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文学网 www.53wx.com,奋斗在新明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佑因为要回虚江过正月十五,向王同知辞行。王同知道:“李大人如今位置坐稳了,该搬至府城,免得时常来回。后衙可给你换个大些的宅子,”
李佑摇头道:“还是小,须得另寻地方。”
来本府为官的都是外地人士,一般情况下身边不会带着太多人,只需临时住所而已,后衙官宅足够了。而且任职地又不是老家,没必要置业。这时代人心都是要落叶归根,就算在任上捞了点也得送回老家去求田问舍。谁也不会真把任职地方当成终老之地,哪怕是在京城做到了宰相阁老,一样要回故乡养老。
前知府毛大人为何窘迫的在生死关头也不拿出银子买粮填窟窿?并非贪到命都不要的地步,实在是因为他把银子都送到老家了,估计已经花了不少,杀了他也没办法再及时运回来。
说起后衙那几个官宅,除了知府专用的宅院,都是简单的前后两进各三间房子,最多加个小偏院。对别人估计是够了,但遇到李佑全家来住的情况肯定不敷使用。总不能做到推官了还让妻妾婢女一齐挤着住,尤其李佑是本地人,更不可丢了面子。他现在家财少说数百两,在苏州府买个差不多的宅子大概只需一二百两,肯定买得起。
先谈完私事,王同知又说起今日的案子,因为他署理府衙事务,所以判决需送到他这里签押,特别是涉及到徒刑以上的案子。“黎姓犯人判的重了,本官欲改为徒刑三年。”
李佑解释道:“贼道黎易常唆母害子,下官以起意杀人判,按律当流三千里。”
“说他起意杀人真是有些过,不过贪图银钱女色而已。再说这流刑多年来名存实废,基本不用了,罚他徒刑苦役即可。况流三千里须报上宪复审,何必自寻麻烦。”王同知表达了不同意见。
作为上司,王同知的态度相当诚恳了。习惯了强势上司如陈大人者,李佑有时都觉得王同知实在过于和蔼。
“老大人真乃仁人也,下官无有不从。”李佑同意道,黎道士和他没有切身利害关系,最后判成什么样无所谓。
“并非是本官宽纵人犯,还是事出有因,司狱司的常司狱方才来这里向老夫讨人情,求本官不要流放贼道三千里。”
李佑顿时明白了,不禁骂道:“这些懒骨头。”
按规矩,流放人犯,需要派遣衙役一路押送,谓之递解。先到上级那里复核,复核完了再将人犯押送到目的地。
对衙役来说,递解人犯流放堪称是人生最大惨剧。耗时数月,又苦又累又没多少油水,还要担惊受怕在路上被犯人跑了,而且去的是边荒烟瘴之地,弄不好自己都病死在异乡回不来了。天下还能找出更让人堵心的差事么?
改成徒刑便皆大欢喜了,犯人高兴衙役也轻松。苦役自然有轻有重,其中关窍都是这帮衙役小吏捞油水的机会。
所以那常司狱才找王同知打点求人情不要判出流放三千里。再说黎道士好歹也曾是个知观,这么多年香火钱攒下来,也该有点积蓄,值得去榨一榨。
折腾半天,又让王同知顺势卖了人情得了实惠,李佑心里叹道。王同知上次放了胡班头,本回又宽免了黎道士,一路跟在自己屁股后面唱红脸当好人赚好处,简直猥琐的没法形容。当然李佑也不会傻到去点破。
只见王同知抚须微笑道:“你我堪称宽严相济,相得益彰啊。”
你老人家就差没说合作愉快了,不过李佑突然醒悟过来——从此之后,难不成为了树立威严干练形象,判案风格偏于从严从重的李推官将会成为王老大人源源不断的可名利双收的提款机?关键还是李大人自己主动选择了这条路的…多疑多思的李佑又猜测起另一种可能。王同知这样一次两次也还罢了,若是回回如此,府衙中人也不傻子,大家都知道了李推官的判决在王老大人那里可以轻易修改,那他辛辛苦苦树立起来的威信岂不荡然无存?或者说威信都转移给了王老头?!
