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文学网 www.53wx.com,大官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解缙以‘无人臣礼’下狱,对太子的打击超乎想象,最致命的就是父子间有了猜忌。
之前,永乐皇帝一直不愿折腾着换太子,一是觉着不吉利,二是虽然不喜欢太子,但也只是认为他肥他蠢,却相信他心地纯良,至诚至孝,也不忍心毁了他。但现在,太子在解缙的事情上,犯了致命的错误,连这最后一点好处,也被朱棣否定了。
这下皇帝对太子再无怜惜,易储的念头愈发强烈,幸亏阁部重臣极力保存,朱高炽才没有被废掉!
汉王不愧是权术高手,他跟随朱棣多年,深知父皇陛下虽然绝顶聪明、权谋无双,却有一个极大的弱点——多疑。这个毛病一半来自遗传,一半来自得国不正的后遗症,先天后天集于一身,‘多疑’二字已经刻到了朱棣的骨子里。
而自永乐七年起,由于朱棣要北伐蒙古,还经常巡边视察,每当父皇外出时,太子便时常监国,这也正是朱棣疑心病大爆发的时候——虽然因为出征,不得不将权力交给太子,但这是迫不得已的。离开京城的皇帝,总是担心自己会不会被取代!
朱高煦正是利用这一点,让他买通的人不断蛊惑皇帝,散布太子联结大臣,抢班夺权,急于登基的谣言。尽管只是些捕风捉影的消息,却足以让皇帝陷入焦虑中,任何消息都会被他过度解读,身边人都能感到气氛高度紧张。
去年九月,永乐皇帝圣驾返京,征尘未洗,便对‘居心叵测’的太子,展开了疾风暴雨般的‘反击’,他审查了太子监国期间的各项政令,并将其逐条批驳,一一推翻,其中不乏‘胡闹’、‘荒谬’之批语,甚至斥太子为‘蠢材’!
严厉训斥太子之外,朱棣又令纪纲抓了一大批******官员,并下诏废除了太子颁布的多项政令!
但是非自在人心,太子监国期间兢兢业业,谨慎规矩,这是有目共睹的,对于朱棣这种鸡蛋里挑骨头、纯粹找茬修理人的行为,大臣们表现的极为不满。他们必须要有所行动,因为皇帝的行为,严重的削弱了太子的威信,动摇了太子的地位。
太子乃国本,国本动摇,社稷不安!
大臣们纷纷上书,其中言辞最激烈的,是大理寺丞耿通,他直言劝谏‘太子事无大过误,可无更也!’奏章被通政司退回来,他就反复上本,几次之后,终于被朱棣盯上了。
但朱棣心机深沉似海,绝不会马上发作,那样会引起文官书呆子们更激烈的反弹,而是暗中命纪纲查他的过失。
很快,锦衣卫举报,耿通曾受人请托开释罪犯,朱棣登时‘震怒’,命都察院会同文武百官鞫之午门,亲自怒斥耿通的罪行……其实只是模棱两可的一点小事,就被皇帝借题发挥,上升到他玷污国法,罪大恶极的高度。最后朱棣斩钉截铁的对百官道:“必杀通无赦!”
说完,皇帝那阴沉的目光缓缓扫过百官,所有人都噤若寒蝉,但法司的官员们,还是有点硬骨头的,小声提醒皇帝,耿通的罪名,如何也不足以定死刑……
皇帝如毒蛇一般,冰冷的盯着法司官员,终于说出了心里话:
“这确实是件小事儿。但是他为太子关说,坏祖宗法度、离间我父子,这样的行为绝对不能宽恕,所以我一定要杀!了!他!!”终于图穷匕见!
替别人说情是小事,替太子说情就不行!
就差指着鼻子对太子和百官咆哮,朱高炽,老子还没死呢,你给我老实点!
当天,太子自然是在场的……
结果百官再没有出言辩护的,最终,耿通被永乐皇帝五马分尸……
。
自此,日渐壮大的******彻底偃旗息鼓,一大批骨干被打下去,太子的地位也危若累卵。朱高炽本来就身体不好,经过这场打击,更是大病一场,将养了一冬才好转,但已经心灰意懒,竟生出了出家避世之念……
杨溥一听,心说不好,以后不能再讲这些道家的玩意儿了,不然把太子发展成道士,我们罪过可就大了,正要想法正向引导一下,外面宦官进来禀报说:“胡潆胡大人奉旨来了。”
“哦,他回来了?”太子心中一动,但脸上毫无表情变化。
“听说是昨天晚上进京的,”杨溥轻声道:“这个时间来,应该是皇上不见他。”
“唉,胡大人风餐露宿多少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太子叹口气道:“快快给孤更衣。”
除了几位讲官师傅,太子是不会在书房见大臣的,尽管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他依然坚持在前殿会见臣子,以示绝无阴私勾当……宫里的太监宫女中,不知有多少人... -->>
解缙以‘无人臣礼’下狱,对太子的打击超乎想象,最致命的就是父子间有了猜忌。
之前,永乐皇帝一直不愿折腾着换太子,一是觉着不吉利,二是虽然不喜欢太子,但也只是认为他肥他蠢,却相信他心地纯良,至诚至孝,也不忍心毁了他。但现在,太子在解缙的事情上,犯了致命的错误,连这最后一点好处,也被朱棣否定了。
这下皇帝对太子再无怜惜,易储的念头愈发强烈,幸亏阁部重臣极力保存,朱高炽才没有被废掉!
