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文学网 www.53wx.com,大夏文圣贴吧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朕,准。”
坚定之声自皇宫内传来。
这是帝王的许诺,也是帝王的态度。
江宁郡难民之苦,全然聚集在这张千里饿殍图上。
京都百姓跪下请愿。
顾锦年三请降罪。
无论是天意,还是民心,永盛大帝都不可忤逆大势。
但最主要的原因,身为帝王,他也不会姑息这种情况,如果顾锦年没有凝聚出这般的天象。
或许他会从长计议,先杀鸡儆猴,再一步一步去收割,不可操之过急。
可现在天象一出,民心所向,他可以肆无忌惮的出手。
民心之剑,所向睥睨,是天地之间最锋利之剑。
得到永盛大帝的答复。
宫门之外。
顾锦年再次深深一拜。
京都百姓也朝着永盛大帝一拜,随后大声呼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姓下跪,高呼万岁,文武百官也在这一刻跟着下跪。
大夏无有跪拜礼。
可今日必须要拜,象征顺从天意。
而李善等人虽跪下膜拜,可目光却不由落在顾锦年身上。
他们内心震撼,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顾锦年乃为变数。
朝堂当中的变数。
政治不是这般,虽一腔热血,看起来做了一件民心所向之事,可对于朝堂来说,对于大夏来说,杀商终究是不好的事情。
不仅仅是李善,所有文官对顾锦年都产生了一种莫名想法。
顾锦年才华横溢,他们认可。
顾锦年惊为天人,他们也认可。
可这并不代表,顾锦年未来能成为一个好官。
过刚易折啊。
文官是这般,而那些儒臣却不一样,他们望着顾锦年,心中深深感触。
当朝儒臣之首,朱渊静静看着顾锦年,口中也喃喃自语着几句话。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好一个兴亡百姓苦啊,好一个百姓苦啊。”
“顾锦年,有儒道圣人之资。”
朱渊出声,他乃儒臣之首,在朝堂当中,其地位与宰相相同,不弱于镇国公。
只是朱渊如镇国公一般,平日不上朝,但其名声威望,不弱于苏文景。
苏文景乃是儒道清流之首,然而朱渊则是儒道圣学之首,两者皆是文坛大家。
只不过苏文景因半只脚踏入圣境,更有名罢了。
“圣人之资?先生,这顾锦年当真有如此天资?”
有儒臣惊愕,忍不住开口。
朱渊的评价太高了,虽然顾家一直在吹嘘,顾锦年有圣人之资,可明眼人都知道,自家开心罢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朱渊亲自承认顾锦年有圣人之资,这就不得了啊。
“纵观古今,有谁十六岁能著出千古文章?又有谁十六岁写出镇国诗?还有谁十六岁敢为千万生民请命?”
“更是著下千古诗词,这样的人,古往今来有吗?”
“顾锦年能不能成圣,老夫不敢完全确定,可他未来的成就,绝对不弱于我。”
朱渊认真出声,他对顾锦年的评价,可谓是极其之高。
尤其是,顾锦年这般的不畏强权,让他深深敬佩。
要知道顾锦年本身也是权贵,这才是让他更加敬佩的地方。
普通人不畏强权,大不了一死了之。
可权贵得罪权贵,一般都是有利益冲突。
没有利益冲突,他们一定不会出手,而现在顾锦年在没有任何利益回报,甚至还要得罪不少人的情况下,为民伸冤,这种精神是真正令他所感动。
且让朱渊感到惭愧。
可以说,顾锦年今日所作所为,不仅仅是得到了民心,在天下读书人心中,也占据一席之地。
尤其是在大夏读书人心中。
