁的庶子郑毅因为母亲的戏子身份,从小到大一直默默无闻,或许是出生时母亲难产的原因,郑毅从小显得有些木讷愚笨,无论是功课还是日常家务总比别人领悟得慢,与聪明伶俐备受宠爱的兄弟姐妹们形成鲜明对比,自然也就成为几位姨娘和所有兄弟姐妹嘲笑的对象,就连府上的仆人丫鬟也时常给他白眼。
在郑毅的记忆中,父亲从来没骂过自己,只要有空就检查自己的功课,时不时还给些鼓励,从来不让自己和徐伯一家缺少用度,只是,自己见到父亲的次数太少,自从懂事之后,每年能够见到父亲的次数不超过十回,若不是逢年过节,自己也没资格坐到正堂的饭桌旁,只能和忠仆徐伯一家呆在后花园西边隔出的小院里。
郑毅上中学不久,大娘、二姨娘、四姨娘和五姨娘又给他添了四个弟妹,郑毅的处境随之变得更为艰难,每当看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娇滴滴高呼母亲的时候,本就自卑的郑毅总是低下头,悄悄躲到一边去,若不是还有遵从母亲遗愿的徐伯一家默默照顾,郑毅真不知道自己的日子该怎么过下去。
去年十一月底,郑毅终于完成中学学业,在同届一百五十余名同窗中属于不好不坏表现平平那一类,却在随后的晋级考试中以第十五名的成绩考入本校大学部。
书院将成绩公布后,忠心耿耿的徐伯夫妇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从小到大的唯一伙伴徐茂富高兴得手舞足蹈。
郑毅也难得地挺直腰板,满脸都是无法抑制的灿烂笑容,非常自豪地告诉徐伯夫妇和徐茂富:... -->>
春寒料峭,寒风彻骨。
除夕之夜悄然来临的春雨淅沥沥延绵不停,将武汉三镇笼罩在如烟如雾般的凄冷之中。
大年初六,礼拜日清晨,汉口英租界西侧的红色钟楼晨钟响起,冲破朦胧雨雾的悠扬钟声与远处隐约传来的航船汽笛声交相呼应,为沉寂于大江两岸的灰蒙蒙城市带来几许生机。
始建于1899年的红色钟楼坐落于占地宽广的博学书院之中,一直是汉口乃至武汉三镇的标志性建筑,博学书院则是中国最早的西式学堂之一,二十余年来,这所由英国人创办的基督教会学校为鄂省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人才,这些人才有的当上了官员,有的成了买办,也有的成为教师,更多的成为英国在华企业的忠实雇佣。
与博学书院一巷之隔的郑家大院是座古朴厚重的北方四合院建筑,占地三亩庭院深深,已故的郑氏家主郑玉茗祖籍河北南皮,年轻时以举人之身追随同乡恩主张之洞踏上仕途,沉浮宦海数十年,最终在此落地生根,当年英国传教士的博学书院正是在郑玉茗的大力帮助下得以顺利开办,郑家三代也因为这所西式学校而受益无穷。
第二代家主郑兰亭正迈入不惑之年,他不但秉承乃父高大儒雅的相貌,也遗传了乃父风流倜傥妻妾成群的本性,英国领事馆商务秘书兼汉口怡和洋行股东的显赫身份,更是令他名传四方。
郑兰亭从小有神童之称,十五岁考中秀才,后因朝廷变法断了科举之路,便在英国传教士殷切关照下入读博学书院,五年后以优异成绩远渡重洋留学英国,二十六岁学成而归,随手带回一位花容月貌同样留学英伦的江浙才女和一个幼子。
在此之前,十六岁便已娶妻成家的郑兰亭已有一妻两妾和三个儿女,正妻乔氏和二姨太杨氏均出自本地名门,三个儿女分别是正妻乔氏生下的嫡长子郑恒、嫡长女郑萱,以及三姨太吴氏生下的庶子郑毅,这三个儿女都受教于一巷之隔的博学书院。
遗憾的是,梨园名伶出身的三姨太吴氏红颜薄命,嫁入郑家之后没过上一天开心日子,处处遭受郑家上下的白眼和挤兑,好不容易生下个儿子,却因产后大出血魂归地府,她卑贱的出身并没有让郑家上下生出多少伤感之情,以至于送葬之日只有跟随其嫁入两名忠仆泪流满面,除此之外,只剩下外面那些戏迷和市井小民为她哀叹。
十几年过去,郑氏家族已是儿女满堂,枝繁叶茂,声誉和财富日积月累,真正成为武汉三镇声名远播富甲一方的名门望族。
备受各界赞誉的郑家嫡长子郑恒非常优秀,十七岁便追随乃父曾经的脚步留学英国,两年前以剑桥大学社会学博士头衔载誉归来,如今已是博学书院最年轻的校董,还兼任著名的华昌轮船公司股东。
嫡长女郑萱毕业后选择留学美国,去年学成归国远嫁沪申名门冯家,很快以美貌和才气蜚声十里洋场,陆续发表的诗歌散文备受名家吹捧,短短一年便成为江浙沪申无数红男绿女钦慕嫉妒的对象。
十八岁的庶子郑毅因为母亲的戏子身份,从小到大一直默默无闻,或许是出生时母亲难产的原因,郑毅从小显得有些木讷愚笨,无论是功课还是日常家务总比别人领悟得慢,与聪明伶俐备受宠爱的兄弟姐妹们形成鲜明对比,自然也就成为几位姨娘和所有兄弟姐妹嘲笑的对象,就连府上的仆人丫鬟也时常给他白眼。
在郑毅的记忆中,父亲从来没骂过自己,只要有空就检查自己的功课,时不时还给些鼓励,从来不让自己和徐伯一家缺少用度,只是,自己见到父亲的次数太少,自从懂事之后,每年能够见到父亲的次数不超过十回,若不是逢年过节,自己也没资格坐到正堂的饭桌旁,只能和忠仆徐伯一家呆在后花园西边隔出的小院里。
郑毅上中学不久,大娘、二姨娘、四姨娘和五姨娘又给他添了四个弟妹,郑毅的处境随之变得更为艰难,每当看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娇滴滴高呼母亲的时候,本就自卑的郑毅总是低下头,悄悄躲到一边去,若不是还有遵从母亲遗愿的徐伯一家默默照顾,郑毅真不知道自己的日子该怎么过下去。
去年十一月底,郑毅终于完成中学学业,在同届一百五十余名同窗中属于不好不坏表现平平那一类,却在随后的晋级考试中以第十五名的成绩考入本校大学部。
书院将成绩公布后,忠心耿耿的徐伯夫妇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从小到大的唯一伙伴徐茂富高兴得手舞足蹈。
郑毅也难得地挺直腰板,满脸都是无法抑制的灿烂笑容,非常自豪地告诉徐伯夫妇和徐茂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