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文学网 www.53wx.com,嫡女成长实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进了五月, 随着天气逐渐炎热,杨家村也显得比往常更热闹了几分, 既然如今达延汗已经授首,北戎鞑靼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已经不能再给大秦带来一点威胁,那么对于大秦子民来说,战争已经结束,重建家园的时候到了。仅仅是一个月工夫,杨家村村墙外头的那一批小民居内便重又住满了来自各地的客商,因为一向未遭到流寇的侵扰,又有钱有地, 杨家村几乎要取代宝鸡, 成为西安之外商业活动最频繁的中转驿站了。
大太太孙氏一行人,也就是在这样的火热天气里,成为到达杨家村的第一批旅人。因为众人都想着她少说要等秋后才能到步,因此当报信的管家进了村时, 还颇为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 小五房祖屋实在不大,要再添大太太一行人进祖屋来住,就是善桐和善梧等孙辈全都住到一个院子里去,实在也折腾不开,三老爷自从去年粮荒之后,身子一直也算不上好,要搬动他并不方便。四老爷和四太太又老大不愿意搬出去, 到最后还是老太太发话,让二房几口人重又搬回了村子外头的小院里。“我估摸着你们没有多久,还是要跟着你们老爷去任上的,这样也好,省得大家搬动来搬动去的麻烦。”
却把善桐留下,住到了正院厢房内,平时就跟着老太太一块起居用饭。众人都笑着说,“老太太是年纪越大,越离不开咱们家的三妞妞了。”
善桐心底明白得很:祖母疼爱自己,那不是说假的,不过这几年来,家里的大事小事,顺理成章都是母亲一手操办——谁叫她是家中排行最靠前的媳妇儿,粮荒那一年多,三婶、四婶也都到了外地?可眼下大伯母一回来,母亲就得搬出去自己开火,这家务也就得移交回大伯母手里,虽然也是在情在理,但依然颇有过河拆桥的嫌疑。祖母这是在给二房做面子,也是在安抚母亲呢。
婆媳两个这几年来相依为命,倒是要比从前和睦多了。尤其榆哥的结巴可以治好,在王氏那是喜出望外,她对婆婆的态度虽不说更恭顺,但从此总是多了几分真诚,老太太又是个刀子嘴豆腐心,吃软不吃硬的性子。这样你好我也好,大家相敬如宾,这几年关系倒是大有缓和。就是老太太这份安排,王氏私底下也就是叮嘱女儿,“你别的不管,就只管服侍好祖母,能服侍好祖母,别的事也就跟着顺下来了。”
就算是亲生母女,也有很多话是不能明说的。这几年来王氏着急上火,要和老太太搞好关系,一面是因为娘家靠不住了,在婆家又不讨婆婆的喜欢,真没法做人,另一面为的是什么,王氏也就是善桐还小的时候点过几次,等到善桐能听得懂言外之意了,便不明说。——二房的私房钱并不多,还要随时贴补娘家,没钱人膝盖都是软的,这家当怎么分就带了学问了。虽然不像四婶,平时手里不干不净的,能捞一把就捞一把,可二房着实也没有三房的底气,家务事理都懒得理……三房就一个善柏而已,二房没成亲的孩子都有五个呢,就是两个女儿家的嫁妆,那也不能全指望官中么。到了关键时刻,祖母发话不发话,偏心不偏心,就得看自己在老人家身边服侍得怎么样了。
是市侩,是算计,可不市侩也没有办法,钱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几年间,娘又给大舅舅送了两次钱,满打满算送出去都有两万银子了。爹的官衔一路直升,上下也要打点,还要把俸禄送回家里,别看现在有了面子,但二房手头依然很紧,倒是官中因为借粮、买粮的事,手里多了一大笔银子,老太太还愁着不知该如何处置。善桐心里也惦记着这笔钱——她倒不是为了自己,是觉得大舅舅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似乎也到了起复的时候了……不过却也只是惦记惦记就罢了,这笔钱该怎么办,还真轮不到她来开口。
如此忙乱了两三日,两个大院子已经被腾了出来,除了大太太和二姑娘之外,大太太还带回来若干下人,也需要安置,这都是闲话不提。五月底这一天过午,便有人来报,“大太太一行人已经在巷口下车了。”正好众人都在堂中说话,王氏便忙站起身来,领着妯娌子女们,迎出了大门。双方迎着走了一段,王氏便冲一名面容方正严肃的中年妇人笑道,“大嫂,多年未见,果然风采如昔。”
一面说,一面众人都行了礼下去。
这位大太太和二太太一样,都是出嫁后没有多久,就随着丈夫到任上去了。并且因为杨家两兄弟虽然年纪差距不小,但中进士却是前后脚,她和王氏算是同龄人,今年都是将将要满四十岁,穿着打扮也极为朴素,一身宝蓝色的袄裙,头上裹一块方巾而已,看着别说是个诰命夫人了,竟是还不如一般的富户太太。她俨然地一点头,弯下腰扶起王氏,又冲慕容氏、萧氏道,“弟妹们多年来代我侍奉母亲,辛苦了。”
一面说,一面居然也一丝不苟地还了一礼,唬得善桐、善樱、善梧三人忙闪到一边,免得一时不察,就受了长辈的礼。
她如此客气,自然使得众人略微不安,大太太却安之若素,又冲身边一个清秀姑娘道,“来,善桃,给你几个婶婶行礼。——你从落地,还是第一次回老家和亲戚们相见,行个大礼吧!”
