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第二卷 影之卷 第四章 阳泉的由来(上) (1/2)
全本小说网 53wx.com,星之海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北都GDI纪监委东南特派组的本部设在东南海中的阳泉特区,这个岛群特区的前身是华夏的第一大外岛台湾。而现在那里的形势非常奇妙,是有深远的历史原因的。
大时代末期,司徒王组织亚洲部队对外星入侵者盘踞的最后地区台湾——贝硫群岛——和国一线猛攻,在台湾地区的争夺最为惨烈。在遭到巨大损失后,被迫多次动用前代文明遗留的断层重力弹这种变态的超级武器,造成西太平洋地带强烈地震和海啸。战争结束后,台湾的东南三分之一部分沉入海中,其余部分裂成三个大岛。因为司徒王当时势力强大,献媚者便建议将三岛命名为司徒岛、神威司徒岛等恶心名字。司徒王为了纪念他的功勋,半推半就地接受了这项荣誉,把三大岛和附近一些本来八竿子打不着的外岛都合成一个行政区,为纪念其妻子阳泉,命名为阳泉列岛。
司徒王当年分管的是亚洲部队,在登上地球联合军第一宝座时退到二线遥控指挥。直到全球分家浪潮高涨时,他才又跳到前台导演了家门口的亚洲划分。史书上对这次全球分家记录得很简略,对其中的重头戏亚洲分家几乎只字未提,只说有那么回事。可是据我从韦元宝处得来的小道消息,这段历史是很有趣的:
三〇一三年末,眼看欧洲-北非地中海沿岸地区和北美已经以城市联盟为基础形成国家体制的政治实体,亚洲政治势力也开始讨论成立亚洲联盟。然而,出现了三大问题:
第一是民族争端:亚洲的有规模、有影响力(衡量标准为人口超过五百万)的民族只剩下华、和二族。华族比和族人数多得多,但是和族的规模也不小,人口仅次于北美,经济甚至比欧洲还发达。要以华族为核心,吃掉和族的地盘建立统一联盟几乎不可能。在谈判中,和人的要价过高,甚至连对等制约都不轻易答应。北美联盟和欧洲联盟的政治人物也加入进来拉偏架,称由华族为主兼并实力相对强大的和族实在不合适云云。然而如果反过来以和族为核心管辖华族,等于蛇吞象,更是个大笑话。
第二是中心争议:亚洲的人口和城市基本集中在东部,中、西、北亚基本上是人口真空。但东亚就有三个超大城市,以哪一个为中心呢?这实际上关系到由哪一族、哪一派系掌握实权,因此在这一点上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第三是华夏二都相争:在大时代战争结束时,司徒王定都于江东秣陵,沿用古名“建业”,开始修建新时代第一中心都市。然而,建业作为政治城市固然合适,但弊病也是明显的:建业地势险要,三面环山,北面大江。作为华东地区的战略要地,确实再好不过,找不到可以替代的地方。然而,险要地形和开发现代城市是矛盾的。建业的地形不适合建设超大规模城市,如果强行改变地形,又失去了其古风地貌以及险要之利。因地处南方,地下水过于发达,防御工程和地下交通网络的建设都困难重重、代价高昂。
更主要的是,与华族人口相对应,地球联合军中的华族高级军官人数极多。但正因为人数多,多到了分派系对抗的地步——他们截然分为南北两派,其中北方一系多数是最早加入地球联合军的,声音强硬不少。在大时代之前,华夏的首都天京就是地球第一大城市,他们当然梦想着在死之前重见昔日辉煌。这些战功累累的英雄们的心愿,往往与现实实际需要完全不相干,他们却坚持不已。
司徒王本身是北方人,应算北系军人的领头人,但定都建业却是他的决策,因此他这个能够下最终决定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在南北两系人马中一直保持着一种暧昧的平衡。随着南北两系军官的争吵日益升级,建业的地理局限也在开发工程中不断体现出来。三〇〇五年,司徒王终于批准在择址建设东亚第三座超级城市北都。
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因为政治因素存在资源、政策的倾斜。北都建设虽晚,但因得到了很多优惠政策和重点投资,在评定城市级别时,城市规模和人口已经超过了建业。这种明显的派系斗争为后来地球联合军内华系的分裂埋下了种子。
