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53wx.com,苍狼称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特古斯已经听林化一讲过李陵的故事,知道李陵台是一个高台。
薄音图博士感慨地说:“李陵台曾经是一个高台,元代的时候还在,元代文人留下了那么多感怀李陵台的诗篇,证明他们当年随驾到上都避暑,从这里经过的时候,是亲眼目睹过李陵台的。
“可时光过去不足千年,雨打风吹的再猛烈,怎么也不至于变成一个几乎不太高的土包,不应该呀。”
马无尘教授面现无奈,沉吟片刻,猜测道:
“这里是明成祖朱棣与后元作战的古战场,朱棣就死在了距这里不远的沙漠里。
“朱棣与后元作战多年,他最痛恨的人,一定是自己的部下投降了后元的那些人,对于投降了匈奴的李陵,朱棣肯定深恶痛绝,一定是他率军经过此地的时候,命令兵士彻底拆毁了李陵台,从那时起,李陵台几乎被夷为平地,变成了不引人注意的土包了。
“要不是有意拆毁,即使雨水冲刷的再严重,也不至于变成一个不起眼的土包的。”
薄音图博士也赞同马无尘教授的观点,说:
“你分析的有道理,罪魁祸首就是那个明成祖朱棣,别人不可能费力去拆毁一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土台。
“据史籍记载,有一次,明成祖朱棣从这里经过时,发现城后有一块被埋了半截的石碑,他命人挖了出来,原来是一块李陵台驿站站长的功德碑。
“细心的明成祖朱棣连一块石碑都不放过,更何况高高的李陵台呢。”
马无尘教授又说:“明代的金幼孜曾随朱棣出征,并写下了《北征录》,对每日行程和沿途所见所闻记录的很详细,惟独没有提及李陵台。所以我猜想,金幼孜经过这里的时候,李陵台已经被拆除了。
“另外,在明代的诗文中,很难找到同情李陵身世的篇章,几乎众口一词地对李陵进行口诛笔伐,他们似乎都将李陵当成了明代人,李陵投降的也不是匈奴,而是后元。
“世上总有那么一些无聊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动不动就将古人拉出来说事,或用古人开刀。当然,文人的好恶,是与统治者的好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那些御用文人。”
林化一暗叹,与这样的前辈们再一起,听他们谈话,就能长见识提眼光呀。
土冈不高,站在土冈上,放眼望去,草原向四下里延伸,苍茫无际。
牛羊悠闲地在草原上吃草,好美的大自然呀。
太阳正向中天迈进,将草原晒得热气腾腾。
天空有闲淡的白云漫步,带着青草芳香的微风,轻轻拂动,荡涤肺腑。
那条小河弯弯曲曲,像前行的巨蟒,似上天舞动的飘带,向北蜿蜒而去。
这里听不到河水的浅吟低唱。
但是,那是小河唱了几万年的古歌,好多不可一世的大英雄们,都在歌声中远去了,而小河的歌却依然清新,依然如旧。
这里是李陵和苏武河梁赠别的地方,是李陵晚年生活的地方,也是李陵一生中生活最久的地方。
李陵来到这里时还是壮年,直到埋骨此处,也没有离开这里半步。
这里寄存了多少李陵的情
思与无奈呀。
李陵日日登台,面对茫茫苍野,他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只可惜,岁月悠悠,那高台,已经永远不复存在了。
林化一心情激荡,感慨万千。
马无尘教授双手叉腰,目视远方,说:“这里在元朝的时候,是一片沙地。现在治理的不错,又成绿洲了。”
薄音图博士一怔,问道:“何以见得?”
马无尘教授低声吟道:
“平沙细草斑斑,
曲溪流水潺潺,
塞上清秋早寒。
一声新雁,
黄云红叶青山。”
马无尘教授吟诵的这首小令,林化一还是第一次听到,难道是马无尘教授的即兴之作?
可又觉得不对,现在是盛夏,眼前没有秋景呀。
林化一正要问讯,只听薄音图博士已经抢先问道:“这是谁的诗句?是写这里的景色吗?用字如此简略准确。”
马无尘教授仍然瞅着远处,说:
“元代的马致远。真不愧为伟大的文学家呀,寥寥数语,将这里的秋景写尽了。当年站在这里,看到的是平沙细草,如今,曲溪流水尝在,平沙漫漫已经没有了。”
林化一听说这首小令也出自马致远之笔?心里说:怪不得。
薄音图博士撇了下嘴,脸上挂着淡淡的不相信的笑,问:“你敢确定,这首小令就是在这里写的吗?”
