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文学网 www.53wx.com,重生之谋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太史局的那道上书所涉重大,朝中自然一时无法决断。朝臣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赞成太史局的上书,主张全面修缮两大江域的水利;另一派倒不认为这事无足轻重,只是觉得光凭太史局几句无根无据的预测便采取如此大肆的动作,未免劳民伤财。
这几日的朝会上也是吵得纷纷扰扰,平常巳时左右就会散的朝会,现在每天都要往后延一个时辰以上才会散。
“今年为赈灾,国库所出的银两便是一大笔,天下各地的粮仓也出了不少血。眼下秋收未至,仍有数以万计的百姓手中无粮,靠着朝廷开仓赈灾而活,这又是一笔支出。若太史局预测不出错,明年的光景同样不好,到时救济百姓还得朝廷出钱。这部分银子和粮食也得预先留出来才是。”
户部尚书已不是当年的徐如松,而换成了崔家的一个旁支,乃是四皇子韶亓芃拐了好几个弯的族叔。
他身为户部尚书,自是不愿看到国库在他手底下变得空虚的,但也不愿被冠上“躲事”的恶名,干脆便哪个队都不站,只明明白白将眼下的实际困境说了,后头怎么决定就看承元帝怎么想。
“大周国库丰盈,赈灾一事原还罢了,不说两年、省一些三年也撑得住。但若加上修缮水利一事……”户部尚书猛地大鞠一躬,“恕臣斗胆,向来大修水利都要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光阴,今年如此紧急,能不能按时完成是一说,要费的银钱自然更是多得恐怖,大周的国库再丰盈只怕也难以负荷!”
承元帝坐在御坐上,闭目沉吟。
这也是他一直犹疑不决的原因所在。修水利要花钱,若明年真有大面积的水患,那赈灾所需的银两只会比今年更多,国库里银子的用途还不只是这两样而已。养军队得花钱,给官员发俸禄也要花钱……林林总总加起来,也许明年整个国库真会被掏空了。
从前朝灭亡之后,到大周建国,中间有着七八年的民不聊生的日子,整个国家分崩离析,各大豪强各自为政,这样的情况自然富庶不起来。所以大周刚建国时很穷,太|祖皇帝花了十年才让这个国家恢复了一些元气,但又马上跟北翟打了三年的仗。之后北翟是大败了,可大周的国库却也一夜回到解放前,又是穷得可以。再之后又是六十年的休养生息,大周总算迎来了真正的太平盛世。前些年与北翟一战,军资消耗虽也甚重,但并未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而如今,因太史局的一个预测,就要花光国库的钱?若以后再来个什么天灾人祸,大周可就没底气了。而且再要攒起来,又得多少年?
承元帝不着痕迹地看了看站在下头的几个儿子。
在他的想法里,自己十年之内就该退位了。他英明了一辈子,难不成却要晚节不保,留下一个烂摊子给下一个继任者?
但那是天下黎民百姓的性命,真大修了水利即使明年没有水患,那也能叫百姓在以后的岁月里受益,一样是给大周百姓的福祉。
想罢,承元帝舒了口气,对底下的几个儿子道:“都说说吧,你们有什么想法?”
这种时候,无论势头高低,总是以年岁序齿排位的。
因而二皇子韶亓萱率先出列,却姿态随意地行了个礼,开口道:“儿臣愚笨,没想到什么好办法解决银钱的事。”
“没想到办法”是事实,但前面的“愚笨”则是韶亓萱破罐子破摔了,并着几分赌气。
他自从被承元帝否决了继位的希望之后,人消沉了,连带着在朝上做事也消极了许多。原先韶亓萱虽然不聪明,但他还愿意在朝上多思考多做事,如今却是什么都懒得动脑,更没在承元帝面前表现的欲望。
不少朝臣见他如此,不免纷纷摇头叹息。
承元帝却无意他的消极,从韶亓萱的话中不难听出他其实是赞同修缮一事的,心下慰藉了些,便转头看下一个儿子——三皇子韶亓茽。
韶亓茽思索几分,道:“父皇,修缮水利都需征调徭役。按理徭役虽是无偿却要管劳工温饱,但眼下也不是不可以变通。如今各州官府本就在开仓放粮,不若在留出老弱妇孺的救济粮食之后,将剩下的粮食作为青壮劳力的报酬,多劳多得。最好各州各府都参考本地实际的粮食总量和人口数目来分配报酬。如此,一来减轻官府的负担,二来提高水利工事的效率。”
承元帝颔首,这样确实可以省下一部分银钱,而且这种旱情频发的年份,只要有粮拿,便会有平民百姓自愿参与徭役,齐心合力之下工事完成会快得多。
四皇子韶亓芃提出了堵不如疏,提议工事灵活。
中规中矩,一如韶亓芃近段时间表现出来的一般。
倒是五皇子韶亓荇的建议颇叫承元帝赞赏。
“若修缮全国水利,工事不免太过浩大,即使有三皇兄提出的法子也不一定完得成。不若先叫各州各府统计当地近二十年来的水患事故,挑出容易出事的险地,该修的修,该防治的防治。”
