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53wx.com,清末英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火车抵达南锡的时候,本地市长以及驻守在此的法军第二集团军司令德卡夕特尔诺中将在火车战迎接。南锡这个城市本来和其北面的梅兹一样都是洛林高原的重镇,但在普法战争后,北部的梅兹割让给了德国,而南锡则保留了下来。
洛林高原自古以来便是要地,谁掌握了洛林高原,谁就掌握了中欧战场的主动权。以前高原掌握在法国手中时,法军可以从梅兹往北进占莱茵河左岸战略要地美因茨,继而直击柏林;或直接从斯特拉斯堡越过莱茵河,攻入巴登-符腾堡。而当该地掌握在德国手中后,德军可以顺着凡尔登与图勒间的摩泽尔河谷往南攻入法国,或是从图勒和埃皮纳勒的夏姆斯通道南下,又或者经孚日和阿尔卑斯之间的贝尔福峡谷入境。总之,掌握梅兹和斯特拉斯堡后,仅在东北部一侧,德国就有三条通道可南下进攻法国。
在失去半个洛林高原,面对日益强大的德国,法国人不得不围绕着这三处通道修筑了四个大规模要塞群,最北的是凡尔登、其次是图勒、再次埃皮纳勒,最后是贝尔福。这四个要塞群修建后,德军只能从凡尔登以北和卢森堡以南地带,以及图勒和埃皮纳勒之间的夏姆斯通道进攻法国。
卢森堡以南通道十分狭窄,大兵团作战施展不开;夏姆斯通道则是法国人故意留下的诱饵,一旦德军进入,法军便可从图勒和埃皮纳勒南北夹击;而德军如果想从北方绕开凡尔登要塞,从并未充分设防的佛兰德平原进攻,那就只能有一个结果,侵犯比利时的中立。
而基于海峡安全。英国对低地国家的极为敏感,一旦比利时的中立遭到侵犯,那么英国就会对德宣战。派出远征军以护卫英吉利海峡东岸的安全。可以说,要塞群和后来的马奇诺防线有着相同的目的——迫使德军侵犯不设防的比利时。进而促使英国对德宣战。
法国人的整体战略是成功的,唯一的失策是德军要塞重炮的运用使得比利时并没有坚持多久,同时过于乐观的制定并执行不切实际的第十七号作战计划,但即便是这样,之前的布置还是将英国拖入了战局,唯一没想到是,德军有力的右勾拳会打的那么快、那么深,进而使德军占领了法国北部地区。巴黎险些失守,还失去了七成以上的铁矿、煤矿以及上万间工厂。
强国下弱国,总是有说不出的悲哀。普法战争之前,法国依赖其雄厚的实力可与欧陆任一强国单独抗衡,但自普法战争后,法国经济发展缓慢,人口数量停滞不前,在近代工业化以及相应的军事力量竞赛中,法国明显滞后。面对统一的德意志国家的崛起,法国的国家安全战略逐渐从独立走向了依赖。把建立同盟看作国家战略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事实上,在普法战争后。也正是与俄国建立攻守同盟,法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才得以增强。
林文潜中将抵达南锡后,一边在法国人的带领下查看整条防线以及剩余的图勒、埃皮纳勒、贝尔福三处要塞群;一边阅读近百年的德法战争,以求更充分了解自己驻防的这一地区的历史。通过对那些尘封资料的译读,林文潜忽然发现,近百年来的德法战争史,其实就是法德力量逆转的国家发展史,是什么原因使得法国在普法战争后国力远逊于德国呢?