光是这件事情,往后谁见到顾锦年一声,也要尊称一句世子殿下。
皇宫内。
太子,秦王,魏王,三人静静看向天穹的景象。
太子眼中是震撼。
而秦王眼中是激动,还有一种喜悦。
至于魏王殿下则是惊叹。
太子与秦王二人,皆有不同的心思。
只不过,大夏京都内,同样有一道身影,望着天穹,眼神当中充满着复杂。
也就在此时。
天穹之上,那千里饿殍图逐渐消失。
雨过天晴,一缕缕阳光投射而来,洒落在顾锦年身上。
与此同时,一股青白色的光芒,全部灌入顾锦年体内,这是天地浩然正气。
而顾锦年体内的才气,也在一瞬突破,抵达养气举人境。
这是儒道第二境界,而且因为这真正的天地浩然正气,顾锦年直接抵达第二境圆满。
只要立言,便可抵达第三境,为立言进士,也就是知圣立言。
与此同时,恐怖的浩然正气,在体内形成一团云,没入古树之中,凝聚为武道果实,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会成为武道果实。
但足足有三十六枚这样的武道果实,可谓是大丰收。
只不过顾锦年暂时没有心情去管这个。
他今日所作所为,并不是为了得到奖励,而是心中一口气。
“陛下有旨,百官入朝。”
此时。
随着太监之声响起,宫外百官神色微微一变。
但很快,他们齐齐朝着皇宫内走去。
因为他们知道,皇帝要出手了。
随着百官入内后,一道身影也出现在顾锦年身旁。
是他的父亲,顾千舟。
“锦年。”
“回家了。”
他缓缓出声,眼神当中也有些复杂,因为一时之间,他看不穿自己这个儿子。
想想看啊,几个月前,顾锦年还是一个纨绔子弟。
可几个月后,顾锦年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惊天动地的。
但他并没有其他怀疑,反倒是认为顾锦年一直在藏,藏了十六年。
如此,他反而心痛,觉得是顾家给顾锦年太大的压力,太多的负担,不然的话,也不至于如此。
很快,顾千舟带着顾锦年朝顾家走去。
街道路上,所有百姓看到顾锦年的身影,一时之间眼中皆然露出敬佩目光。
更是有人老者深深一拜。
顾锦年赢得民心。
靠的不是顾家,而是他自己。
面对百姓之拜,顾锦年沉默不语。
如此。
大夏皇宫内。
随着满朝文武入朝。
永盛大帝直接出声了。
“今日,镇国公之孙,顾锦年为万民伸冤请罪,尔等有何看法?”
永盛大帝开口。
他望着百官文臣,等待着他们的答复。
可实际上,无论百官怎么回答,事实已经改变不了了。
“既天意者,臣无有任何建议。”
“天意已定,人心所向,臣等无异议。”
百官齐齐开口,在这个时候,没有人敢忤逆皇帝,因为这件事情已经不是简单的政治争斗了,而是天意。
他们敢怒怼皇帝,敢直言皇帝的不是,可却不敢忤逆民意。
没有人敢这样做。
“好。”
永盛大帝点了点头,群臣的表现,他很满意。
“既然如此,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听令。”
“由宰相李善拟旨,你们二人调遣精锐,前往江宁郡,赵爱卿,朕要你三天内,根据百姓之言,调查江宁郡所有女干商,包括贪官污吏,一但发现,全部缉拿江宁大牢。”
“由刑部审查,一但认罪画押,于江宁郡菜场斩首,以儆效尤。”
“若有不服者,全家抄斩。”
“再由户部派人,查清家产,充公救灾,再令悬灯司仔细调查,江宁洪灾是否另有隐情,一切涉及者,格杀勿论。”
“若有朝中之人,则满门抄斩。”
“再者,提前京察,朕要吏部一个月内完成京察,不可徇私枉法。”
“大夏诗会后,朕要设百官宴,同时朕还要为民下旨,京察之内,大夏境内所有百姓,若有冤情者,各府各县,必须从重处理。”
“但凡有官商勾结,欺压百姓,鱼肉一乡者,杀无赦。”
“尔等明白吗?”
