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53wx.com,不称职的兽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皇太极的这一仗并没有捡到任何便宜,反而损兵折将,于是不敢再逼近北京,驻兵在海子、采囿之间。
大帐内众贝勒都寒着脸一言不发。皇太极的七哥阿巴泰由于作战时并没有按照计划进行攻击,打乱了原先的布置,按军律是要削爵的,所以他首先出言自责:
“大汗,此仗阿巴泰罪无可恕,还请大汗治罪!”其余众人也纷纷检讨,本来这一仗是该获胜的,以八万之众对付一万多的明军哪有不胜的道理,可是偏偏明军誓死抵抗十分顽强,再加上依托城墙等有利地形使得八旗损失惨重。
皇太极甚知此时正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万万不能自乱阵脚,使得军心浮动,于是说道:“阿巴泰在战阵和他两个儿子失散,为了救自己的儿子,才没有按照预定的计划作战,这并不是胆怯畏战,也不是临阵脱逃,算不得大罪,就此作罢,现在我们不是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想办法打破这种僵局。”看了看众人他又接着道:
“十五年来,我们从未遇到过像袁崇焕这样的劲敌,也没想到袁崇焕部如此善战,所以此战败就败于袁崇焕之手,我们必须想办法将袁崇焕除掉,这样才能达到这次作战的目的,逼迫明朝皇帝议和,拿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大汗说的是,这个袁崇焕实在是我们的劲敌,不容小视,可是如今明军真正善战的也就他所部的不到一万人,我看我们还是休整过后再行攻击,就不信以我们八万大军吃不掉这一万人。”思格尔输的不服,明明敌军就那么点人马怎么能败在袁崇焕手下呢!
“不,此时万不可义气用事,众位不要忘了我们此次来攻的目的,既然北京城不好打,我们原也不必去打,涂耗兵力,只要留一部牵制袁崇焕的兵力,剩下的倒应该去俘获汉人的工匠,获得充足的粮草这才是正理,只要我们在北京附近不断的骚扰敌军,我不信坐在城里的皇帝会看着他的子民都作了了我们的奴隶!”皇太极否决了思格尔的提议,现在他有些风声鹤唳了,尤其是和袁崇焕对战,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有一些恐惧,原本以为以数万大军雷霆万钧之势必然能摧枯拉朽一样将袁崇焕的部队撕裂,可是谁想到居然败了,现在不是面子的问题,北京城没有打下来,每留在中原多一天就多一天的危险。他必须考虑自己的退路。
于是在皇太极的命令下八旗开始肆无忌惮的在北京郊外大举烧杀出气。京城里的居民们每天都能看到城外的黑烟,到了晚上则是火光熊熊,在皇太极的授意下京郊的住民一波又一波的被驱赶向北京城,很快城外就聚集了很多难民。在让不让这些难民进城的问题上,崇祯皇帝犹豫不决,当年就是因为混入了女真人辽阳等城才被破的,此刻难保这些难民中没有女真人的奸细。生性多疑的崇祯皇帝这刻是不敢再信任任何人了。所以他将无数的难民拦在了城外,命令袁崇焕就地安置,并且催促袁崇焕调派援军和八旗决战。广渠门外的那一战让崇祯皇帝意识到了关宁铁骑的重要性和战斗力,他喜忧参半,一方面为女真被击退,北京暂时无恙而高兴,一方面也为袁崇焕按兵不动而忧心。
