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文学网 www.53wx.com,三国之最强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刘备的缘故,张飞最后推拒了二人的举荐。也就是说,从今往后,张飞与刘备,等于是被捆绑起来销售了,如果你想让张飞获得更大的施展空间的话,势必也要给刘备同等的施展空间才行。
凭什么呀?刘照不由得心里有点愤懑,以刘备的才干,在太平盛世当中,最多也就能干好一任太守,而以张飞的才能,日后至少也是“四征四镇”一级的大将呀!
还好我提前下手,将关二爷给截了下来!再想到当初袁绍毫不客气的拒绝了自己对颜良、文丑二人的招揽,刘照不由得冷哼连连,在心中暗暗打定主意,一定要想法设法,把这些人全给挖过来不可!
当然,愤懑归愤懑,对于刘备,刘照还是得多加照应的。
虽然刘备的治政才能并不怎么高明,但是,他至少懂得善待百姓,甚至说出了“以人为本”这样的话语。不管他是不是故作姿态,收买人心,最起码他治下的百姓的确得到了好处。
再者,刘备的头上,毕竟还顶着一个汉室宗亲的名头,而且,在汉末那些有名的刘姓宗亲当中,刘备的才能,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在未来刘照所规划的多元政治格局当中,这些与皇室血缘关系比较远的刘姓宗亲,也是制衡朝局的一股重要力量。所以,与其让那些徒有虚名的家伙上位,还不如将刘备给培养起来。
最后,自然是看在三爷的面子上啦!如果刘备这辈子都屈沉于小吏的话,张飞就更没有出头之日了。相反,先给刘备一点施展才华的空间,才能让张飞也连带着有出彩的机会。而且,等日后刘备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政治资本之后,他势必就不会再把张飞攥得那么紧了,到那个时候,刘备一定会做出考量,是一个身为自己得力下属的张飞,对自己的助益大呢,还是一个身为大将,统帅方面的张飞,对自己更加有益?
到了一定的位置上之后,相信刘备的观念,也会随之发生转变的。
如今,刘备虽然已经成为了卢植的掾属,有了一个好的起点。然而,卢植讨平冀州黄巾后,位列三公,指日可待。到那个时候,出身和名望都不够显赫的刘备,肯定没有资格出任三公的掾属。
所以,按照刘照的想法,等冀州的战事一了,便将刘备实授为广宗令,让他先在地方上积攒一些资历。然后,等曹操处置完巨鹿的降卒,将各处屯营都建立起来之后,便让刘备接任典农都尉一职。
毕竟,在平定了黄巾之乱后,各地依然会有大大小小的叛乱和战事,小的不说,仅大规模的叛乱,就有幽州张纯、张举之乱,和凉州北宫伯玉、边章、韩遂之乱。而在这个时候,若把一个深通兵略的曹孟德,放在巨鹿埋头种田,实在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所以,让善于安抚民众的刘备接任典农都尉,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至少对于刘照来说是这样的。首先,刘备素有仁义之名,爱民如子,所以肯定能安抚好刚刚归降的民众,不虞官逼民反,使屯民降而复叛;其次,刘备是卢植的学生,所以,整个屯营的运作方式,都可以严格遵照刘照一派的政治意图进行,而不用怕被外人搅乱;最后,刘备头上还顶着一个汉室宗亲的名头,让他接任,也更容易让刘宏接受——不知为何,刘宏对于这些血缘关系比较远的宗亲大臣,总有着一种莫名的信任感,否则,他也不会在设立州牧一职之后,选用刘焉、刘虞等宗亲大臣出任此职了。
而且,典农都尉虽然是两千石的官职,但毕竟是新设的职务,其名位,远不如同为两千石的太守、国相,而且还背着一个“天子私人”的名头,这就更让那些爱惜羽毛的士大夫避之不及了。所以,让一个之前还是白身,仅仅担任过一任县令的刘备来做,也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弹。
除了张飞之外,刘照最为关注的,便是张郃了。这位被陈寿赞誉为:“识变量,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的名将,如今成了卢植的部下,并且被卢植举荐为讨逆校尉。有了这一层关系之后,卢植便算是张郃的“恩主”,而张郃也就成了卢植的“故吏”。无形当中,张郃与刘照的关系,便也被拉近了许多。
