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53wx.com,皇商千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书院必须要去,只是该如何说服阿爹?
阿瑶很明白阿爹的顾虑,归根结底他和阿娘还是怕她吃苦。若是旁的理由她还好想方设法绕过去,只是现在他满满一腔慈父心肠,总让她有些无处下手。
碰到个渣爹固然不幸,可命好如她碰到个爱女如命的亲爹,也不能说事事顺心。
可如今万事迫在眉睫,已经由不得她犹豫。
“女儿虽未在书院读过,但也曾随表……表姐去那里玩过。里面绿树成荫、屋舍俨然,虽不及阿爹给女儿精心布置的闺房院落富贵舒适,但也算干净整洁,哪里有阿爹说得那般差?或者在阿爹心中,女儿就是吃不得苦的人。”
本来就是!不对,应该说是他的女儿哪用得着吃苦!再小的苦也不行!
胡九龄深以为然,可话到嘴边,看到爱女泫然欲泣的模样,委委屈屈的表情挂在小脸上让他整颗心都软了。
“当然不是!”
斩钉截铁地说完,他求救地看向夫人。
恶人都让她来做,也难怪阿瑶从小跟她不亲。宋氏剜了自家老爷一眼,无奈地开口。
“我们自然知道阿瑶是顶好的孩子,可千人千面。阿瑶自幼吃穿用度是最顶尖的,对一些外在的东西自然挑剔些。比如说你做床帐用的绸缎,寻常人家做衣裳都不一定穿得起。到时阿瑶见别人穿的普通些,难免会有所惊讶。虽然你不是故意、也并无坏心,可别人见了难免会难受,也难保不会生出别的心思。书院人多嘴杂,多数人心是好的,可难免有鬼蜮心思的小人恶意中伤,保不齐传言会说成什么样。”
因前面有奶娘从中作梗,以往宋氏每次想说这些道理时,都不知该从何开口。这会真开口了,她难免有些小心翼翼,将事情掰开、揉碎了说。
千人千面,的确是这个道理。前世家道中落后,她依旧不自觉地带出些富贵习惯。倒真不是刻意,而是自幼在锦玉堆中长大,有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富贵于她而言是理所当然。可先前一些理所当然之事,比如紫竹盐沐浴漱口、吃饭只食碧粳米,这些早已习惯之事,传到外面却成了挥霍无度的佐证。等后来变卖老宅陪宋钦文赴京赶考时,满青城口口相传的不是胡家赘婿生意屡屡失败,而是胡家孤女不通世事人情、于爹娘守孝期间仍不改奢靡本色,导致祖业不保。
而她的奢侈不孝,也间接衬托了沈墨慈的温柔善良、恭谨孝悌。
其实她就一个十几岁的姑娘,便是吃穿用度都用最好的,又能花去多少。细算起来,最后三年她花用的那些,加起来总数都不如宋钦文一次生意失败赔进去的多。
大概人活于世,都摆脱不了一个人言可畏。前世她所遭那些污蔑,大半原因出于自己不小心,还有一部分也与宋钦文和沈墨慈脱不开干系。阿娘一番话倒是点醒了她,做人首先得自律。不然自己浑身都是漏洞,又有什么立场去谴责别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从。幼时所读之书,已经说得明明白白。
“阿娘,昨日黄粱一梦,女儿突然明白了许多先前懵懂时忽略的道理。女儿生来锦衣玉食,可一粥一饭皆是阿爹走南闯北、阿娘操持中馈所辛苦传来。女儿不事生产不说,整日只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反观其他人家姑娘,皆会帮爹娘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女儿听说沈家姑娘,前几年已经开始帮沈老爷掌管铺子生意,比起她来女儿可是差远了。这样的女儿,又有何脸面去嘲笑自力更生之人。”
阿瑶是真懂事了,从刚才到现在一直担心她被邪祟附身的胡九龄终于放下最后一丝担忧。
点头面露欣慰,其实他内心深处颇有些不是滋味。那些人又怎能与他的小阿瑶相提并论,胡家富甲一方,财产堪比大夏国库。阿瑶生在这金山银山里,合该是一辈子享福的命。
“沈金山家那个庶女看似聪明,实际上全是些歪门邪道。东林书院竟大肆吹捧此等心术不正、沽名钓誉之辈,这等地方不去也罢。”
虽然因阿瑶懂事态度有所松动,可真要送她去书院吃苦,胡九龄这当爹的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当然他也不是全无私心,东林书院中不仅有沈家庶女,更有宋氏的娘家侄儿。阿瑶自幼与宋钦文一道长大,青梅竹马两人感情甚笃。若是放她去书院,岂不等于羊入虎口。
娇养十三年的姑娘,他还没稀罕够呢,哪能便宜了外面的人!