袁崇焕深知这一仗是侥幸获胜,其实在军事上并不可取,尤其在京城外打仗,更不能贪图侥幸。所谓骄兵必败,皇太极正是因为急躁和在其他战线上获得胜利才如此骄狂的,被他打了个搓手不及,可是毕竟八旗的兵力是己方数倍,在援军没有到达之前是在不宜再次出战。对他来说“侥幸得胜,比打败仗还要不好。”因为碰运气而打胜,也可因运气不好而败,一败就不可收拾。但如谋定而后战,事先筹划好第二个步骤,即使败了一仗,也无大患。
可是年少的崇祯如何懂得这个道理,更是忘记了敌我比例悬殊,不断的催促袁崇焕出战。袁崇焕一再说,要等步兵全军到达才可进攻,现在只有九千骑兵,和敌兵八余万决战,难求必胜。这时崇祯皇帝就怀疑起袁崇焕来了:“你不肯出战,到底是甚么居心?想篡位么?想胁迫我答应议和么?你从前不断和皇太极书信往来,到底有甚么密谋?你为甚么一早就料到皇太极要从西路来攻北京?”他的性格本来就十分多疑,敌军兵临城下,又惊又怕之际,想象力却又十分丰富起来。
袁崇焕只得推托说,估计关宁步兵全军可于十多天后到达,一等大军到达,就可和皇太极决战。崇祯皇帝这才稍微放缓了对他的催促,可是心中对袁崇焕越发的不信任了。
其实袁崇焕心里明白即使步军大队开到之后,还是不应和八旗决战。明军的战斗力远不如八旗,双方人数如约略相等,明军胜少败多。在京城外决战,在明方是太过冒险,万一(其实不是万一,而是极有可能)明军溃败,甚至全军覆没,北京立刻失陷(那么崇祯就得提前十五年上吊了)。决不能拿京师和皇帝来孤注一掷,作为赌注。但多过得一天,明军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勤王之师便多到一批。任何平庸的将才也看得到:应当大军在城外坚守不战,派游军去截断八旗的粮道,焚烧其粮草,再派兵去占领长城各处要隘,使八旗完全没有退路,然后与困在关内的八旗持久对抗。简单说来,就是“坚壁清野”
这次皇太极的偷袭实在十分冒险。孙子兵法的重要原则就是:设法引敌人进入于我有利的阵地;让敌人辛辛苦苦的远道来攻,我以逸待劳;敌人初来时兵势锋锐,应当持重不战,待得敌人困顿怠懈而想退兵之时,便乘机进击,现在这些求之不得的良机,突然之间因为八旗的偷袭而出现了。袁崇焕熟读孙子兵法,以他的大才,当然能善于利用,不希望错失良机,否则赵率教也就白死了,退一万步讲就算不能一举而灭了皇太极,至少也可以令八旗十余年不敢再来进犯。
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军猛攻斯大林格勒。苏军一面扼守坚城,一面另遣大军抄德军后路,终于聚歼德军三十三万人。经此役后,德军就此一蹶不振。苏军元帅朱可夫的战略,基本原则也不过是“守坚城,抄后路,聚歼之”九字而已。而崇祯皇帝偏偏就没有这个耐性,他更加惊虑的是自己的皇位,试问北京不保,做了人家的俘虏还谈什么皇位。
道理很简单在任何地方打仗,都须设法立于不败之地。在京城抗敌,更是绝对要立于不败之地。除非先将皇帝与统帅部先行撤出京城,才可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否则根本没有必要冒险。
时间一久,八旗身在险地,军心必然动摇,困在北京郊外,进是进不得,退又退不了,变成了瓮中之鳖。这时只要袁崇焕兵权统一,只待援军云集,就可对八旗四面重重围困。两军交战,胜败之分全在乎一股气势。明军战斗力虽然不行,但眼见必胜,兵将都想立功,自然不会一触即溃。三个月、四个月的打下来,八旗非覆没不可。
在这其间,明军还可以派兵进攻辽阳、沈阳。八旗倾巢而出,本部自然空虚。明军要攻占辽沈决非难事。取得辽沈后,将一些八旗的家属的家属俘获,再压到阵前,看他皇太极哪里还有斗志?