永盛大帝开口。
只是这一番话,让满朝文武神色一变。
因为事情比他们预料的还要严重十倍。
原因无他。
永盛大帝明显就是要借助这次机会,清除王朝最大的毒瘤。
世家门阀。
这是所有帝王都痛恨的存在,也是所有帝王都忌惮的存在。
世家门阀,是太祖都不敢动弹的存在。
而今,永盛大帝所作所为,就是在挑战他们,这种事情很恐怖,极有可能会颠覆王朝。
这朝堂之上,可能就有一半来自世家门阀。
而整个大夏王朝,基本上一半以上的官员,都出身世家门阀,而剩下的官员,即便不是出身世家门阀,也与这些世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可以说,大夏真正的主人,不是眼前这位帝王,而是那群世家门阀。
这不是什么隐藏的秘密。
相反这是一种常理,毕竟总有人富有,也总有人贫穷,而当权者为了集权,可以允许世家门阀的存在,但绝对不允许这些世家门阀不是自己人。
对世家下手,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但如此公然针对,才是真正的麻烦。
“陛下。”
“江宁郡商吏,致百姓于水火之中,天理难容,臣等明白,可不能因洪灾之事,牵扯太多,新朝刚立,需仁政建民心,不可以杀止杀,还望陛下三思。”
此时,礼部尚书杨开第一个出面说话,他劝说永盛大帝,不能以杀止杀。
随着杨开出面。
更多官员也纷纷出面了。
“请陛下三思,江宁郡之事,天神共愤,可的确不能牵扯太多,当务之急,是稳定江宁郡十九府为重啊。”
“陛下三思。”
“陛下三思啊。”
一道道身影响起,每一个开口劝说之人,与世家或多或少有关联,即便是没有关联的,也要主动上前。
动世家。
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也绝对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太祖当年都无法完成这个成就,永盛大帝自然也完成不了。
这不是个人能力强不强的问题,而是时机没有成熟。
贸然行动,会导致内部矛盾瞬间加剧,到时候江山可能又要易主,只是这话他们不敢说,也不会说。
毕竟永盛大帝能坐在这个位置上,当年也靠了不少世家门阀的帮助。
现在动手,绝对不是一件明智之事。
“这是民意。”
永盛大帝开口,面色冰冷。
“请陛下三思。”
众臣低着头,动三大世家已经算是极限了,还要继续动其他人,真的不行。
看着满朝文武的态度。
永盛大帝有些沉默。
他的确想要借助这次机会,去动大夏的世家,可没想到的是,在如此民意之下,满朝文武都敢这般。
这让他瞬间明白,世家有多可怕。
他心头有一股气。
一股怒气。
可他也知道,若是动了世家,国本将会动摇。
其主要原因太简单了,大夏王朝一直有一个内乱。
建德。
他一日不死,永盛大帝一日睡不好觉。
毕竟他是太祖钦点的继位者,而自己得位,的的确确不干净。
十二年励精图治,也改变不了有些人对建德的忠心。
如今若是动世家门阀,那对自己来说,的确是极大的打击。
刹那间。
永盛大帝冷静下来了。
望着众臣。
他缓缓开口道。
“是朕有些激进了。”
“千里饿殍图,实乃人间惨状,朕无法闭眼,怕看见万千难民啊。”
永盛大帝开口,找了一个台阶下。
听到这话,众臣也纷纷暗自松了口气。
他们就怕永盛大帝一意孤行。
“只不过,发生此事,民心动摇,若不严惩也是不行。”
“下一道旨意,让各地富商捐赠银两至江宁郡。”
“由户部来收,若是有不从者,就别怪朕心狠手辣了。”
永盛大帝话锋一转。
不杀也就不杀。
但要说一点麻烦都不找,那也不行。
必须要让他们付出一定代价。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依旧有些沉默。
不过很快,李善的声音响起。
“陛下圣明。”
他第一时间开口,群臣也没有啰嗦,连忙高呼一句陛下圣明。
想想也是,刀子躲了,也不可能什么都不罚。
命面前,银子不算什么,尤其是对这些富商。
“好了,诸位爱卿将此事好好办下吧。”
“对了,今日顾锦年为民伸冤,又平定江宁郡之灾,诸位爱卿认为,该如何封赏?”
此时,永盛大帝提到了一个关键之事。
那就是顾锦年的封赏。
听到这话,满朝文武先是沉默,武官则第一时间站了出来。
“陛下,顾锦年小小年纪,却能为朝廷平定如此大事,此乃我大夏第一俊杰也,尤其是今日为民伸冤,古今往来少有者。”
“臣敬佩顾锦年,也敬重顾锦年,所以臣恳请陛下,赐侯。”
武官开口,这是镇国公一脉的人,而且没有任何一丝不好意思,上来就帮顾锦年要个侯位。
可此话一说,满朝文官不答应了。
“不可。”
“顾锦年之功劳,臣觉得的确不俗,可封侯之事,太过于大了,再者顾锦年连及冠都没有,这就封侯,有些欠妥。”
“臣认为,赏赐金银,外加京都骑马之权,以及三颗王珠,再为他准备翰林院侍讲之职,刚刚好。”
“既有皇恩在内,也有官职在其,可谓是皇恩浩荡。”
礼部左侍郎第一时间站出来否决。
事,虽然顾锦年办好了,而且办的很漂亮,无可挑剔,外加上为民伸冤,的的确确得之民心。
可直接封侯,你不是在这里开玩笑?
古今往来,为臣也,最大的梦想,不就是封侯拜相?