不会真发生这种情况罢?看着王老同知,以后或许是王知府那亲切坦诚的笑容,饶是机变百出的李佑一时也真拿不定主意。他当初给作风强势的陈大人当属下时,都不曾有过如此没办法的感觉。
最终李佑只好暂且挂起念头,等万一真出了那种状况再见招拆招罢。他不得不服气,再平庸无能的人,在官场打滚三十年也能修炼出点神通了。
可叹在年轻的李推官眼里,王老同知身上总是有着挥之不去的平庸无能四个字。
闲话不提,王老同知这点目前还无伤大雅的心眼影响不了李推官的好心情。却说李佑正月十五日上午到了虚江县家宅,发现家中从大门到各房,都挂上了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图案喜庆的彩灯,节日氛围极其浓厚。
此时妻妾婢女(说起来由于老爷立身不正李佑家婢女真是一定要挂在妾... -->>
李佑因为要回虚江过正月十五,向王同知辞行。王同知道:“李大人如今位置坐稳了,该搬至府城,免得时常来回。后衙可给你换个大些的宅子,”
李佑摇头道:“还是小,须得另寻地方。”
来本府为官的都是外地人士,一般情况下身边不会带着太多人,只需临时住所而已,后衙官宅足够了。而且任职地又不是老家,没必要置业。这时代人心都是要落叶归根,就算在任上捞了点也得送回老家去求田问舍。谁也不会真把任职地方当成终老之地,哪怕是在京城做到了宰相阁老,一样要回故乡养老。
前知府毛大人为何窘迫的在生死关头也不拿出银子买粮填窟窿?并非贪到命都不要的地步,实在是因为他把银子都送到老家了,估计已经花了不少,杀了他也没办法再及时运回来。
说起后衙那几个官宅,除了知府专用的宅院,都是简单的前后两进各三间房子,最多加个小偏院。对别人估计是够了,但遇到李佑全家来住的情况肯定不敷使用。总不能做到推官了还让妻妾婢女一齐挤着住,尤其李佑是本地人,更不可丢了面子。他现在家财少说数百两,在苏州府买个差不多的宅子大概只需一二百两,肯定买得起。
先谈完私事,王同知又说起今日的案子,因为他署理府衙事务,所以判决需送到他这里签押,特别是涉及到徒刑以上的案子。“黎姓犯人判的重了,本官欲改为徒刑三年。”
李佑解释道:“贼道黎易常唆母害子,下官以起意杀人判,按律当流三千里。”
“说他起意杀人真是有些过,不过贪图银钱女色而已。再说这流刑多年来名存实废,基本不用了,罚他徒刑苦役即可。况流三千里须报上宪复审,何必自寻麻烦。”王同知表达了不同意见。
作为上司,王同知的态度相当诚恳了。习惯了强势上司如陈大人者,李佑有时都觉得王同知实在过于和蔼。
“老大人真乃仁人也,下官无有不从。”李佑同意道,黎道士和他没有切身利害关系,最后判成什么样无所谓。
“并非是本官宽纵人犯,还是事出有因,司狱司的常司狱方才来这里向老夫讨人情,求本官不要流放贼道三千里。”
李佑顿时明白了,不禁骂道:“这些懒骨头。”
按规矩,流放人犯,需要派遣衙役一路押送,谓之递解。先到上级那里复核,复核完了再将人犯押送到目的地。
对衙役来说,递解人犯流放堪称是人生最大惨剧。耗时数月,又苦又累又没多少油水,还要担惊受怕在路上被犯人跑了,而且去的是边荒烟瘴之地,弄不好自己都病死在异乡回不来了。天下还能找出更让人堵心的差事么?
改成徒刑便皆大欢喜了,犯人高兴衙役也轻松。苦役自然有轻有重,其中关窍都是这帮衙役小吏捞油水的机会。
所以那常司狱才找王同知打点求人情不要判出流放三千里。再说黎道士好歹也曾是个知观,这么多年香火钱攒下来,也该有点积蓄,值得去榨一榨。
折腾半天,又让王同知顺势卖了人情得了实惠,李佑心里叹道。王同知上次放了胡班头,本回又宽免了黎道士,一路跟在自己屁股后面唱红脸当好人赚好处,简直猥琐的没法形容。当然李佑也不会傻到去点破。
只见王同知抚须微笑道:“你我堪称宽严相济,相得益彰啊。”
你老人家就差没说合作愉快了,不过李佑突然醒悟过来——从此之后,难不成为了树立威严干练形象,判案风格偏于从严从重的李推官将会成为王老大人源源不断的可名利双收的提款机?关键还是李大人自己主动选择了这条路的…多疑多思的李佑又猜测起另一种可能。王同知这样一次两次也还罢了,若是回回如此,府衙中人也不傻子,大家都知道了李推官的判决在王老大人那里可以轻易修改,那他辛辛苦苦树立起来的威信岂不荡然无存?或者说威信都转移给了王老头?!
不会真发生这种情况罢?看着王老同知,以后或许是王知府那亲切坦诚的笑容,饶是机变百出的李佑一时也真拿不定主意。他当初给作风强势的陈大人当属下时,都不曾有过如此没办法的感觉。
最终李佑只好暂且挂起念头,等万一真出了那种状况再见招拆招罢。他不得不服气,再平庸无能的人,在官场打滚三十年也能修炼出点神通了。
可叹在年轻的李推官眼里,王老同知身上总是有着挥之不去的平庸无能四个字。
闲话不提,王老同知这点目前还无伤大雅的心眼影响不了李推官的好心情。却说李佑正月十五日上午到了虚江县家宅,发现家中从大门到各房,都挂上了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图案喜庆的彩灯,节日氛围极其浓厚。
此时妻妾婢女(说起来由于老爷立身不正李佑家婢女真是一定要挂在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