当然了这套战略都是我想出来的,我也没有那么高明,后人对这场北京大战作了详实的记载和分析,可是我毕竟不是袁崇焕本人,也不是崇祯皇帝,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所以猜度的成分居多。
事实上当然不能这样顺利。皇太极和众贝勒都善于... -->>
皇太极的这一仗并没有捡到任何便宜,反而损兵折将,于是不敢再逼近北京,驻兵在海子、采囿之间。
大帐内众贝勒都寒着脸一言不发。皇太极的七哥阿巴泰由于作战时并没有按照计划进行攻击,打乱了原先的布置,按军律是要削爵的,所以他首先出言自责:
“大汗,此仗阿巴泰罪无可恕,还请大汗治罪!”其余众人也纷纷检讨,本来这一仗是该获胜的,以八万之众对付一万多的明军哪有不胜的道理,可是偏偏明军誓死抵抗十分顽强,再加上依托城墙等有利地形使得八旗损失惨重。
皇太极甚知此时正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万万不能自乱阵脚,使得军心浮动,于是说道:“阿巴泰在战阵和他两个儿子失散,为了救自己的儿子,才没有按照预定的计划作战,这并不是胆怯畏战,也不是临阵脱逃,算不得大罪,就此作罢,现在我们不是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想办法打破这种僵局。”看了看众人他又接着道:
“十五年来,我们从未遇到过像袁崇焕这样的劲敌,也没想到袁崇焕部如此善战,所以此战败就败于袁崇焕之手,我们必须想办法将袁崇焕除掉,这样才能达到这次作战的目的,逼迫明朝皇帝议和,拿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大汗说的是,这个袁崇焕实在是我们的劲敌,不容小视,可是如今明军真正善战的也就他所部的不到一万人,我看我们还是休整过后再行攻击,就不信以我们八万大军吃不掉这一万人。”思格尔输的不服,明明敌军就那么点人马怎么能败在袁崇焕手下呢!
“不,此时万不可义气用事,众位不要忘了我们此次来攻的目的,既然北京城不好打,我们原也不必去打,涂耗兵力,只要留一部牵制袁崇焕的兵力,剩下的倒应该去俘获汉人的工匠,获得充足的粮草这才是正理,只要我们在北京附近不断的骚扰敌军,我不信坐在城里的皇帝会看着他的子民都作了了我们的奴隶!”皇太极否决了思格尔的提议,现在他有些风声鹤唳了,尤其是和袁崇焕对战,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有一些恐惧,原本以为以数万大军雷霆万钧之势必然能摧枯拉朽一样将袁崇焕的部队撕裂,可是谁想到居然败了,现在不是面子的问题,北京城没有打下来,每留在中原多一天就多一天的危险。他必须考虑自己的退路。
于是在皇太极的命令下八旗开始肆无忌惮的在北京郊外大举烧杀出气。京城里的居民们每天都能看到城外的黑烟,到了晚上则是火光熊熊,在皇太极的授意下京郊的住民一波又一波的被驱赶向北京城,很快城外就聚集了很多难民。在让不让这些难民进城的问题上,崇祯皇帝犹豫不决,当年就是因为混入了女真人辽阳等城才被破的,此刻难保这些难民中没有女真人的奸细。生性多疑的崇祯皇帝这刻是不敢再信任任何人了。所以他将无数的难民拦在了城外,命令袁崇焕就地安置,并且催促袁崇焕调派援军和八旗决战。广渠门外的那一战让崇祯皇帝意识到了关宁铁骑的重要性和战斗力,他喜忧参半,一方面为女真被击退,北京暂时无恙而高兴,一方面也为袁崇焕按兵不动而忧心。
袁崇焕深知这一仗是侥幸获胜,其实在军事上并不可取,尤其在京城外打仗,更不能贪图侥幸。所谓骄兵必败,皇太极正是因为急躁和在其他战线上获得胜利才如此骄狂的,被他打了个搓手不及,可是毕竟八旗的兵力是己方数倍,在援军没有到达之前是在不宜再次出战。对他来说“侥幸得胜,比打败仗还要不好。”因为碰运气而打胜,也可因运气不好而败,一败就不可收拾。但如谋定而后战,事先筹划好第二个步骤,即使败了一仗,也无大患。
