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53wx.com,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正月初一的确是个好天气,也是县城最热闹的一天。
县里从84年开始就在年初一组织民俗团拜活动,除边远山区的乡镇外,县城周边的几个乡镇都要组织丰富的传统节目表演,再加上县直的各单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民俗表演队伍。队伍在万山街县政府门口集合,然后向西到酒厂再拐到水镜路上,一路向东而去。经过的每个单位都会准备好鞭炮,只要队伍到达就会燃放起来以示感谢。表演队伍的每位成员也会因为鞭炮的响起而更加卖力地去进行表演,所到之处,路两侧皆是被围得水泄不通。
据老人们说,南漳县是一个民间艺术十分发达的地方,而这些艺术源自古楚的时候,作为古楚国的发源地及核心地,人们一直保持着用不同的舞蹈或是表演形式进行祭祀或是庆祝。
今年的这些表演似乎比前两年丰富了许多。除了之前的腰鼓队、采莲船、蚌壳精、秧歌队之外,今年还增加了舞龙队、舞狮队、高跷队。这舞龙队可是个力气活儿,所以就落在了搬运站职工的身上;而舞狮队也是好几个单位的年轻人组成的,南漳的舞狮也是流传甚久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属于北狮的传承;高跷队来自东巩镇,这是个传统的活儿,能踩在几十公分的木柱上行走自如已经实属不易了,如果再能上下翻腾平稳着地或是来回舞动,没有几年的工夫,怕是要摔个稀碎。
南漳人的“年”是从早上的一碗饺子开始的。
一家人吃完饺子后,晚辈们会向家中长辈行跪拜礼,三叩首毕,长辈会从口袋里拿出早就焐热了的压岁钱,以求自己的晚辈在新的一年里多财多福。之后,一家人会整整齐齐地由长辈在前面带着,与隔壁四邻相互拜年祝福。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总会是最快乐的,走完一圈,每个孩子的所有口袋里都被各种干果、糖果、水果塞得满满当当,都会在这个时候抱怨妈妈为自己准备的新衣服口袋太小了。一圈走完之后,有长辈的家庭就会返回家中,等待自己的亲戚登门拜年。
南漳人的新年一般是这样过的。年初一亲戚之间相互走动;年初二已婚的男子会携带礼物到媳妇儿家走动;年初三到初五,相好的同学、同事间开始走动;年初六到正月三十,就开始了各自的“春酒”时光了,基本上这段时间,擅酒男人们没有清醒的时候,每个人都似活在云端,走路都像是飘着的,还带着风。
年初一的热闹陈晓娜没有赶上,年初二中午回到县城时,她却赶上了一波又一波“幸福烦恼”似的“风暴”。
原来,年初一的时候,陈晓娜所参与的市县两级“春晚”都在各自的电视频道里进行了滚动播出,几乎全城的人都看到了她在两级“春晚”的精彩表现,这让他们从汽车站开始就受到了陌生人的“礼遇”。回到陈国强单位家属院,更是感受到了邻居们不同于往日的热情。
过完年就要搬离这里了,陈国强的领导知道他们一家回来了,就赶紧登门,算是做最后的话别,寒暄之中免不了对陈晓娜的溢美之辞;领导们一走,邻居们一波儿接一波儿的紧接着来了,都是陈国强很多年的同事,他们大都和那些领导一样,寒暄中总忘不了称赞着陈晓娜,弄得全家人既开心又烦恼。趁着午饭回娘家的机会,索性就待在娘家了,一直到初三吃过午饭后一家人才又重新回到家中。
回家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兑现陈晓娜对同学们的承诺,再加上陈国强和李玉芹也有些旧同事和领导需要招待下,虽然马上就要离开这里了,但是必要的情谊还是需要加以巩固的。