宋氏倒是改了想法,先前她之所以不同意阿瑶去书院,无外乎担心她终年养在深闺、性子太过单纯,得罪了人不自知,到最后反倒坏了自己名声。现在见她这般懂事,她便往深处去想。东林书院条件虽比不得府里,但那么多有钱人家的公子、姑娘入读,相对来说也差不到哪儿去。多与人相处,阿瑶也能更好得识别人心;再者这些学子将来肯定要继承各家家业,若是与他们有了同窗之谊,将来她继承胡家时也容易些。这样一想,去书院倒是好事。
心下有了主意,她面露不赞同之色,柔声说道:“沈家庶女能与嫡出子女同等待遇,入东林书院,又能得夫子交口称赞,肯定有其过人之处。最起码单论心眼,就比咱们家这个傻阿瑶强不知多少倍。”
“娘~”
阿瑶不悦地拖长音,心下却不由佩服,方才娘两次开口可都说到点子上了。真是不开口则已,一开口便是真知灼见。
“阿爹的小阿瑶心思澄澈、天真无暇,比那些整日勾心斗角之人不知要好多少。”
胡家嫡支向来子嗣单薄,人少了是非也少,兼之家产丰厚不用为生计发愁,所以一家人向来和乐融融,大半辈子下来不曾红过脸也是常有之事。胡九龄自幼在和乐的环境中长大,最是看不惯一家人勾心斗角,为点蝇头小利算计来算计去。
夫妻多年,一眼看明白他心思,宋氏心下感慨。公婆明理、夫婿敬重,多年未有子嗣也从未说过难听的话,嫁入胡家是她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可谁能保证阿瑶将来也能有她这样的好命?
“老爷,多见些世事人情总不是什么坏事。再说我钦文也在书院中,那孩子自幼便稳重,定会小心照料阿瑶。”
我就是担心宋... -->>
书院必须要去,只是该如何说服阿爹?
阿瑶很明白阿爹的顾虑,归根结底他和阿娘还是怕她吃苦。若是旁的理由她还好想方设法绕过去,只是现在他满满一腔慈父心肠,总让她有些无处下手。
碰到个渣爹固然不幸,可命好如她碰到个爱女如命的亲爹,也不能说事事顺心。
可如今万事迫在眉睫,已经由不得她犹豫。
“女儿虽未在书院读过,但也曾随表……表姐去那里玩过。里面绿树成荫、屋舍俨然,虽不及阿爹给女儿精心布置的闺房院落富贵舒适,但也算干净整洁,哪里有阿爹说得那般差?或者在阿爹心中,女儿就是吃不得苦的人。”
本来就是!不对,应该说是他的女儿哪用得着吃苦!再小的苦也不行!
胡九龄深以为然,可话到嘴边,看到爱女泫然欲泣的模样,委委屈屈的表情挂在小脸上让他整颗心都软了。
“当然不是!”