虽然相比关羽、徐晃等人,张郃与刘照之间的这层关系,还是要疏远、淡薄得多。但是,刘照并不急于进一步拉近这层关系。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鞭长莫及罢了。虽然可以通过前线的诸将去结交张郃,但是刘照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如今刘照手下的诸将,差不多都是王府的郎中、卫士出身,这在将来,肯定会形成一个庞大而又稳固的派系。身为人主,时刻都要注意各方势力之间的平衡,万不能使其中的一方坐大。虽然如今“郎卫派”的势力还并不显眼,然而,有一朝一日,当关羽等人都成了统帅方面的大将时,这一派系的力量,将会大到令人咂舌的地步。未雨绸缪,还是乘早做一些预防的好。
当然,以张郃的本领,就算没有刘照的特殊关照,在接下去的战斗中,屡立战功,拜将封侯,那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所以,刘照就更不急着给张郃贴上自己的标签了,因为张郃毕竟不比张飞以及颜良、文丑,已经与某些人有了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
除了刘备、张飞、张郃等人,还有一位三国英豪,也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出现在了刘照的视野当中,那就是孙坚。
通过关羽、徐晃两人的奏报,刘照已经多少掌握了一些这位“江东猛虎”的情况。
在奏报当中,无论是关羽还是徐晃,对孙坚都多有赞誉,称他武艺不俗,胆气过人,而且为人豪爽,爱护部众,的确是一时之英杰。
然而,孙坚与关羽、徐晃两人之间,相处的却并不怎么友好。
起因很简单。朱儁移屯南阳叶县之后,便委任徐晃训练全军的人马,好为开春进兵打好基础。
朱儁之所以将这件差使委任给徐晃,是因为当日在阳翟城中,他与皇甫嵩都亲眼见识了徐晃所部的军容,对此,两人都是赞不绝口。所以,对于徐晃治军的本领,朱儁自然是信任有加,这一次全军整训,朱儁想都没有多想,便把任务交给了徐晃。
然而,有道是一山不容二虎。孙坚素来自负其能,从不轻易服人。先前听说了徐晃雪夜下阳翟的传奇故事后,孙坚总觉得若是换了自己,也照样可以做到,只因自己在淮泗招募壮勇,一时耽搁了,错过了此战而已。
孙坚心中既不服气,在整训的过程当中,这种态度难免就会显露出来。而他部下的淮泗子弟,看到主将是如此的态度,自然也就对徐晃的军令,敷衍塞责,草草了事了。
况且,这些淮泗子弟,虽然作战勇猛,但是之前并未受过专门的训练,平日里散漫惯了,对于军中的各种规矩,本就有抗拒的心理。而孙坚的态度,则无疑是在进一步的纵容他们。
但是徐晃哪会吃你这一套?他当即便把那些不听军令的淮泗子弟给抓了起来,准备以军法处置。
孙坚也登时恼了,立刻带人赶往牙门,想要把被抓的部众解救回来。孰料徐晃早有准备,关羽直接带着护军,在法场外把孙坚给拦截了下来。
孙坚不忿,与关羽交手过了几招,结果落在了下风。最后,还是朱儁出面缓颊,免了其中几人的死罪。然而,死罪虽免,活罪难逃,那些触犯军法的淮泗子弟,还是被狠狠的杖责了一番。而孙坚与关羽、徐晃之间的梁子,也就这么结了下来。
刘备的缘故,张飞最后推拒了二人的举荐。也就是说,从今往后,张飞与刘备,等于是被捆绑起来销售了,如果你想让张飞获得更大的施展空间的话,势必也要给刘备同等的施展空间才行。
凭什么呀?刘照不由得心里有点愤懑,以刘备的才干,在太平盛世当中,最多也就能干好一任太守,而以张飞的才能,日后至少也是“四征四镇”一级的大将呀!
还好我提前下手,将关二爷给截了下来!再想到当初袁绍毫不客气的拒绝了自己对颜良、文丑二人的招揽,刘照不由得冷哼连连,在心中暗暗打定主意,一定要想法设法,把这些人全给挖过来不可!
当然,愤懑归愤懑,对于刘备,刘照还是得多加照应的。
虽然刘备的治政才能并不怎么高明,但是,他至少懂得善待百姓,甚至说出了“以人为本”这样的话语。不管他是不是故作姿态,收买人心,最起码他治下的百姓的确得到了好处。
再者,刘备的头上,毕竟还顶着一个汉室宗亲的名头,而且,在汉末那些有名的刘姓宗亲当中,刘备的才能,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在未来刘照所规划的多元政治格局当中,这些与皇室血缘关系比较远的刘姓宗亲,也是制衡朝局的一股重要力量。所以,与其让那些徒有虚名的家伙上位,还不如将刘备给培养起来。
最后,自然是看在三爷的面子上啦!如果刘备这辈子都屈沉于小吏的话,张飞就更没有出头之日了。相反,先给刘备一点施展才华的空间,才能让张飞也连带着有出彩的机会。而且,等日后刘备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政治资本之后,他势必就不会再把张飞攥得那么紧了,到那个时候,刘备一定会做出考量,是一个身为自己得力下属的张飞,对自己的助益大呢,还是一个身为大将,统帅方面的张飞,对自己更加有益?