这个问题林文潜回答不出,而且也没时间回答。此时已是秋末。国内根据他的计划,第三批远洋船队不是按照之前计划那样运输十万人。而是运输了二十万人。也就是说,将二十万俄军俘虏交由英法联军后。复兴军远征军实际有三十个师,加上朝鲜派出的两个师,以每师一万两千六百余人计,再加上空军和空军特别旅,整个远征军有四十一万余人。
属于复兴军的三十个师中,正规师有:隶属华东战区的第3军直属林文潜部、第5军方彦忱部、第9军林大同部,隶属华中战区的第8军何肇显部,隶属华北战区的第11军段祺瑞部,隶属华南战区的第14军张昌国部,这六个军十八个师再加上陆梦雄海军陆战队两个师,以及总理的宝贝疙瘩:王世谦指挥的装甲军中的第1、第2两个战车师,一共是二十二个正规师,其他的则是111、112、113、114、115、116、117、118共八个预备役师。
每次运输二十万人需要一百吨商船队、两万两千个集装箱房,因本就计划要袭击波拉军港,所以在第一批远洋船队离港二十日后,运送复兴军的远洋船队驶离中国沿海沿江各港;在波拉军港袭击计划成功后,最后一批运输部队的远洋船队离港。
虽然创造性的使用了集装箱,并且炮兵所需要的马匹都被拖拉机和自行火炮代替,可因为每个军加了一个重炮团,所以连人带武器弹药,运输一个步兵师仍然需要十万吨商船,而两个装甲战车师,以及华东战区直属的第3军三个师,需要吨位则更大。是以整个远征军要运抵到法国,总共需要三百七十万吨商船;这只是远征军,再加上之前运输二十万俄军的一百万吨,以及运输随军二十万民工的一百万吨和空军、后勤物资所需的五十万吨,总的运输量为六百万吨。
装人的集装箱不是问题,多年的技术积累以及各造船厂努力,第一个来回所需的六万四千个集装箱很快就生产出来了;只是远洋商船本就有限,为此虽然只抽调了三百万吨商船,可大西洋以及其他航线上的船只还是骤减,运价又暴涨几倍,弄得英美法三国叫苦不辞。但这三百吨也只够运送六十万军队赴欧,剩下的二十万民工和三百万吨装备、弹药以及后勤物资,只能等船队返航后再次运抵。
于是,林文潜中将在南锡所看到的四十一万远征军只携带了单兵武器和装具。火炮全是英法赎买俄军所交付的重炮、刘易斯机枪,以及相关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唯有等两个多月后,运送最后一批士兵的商船队返航。部队才能全部进入防线作战,不过那已是农历十月了。
等待两个多月时间并非无用。趁着这段时间,各部队主官和参谋人员都能深入仍由法军驻守的堑壕了解情况。经过积年累月的报道,西线地狱般的惨景、动以数万、数十万的伤亡早就让各部心生谨慎,但在深入防线后诸将所得出的信息比之前预料的更糟。在这里,那些便于部队展开的地带已被无数炮弹炸成烂泥塘,不搭建临时道路,拖拉机拖曳的野炮无法通行,而履带式战车和自行火炮。因为反战车壕、地雷、重炮的威胁,在这种路况上即便能通行也举步维艰;
同时德军使用芥子毒气作战已成常态,法军以及殖民地军每个士兵都带着购自中国的毒气面罩和橡皮手套——任何裸露在外的皮肤都变被毒气灼伤;炮火也不再是国内常用的75mm野战炮,这里都是以上的轻重榴弹炮,炮弹的威力极为惊人,因此堑壕的深度全在两米以上,有些地区更在两米五到三米之间。这么深的堑壕虽然可以有效减缓榴弹炮的杀伤力,但因为堑壕内的积水,堑壕足的盛行使得部队非战损减员严重……
总之,各军赴实地勘察后。面色都显得极为凝重,这已完全不再是中日战争中小儿科攻防游戏,西线战场根本就是钢铁对钢铁的血肉鏖战。一场战役所使用的炮弹吨位,几乎是整个中日战争所用炮弹的总和。以前只看简报大家还不能了解国内大建钢铁工业的重要性,但身临其境后,所有人都认为大力建设钢铁工业和化肥工业的计划无比正确。
现实虽然如此残酷,经历中日战争的复兴军对这种状态的战争模式还是能够逐步适应:火炮方面虽然较为贫弱,但英法提供三十个重炮营后口径以上的榴弹炮和75mm榴弹炮的比例基本达到1:1,加上部队本身就加大了迫击炮的数量和口径,在炮火方面并不比对面德军吃亏多少。