十六岁封侯,太离谱了,也太夸张了。
的确,礼部左侍郎所言,引来一众文官认可。
赏赐金银良田,这是标配,三颗王珠这是皇恩,大夏王朝中,王珠代表着一种无上荣耀,唯独对江山社稷有极大的贡献,才可赏赐一枚王珠,若得十二枚王珠,不是侯爵胜似侯爵,基本上封侯拜相也是迟早的事情。
就好比大夏目前所有的侯爵,没有一个拥有十二王珠,当朝宰相李善,也只有两枚王珠,现在给顾锦年三枚,也算是皇恩浩荡。
再给一个五品翰林院侍讲之职,也算是一种厚爱。
毕竟当朝状元,刚开始也只有六品官职,从五品开始当官,这绝对没什么大问题。
但这话一说,一众武官不乐意了。
“翰林院侍讲?你可真说得出口,锦年立下泼天功劳,就给他一个这样的官职?你是在这里逗老夫笑的吗?”
“这要是传出去了,天下人都要笑话我们大夏王朝,建如此之功劳,才给个五品?”
“可笑,泼天的功劳,给个五品官?封侯有些夸张,但又不是不可以?”
“这要换作是你们文官后人,别说封侯了,给个公爵只怕你们都觉得少吧?”
“赵铭,你少在这里打压贤臣,你可知道平定江宁郡是件什么事吗?若按尔等之前的办法,朝廷至少需拨款两万万两白银赈灾救民。”
“而且这当中只怕有百万百姓死于非命,顾锦年为朝廷节省两万万两白银,挽救数以百万的百姓于水火之中,给个五品?你这话敢在镇国公面前说吗?”
“一群狗一样的东西,是不是要我等请镇国公过来,再把你们揍一顿,你们才老实?”
武官们直接沸腾,一个个面红耳赤。
顾锦年立下这样的功劳,再他们眼里看来,封个侯还真不是什么大问题。
虽然有那么一点点过分,十六岁的侯爷,够离谱夸张,可问题是,顾锦年配吗?配啊。
完全配啊。
再说了,古今往来都没有这样的事情,难不成就不可以有?新规矩不就是被人打破了,才出现的吗?
面对武官的怒吼。
礼部左侍郎一点都不虚,神色平静道。
“此乃礼法,十六岁封侯,听起来是风光无限,可对王朝来说不是件好事,扶罗王朝,大金王朝,只怕要笑话我大夏王朝,胡乱封侯。”
“此为礼法为不容也,顾锦年所作所为,老夫敬佩,可敬佩归敬佩,一切需照礼法而来。”
他神色坚定道。
顾锦年是镇国公之孙,镇国公是武将之首,其子临阳侯,已经得到镇国公太多关照,以镇国公不上朝为代价封侯。
现在又要让顾锦年封侯?
一门三英杰?
这可能吗?
当初临阳侯,也就是顾锦年的父亲,顾千舟,立下战功上百件,平定北部所有流寇土匪,定国内之之乱。
外加上镇国公也做出诸多让步,等等之事,才得以封侯。
就因为解决一个江宁郡之难,现在给顾锦年封侯?他们不会答应,也绝对不可能答应。
“陛下,顾锦年的确有不世之才,是我大夏之福,可顾家已经有一位国公还有一位王侯,若再封爵,只怕会惹来风言风语。”
“再者,顾锦年还未及冠,年龄尚小,纵有才华天赋,可朝堂深似海,不可因为一些奇思妙想,就此封侯。”
“于礼法而不容,于体制也不容,臣认为赵侍郎所言,刚好。”
吏部左侍郎也跟着出来说话了。
也是不同意封侯。
一瞬间,争议之声极大,主要人物都没有出来发表意见,大多数都是各部手下你争我吵。
永盛大帝也听烦了。
不过封侯也有些夸张。
“好了。”
他开口,制止众人争议。
紧接着开口道。
“赐顾锦年六枚王珠,他如今还未及冠,恰好如今也在大夏书院,等他从大夏书院出来,再给予嘉赏。”
“若期间还有功劳,并不是不可以打破规矩,若无功劳,朕再行定夺。”
永盛大帝开口,现在封侯,的确不可能,但礼部和吏部说的方案,他也不认同。
这么大的事情,给个五品?顾锦年好说歹说也是朕的外甥吧?
他有些不服。
只不过现在说什么也太早了,顾锦年没及冠,等明年从大夏书院出来,自己这个当舅舅的给他及冠,然后看情况而定。
倘若这一年内,顾锦年又做了一些了不起的事情。
他还真想给自己这个外甥封个侯。
只不过现在的确时机不成熟。
但是吧,这帮人说话是有够难听的,什么叫做我外甥不配?