斩钉截铁地说完,他求救地看向夫人。
恶人都让她来做,也难怪阿瑶从小跟她不亲。宋氏剜了自家老爷一眼,无奈地开口。
“我们自然知道阿瑶是顶好的孩子,可千人千面。阿瑶自幼吃穿用度是最顶尖的,对一些外在的东西自然挑剔些。比如说你做床帐用的绸缎,寻常人家做衣裳都不一定穿得起。到时阿瑶见别人穿的普通些,难免会有所惊讶。虽然你不是故意、也并无坏心,可别人见了难免会难受,也难保不会生出别的心思。书院人多嘴杂,多数人心是好的,可难免有鬼蜮心思的小人恶意中伤,保不齐传言会说成什么样。”
因前面有奶娘从中作梗,以往宋氏每次想说这些道理时,都不知该从何开口。这会真开口了,她难免有些小心翼翼,将事情掰开、揉碎了说。
千人千面,的确是这个道理。前世家道中落后,她依旧不自觉地带出些富贵习惯。倒真不是刻意,而是自幼在锦玉堆中长大,有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富贵于她而言是理所当然。可先前一些理所当然之事,比如紫竹盐沐浴漱口、吃饭只食碧粳米,这些早已习惯之事,传到外面却成了挥霍无度的佐证。等后来变卖老宅陪宋钦文赴京赶考时,满青城口口相传的不是胡家赘婿生意屡屡失败,而是胡家孤女不通世事人情、于爹娘守孝期间仍不改奢靡本色,导致祖业不保。
而她的奢侈不孝,也间接衬托了沈墨慈的温柔善良、恭谨孝悌。
其实她就一个十几岁的姑娘,便是吃穿用度都用最好的,又能花去多少。细算起来,最后三年她花用的那些,加起来总数都不如宋钦文一次生意失败赔进去的多。
大概人活于世,都摆脱不了一个人言可畏。前世她所遭那些污蔑,大半原因出于自己不小心,还有一部分也与宋钦文和沈墨慈脱不开干系。阿娘一番话倒是点醒了她,做人首先得自律。不然自己浑身都是漏洞,又有什么立场去谴责别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从。幼时所读之书,已经说得明明白白。
“阿娘,昨日黄粱一梦,女儿突然明白了许多先前懵懂时忽略的道理。女儿生来锦衣玉食,可一粥一饭皆是阿爹走南闯北、阿娘操持中馈所辛苦传来。女儿不事生产不说,整日只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反观其他人家姑娘,皆会帮爹娘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女儿听说沈家姑娘,前几年已经开始帮沈老爷掌管铺子生意,比起她来女儿可是差远了。这样的女儿,又有何脸面去嘲笑自力更生之人。”
阿瑶是真懂事了,从刚才到现在一直担心她被邪祟附身的胡九龄终于放下最后一丝担忧。
点头面露欣慰,其实他内心深处颇有些不是滋味。那些人又怎能与他的小阿瑶相提并论,胡家富甲一方,财产堪比大夏国库。阿瑶生在这金山银山里,合该是一辈子享福的命。
“沈金山家那个庶女看似聪明,实际上全是些歪门邪道。东林书院竟大肆吹捧此等心术不正、沽名钓誉之辈,这等地方不去也罢。”
虽然因阿瑶懂事态度有所松动,可真要送她去书院吃苦,胡九龄这当爹的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当然他也不是全无私心,东林书院中不仅有沈家庶女,更有宋氏的娘家侄儿。阿瑶自幼与宋钦文一道长大,青梅竹马两人感情甚笃。若是放她去书院,岂不等于羊入虎口。
娇养十三年的姑娘,他还没稀罕够呢,哪能便宜了外面的人!
宋氏倒是改了想法,先前她之所以不同意阿瑶去书院,无外乎担心她终年养在深闺、性子太过单纯,得罪了人不自知,到最后反倒坏了自己名声。现在见她这般懂事,她便往深处去想。东林书院条件虽比不得府里,但那么多有钱人家的公子、姑娘入读,相对来说也差不到哪儿去。多与人相处,阿瑶也能更好得识别人心;再者这些学子将来肯定要继承各家家业,若是与他们有了同窗之谊,将来她继承胡家时也容易些。这样一想,去书院倒是好事。
心下有了主意,她面露不赞同之色,柔声说道:“沈家庶女能与嫡出子女同等待遇,入东林书院,又能得夫子交口称赞,肯定有其过人之处。最起码单论心眼,就比咱们家这个傻阿瑶强不知多少倍。”
“娘~”
阿瑶不悦地拖长音,心下却不由佩服,方才娘两次开口可都说到点子上了。真是不开口则已,一开口便是真知灼见。
“阿爹的小阿瑶心思澄澈、天真无暇,比那些整日勾心斗角之人不知要好多少。”
胡家嫡支向来子嗣单薄,人少了是非也少,兼之家产丰厚不用为生计发愁,所以一家人向来和乐融融,大半辈子下来不曾红过脸也是常有之事。胡九龄自幼在和乐的环境中长大,最是看不惯一家人勾心斗角,为点蝇头小利算计来算计去。
夫妻多年,一眼看明白他心思,宋氏心下感慨。公婆明理、夫婿敬重,多年未有子嗣也从未说过难听的话,嫁入胡家是她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可谁能保证阿瑶将来也能有她这样的好命?
“老爷,多见些世事人情总不是什么坏事。再说我钦文也在书院中,那孩子自幼便稳重,定会小心照料阿瑶。”
我就是担心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