而在轻武器上。步枪因为中日战争教训,本次赴欧部队的步枪长度一律缩短。以适用堑壕作战;机枪不但已经增加了数量,还从英法联军手上要来一批刘易斯轻机枪。火力上再次得到加强;而其他手榴弹、爆破筒、喷火器、地雷等武器,在技术和数量上都不逊色于西线各军的现役装备。
至于在堑壕战战术上,经过中日战争洗礼的正规师以及预备役军的士兵,都能很好的接受烈度更高的类似战斗。兵阵火障模式下的指挥和作战,可以直接使用上次战争的各种经验,也正是如此,在武器弹药没有到达之前,远征军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加强原先的堑壕体系,使法军原有的两道堑壕防御带的防御工事增加为纵深更大的三条防御带体系,同时后勤运输所需的道路、河运码头、仓库这些基础设施也趁着秋雨停歇进行加强。在这些命令下达后,整个圣迪济耶东线仿佛变成一个巨型工地,各处都有复兴军士兵在劳作。
加强防御体系只是底层指挥部的事情,远征军总的安排上,除第3军作为预备队外,其余第11、第9、第8、第5、第14五个军,每个军携一个预备役师或朝鲜师,从圣迪济耶以东起... -->>
火车抵达南锡的时候,本地市长以及驻守在此的法军第二集团军司令德卡夕特尔诺中将在火车战迎接。南锡这个城市本来和其北面的梅兹一样都是洛林高原的重镇,但在普法战争后,北部的梅兹割让给了德国,而南锡则保留了下来。
洛林高原自古以来便是要地,谁掌握了洛林高原,谁就掌握了中欧战场的主动权。以前高原掌握在法国手中时,法军可以从梅兹往北进占莱茵河左岸战略要地美因茨,继而直击柏林;或直接从斯特拉斯堡越过莱茵河,攻入巴登-符腾堡。而当该地掌握在德国手中后,德军可以顺着凡尔登与图勒间的摩泽尔河谷往南攻入法国,或是从图勒和埃皮纳勒的夏姆斯通道南下,又或者经孚日和阿尔卑斯之间的贝尔福峡谷入境。总之,掌握梅兹和斯特拉斯堡后,仅在东北部一侧,德国就有三条通道可南下进攻法国。
在失去半个洛林高原,面对日益强大的德国,法国人不得不围绕着这三处通道修筑了四个大规模要塞群,最北的是凡尔登、其次是图勒、再次埃皮纳勒,最后是贝尔福。这四个要塞群修建后,德军只能从凡尔登以北和卢森堡以南地带,以及图勒和埃皮纳勒之间的夏姆斯通道进攻法国。
卢森堡以南通道十分狭窄,大兵团作战施展不开;夏姆斯通道则是法国人故意留下的诱饵,一旦德军进入,法军便可从图勒和埃皮纳勒南北夹击;而德军如果想从北方绕开凡尔登要塞,从并未充分设防的佛兰德平原进攻,那就只能有一个结果,侵犯比利时的中立。
而基于海峡安全。英国对低地国家的极为敏感,一旦比利时的中立遭到侵犯,那么英国就会对德宣战。派出远征军以护卫英吉利海峡东岸的安全。可以说,要塞群和后来的马奇诺防线有着相同的目的——迫使德军侵犯不设防的比利时。进而促使英国对德宣战。
法国人的整体战略是成功的,唯一的失策是德军要塞重炮的运用使得比利时并没有坚持多久,同时过于乐观的制定并执行不切实际的第十七号作战计划,但即便是这样,之前的布置还是将英国拖入了战局,唯一没想到是,德军有力的右勾拳会打的那么快、那么深,进而使德军占领了法国北部地区。巴黎险些失守,还失去了七成以上的铁矿、煤矿以及上万间工厂。
强国下弱国,总是有说不出的悲哀。普法战争之前,法国依赖其雄厚的实力可与欧陆任一强国单独抗衡,但自普法战争后,法国经济发展缓慢,人口数量停滞不前,在近代工业化以及相应的军事力量竞赛中,法国明显滞后。面对统一的德意志国家的崛起,法国的国家安全战略逐渐从独立走向了依赖。把建立同盟看作国家战略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事实上,在普法战争后。也正是与俄国建立攻守同盟,法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才得以增强。
林文潜中将抵达南锡后,一边在法国人的带领下查看整条防线以及剩余的图勒、埃皮纳勒、贝尔福三处要塞群;一边阅读近百年的德法战争,以求更充分了解自己驻防的这一地区的历史。通过对那些尘封资料的译读,林文潜忽然发现,近百年来的德法战争史,其实就是法德力量逆转的国家发展史,是什么原因使得法国在普法战争后国力远逊于德国呢?