&nbs... -->>
“朕,准。”
坚定之声自皇宫内传来。
这是帝王的许诺,也是帝王的态度。
江宁郡难民之苦,全然聚集在这张千里饿殍图上。
京都百姓跪下请愿。
顾锦年三请降罪。
无论是天意,还是民心,永盛大帝都不可忤逆大势。
但最主要的原因,身为帝王,他也不会姑息这种情况,如果顾锦年没有凝聚出这般的天象。
或许他会从长计议,先杀鸡儆猴,再一步一步去收割,不可操之过急。
可现在天象一出,民心所向,他可以肆无忌惮的出手。
民心之剑,所向睥睨,是天地之间最锋利之剑。
得到永盛大帝的答复。
宫门之外。
顾锦年再次深深一拜。
京都百姓也朝着永盛大帝一拜,随后大声呼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姓下跪,高呼万岁,文武百官也在这一刻跟着下跪。
大夏无有跪拜礼。
可今日必须要拜,象征顺从天意。
而李善等人虽跪下膜拜,可目光却不由落在顾锦年身上。
他们内心震撼,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顾锦年乃为变数。
朝堂当中的变数。
政治不是这般,虽一腔热血,看起来做了一件民心所向之事,可对于朝堂来说,对于大夏来说,杀商终究是不好的事情。
不仅仅是李善,所有文官对顾锦年都产生了一种莫名想法。
顾锦年才华横溢,他们认可。
顾锦年惊为天人,他们也认可。
可这并不代表,顾锦年未来能成为一个好官。
过刚易折啊。
文官是这般,而那些儒臣却不一样,他们望着顾锦年,心中深深感触。
当朝儒臣之首,朱渊静静看着顾锦年,口中也喃喃自语着几句话。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好一个兴亡百姓苦啊,好一个百姓苦啊。”
“顾锦年,有儒道圣人之资。”
朱渊出声,他乃儒臣之首,在朝堂当中,其地位与宰相相同,不弱于镇国公。
只是朱渊如镇国公一般,平日不上朝,但其名声威望,不弱于苏文景。
苏文景乃是儒道清流之首,然而朱渊则是儒道圣学之首,两者皆是文坛大家。
只不过苏文景因半只脚踏入圣境,更有名罢了。
“圣人之资?先生,这顾锦年当真有如此天资?”
有儒臣惊愕,忍不住开口。
朱渊的评价太高了,虽然顾家一直在吹嘘,顾锦年有圣人之资,可明眼人都知道,自家开心罢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朱渊亲自承认顾锦年有圣人之资,这就不得了啊。
“纵观古今,有谁十六岁能著出千古文章?又有谁十六岁写出镇国诗?还有谁十六岁敢为千万生民请命?”
“更是著下千古诗词,这样的人,古往今来有吗?”
“顾锦年能不能成圣,老夫不敢完全确定,可他未来的成就,绝对不弱于我。”
朱渊认真出声,他对顾锦年的评价,可谓是极其之高。
尤其是,顾锦年这般的不畏强权,让他深深敬佩。
要知道顾锦年本身也是权贵,这才是让他更加敬佩的地方。
普通人不畏强权,大不了一死了之。
可权贵得罪权贵,一般都是有利益冲突。
没有利益冲突,他们一定不会出手,而现在顾锦年在没有任何利益回报,甚至还要得罪不少人的情况下,为民伸冤,这种精神是真正令他所感动。
且让朱渊感到惭愧。
可以说,顾锦年今日所作所为,不仅仅是得到了民心,在天下读书人心中,也占据一席之地。
尤其是在大夏读书人心中。
光是这件事情,往后谁见到顾锦年一声,也要尊称一句世子殿下。
皇宫内。
太子,秦王,魏王,三人静静看向天穹的景象。
太子眼中是震撼。
