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知非寺
五三文学网 www.53wx.com,cxg891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三潮水是当地的一个地名,知非寺就建在这个地方。名山有名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中国所有的名山差不多都有寺庙,这也让后来写武侠小说的作家们捡了一个便宜,寺庙道观无非是出家修道者栖息之处,习文练武、修身养性,而在小说家的笔下,便都成了独门独派,什么峨眉派、昆仑派、武当派、青城派等等不一而足。而武侠小说秉承的扶贫济困、伸张正义等侠义道的传统模式,又为中国老百姓所钟爱,这就让小说家们确实又有名出又有钱拿,皆大欢喜。三潮水所在的这个山叫观音山,并不十分的出名,因而便没有峨眉武当这样的幸运,让小说家给他也栽上一个什么“派”到世界各地去风光风光,倒是观音山脚的三潮水因为实在的奇特,引来不少人青睐,也有了舞文弄墨者为它写上一两篇能扬名千古的文章,编一两个故事,倒也不算寂寞,想出家的也看中了它是块风水宝地,于是就前来修了寺庙,这寺庙便是知非寺了。
知非寺的主人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叫钱邦芑,明末崇祯皇帝时任四川巡按,正逢李自成、张献忠造反,而他任的巡按一职只是临察,并无用兵之权,他认为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于是弃官遁迹,辗转至贵州安龙,此时李自成已在北京称帝,明朝在广西建立的流亡政府“南明”朝庭给他封了个副都御使巡抚贵州的官,这个官不算很正统。张献忠“大西”政权的秦王孙可望进贵州又要他做大西的官。钱邦芑这人有点骨气,孙可望是反明朝庭的,他当然不干,孙可望就要追杀他,他东躲西藏,后来便躲到了修文的三潮水,在这里做了和尚。说起来,三潮水的知非寺也不是钱邦芑修的,真正修知非寺的是明朝崇祯年间的贵州总兵王国祯。说起这王国祯也是一个人物,明天启崇祯年间,他任贵州副总兵驻军龙场征剿水西安位、安邦彦之乱,采取战抚相兼的策略,迫使安位乞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龙场驻军期间,这个王国祯是做过许多有益于修文百姓的事的,地方志上就载有他屯田三万亩、修建龙场大城等事迹,其中就提到“于城北三潮水建潮水寺”由此可见,三潮水原先就有寺庙,是叫潮水寺的。后来,钱邦芑来到这里,就在潮水寺出了家,自己取了个法号叫“大错和尚”把潮水寺也改叫知非寺了。这两个名字都不是随便改的,里面有许多说道,法名大错,是对自己的批判,改寺名为知非是表示知道错了,番然悔悟。钱邦芑本是明朝的臣子,明朝亡国后,不管他愿不愿意,毕竟是被反明朝庭的孙可望封了官,他对自己没能保持节概,深悔不已,这才出家做和尚,一方面是要躲避孙可望的追杀,另一方面是求得心安。
知非寺的名气不仅因为有钱邦芑这样一个人物,还因为当年有个叫语嵩的高僧也曾住持过这里。语嵩这个人是很有点名气的,他是四川人,23岁削发修行,佛家悟性极高,几年即成名僧,钱邦芑仰慕其名,请他入主知非寺,他在知非寺宣讲佛法,前后两年,从者如云,后来他去了息烽的西望山,在那里讲经论法,著书立说,再后来又去了苏州,55岁时在苏州天童寺坐逝。有这样一些地方上的有名人物,知非寺当然是应该有点名气的了,但说实话,它的名气是远不如三朝水的,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修文有个三潮水,也知道三潮水有座庙,却不知道它就是知非寺。我问过许多人,大多与我一样,晓得三潮水有座庙,也不晓得寺庙的名字叫知非。我说的这些是以前的事情,因为解放后国家对宗教活动有一些限制,这些限制到了地方上就更深了一层,正常的宗教活动也是当作迷信来禁止的,象知非寺这种小寺庙那里还能生存下去呢,不晓得知非寺也不算得什么奇怪的事情。1971年修岩鹰山水库,我在工地上当民工,每个星期都要在扎佐与崇恩之间往返一趟,来回都要经过三潮水,那时候已经看不到什么寺庙了,印象中有几间十分破烂的房子,三潮水还在,也无非是一个死水凼凼罢了。那时候我心里似乎隐隐的发出过疑问:几千年的文明古国,为什么就存不下这样一间寺庙呢?我对知非寺发出这点感慨,并非我有什么深沉的思想,只是那时听人说过一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长”心里极想见识,但庙已不存,哪里还有楹联呢?