善桃一点头,真个就要在石板地上跪下来行礼,众人都笑道,“不必这么着急,先进屋拜见祖母吧。”说着便将大太太一行人牵进了院子里,老太太已经出了屋子,彼此见过,自然有一番欣喜,一番唏嘘。再行礼过、寒暄过,这才坐下叙话,老太太便问,“怎么来得这么着急?你也多年没归宁了,在京城多住几个月也是好的。”
“闻说西北情况,老爷并媳妇都是如坐针毡。老爷是朝廷命官,无事不能擅离职守。”大太太顿时就板起脸来,露出了一脸的认真,“媳妇儿当时就想要回西边来,若有事,也可照应母亲。无奈道路难行,才要动身,又遇到庐州民乱,一来一回耽误了时间,再想走时,到了京城才知道道路已经不通。只好在京城又滞留了几个月,见没有希望,才返回庐州。”
她缓了一口气,又解释,“在京城时,都住在娘家,是以这一次就不多加逗留,直接取道回了村子。向娘请罪:媳妇未能侍奉左右,让娘遇险受惊,请娘责罚。”
一边说,一边和二姑娘已经离座重又跪下,一脸的忧急悲愤,似... -->>
进了五月, 随着天气逐渐炎热,杨家村也显得比往常更热闹了几分, 既然如今达延汗已经授首,北戎鞑靼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已经不能再给大秦带来一点威胁,那么对于大秦子民来说,战争已经结束,重建家园的时候到了。仅仅是一个月工夫,杨家村村墙外头的那一批小民居内便重又住满了来自各地的客商,因为一向未遭到流寇的侵扰,又有钱有地, 杨家村几乎要取代宝鸡, 成为西安之外商业活动最频繁的中转驿站了。
大太太孙氏一行人,也就是在这样的火热天气里,成为到达杨家村的第一批旅人。因为众人都想着她少说要等秋后才能到步,因此当报信的管家进了村时, 还颇为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 小五房祖屋实在不大,要再添大太太一行人进祖屋来住,就是善桐和善梧等孙辈全都住到一个院子里去,实在也折腾不开,三老爷自从去年粮荒之后,身子一直也算不上好,要搬动他并不方便。四老爷和四太太又老大不愿意搬出去, 到最后还是老太太发话,让二房几口人重又搬回了村子外头的小院里。“我估摸着你们没有多久,还是要跟着你们老爷去任上的,这样也好,省得大家搬动来搬动去的麻烦。”
却把善桐留下,住到了正院厢房内,平时就跟着老太太一块起居用饭。众人都笑着说,“老太太是年纪越大,越离不开咱们家的三妞妞了。”
善桐心底明白得很:祖母疼爱自己,那不是说假的,不过这几年来,家里的大事小事,顺理成章都是母亲一手操办——谁叫她是家中排行最靠前的媳妇儿,粮荒那一年多,三婶、四婶也都到了外地?可眼下大伯母一回来,母亲就得搬出去自己开火,这家务也就得移交回大伯母手里,虽然也是在情在理,但依然颇有过河拆桥的嫌疑。祖母这是在给二房做面子,也是在安抚母亲呢。
婆媳两个这几年来相依为命,倒是要比从前和睦多了。尤其榆哥的结巴可以治好,在王氏那是喜出望外,她对婆婆的态度虽不说更恭顺,但从此总是多了几分真诚,老太太又是个刀子嘴豆腐心,吃软不吃硬的性子。这样你好我也好,大家相敬如宾,这几年关系倒是大有缓和。就是老太太这份安排,王氏私底下也就是叮嘱女儿,“你别的不管,就只管服侍好祖母,能服侍好祖母,别的事也就跟着顺下来了。”