而秦王眼中是激动,还有一种喜悦。
至于魏王殿下则是惊叹。
太子与秦王二人,皆有不同的心思。
只不过,大夏京都内,同样有一道身影,望着天穹,眼神当中充满着复杂。
也就在此时。
天穹之上,那千里饿殍图逐渐消失。
雨过天晴,一缕缕阳光投射而来,洒落在顾锦年身上。
与此同时,一股青白色的光芒,全部灌入顾锦年体内,这是天地浩然正气。
而顾锦年体内的才气,也在一瞬突破,抵达养气举人境。
这是儒道第二境界,而且因为这真正的天地浩然正气,顾锦年直接抵达第二境圆满。
只要立言,便可抵达第三境,为立言进士,也就是知圣立言。
与此同时,恐怖的浩然正气,在体内形成一团云,没入古树之中,凝聚为武道果实,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会成为武道果实。
但足足有三十六枚这样的武道果实,可谓是大丰收。
只不过顾锦年暂时没有心情去管这个。
他今日所作所为,并不是为了得到奖励,而是心中一口气。
“陛下有旨,百官入朝。”
此时。
随着太监之声响起,宫外百官神色微微一变。
但很快,他们齐齐朝着皇宫内走去。
因为他们知道,皇帝要出手了。
随着百官入内后,一道身影也出现在顾锦年身旁。
是他的父亲,顾千舟。
“锦年。”
“回家了。”
他缓缓出声,眼神当中也有些复杂,因为一时之间,他看不穿自己这个儿子。
想想看啊,几个月前,顾锦年还是一个纨绔子弟。
可几个月后,顾锦年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惊天动地的。
但他并没有其他怀疑,反倒是认为顾锦年一直在藏,藏了十六年。
如此,他反而心痛,觉得是顾家给顾锦年太大的压力,太多的负担,不然的话,也不至于如此。
很快,顾千舟带着顾锦年朝顾家走去。
街道路上,所有百姓看到顾锦年的身影,一时之间眼中皆然露出敬佩目光。
更是有人老者深深一拜。
顾锦年赢得民心。
靠的不是顾家,而是他自己。
面对百姓之拜,顾锦年沉默不语。
如此。
大夏皇宫内。
随着满朝文武入朝。
永盛大帝直接出声了。
“今日,镇国公之孙,顾锦年为万民伸冤请罪,尔等有何看法?”
永盛大帝开口。
他望着百官文臣,等待着他们的答复。
可实际上,无论百官怎么回答,事实已经改变不了了。
“既天意者,臣无有任何建议。”
“天意已定,人心所向,臣等无异议。”
百官齐齐开口,在这个时候,没有人敢忤逆皇帝,因为这件事情已经不是简单的政治争斗了,而是天意。
他们敢怒怼皇帝,敢直言皇帝的不是,可却不敢忤逆民意。
没有人敢这样做。
“好。”
永盛大帝点了点头,群臣的表现,他很满意。
“既然如此,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听令。”
“由宰相李善拟旨,你们二人调遣精锐,前往江宁郡,赵爱卿,朕要你三天内,根据百姓之言,调查江宁郡所有女干商,包括贪官污吏,一但发现,全部缉拿江宁大牢。”
“由刑部审查,一但认罪画押,于江宁郡菜场斩首,以儆效尤。”
“若有不服者,全家抄斩。”
“再由户部派人,查清家产,充公救灾,再令悬灯司仔细调查,江宁洪灾是否另有隐情,一切涉及者,格杀勿论。”
“若有朝中之人,则满门抄斩。”
“再者,提前京察,朕要吏部一个月内完成京察,不可徇私枉法。”
“大夏诗会后,朕要设百官宴,同时朕还要为民下旨,京察之内,大夏境内所有百姓,若有冤情者,各府各县,必须从重处理。”
“但凡有官商勾结,欺压百姓,鱼肉一乡者,杀无赦。”
“尔等明白吗?”