再之后,我调到修文来工作,去三潮水的次数多了起来,但仍没有见到有寺庙,心里便十分的怅惘。我并不是佛家弟子,只是想在这里感受那种沉甸甸的历史文化。几年后,我的这种企盼想不到居然成为现实,政府斥资、民间筹资,知非寺得以恢复,规模显然要比从前的大得多,塑了金身的佛像,也有了住持和尚,香火也日愈的鼎盛起来。
大约几个月前,我带了几个外地搞文化工作的同志去看三潮水,去了才知道现在的三潮水也要收门票了。游人并不是很多,有几个妇女在烧香祈祷什么,有颂经的声音在佛殿和院子里飘荡,给人庄严和肃穆的感觉。我站到大殿的门外,凝视着浑身金光闪烁的佛,我深深感爱到我们祖国文化的博大和精深,圣洁与飘逸,就连那些袅袅香烟中飘散着的也似乎是一种永久的梦幻。
当我们要离开时,一位同行的朋友问收门票的小和尚,怎么只听见颂经的声音而看不见颂经的和尚呢?回答说,那是在放录音。我听见这个回答,心一下子沉落下去,突然间为大错和尚和语嵩和尚他们悲哀起来,也为自己对知非寺的一往情深悲哀起来,原来在现代,博大精深的佛经也无须和尚们再来颂读了,高科技是什么都可以替代的。
从那以后我没有再去过知非寺,也没有了对佛的那份崇敬的心情。其实,我也知道佛是没有错的。
三潮水是当地的一个地名,知非寺就建在这个地方。名山有名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中国所有的名山差不多都有寺庙,这也让后来写武侠小说的作家们捡了一个便宜,寺庙道观无非是出家修道者栖息之处,习文练武、修身养性,而在小说家的笔下,便都成了独门独派,什么峨眉派、昆仑派、武当派、青城派等等不一而足。而武侠小说秉承的扶贫济困、伸张正义等侠义道的传统模式,又为中国老百姓所钟爱,这就让小说家们确实又有名出又有钱拿,皆大欢喜。三潮水所在的这个山叫观音山,并不十分的出名,因而便没有峨眉武当这样的幸运,让小说家给他也栽上一个什么“派”到世界各地去风光风光,倒是观音山脚的三潮水因为实在的奇特,引来不少人青睐,也有了舞文弄墨者为它写上一两篇能扬名千古的文章,编一两个故事,倒也不算寂寞,想出家的也看中了它是块风水宝地,于是就前来修了寺庙,这寺庙便是知非寺了。
知非寺的主人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叫钱邦芑,明末崇祯皇帝时任四川巡按,正逢李自成、张献忠造反,而他任的巡按一职只是临察,并无用兵之权,他认为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于是弃官遁迹,辗转至贵州安龙,此时李自成已在北京称帝,明朝在广西建立的流亡政府“南明”朝庭给他封了个副都御使巡抚贵州的官,这个官不算很正统。张献忠“大西”政权的秦王孙可望进贵州又要他做大西的官。钱邦芑这人有点骨气,孙可望是反明朝庭的,他当然不干,孙可望就要追杀他,他东躲西藏,后来便躲到了修文的三潮水,在这里做了和尚。说起来,三潮水的知非寺也不是钱邦芑修的,真正修知非寺的是明朝崇祯年间的贵州总兵王国祯。说起这王国祯也是一个人物,明天启崇祯年间,他任贵州副总兵驻军龙场征剿水西安位、安邦彦之乱,采取战抚相兼的策略,迫使安位乞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龙场驻军期间,这个王国祯是做过许多有益于修文百姓的事的,地方志上就载有他屯田三万亩、修建龙场大城等事迹,其中就提到“于城北三潮水建潮水寺”由此可见,三潮水原先就有寺庙,是叫潮水寺的。