GDI成立不久后,北都一系的北方军人开始在幕后操纵舆论,以恢复文化传统为名掀起复名运动,将北都... -->>
北都GDI纪监委东南特派组的本部设在东南海中的阳泉特区,这个岛群特区的前身是华夏的第一大外岛台湾。而现在那里的形势非常奇妙,是有深远的历史原因的。
大时代末期,司徒王组织亚洲部队对外星入侵者盘踞的最后地区台湾——贝硫群岛——和国一线猛攻,在台湾地区的争夺最为惨烈。在遭到巨大损失后,被迫多次动用前代文明遗留的断层重力弹这种变态的超级武器,造成西太平洋地带强烈地震和海啸。战争结束后,台湾的东南三分之一部分沉入海中,其余部分裂成三个大岛。因为司徒王当时势力强大,献媚者便建议将三岛命名为司徒岛、神威司徒岛等恶心名字。司徒王为了纪念他的功勋,半推半就地接受了这项荣誉,把三大岛和附近一些本来八竿子打不着的外岛都合成一个行政区,为纪念其妻子阳泉,命名为阳泉列岛。
司徒王当年分管的是亚洲部队,在登上地球联合军第一宝座时退到二线遥控指挥。直到全球分家浪潮高涨时,他才又跳到前台导演了家门口的亚洲划分。史书上对这次全球分家记录得很简略,对其中的重头戏亚洲分家几乎只字未提,只说有那么回事。可是据我从韦元宝处得来的小道消息,这段历史是很有趣的:
三〇一三年末,眼看欧洲-北非地中海沿岸地区和北美已经以城市联盟为基础形成国家体制的政治实体,亚洲政治势力也开始讨论成立亚洲联盟。然而,出现了三大问题:
第一是民族争端:亚洲的有规模、有影响力(衡量标准为人口超过五百万)的民族只剩下华、和二族。华族比和族人数多得多,但是和族的规模也不小,人口仅次于北美,经济甚至比欧洲还发达。要以华族为核心,吃掉和族的地盘建立统一联盟几乎不可能。在谈判中,和人的要价过高,甚至连对等制约都不轻易答应。北美联盟和欧洲联盟的政治人物也加入进来拉偏架,称由华族为主兼并实力相对强大的和族实在不合适云云。然而如果反过来以和族为核心管辖华族,等于蛇吞象,更是个大笑话。
第二是中心争议:亚洲的人口和城市基本集中在东部,中、西、北亚基本上是人口真空。但东亚就有三个超大城市,以哪一个为中心呢?这实际上关系到由哪一族、哪一派系掌握实权,因此在这一点上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第三是华夏二都相争:在大时代战争结束时,司徒王定都于江东秣陵,沿用古名“建业”,开始修建新时代第一中心都市。然而,建业作为政治城市固然合适,但弊病也是明显的:建业地势险要,三面环山,北面大江。作为华东地区的战略要地,确实再好不过,找不到可以替代的地方。然而,险要地形和开发现代城市是矛盾的。建业的地形不适合建设超大规模城市,如果强行改变地形,又失去了其古风地貌以及险要之利。因地处南方,地下水过于发达,防御工程和地下交通网络的建设都困难重重、代价高昂。
更主要的是,与华族人口相对应,地球联合军中的华族高级军官人数极多。但正因为人数多,多到了分派系对抗的地步——他们截然分为南北两派,其中北方一系多数是最早加入地球联合军的,声音强硬不少。在大时代之前,华夏的首都天京就是地球第一大城市,他们当然梦想着在死之前重见昔日辉煌。这些战功累累的英雄们的心愿,往往与现实实际需要完全不相干,他们却坚持不已。
司徒王本身是北方人,应算北系军人的领头人,但定都建业却是他的决策,因此他这个能够下最终决定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在南北两系人马中一直保持着一种暧昧的平衡。随着南北两系军官的争吵日益升级,建业的地理局限也在开发工程中不断体现出来。三〇〇五年,司徒王终于批准在择址建设东亚第三座超级城市北都。
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因为政治因素存在资源、政策的倾斜。北都建设虽晚,但因得到了很多优惠政策和重点投资,在评定城市级别时,城市规模和人口已经超过了建业。这种明显的派系斗争为后来地球联合军内华系的分裂埋下了种子。
GDI成立不久后,北都一系的北方军人开始在幕后操纵舆论,以恢复文化传统为名掀起复名运动,将北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