回板桥之前,家里已经被李玉芹和孩子们收拾了一番,有些东西,年前已经被陈国强新单位派来的人和车拉到襄樊的新家里去了,余下的东西不多,也是就生活上需要的一些物品。
家里三、四天没人,房间不脏也不乱,只是落了一些浮尘。可能是因为屋内摆设少了许多,再加上接连几天没有生火做饭的缘故,给人的感觉比平时清冷了许多。
李玉芹开始给大家分工,陈晓娜带着弟弟负责全屋的卫生,而自己和陈国强重点负责清理从板桥和娘家带回来的食材,除了有一些是要带到襄樊去的,余下的全部配好,再加上刚才和陈国强去农贸市场新采买的食材,备了差不多五桌的量,一家人这才轻松地在客厅里坐在一起。当客厅里的火盆重新被陈国强燃起的时候,这个家才有了久别的“烟火气”。
初四那天的饭局,陈晓娜并没有邀请其他同学。除了何志彬、郑雨、卢佩姗,她不知道还能邀请谁?在襄樊的时候,她也曾琢磨过这件事情,突然感觉到自己特失败,长到十八岁,能被自己称为朋友的人居然只有他们三个。不过,有一个人例外,钱碧尘。自从她参加了“卡拉oK大赛”以后,钱碧尘在她的眼里就是亦师亦友的人,而钱碧尘似乎也是把她视为自己的朋友一般。
在何志彬他们三人的眼里,钱碧尘永远都是老师,他们能理解陈晓娜与钱老师亲近的理由,却不能理解她们像朋友一样相处的事实。而在钱碧尘的眼中,这三个人和陈晓娜既有区别又无二样,只是关系上没有陈晓娜那般密切而已。有一点是所有人默认的共识,年龄!几乎无差别的事实,让大家相处起来相对简单且没有想象得那般拘谨。
孩子们的饭局和大人们相比要简单许多,陈国强还在厨房忙着收拾菜的时候,他们几个已经有了明显的饱腹感,但是出于尊重,还是挨到了所有菜上齐之后。
李玉芹也是老师,在她的视界里,学生和老师始终是有距离的,对于钱碧尘,她既羡慕又充满了好奇。她原本不想扎进这群孩子堆儿里,但是想到钱老师第一次到家来,如果自己和陈国强都不出面参与,会显得有些失礼,只好硬着头皮陪坐,也算是尽一下家长的情谊。
陈家的饭桌上没有年夜饭的二十八道菜,但也是把一张中间可以旋转的圆桌摆得满满当当。席间没有酒,也自然少了酒杯不断碰撞的响声,可能是李玉芹和钱碧尘的存在,何志彬他们没有平时那么能放得开,这顿饭显得多少有些拘谨。
饭后,卢佩姗提议,去爬玉溪山。
李玉芹看了看外面低沉的天,提醒他们爬山时要注意安全。
钱碧尘似乎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让何志彬他们三个人感觉到不自在,就借口还有地方要去就先告辞了。
出门的时候,天的确十分低沉,像是要下雪的前兆。
四个人骑了三部车,原本卢佩姗的建议是两部车就可以,她和郑雨一部,陈晓娜坐何志彬的车。但是陈晓娜坚持要自己骑一部,大家也就没话说了,卢佩姗和郑雨看到了何志彬满脸的失望。
他们四个已经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来爬玉溪山了。小时候爬玉溪山只要不进白马洞是不用买门票的,当然,那个时候蛮河上还没有桥,过河需要穿过滚水坝中的石凳子。冬天还可以,水流温和,即便是胆子再小的人走过去也没那么害怕;夏天则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水流湍急,撞击在石凳子后溅起的水花让总人感觉到一种心惊肉跳。正因为这样,这里被视为孩子们的禁地,大人们是绝对不会允许孩子们自己跑到这个地界的。
玉溪山在县城的南部,位于蛮水之滨,算是荆山的余脉。它的出名并非受荆山的影响,而是罗贯中的一部《三国演义》再加上央视播放的《诸葛亮》,伴随着“司马徽”、“水镜先生”的名号首先让众多“三国迷”认识了这里并记住了南漳。