这个问题林文潜回答不出,而且也没时间回答。此时已是秋末。国内根据他的计划,第三批远洋船队不是按照之前计划那样运输十万人。而是运输了二十万人。也就是说,将二十万俄军俘虏交由英法联军后。复兴军远征军实际有三十个师,加上朝鲜派出的两个师,以每师一万两千六百余人计,再加上空军和空军特别旅,整个远征军有四十一万余人。
属于复兴军的三十个师中,正规师有:隶属华东战区的第3军直属林文潜部、第5军方彦忱部、第9军林大同部,隶属华中战区的第8军何肇显部,隶属华北战区的第11军段祺瑞部,隶属华南战区的第14军张昌国部,这六个军十八个师再加上陆梦雄海军陆战队两个师,以及总理的宝贝疙瘩:王世谦指挥的装甲军中的第1、第2两个战车师,一共是二十二个正规师,其他的则是111、112、113、114、115、116、117、118共八个预备役师。
每次运输二十万人需要一百吨商船队、两万两千个集装箱房,因本就计划要袭击波拉军港,所以在第一批远洋船队离港二十日后,运送复兴军的远洋船队驶离中国沿海沿江各港;在波拉军港袭击计划成功后,最后一批运输部队的远洋船队离港。
虽然创造性的使用了集装箱,并且炮兵所需要的马匹都被拖拉机和自行火炮代替,可因为每个军加了一个重炮团,所以连人带武器弹药,运输一个步兵师仍然需要十万吨商船,而两个装甲战车师,以及华东战区直属的第3军三个师,需要吨位则更大。是以整个远征军要运抵到法国,总共需要三百七十万吨商船;这只是远征军,再加上之前运输二十万俄军的一百万吨,以及运输随军二十万民工的一百万吨和空军、后勤物资所需的五十万吨,总的运输量为六百万吨。
装人的集装箱不是问题,多年的技术积累以及各造船厂努力,第一个来回所需的六万四千个集装箱很快就生产出来了;只是远洋商船本就有限,为此虽然只抽调了三百万吨商船,可大西洋以及其他航线上的船只还是骤减,运价又暴涨几倍,弄得英美法三国叫苦不辞。但这三百吨也只够运送六十万军队赴欧,剩下的二十万民工和三百万吨装备、弹药以及后勤物资,只能等船队返航后再次运抵。
于是,林文潜中将在南锡所看到的四十一万远征军只携带了单兵武器和装具。火炮全是英法赎买俄军所交付的重炮、刘易斯机枪,以及相关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唯有等两个多月后,运送最后一批士兵的商船队返航。部队才能全部进入防线作战,不过那已是农历十月了。
等待两个多月时间并非无用。趁着这段时间,各部队主官和参谋人员都能深入仍由法军驻守的堑壕了解情况。经过积年累月的报道,西线地狱般的惨景、动以数万、数十万的伤亡早就让各部心生谨慎,但在深入防线后诸将所得出的信息比之前预料的更糟。在这里,那些便于部队展开的地带已被无数炮弹炸成烂泥塘,不搭建临时道路,拖拉机拖曳的野炮无法通行,而履带式战车和自行火炮。因为反战车壕、地雷、重炮的威胁,在这种路况上即便能通行也举步维艰;
同时德军使用芥子毒气作战已成常态,法军以及殖民地军每个士兵都带着购自中国的毒气面罩和橡皮手套——任何裸露在外的皮肤都变被毒气灼伤;炮火也不再是国内常用的75mm野战炮,这里都是以上的轻重榴弹炮,炮弹的威力极为惊人,因此堑壕的深度全在两米以上,有些地区更在两米五到三米之间。这么深的堑壕虽然可以有效减缓榴弹炮的杀伤力,但因为堑壕内的积水,堑壕足的盛行使得部队非战损减员严重……
总之,各军赴实地勘察后。面色都显得极为凝重,这已完全不再是中日战争中小儿科攻防游戏,西线战场根本就是钢铁对钢铁的血肉鏖战。一场战役所使用的炮弹吨位,几乎是整个中日战争所用炮弹的总和。以前只看简报大家还不能了解国内大建钢铁工业的重要性,但身临其境后,所有人都认为大力建设钢铁工业和化肥工业的计划无比正确。
现实虽然如此残酷,经历中日战争的复兴军对这种状态的战争模式还是能够逐步适应:火炮方面虽然较为贫弱,但英法提供三十个重炮营后口径以上的榴弹炮和75mm榴弹炮的比例基本达到1:1,加上部队本身就加大了迫击炮的数量和口径,在炮火方面并不比对面德军吃亏多少。
而在轻武器上。步枪因为中日战争教训,本次赴欧部队的步枪长度一律缩短。以适用堑壕作战;机枪不但已经增加了数量,还从英法联军手上要来一批刘易斯轻机枪。火力上再次得到加强;而其他手榴弹、爆破筒、喷火器、地雷等武器,在技术和数量上都不逊色于西线各军的现役装备。
至于在堑壕战战术上,经过中日战争洗礼的正规师以及预备役军的士兵,都能很好的接受烈度更高的类似战斗。兵阵火障模式下的指挥和作战,可以直接使用上次战争的各种经验,也正是如此,在武器弹药没有到达之前,远征军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加强原先的堑壕体系,使法军原有的两道堑壕防御带的防御工事增加为纵深更大的三条防御带体系,同时后勤运输所需的道路、河运码头、仓库这些基础设施也趁着秋雨停歇进行加强。在这些命令下达后,整个圣迪济耶东线仿佛变成一个巨型工地,各处都有复兴军士兵在劳作。
加强防御体系只是底层指挥部的事情,远征军总的安排上,除第3军作为预备队外,其余第11、第9、第8、第5、第14五个军,每个军携一个预备役师或朝鲜师,从圣迪济耶以东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