永盛大帝开口。
只是这一番话,让满朝文武神色一变。
因为事情比他们预料的还要严重十倍。
原因无他。
永盛大帝明显就是要借助这次机会,清除王朝最大的毒瘤。
世家门阀。
这是所有帝王都痛恨的存在,也是所有帝王都忌惮的存在。
世家门阀,是太祖都不敢动弹的存在。
而今,永盛大帝所作所为,就是在挑战他们,这种事情很恐怖,极有可能会颠覆王朝。
这朝堂之上,可能就有一半来自世家门阀。
而整个大夏王朝,基本上一半以上的官员,都出身世家门阀,而剩下的官员,即便不是出身世家门阀,也与这些世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可以说,大夏真正的主人,不是眼前这位帝王,而是那群世家门阀。
这不是什么隐藏的秘密。
相反这是一种常理,毕竟总有人富有,也总有人贫穷,而当权者为了集权,可以允许世家门阀的存在,但绝对不允许这些世家门阀不是自己人。
对世家下手,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但如此公然针对,才是真正的麻烦。
“陛下。”
“江宁郡商吏,致百姓于水火之中,天理难容,臣等明白,可不能因洪灾之事,牵扯太多,新朝刚立,需仁政建民心,不可以杀止杀,还望陛下三思。”
此时,礼部尚书杨开第一个出面说话,他劝说永盛大帝,不能以杀止杀。
随着杨开出面。
更多官员也纷纷出面了。
“请陛下三思,江宁郡之事,天神共愤,可的确不能牵扯太多,当务之急,是稳定江宁郡十九府为重啊。”
“陛下三思。”
“陛下三思啊。”
一道道身影响起,每一个开口劝说之人,与世家或多或少有关联,即便是没有关联的,也要主动上前。
动世家。
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也绝对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太祖当年都无法完成这个成就,永盛大帝自然也完成不了。
这不是个人能力强不强的问题,而是时机没有成熟。
贸然行动,会导致内部矛盾瞬间加剧,到时候江山可能又要易主,只是这话他们不敢说,也不会说。
毕竟永盛大帝能坐在这个位置上,当年也靠了不少世家门阀的帮助。
现在动手,绝对不是一件明智之事。
“这是民意。”
永盛大帝开口,面色冰冷。
“请陛下三思。”
众臣低着头,动三大世家已经算是极限了,还要继续动其他人,真的不行。
看着满朝文武的态度。
永盛大帝有些沉默。
他的确想要借助这次机会,去动大夏的世家,可没想到的是,在如此民意之下,满朝文武都敢这般。
这让他瞬间明白,世家有多可怕。
他心头有一股气。
一股怒气。
可他也知道,若是动了世家,国本将会动摇。
其主要原因太简单了,大夏王朝一直有一个内乱。
建德。
他一日不死,永盛大帝一日睡不好觉。
毕竟他是太祖钦点的继位者,而自己得位,的的确确不干净。
十二年励精图治,也改变不了有些人对建德的忠心。
如今若是动世家门阀,那对自己来说,的确是极大的打击。
刹那间。
永盛大帝冷静下来了。
望着众臣。
他缓缓开口道。
“是朕有些激进了。”
“千里饿殍图,实乃人间惨状,朕无法闭眼,怕看见万千难民啊。”
永盛大帝开口,找了一个台阶下。
听到这话,众臣也纷纷暗自松了口气。
他们就怕永盛大帝一意孤行。
“只不过,发生此事,民心动摇,若不严惩也是不行。”
“下一道旨意,让各地富商捐赠银两至江宁郡。”
“由户部来收,若是有不从者,就别怪朕心狠手辣了。”
永盛大帝话锋一转。
不杀也就不杀。
但要说一点麻烦都不找,那也不行。
必须要让他们付出一定代价。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依旧有些沉默。
不过很快,李善的声音响起。
“陛下圣明。”
他第一时间开口,群臣也没有啰嗦,连忙高呼一句陛下圣明。
想想也是,刀子躲了,也不可能什么都不罚。
命面前,银子不算什么,尤其是对这些富商。
“好了,诸位爱卿将此事好好办下吧。”
“对了,今日顾锦年为民伸冤,又平定江宁郡之灾,诸位爱卿认为,该如何封赏?”
此时,永盛大帝提到了一个关键之事。
那就是顾锦年的封赏。
听到这话,满朝文武先是沉默,武官则第一时间站了出来。
“陛下,顾锦年小小年纪,却能为朝廷平定如此大事,此乃我大夏第一俊杰也,尤其是今日为民伸冤,古今往来少有者。”
“臣敬佩顾锦年,也敬重顾锦年,所以臣恳请陛下,赐侯。”
武官开口,这是镇国公一脉的人,而且没有任何一丝不好意思,上来就帮顾锦年要个侯位。
可此话一说,满朝文官不答应了。
“不可。”
“顾锦年之功劳,臣觉得的确不俗,可封侯之事,太过于大了,再者顾锦年连及冠都没有,这就封侯,有些欠妥。”
“臣认为,赏赐金银,外加京都骑马之权,以及三颗王珠,再为他准备翰林院侍讲之职,刚刚好。”
“既有皇恩在内,也有官职在其,可谓是皇恩浩荡。”
礼部左侍郎第一时间站出来否决。
事,虽然顾锦年办好了,而且办的很漂亮,无可挑剔,外加上为民伸冤,的的确确得之民心。
可直接封侯,你不是在这里开玩笑?
古今往来,为臣也,最大的梦想,不就是封侯拜相?