正如何志彬他们记忆中的模样,原本这里没有山脚下的亭台楼阁,登山也极为便利。后来政府为了开发旅游资源,山脚下一直到蛮河大堤下的位置被围了起来,统称为“水镜庄”。按《三国演义》或是《三国志》的描述,这里曾经发生过“水镜荐诸葛”的故事。以前学习《隆中对》的时候,何志彬这般的少年还不敢相信,书上所描述的事情就在自己眼前发生,但真正探访这里的时候,除了白马洞以及那个关于白马穿越此洞直达四川的传说外,就再也没有一点司马徽的踪迹可循。
不过,现在这里的景象可是与原来大不相同了。
荐贤堂和草庐的落成,使这里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变得有迹可循,新开辟的花圃令这里有了生机。通往白马洞的途中,那条被称为“彝水”的小溪依旧清澈透底,溪上的石桥泛着青苔的痕迹。向上而升的“头天门”和“二天门”依旧陡直险峻,胆小的人爬上去并不容易,往往需要整个人弯下腰去,贴地而行,才能通过那漫长的石梯。到达白马洞的路径贴着山崖而起,沿途皆是蓊蓊郁郁的树木。
白马洞洞口飞檐临空,洞内寒凉无比,即使是炎热夏季也倍感凉意。山洞很深,深到不能抵达终点,越往里走越感觉空气稀薄,火把在里面也能被自动熄灭。几乎没有人敢往里探究,据说很多进去的人再也没见着走出来。
这对何志彬他们这样的少年十分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只引发了一种猜想,走进去的人之所以没有走出来,或许是像那匹白马一样,通过这端走到了四川的另一端。他们甚至相信,走进去的人没有消失,应该在四川生活着;但是转念又想着,既然还活着,为什么不回来呢?莫不是那端的四川更加美丽,让这些人留恋“蜀地”而忘返“楚”?也许,那就是这帮少年所不了解却又为之向往的“外面的世界”。
通往山顶的路有很多条,在“水镜庄”里,除了“彝水”边的小路可以直接上山,“头天门”和“二天门”均有分支可以上山。
山上的树很多,新开辟的登山路径是用石板铺就而成的。在玉溪山没有被开发之前,这里是县城最佳的风水阴地,很多人家的先人在亡故后都会选择葬在山中,最好的位置是向北的一面,任何一处都可以近望县城,也算是先人亡故后的一种守望,祈盼着子孙福泽延绵。
上山的路径两边到处都是坟茔,如果不是结伴而行,胆小的人怕是会被眼前的场景吓得迈不动腿。顺着这条路一直向上而行,大约半小时即可登顶。
玉溪山在荆山山脉中算不得“山”,两百六十多米的高度与那些高达上千米的山峰相比,不过就是一个小坡而已。这种高度对于郑雨这样的运动健将来说算不得什么,也就一口气的事儿;但对于卢佩姗和陈晓娜来说,爬一次山感觉就像蜕了一层皮似的。
要说这玉溪山顶并无其他风物,只是县里的电视转播站建在上面,担负着周边上百公里的电视转播要务,那时候转播站属于保密单位,一般人是无法接近的。
不过,在山顶上倒是可以环顾四野。
南边是一眼望不到尽头、连绵起伏的荆山群峰;西边是水水相连、山水相依的三道河水库;东边是一片开阔之地,笼罩在冬日的阴沉之下;北边就是近望远观的县城。
这大概是鸟瞰县城的最佳位置了。水镜路以北的楼群与蛮河边低矮的民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仿佛是现代与历史的遥相呼应。远处的楼群让何志彬他们感觉到县城的发展与未来,而眼前的民居间正在升腾而起的袅袅炊烟,又像是在提醒他们,这是永远不会消失的记忆。
“以前都没有注意到,站在这里看县城,原来这么美!”
四个人向北而立的时候,陈晓娜禁不住地发出了内心的感叹。
“那是因为我们都将离开这里,所以才会感觉到它很美。其实,它一直都是这样,不管我们在或是不在。”
卢佩姗最先被陈晓娜的情绪所感染,想到自己也将离开这里,话中满是留恋。
“姗姗说得很好!不管我们在或是不在,这片土地、这片我们生活了十八年的土地,依旧会在这里,不断更新,不断迎送着像我们这样即将走出去的子孙后代!”