汉王不愧是权术高手,他跟随朱棣多年,深知父皇陛下虽然绝顶聪明、权谋无双,却有一个极大的弱点——多疑。这个毛病一半来自遗传,一半来自得国不正的后遗症,先天后天集于一身,‘多疑’二字已经刻到了朱棣的骨子里。
而自永乐七年起,由于朱棣要北伐蒙古,还经常巡边视察,每当父皇外出时,太子便时常监国,这也正是朱棣疑心病大爆发的时候——虽然因为出征,不得不将权力交给太子,但这是迫不得已的。离开京城的皇帝,总是担心自己会不会被取代!
朱高煦正是利用这一点,让他买通的人不断蛊惑皇帝,散布太子联结大臣,抢班夺权,急于登基的谣言。尽管只是些捕风捉影的消息,却足以让皇帝陷入焦虑中,任何消息都会被他过度解读,身边人都能感到气氛高度紧张。
去年九月,永乐皇帝圣驾返京,征尘未洗,便对‘居心叵测’的太子,展开了疾风暴雨般的‘反击’,他审查了太子监国期间的各项政令,并将其逐条批驳,一一推翻,其中不乏‘胡闹’、‘荒谬’之批语,甚至斥太子为‘蠢材’!
严厉训斥太子之外,朱棣又令纪纲抓了一大批******官员,并下诏废除了太子颁布的多项政令!
但是非自在人心,太子监国期间兢兢业业,谨慎规矩,这是有目共睹的,对于朱棣这种鸡蛋里挑骨头、纯粹找茬修理人的行为,大臣们表现的极为不满。他们必须要有所行动,因为皇帝的行为,严重的削弱了太子的威信,动摇了太子的地位。
太子乃国本,国本动摇,社稷不安!
大臣们纷纷上书,其中言辞最激烈的,是大理寺丞耿通,他直言劝谏‘太子事无大过误,可无更也!’奏章被通政司退回来,他就反复上本,几次之后,终于被朱棣盯上了。
但朱棣心机深沉似海,绝不会马上发作,那样会引起文官书呆子们更激烈的反弹,而是暗中命纪纲查他的过失。
很快,锦衣卫举报,耿通曾受人请托开释罪犯,朱棣登时‘震怒’,命都察院会同文武百官鞫之午门,亲自怒斥耿通的罪行……其实只是模棱两可的一点小事,就被皇帝借题发挥,上升到他玷污国法,罪大恶极的高度。最后朱棣斩钉截铁的对百官道:“必杀通无赦!”
说完,皇帝那阴沉的目光缓缓扫过百官,所有人都噤若寒蝉,但法司的官员们,还是有点硬骨头的,小声提醒皇帝,耿通的罪名,如何也不足以定死刑……
皇帝如毒蛇一般,冰冷的盯着法司官员,终于说出了心里话:
“这确实是件小事儿。但是他为太子关说,坏祖宗法度、离间我父子,这样的行为绝对不能宽恕,所以我一定要杀!了!他!!”终于图穷匕见!
替别人说情是小事,替太子说情就不行!
就差指着鼻子对太子和百官咆哮,朱高炽,老子还没死呢,你给我老实点!
当天,太子自然是在场的……
结果百官再没有出言辩护的,最终,耿通被永乐皇帝五马分尸……
。
自此,日渐壮大的******彻底偃旗息鼓,一大批骨干被打下去,太子的地位也危若累卵。朱高炽本来就身体不好,经过这场打击,更是大病一场,将养了一冬才好转,但已经心灰意懒,竟生出了出家避世之念……
杨溥一听,心说不好,以后不能再讲这些道家的玩意儿了,不然把太子发展成道士,我们罪过可就大了,正要想法正向引导一下,外面宦官进来禀报说:“胡潆胡大人奉旨来了。”
“哦,他回来了?”太子心中一动,但脸上毫无表情变化。
“听说是昨天晚上进京的,”杨溥轻声道:“这个时间来,应该是皇上不见他。”
“唉,胡大人风餐露宿多少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太子叹口气道:“快快给孤更衣。”
除了几位讲官师傅,太子是不会在书房见大臣的,尽管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他依然坚持在前殿会见臣子,以示绝无阴私勾当……宫里的太监宫女中,不知有多少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