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内,孝宗皇帝正愁眉不展,作为明朝为数不多勤奋的皇帝,除了偶尔迷信一下炼丹之外,孝宗几乎没有什么不良爱好。
连后宫也只有皇后一人,是真的做到一生只爱一个人。
他这辈子是把时间都花在处理国事上,所以即便是弘治时期,内忧外患虽多,但也给人一种中兴繁荣的景象,和这位勤政的皇帝有很大的关系。
何鼎走进大殿:“陛下,舟山伯到了。”
孝宗顿时露出笑容,对这位年轻人,孝宗是早就想见见了。
“让他进来。”
李兆谨慎的走进乾清宫,内心是相当紧张,这还是他两世为人第一次正面皇帝。
李兆行礼,作揖,慢慢的抬起头。
眼前这个男人就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孝宗朱佑樘。
孝宗看起来有些中年发胖,脸上带着微笑,给人的感觉倒更像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儒生。
“臣李兆,参见陛下。”
:李兆恭敬道。
孝宗吩咐道:“给舟山伯搬根凳子吧。”
何鼎心中一愣,这份待遇怕是也只有内阁那几位大臣才能享受,没想到陛下刚见到李兆就如此喜欢。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李兆坐下后,没有表现出惶恐的神色,神色平静的道:“陛下日理万机,还有时间召臣这等闲人,实乃臣之荣幸,能得到陛下的赏识,臣此生必鞠躬尽瘁为我大明效犬马之劳。”
李兆一席话不卑不亢,顺带拍了个小马屁,在孝宗看来还是颇为满意。
在孝宗印象里,即便是那些通过会试的进士,在殿试之时见到自己,也是惶恐不安。
有些人甚至说不出来话,李兆却是已经有几分老臣的样子,这一点还是不易。
至于李兆为什么能如此淡定,说到底作为穿越过来的人,对皇帝并没有什么敬畏之心。
在李兆心里孝宗就一个大领导,不过这个大领导和自己以前那些领导不太一样,整个大明,他一个人说了算。
“你的括户之法着实不错,不知从何学来的。”
:孝宗问道。
李兆拱拱手:“臣对四书五经以外的学说颇感兴趣,从小便是看了不少数术典籍,看得多了,自然就领悟了一些窍门,这括户之法便是从此而来。”
“哈哈哈,那些儒生向来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看来却不尽然,这旁门之书也不是无用之物。”
见孝宗心情不错,李兆接着说道:“陛下,臣提到的就地再就业政策,我想陛下和大臣们应该看了,臣在南京各地尝试以此法解流民之困,算是小有成果,请陛下过目。”
塔读小~。
>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李兆从怀里拿出一份折子,这里面记载着他在常熟县的作坊,以及江宁县的工厂目前的就业情况。
虽然李兆的这个政策有重商的嫌疑,但眼下孝宗心情不错,也不没有深究李兆的问题,便将折子拿到手上翻阅。
“嗯?”
:原本并不重视的孝宗,此时眉头突然紧皱,脸上的表情凝固。
接着问道:“你当真解决了上万的流民的生计,就靠一个作坊和一个工厂?”
旁边的何鼎也愣住了,本以为李兆所谓的小有成果最多是解决了几百户的流民,万万没想到居然是上万人。
“臣的方法不仅能让流民安居,同时还能创造劳动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