后来,钱邦芑来到这里,就在潮水寺出了家,自己取了个法号叫“大错和尚”把潮水寺也改叫知非寺了。这两个名字都不是随便改的,里面有许多说道,法名大错,是对自己的批判,改寺名为知非是表示知道错了,番然悔悟。钱邦芑本是明朝的臣子,明朝亡国后,不管他愿不愿意,毕竟是被反明朝庭的孙可望封了官,他对自己没能保持节概,深悔不已,这才出家做和尚,一方面是要躲避孙可望的追杀,另一方面是求得心安。
知非寺的名气不仅因为有钱邦芑这样一个人物,还因为当年有个叫语嵩的高僧也曾住持过这里。语嵩这个人是很有点名气的,他是四川人,23岁削发修行,佛家悟性极高,几年即成名僧,钱邦芑仰慕其名,请他入主知非寺,他在知非寺宣讲佛法,前后两年,从者如云,后来他去了息烽的西望山,在那里讲经论法,著书立说,再后来又去了苏州,55岁时在苏州天童寺坐逝。有这样一些地方上的有名人物,知非寺当然是应该有点名气的了,但说实话,它的名气是远不如三朝水的,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修文有个三潮水,也知道三潮水有座庙,却不知道它就是知非寺。我问过许多人,大多与我一样,晓得三潮水有座庙,也不晓得寺庙的名字叫知非。我说的这些是以前的事情,因为解放后国家对宗教活动有一些限制,这些限制到了地方上就更深了一层,正常的宗教活动也是当作迷信来禁止的,象知非寺这种小寺庙那里还能生存下去呢,不晓得知非寺也不算得什么奇怪的事情。1971年修岩鹰山水库,我在工地上当民工,每个星期都要在扎佐与崇恩之间往返一趟,来回都要经过三潮水,那时候已经看不到什么寺庙了,印象中有几间十分破烂的房子,三潮水还在,也无非是一个死水凼凼罢了。那时候我心里似乎隐隐的发出过疑问:几千年的文明古国,为什么就存不下这样一间寺庙呢?我对知非寺发出这点感慨,并非我有什么深沉的思想,只是那时听人说过一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长”心里极想见识,但庙已不存,哪里还有楹联呢?
再之后,我调到修文来工作,去三潮水的次数多了起来,但仍没有见到有寺庙,心里便十分的怅惘。我并不是佛家弟子,只是想在这里感受那种沉甸甸的历史文化。几年后,我的这种企盼想不到居然成为现实,政府斥资、民间筹资,知非寺得以恢复,规模显然要比从前的大得多,塑了金身的佛像,也有了住持和尚,香火也日愈的鼎盛起来。
大约几个月前,我带了几个外地搞文化工作的同志去看三潮水,去了才知道现在的三潮水也要收门票了。游人并不是很多,有几个妇女在烧香祈祷什么,有颂经的声音在佛殿和院子里飘荡,给人庄严和肃穆的感觉。我站到大殿的门外,凝视着浑身金光闪烁的佛,我深深感爱到我们祖国文化的博大和精深,圣洁与飘逸,就连那些袅袅香烟中飘散着的也似乎是一种永久的梦幻。
当我们要离开时,一位同行的朋友问收门票的小和尚,怎么只听见颂经的声音而看不见颂经的和尚呢?回答说,那是在放录音。我听见这个回答,心一下子沉落下去,突然间为大错和尚和语嵩和尚他们悲哀起来,也为自己对知非寺的一往情深悲哀起来,原来在现代,博大精深的佛经也无须和尚们再来颂读了,高科技是什么都可以替代的。
从那以后我没有再去过知非寺,也没有了对佛的那份崇敬的心情。其实,我也知道佛是没有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