到了一定的位置上之后,相信刘备的观念,也会随之发生转变的。
如今,刘备虽然已经成为了卢植的掾属,有了一个好的起点。然而,卢植讨平冀州黄巾后,位列三公,指日可待。到那个时候,出身和名望都不够显赫的刘备,肯定没有资格出任三公的掾属。
所以,按照刘照的想法,等冀州的战事一了,便将刘备实授为广宗令,让他先在地方上积攒一些资历。然后,等曹操处置完巨鹿的降卒,将各处屯营都建立起来之后,便让刘备接任典农都尉一职。
毕竟,在平定了黄巾之乱后,各地依然会有大大小小的叛乱和战事,小的不说,仅大规模的叛乱,就有幽州张纯、张举之乱,和凉州北宫伯玉、边章、韩遂之乱。而在这个时候,若把一个深通兵略的曹孟德,放在巨鹿埋头种田,实在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所以,让善于安抚民众的刘备接任典农都尉,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至少对于刘照来说是这样的。首先,刘备素有仁义之名,爱民如子,所以肯定能安抚好刚刚归降的民众,不虞官逼民反,使屯民降而复叛;其次,刘备是卢植的学生,所以,整个屯营的运作方式,都可以严格遵照刘照一派的政治意图进行,而不用怕被外人搅乱;最后,刘备头上还顶着一个汉室宗亲的名头,让他接任,也更容易让刘宏接受——不知为何,刘宏对于这些血缘关系比较远的宗亲大臣,总有着一种莫名的信任感,否则,他也不会在设立州牧一职之后,选用刘焉、刘虞等宗亲大臣出任此职了。
而且,典农都尉虽然是两千石的官职,但毕竟是新设的职务,其名位,远不如同为两千石的太守、国相,而且还背着一个“天子私人”的名头,这就更让那些爱惜羽毛的士大夫避之不及了。所以,让一个之前还是白身,仅仅担任过一任县令的刘备来做,也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弹。
除了张飞之外,刘照最为关注的,便是张郃了。这位被陈寿赞誉为:“识变量,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的名将,如今成了卢植的部下,并且被卢植举荐为讨逆校尉。有了这一层关系之后,卢植便算是张郃的“恩主”,而张郃也就成了卢植的“故吏”。无形当中,张郃与刘照的关系,便也被拉近了许多。
虽然相比关羽、徐晃等人,张郃与刘照之间的这层关系,还是要疏远、淡薄得多。但是,刘照并不急于进一步拉近这层关系。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鞭长莫及罢了。虽然可以通过前线的诸将去结交张郃,但是刘照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如今刘照手下的诸将,差不多都是王府的郎中、卫士出身,这在将来,肯定会形成一个庞大而又稳固的派系。身为人主,时刻都要注意各方势力之间的平衡,万不能使其中的一方坐大。虽然如今“郎卫派”的势力还并不显眼,然而,有一朝一日,当关羽等人都成了统帅方面的大将时,这一派系的力量,将会大到令人咂舌的地步。未雨绸缪,还是乘早做一些预防的好。
当然,以张郃的本领,就算没有刘照的特殊关照,在接下去的战斗中,屡立战功,拜将封侯,那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所以,刘照就更不急着给张郃贴上自己的标签了,因为张郃毕竟不比张飞以及颜良、文丑,已经与某些人有了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
除了刘备、张飞、张郃等人,还有一位三国英豪,也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出现在了刘照的视野当中,那就是孙坚。
通过关羽、徐晃两人的奏报,刘照已经多少掌握了一些这位“江东猛虎”的情况。
在奏报当中,无论是关羽还是徐晃,对孙坚都多有赞誉,称他武艺不俗,胆气过人,而且为人豪爽,爱护部众,的确是一时之英杰。
然而,孙坚与关羽、徐晃两人之间,相处的却并不怎么友好。
起因很简单。朱儁移屯南阳叶县之后,便委任徐晃训练全军的人马,好为开春进兵打好基础。
朱儁之所以将这件差使委任给徐晃,是因为当日在阳翟城中,他与皇甫嵩都亲眼见识了徐晃所部的军容,对此,两人都是赞不绝口。所以,对于徐晃治军的本领,朱儁自然是信任有加,这一次全军整训,朱儁想都没有多想,便把任务交给了徐晃。
然而,有道是一山不容二虎。孙坚素来自负其能,从不轻易服人。先前听说了徐晃雪夜下阳翟的传奇故事后,孙坚总觉得若是换了自己,也照样可以做到,只因自己在淮泗招募壮勇,一时耽搁了,错过了此战而已。
孙坚心中既不服气,在整训的过程当中,这种态度难免就会显露出来。而他部下的淮泗子弟,看到主将是如此的态度,自然也就对徐晃的军令,敷衍塞责,草草了事了。
况且,这些淮泗子弟,虽然作战勇猛,但是之前并未受过专门的训练,平日里散漫惯了,对于军中的各种规矩,本就有抗拒的心理。而孙坚的态度,则无疑是在进一步的纵容他们。
但是徐晃哪会吃你这一套?他当即便把那些不听军令的淮泗子弟给抓了起来,准备以军法处置。
孙坚也登时恼了,立刻带人赶往牙门,想要把被抓的部众解救回来。孰料徐晃早有准备,关羽直接带着护军,在法场外把孙坚给拦截了下来。
孙坚不忿,与关羽交手过了几招,结果落在了下风。最后,还是朱儁出面缓颊,免了其中几人的死罪。然而,死罪虽免,活罪难逃,那些触犯军法的淮泗子弟,还是被狠狠的杖责了一番。而孙坚与关羽、徐晃之间的梁子,也就这么结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