十六岁封侯,太离谱了,也太夸张了。
的确,礼部左侍郎所言,引来一众文官认可。
赏赐金银良田,这是标配,三颗王珠这是皇恩,大夏王朝中,王珠代表着一种无上荣耀,唯独对江山社稷有极大的贡献,才可赏赐一枚王珠,若得十二枚王珠,不是侯爵胜似侯爵,基本上封侯拜相也是迟早的事情。
就好比大夏目前所有的侯爵,没有一个拥有十二王珠,当朝宰相李善,也只有两枚王珠,现在给顾锦年三枚,也算是皇恩浩荡。
再给一个五品翰林院侍讲之职,也算是一种厚爱。
毕竟当朝状元,刚开始也只有六品官职,从五品开始当官,这绝对没什么大问题。
但这话一说,一众武官不乐意了。
“翰林院侍讲?你可真说得出口,锦年立下泼天功劳,就给他一个这样的官职?你是在这里逗老夫笑的吗?”
“这要是传出去了,天下人都要笑话我们大夏王朝,建如此之功劳,才给个五品?”
“可笑,泼天的功劳,给个五品官?封侯有些夸张,但又不是不可以?”
“这要换作是你们文官后人,别说封侯了,给个公爵只怕你们都觉得少吧?”
“赵铭,你少在这里打压贤臣,你可知道平定江宁郡是件什么事吗?若按尔等之前的办法,朝廷至少需拨款两万万两白银赈灾救民。”
“而且这当中只怕有百万百姓死于非命,顾锦年为朝廷节省两万万两白银,挽救数以百万的百姓于水火之中,给个五品?你这话敢在镇国公面前说吗?”
“一群狗一样的东西,是不是要我等请镇国公过来,再把你们揍一顿,你们才老实?”
武官们直接沸腾,一个个面红耳赤。
顾锦年立下这样的功劳,再他们眼里看来,封个侯还真不是什么大问题。
虽然有那么一点点过分,十六岁的侯爷,够离谱夸张,可问题是,顾锦年配吗?配啊。
完全配啊。
再说了,古今往来都没有这样的事情,难不成就不可以有?新规矩不就是被人打破了,才出现的吗?
面对武官的怒吼。
礼部左侍郎一点都不虚,神色平静道。
“此乃礼法,十六岁封侯,听起来是风光无限,可对王朝来说不是件好事,扶罗王朝,大金王朝,只怕要笑话我大夏王朝,胡乱封侯。”
“此为礼法为不容也,顾锦年所作所为,老夫敬佩,可敬佩归敬佩,一切需照礼法而来。”
他神色坚定道。
顾锦年是镇国公之孙,镇国公是武将之首,其子临阳侯,已经得到镇国公太多关照,以镇国公不上朝为代价封侯。
现在又要让顾锦年封侯?
一门三英杰?
这可能吗?
当初临阳侯,也就是顾锦年的父亲,顾千舟,立下战功上百件,平定北部所有流寇土匪,定国内之之乱。
外加上镇国公也做出诸多让步,等等之事,才得以封侯。
就因为解决一个江宁郡之难,现在给顾锦年封侯?他们不会答应,也绝对不可能答应。
“陛下,顾锦年的确有不世之才,是我大夏之福,可顾家已经有一位国公还有一位王侯,若再封爵,只怕会惹来风言风语。”
“再者,顾锦年还未及冠,年龄尚小,纵有才华天赋,可朝堂深似海,不可因为一些奇思妙想,就此封侯。”
“于礼法而不容,于体制也不容,臣认为赵侍郎所言,刚好。”
吏部左侍郎也跟着出来说话了。
也是不同意封侯。
一瞬间,争议之声极大,主要人物都没有出来发表意见,大多数都是各部手下你争我吵。
永盛大帝也听烦了。
不过封侯也有些夸张。
“好了。”
他开口,制止众人争议。
紧接着开口道。
“赐顾锦年六枚王珠,他如今还未及冠,恰好如今也在大夏书院,等他从大夏书院出来,再给予嘉赏。”
“若期间还有功劳,并不是不可以打破规矩,若无功劳,朕再行定夺。”
永盛大帝开口,现在封侯,的确不可能,但礼部和吏部说的方案,他也不认同。
这么大的事情,给个五品?顾锦年好说歹说也是朕的外甥吧?
他有些不服。
只不过现在说什么也太早了,顾锦年没及冠,等明年从大夏书院出来,自己这个当舅舅的给他及冠,然后看情况而定。
倘若这一年内,顾锦年又做了一些了不起的事情。
他还真想给自己这个外甥封个侯。
只不过现在的确时机不成熟。
但是吧,这帮人说话是有够难听的,什么叫做我外甥不配?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