就算是亲生母女,也有很多话是不能明说的。这几年来王氏着急上火,要和老太太搞好关系,一面是因为娘家靠不住了,在婆家又不讨婆婆的喜欢,真没法做人,另一面为的是什么,王氏也就是善桐还小的时候点过几次,等到善桐能听得懂言外之意了,便不明说。——二房的私房钱并不多,还要随时贴补娘家,没钱人膝盖都是软的,这家当怎么分就带了学问了。虽然不像四婶,平时手里不干不净的,能捞一把就捞一把,可二房着实也没有三房的底气,家务事理都懒得理……三房就一个善柏而已,二房没成亲的孩子都有五个呢,就是两个女儿家的嫁妆,那也不能全指望官中么。到了关键时刻,祖母发话不发话,偏心不偏心,就得看自己在老人家身边服侍得怎么样了。
是市侩,是算计,可不市侩也没有办法,钱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几年间,娘又给大舅舅送了两次钱,满打满算送出去都有两万银子了。爹的官衔一路直升,上下也要打点,还要把俸禄送回家里,别看现在有了面子,但二房手头依然很紧,倒是官中因为借粮、买粮的事,手里多了一大笔银子,老太太还愁着不知该如何处置。善桐心里也惦记着这笔钱——她倒不是为了自己,是觉得大舅舅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似乎也到了起复的时候了……不过却也只是惦记惦记就罢了,这笔钱该怎么办,还真轮不到她来开口。
如此忙乱了两三日,两个大院子已经被腾了出来,除了大太太和二姑娘之外,大太太还带回来若干下人,也需要安置,这都是闲话不提。五月底这一天过午,便有人来报,“大太太一行人已经在巷口下车了。”正好众人都在堂中说话,王氏便忙站起身来,领着妯娌子女们,迎出了大门。双方迎着走了一段,王氏便冲一名面容方正严肃的中年妇人笑道,“大嫂,多年未见,果然风采如昔。”
一面说,一面众人都行了礼下去。
这位大太太和二太太一样,都是出嫁后没有多久,就随着丈夫到任上去了。并且因为杨家两兄弟虽然年纪差距不小,但中进士却是前后脚,她和王氏算是同龄人,今年都是将将要满四十岁,穿着打扮也极为朴素,一身宝蓝色的袄裙,头上裹一块方巾而已,看着别说是个诰命夫人了,竟是还不如一般的富户太太。她俨然地一点头,弯下腰扶起王氏,又冲慕容氏、萧氏道,“弟妹们多年来代我侍奉母亲,辛苦了。”
一面说,一面居然也一丝不苟地还了一礼,唬得善桐、善樱、善梧三人忙闪到一边,免得一时不察,就受了长辈的礼。
她如此客气,自然使得众人略微不安,大太太却安之若素,又冲身边一个清秀姑娘道,“来,善桃,给你几个婶婶行礼。——你从落地,还是第一次回老家和亲戚们相见,行个大礼吧!”
善桃一点头,真个就要在石板地上跪下来行礼,众人都笑道,“不必这么着急,先进屋拜见祖母吧。”说着便将大太太一行人牵进了院子里,老太太已经出了屋子,彼此见过,自然有一番欣喜,一番唏嘘。再行礼过、寒暄过,这才坐下叙话,老太太便问,“怎么来得这么着急?你也多年没归宁了,在京城多住几个月也是好的。”
“闻说西北情况,老爷并媳妇都是如坐针毡。老爷是朝廷命官,无事不能擅离职守。”大太太顿时就板起脸来,露出了一脸的认真,“媳妇儿当时就想要回西边来,若有事,也可照应母亲。无奈道路难行,才要动身,又遇到庐州民乱,一来一回耽误了时间,再想走时,到了京城才知道道路已经不通。只好在京城又滞留了几个月,见没有希望,才返回庐州。”
她缓了一口气,又解释,“在京城时,都住在娘家,是以这一次就不多加逗留,直接取道回了村子。向娘请罪:媳妇未能侍奉左右,让娘遇险受惊,请娘责罚。”
一边说,一边和二姑娘已经离座重又跪下,一脸的忧急悲愤,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