站在他身后的韶亓箫低头,掩住了眼中的嘲讽。
... -->>
太史局的那道上书所涉重大,朝中自然一时无法决断。朝臣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赞成太史局的上书,主张全面修缮两大江域的水利;另一派倒不认为这事无足轻重,只是觉得光凭太史局几句无根无据的预测便采取如此大肆的动作,未免劳民伤财。
这几日的朝会上也是吵得纷纷扰扰,平常巳时左右就会散的朝会,现在每天都要往后延一个时辰以上才会散。
“今年为赈灾,国库所出的银两便是一大笔,天下各地的粮仓也出了不少血。眼下秋收未至,仍有数以万计的百姓手中无粮,靠着朝廷开仓赈灾而活,这又是一笔支出。若太史局预测不出错,明年的光景同样不好,到时救济百姓还得朝廷出钱。这部分银子和粮食也得预先留出来才是。”
户部尚书已不是当年的徐如松,而换成了崔家的一个旁支,乃是四皇子韶亓芃拐了好几个弯的族叔。
他身为户部尚书,自是不愿看到国库在他手底下变得空虚的,但也不愿被冠上“躲事”的恶名,干脆便哪个队都不站,只明明白白将眼下的实际困境说了,后头怎么决定就看承元帝怎么想。
“大周国库丰盈,赈灾一事原还罢了,不说两年、省一些三年也撑得住。但若加上修缮水利一事……”户部尚书猛地大鞠一躬,“恕臣斗胆,向来大修水利都要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光阴,今年如此紧急,能不能按时完成是一说,要费的银钱自然更是多得恐怖,大周的国库再丰盈只怕也难以负荷!”
承元帝坐在御坐上,闭目沉吟。
这也是他一直犹疑不决的原因所在。修水利要花钱,若明年真有大面积的水患,那赈灾所需的银两只会比今年更多,国库里银子的用途还不只是这两样而已。养军队得花钱,给官员发俸禄也要花钱……林林总总加起来,也许明年整个国库真会被掏空了。
从前朝灭亡之后,到大周建国,中间有着七八年的民不聊生的日子,整个国家分崩离析,各大豪强各自为政,这样的情况自然富庶不起来。所以大周刚建国时很穷,太|祖皇帝花了十年才让这个国家恢复了一些元气,但又马上跟北翟打了三年的仗。之后北翟是大败了,可大周的国库却也一夜回到解放前,又是穷得可以。再之后又是六十年的休养生息,大周总算迎来了真正的太平盛世。前些年与北翟一战,军资消耗虽也甚重,但并未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而如今,因太史局的一个预测,就要花光国库的钱?若以后再来个什么天灾人祸,大周可就没底气了。而且再要攒起来,又得多少年?
承元帝不着痕迹地看了看站在下头的几个儿子。
在他的想法里,自己十年之内就该退位了。他英明了一辈子,难不成却要晚节不保,留下一个烂摊子给下一个继任者?
但那是天下黎民百姓的性命,真大修了水利即使明年没有水患,那也能叫百姓在以后的岁月里受益,一样是给大周百姓的福祉。
想罢,承元帝舒了口气,对底下的几个儿子道:“都说说吧,你们有什么想法?”
这种时候,无论势头高低,总是以年岁序齿排位的。
因而二皇子韶亓萱率先出列,却姿态随意地行了个礼,开口道:“儿臣愚笨,没想到什么好办法解决银钱的事。”
“没想到办法”是事实,但前面的“愚笨”则是韶亓萱破罐子破摔了,并着几分赌气。
他自从被承元帝否决了继位的希望之后,人消沉了,连带着在朝上做事也消极了许多。原先韶亓萱虽然不聪明,但他还愿意在朝上多思考多做事,如今却是什么都懒得动脑,更没在承元帝面前表现的欲望。
不少朝臣见他如此,不免纷纷摇头叹息。
承元帝却无意他的消极,从韶亓萱的话中不难听出他其实是赞同修缮一事的,心下慰藉了些,便转头看下一个儿子——三皇子韶亓茽。
韶亓茽思索几分,道:“父皇,修缮水利都需征调徭役。按理徭役虽是无偿却要管劳工温饱,但眼下也不是不可以变通。如今各州官府本就在开仓放粮,不若在留出老弱妇孺的救济粮食之后,将剩下的粮食作为青壮劳力的报酬,多劳多得。最好各州各府都参考本地实际的粮食总量和人口数目来分配报酬。如此,一来减轻官府的负担,二来提高水利工事的效率。”
承元帝颔首,这样确实可以省下一部分银钱,而且这种旱情频发的年份,只要有粮拿,便会有平民百姓自愿参与徭役,齐心合力之下工事完成会快得多。
四皇子韶亓芃提出了堵不如疏,提议工事灵活。
中规中矩,一如韶亓芃近段时间表现出来的一般。
倒是五皇子韶亓荇的建议颇叫承元帝赞赏。
“若修缮全国水利,工事不免太过浩大,即使有三皇兄提出的法子也不一定完得成。不若先叫各州各府统计当地近二十年来的水患事故,挑出容易出事的险地,该修的修,该防治的防治。”
站在他身后的韶亓箫低头,掩住了眼中的嘲讽。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