马无尘教授也不作正面回答,说:
“元代大文学家马致远,曾经在这里一口气写下了三曲《天净沙?秋思》,刚才那首是写这里的景色,第二首是感叹汉代人物命... -->>
特古斯已经听林化一讲过李陵的故事,知道李陵台是一个高台。
薄音图博士感慨地说:“李陵台曾经是一个高台,元代的时候还在,元代文人留下了那么多感怀李陵台的诗篇,证明他们当年随驾到上都避暑,从这里经过的时候,是亲眼目睹过李陵台的。
“可时光过去不足千年,雨打风吹的再猛烈,怎么也不至于变成一个几乎不太高的土包,不应该呀。”
马无尘教授面现无奈,沉吟片刻,猜测道:
“这里是明成祖朱棣与后元作战的古战场,朱棣就死在了距这里不远的沙漠里。
“朱棣与后元作战多年,他最痛恨的人,一定是自己的部下投降了后元的那些人,对于投降了匈奴的李陵,朱棣肯定深恶痛绝,一定是他率军经过此地的时候,命令兵士彻底拆毁了李陵台,从那时起,李陵台几乎被夷为平地,变成了不引人注意的土包了。
“要不是有意拆毁,即使雨水冲刷的再严重,也不至于变成一个不起眼的土包的。”
薄音图博士也赞同马无尘教授的观点,说:
“你分析的有道理,罪魁祸首就是那个明成祖朱棣,别人不可能费力去拆毁一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土台。
“据史籍记载,有一次,明成祖朱棣从这里经过时,发现城后有一块被埋了半截的石碑,他命人挖了出来,原来是一块李陵台驿站站长的功德碑。
“细心的明成祖朱棣连一块石碑都不放过,更何况高高的李陵台呢。”
马无尘教授又说:“明代的金幼孜曾随朱棣出征,并写下了《北征录》,对每日行程和沿途所见所闻记录的很详细,惟独没有提及李陵台。所以我猜想,金幼孜经过这里的时候,李陵台已经被拆除了。
“另外,在明代的诗文中,很难找到同情李陵身世的篇章,几乎众口一词地对李陵进行口诛笔伐,他们似乎都将李陵当成了明代人,李陵投降的也不是匈奴,而是后元。
“世上总有那么一些无聊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动不动就将古人拉出来说事,或用古人开刀。当然,文人的好恶,是与统治者的好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那些御用文人。”
林化一暗叹,与这样的前辈们再一起,听他们谈话,就能长见识提眼光呀。
土冈不高,站在土冈上,放眼望去,草原向四下里延伸,苍茫无际。
牛羊悠闲地在草原上吃草,好美的大自然呀。
太阳正向中天迈进,将草原晒得热气腾腾。
天空有闲淡的白云漫步,带着青草芳香的微风,轻轻拂动,荡涤肺腑。
那条小河弯弯曲曲,像前行的巨蟒,似上天舞动的飘带,向北蜿蜒而去。
这里听不到河水的浅吟低唱。
但是,那是小河唱了几万年的古歌,好多不可一世的大英雄们,都在歌声中远去了,而小河的歌却依然清新,依然如旧。
这里是李陵和苏武河梁赠别的地方,是李陵晚年生活的地方,也是李陵一生中生活最久的地方。
李陵来到这里时还是壮年,直到埋骨此处,也没有离开这里半步。
这里寄存了多少李陵的情
思与无奈呀。
李陵日日登台,面对茫茫苍野,他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只可惜,岁月悠悠,那高台,已经永远不复存在了。
林化一心情激荡,感慨万千。
马无尘教授双手叉腰,目视远方,说:“这里在元朝的时候,是一片沙地。现在治理的不错,又成绿洲了。”
薄音图博士一怔,问道:“何以见得?”
马无尘教授低声吟道:
“平沙细草斑斑,
曲溪流水潺潺,
塞上清秋早寒。
一声新雁,
黄云红叶青山。”
马无尘教授吟诵的这首小令,林化一还是第一次听到,难道是马无尘教授的即兴之作?
可又觉得不对,现在是盛夏,眼前没有秋景呀。
林化一正要问讯,只听薄音图博士已经抢先问道:“这是谁的诗句?是写这里的景色吗?用字如此简略准确。”
马无尘教授仍然瞅着远处,说:
“元代的马致远。真不愧为伟大的文学家呀,寥寥数语,将这里的秋景写尽了。当年站在这里,看到的是平沙细草,如今,曲溪流水尝在,平沙漫漫已经没有了。”
林化一听说这首小令也出自马致远之笔?心里说:怪不得。
薄音图博士撇了下嘴,脸上挂着淡淡的不相信的笑,问:“你敢确定,这首小令就是在这里写的吗?”
马无尘教授也不作正面回答,说:
“元代大文学家马致远,曾经在这里一口气写下了三曲《天净沙?秋思》,刚才那首是写这里的景色,第二首是感叹汉代人物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