何志彬也被她们两人的情感所点燃,对于即将到来的离别,颇感伤怀。
“你们这样不对,把情绪都拉低了,弄得我也差一点要和你们一样沦陷了。我和你们想的不一样,我觉得这里是我们的根,不管走到哪里,总有一天,还是要回到这里,用我们可能会很微薄的力量建设这里……”
郑雨的一番话让他们三位都愣住了,谁也没想到郑雨会有这样的情怀,更没有想到,他会说出这样的话。
“……你们都这么看着我干吗?莫不是我说错了什么?”
郑雨显然是被他们三个人看自己的表情吓到了。
“不!郑雨,你说得对!这里是我们的根,我们差一点忘了这个,可能是我们太想走出去的缘故吧!”
何志彬觉得郑雨说得对,在这一点上,让他感觉不如郑雨的情怀。
“说得没错!只是……我们谁都不知道,走出去后是否还能回归到这里……”
陈晓娜觉得,自己是肯定回不来了,她和他们三个人不一样,至少和何志彬、郑雨不一样,他们的父母都还在这里,而自己却是举家迁徙。
“没事的,以后想回到这里,告诉我就可以了!”
卢佩姗很明白陈晓娜的想法,她想不出什么样的语言才能抚慰... -->>
正月初一的确是个好天气,也是县城最热闹的一天。
县里从84年开始就在年初一组织民俗团拜活动,除边远山区的乡镇外,县城周边的几个乡镇都要组织丰富的传统节目表演,再加上县直的各单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民俗表演队伍。队伍在万山街县政府门口集合,然后向西到酒厂再拐到水镜路上,一路向东而去。经过的每个单位都会准备好鞭炮,只要队伍到达就会燃放起来以示感谢。表演队伍的每位成员也会因为鞭炮的响起而更加卖力地去进行表演,所到之处,路两侧皆是被围得水泄不通。
据老人们说,南漳县是一个民间艺术十分发达的地方,而这些艺术源自古楚的时候,作为古楚国的发源地及核心地,人们一直保持着用不同的舞蹈或是表演形式进行祭祀或是庆祝。
今年的这些表演似乎比前两年丰富了许多。除了之前的腰鼓队、采莲船、蚌壳精、秧歌队之外,今年还增加了舞龙队、舞狮队、高跷队。这舞龙队可是个力气活儿,所以就落在了搬运站职工的身上;而舞狮队也是好几个单位的年轻人组成的,南漳的舞狮也是流传甚久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属于北狮的传承;高跷队来自东巩镇,这是个传统的活儿,能踩在几十公分的木柱上行走自如已经实属不易了,如果再能上下翻腾平稳着地或是来回舞动,没有几年的工夫,怕是要摔个稀碎。
南漳人的“年”是从早上的一碗饺子开始的。
一家人吃完饺子后,晚辈们会向家中长辈行跪拜礼,三叩首毕,长辈会从口袋里拿出早就焐热了的压岁钱,以求自己的晚辈在新的一年里多财多福。之后,一家人会整整齐齐地由长辈在前面带着,与隔壁四邻相互拜年祝福。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总会是最快乐的,走完一圈,每个孩子的所有口袋里都被各种干果、糖果、水果塞得满满当当,都会在这个时候抱怨妈妈为自己准备的新衣服口袋太小了。一圈走完之后,有长辈的家庭就会返回家中,等待自己的亲戚登门拜年。
南漳人的新年一般是这样过的。年初一亲戚之间相互走动;年初二已婚的男子会携带礼物到媳妇儿家走动;年初三到初五,相好的同学、同事间开始走动;年初六到正月三十,就开始了各自的“春酒”时光了,基本上这段时间,擅酒男人们没有清醒的时候,每个人都似活在云端,走路都像是飘着的,还带着风。