可是年少的崇祯如何懂得这个道理,更是忘记了敌我比例悬殊,不断的催促袁崇焕出战。袁崇焕一再说,要等步兵全军到达才可进攻,现在只有九千骑兵,和敌兵八余万决战,难求必胜。这时崇祯皇帝就怀疑起袁崇焕来了:“你不肯出战,到底是甚么居心?想篡位么?想胁迫我答应议和么?你从前不断和皇太极书信往来,到底有甚么密谋?你为甚么一早就料到皇太极要从西路来攻北京?”他的性格本来就十分多疑,敌军兵临城下,又惊又怕之际,想象力却又十分丰富起来。
袁崇焕只得推托说,估计关宁步兵全军可于十多天后到达,一等大军到达,就可和皇太极决战。崇祯皇帝这才稍微放缓了对他的催促,可是心中对袁崇焕越发的不信任了。
其实袁崇焕心里明白即使步军大队开到之后,还是不应和八旗决战。明军的战斗力远不如八旗,双方人数如约略相等,明军胜少败多。在京城外决战,在明方是太过冒险,万一(其实不是万一,而是极有可能)明军溃败,甚至全军覆没,北京立刻失陷(那么崇祯就得提前十五年上吊了)。决不能拿京师和皇帝来孤注一掷,作为赌注。但多过得一天,明军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勤王之师便多到一批。任何平庸的将才也看得到:应当大军在城外坚守不战,派游军去截断八旗的粮道,焚烧其粮草,再派兵去占领长城各处要隘,使八旗完全没有退路,然后与困在关内的八旗持久对抗。简单说来,就是“坚壁清野”
这次皇太极的偷袭实在十分冒险。孙子兵法的重要原则就是:设法引敌人进入于我有利的阵地;让敌人辛辛苦苦的远道来攻,我以逸待劳;敌人初来时兵势锋锐,应当持重不战,待得敌人困顿怠懈而想退兵之时,便乘机进击,现在这些求之不得的良机,突然之间因为八旗的偷袭而出现了。袁崇焕熟读孙子兵法,以他的大才,当然能善于利用,不希望错失良机,否则赵率教也就白死了,退一万步讲就算不能一举而灭了皇太极,至少也可以令八旗十余年不敢再来进犯。
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军猛攻斯大林格勒。苏军一面扼守坚城,一面另遣大军抄德军后路,终于聚歼德军三十三万人。经此役后,德军就此一蹶不振。苏军元帅朱可夫的战略,基本原则也不过是“守坚城,抄后路,聚歼之”九字而已。而崇祯皇帝偏偏就没有这个耐性,他更加惊虑的是自己的皇位,试问北京不保,做了人家的俘虏还谈什么皇位。
道理很简单在任何地方打仗,都须设法立于不败之地。在京城抗敌,更是绝对要立于不败之地。除非先将皇帝与统帅部先行撤出京城,才可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否则根本没有必要冒险。
时间一久,八旗身在险地,军心必然动摇,困在北京郊外,进是进不得,退又退不了,变成了瓮中之鳖。这时只要袁崇焕兵权统一,只待援军云集,就可对八旗四面重重围困。两军交战,胜败之分全在乎一股气势。明军战斗力虽然不行,但眼见必胜,兵将都想立功,自然不会一触即溃。三个月、四个月的打下来,八旗非覆没不可。
在这其间,明军还可以派兵进攻辽阳、沈阳。八旗倾巢而出,本部自然空虚。明军要攻占辽沈决非难事。取得辽沈后,将一些八旗的家属的家属俘获,再压到阵前,看他皇太极哪里还有斗志?
当然了这套战略都是我想出来的,我也没有那么高明,后人对这场北京大战作了详实的记载和分析,可是我毕竟不是袁崇焕本人,也不是崇祯皇帝,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所以猜度的成分居多。
事实上当然不能这样顺利。皇太极和众贝勒都善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