年初一的热闹陈晓娜没有赶上,年初二中午回到县城时,她却赶上了一波又一波“幸福烦恼”似的“风暴”。
原来,年初一的时候,陈晓娜所参与的市县两级“春晚”都在各自的电视频道里进行了滚动播出,几乎全城的人都看到了她在两级“春晚”的精彩表现,这让他们从汽车站开始就受到了陌生人的“礼遇”。回到陈国强单位家属院,更是感受到了邻居们不同于往日的热情。
过完年就要搬离这里了,陈国强的领导知道他们一家回来了,就赶紧登门,算是做最后的话别,寒暄之中免不了对陈晓娜的溢美之辞;领导们一走,邻居们一波儿接一波儿的紧接着来了,都是陈国强很多年的同事,他们大都和那些领导一样,寒暄中总忘不了称赞着陈晓娜,弄得全家人既开心又烦恼。趁着午饭回娘家的机会,索性就待在娘家了,一直到初三吃过午饭后一家人才又重新回到家中。
回家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兑现陈晓娜对同学们的承诺,再加上陈国强和李玉芹也有些旧同事和领导需要招待下,虽然马上就要离开这里了,但是必要的情谊还是需要加以巩固的。
回板桥之前,家里已经被李玉芹和孩子们收拾了一番,有些东西,年前已经被陈国强新单位派来的人和车拉到襄樊的新家里去了,余下的东西不多,也是就生活上需要的一些物品。
家里三、四天没人,房间不脏也不乱,只是落了一些浮尘。可能是因为屋内摆设少了许多,再加上接连几天没有生火做饭的缘故,给人的感觉比平时清冷了许多。
李玉芹开始给大家分工,陈晓娜带着弟弟负责全屋的卫生,而自己和陈国强重点负责清理从板桥和娘家带回来的食材,除了有一些是要带到襄樊去的,余下的全部配好,再加上刚才和陈国强去农贸市场新采买的食材,备了差不多五桌的量,一家人这才轻松地在客厅里坐在一起。当客厅里的火盆重新被陈国强燃起的时候,这个家才有了久别的“烟火气”。
初四那天的饭局,陈晓娜并没有邀请其他同学。除了何志彬、郑雨、卢佩姗,她不知道还能邀请谁?在襄樊的时候,她也曾琢磨过这件事情,突然感觉到自己特失败,长到十八岁,能被自己称为朋友的人居然只有他们三个。不过,有一个人例外,钱碧尘。自从她参加了“卡拉oK大赛”以后,钱碧尘在她的眼里就是亦师亦友的人,而钱碧尘似乎也是把她视为自己的朋友一般。
在何志彬他们三人的眼里,钱碧尘永远都是老师,他们能理解陈晓娜与钱老师亲近的理由,却不能理解她们像朋友一样相处的事实。而在钱碧尘的眼中,这三个人和陈晓娜既有区别又无二样,只是关系上没有陈晓娜那般密切而已。有一点是所有人默认的共识,年龄!几乎无差别的事实,让大家相处起来相对简单且没有想象得那般拘谨。
孩子们的饭局和大人们相比要简单许多,陈国强还在厨房忙着收拾菜的时候,他们几个已经有了明显的饱腹感,但是出于尊重,还是挨到了所有菜上齐之后。
李玉芹也是老师,在她的视界里,学生和老师始终是有距离的,对于钱碧尘,她既羡慕又充满了好奇。她原本不想扎进这群孩子堆儿里,但是想到钱老师第一次到家来,如果自己和陈国强都不出面参与,会显得有些失礼,只好硬着头皮陪坐,也算是尽一下家长的情谊。
陈家的饭桌上没有年夜饭的二十八道菜,但也是把一张中间可以旋转的圆桌摆得满满当当。席间没有酒,也自然少了酒杯不断碰撞的响声,可能是李玉芹和钱碧尘的存在,何志彬他们没有平时那么能放得开,这顿饭显得多少有些拘谨。
饭后,卢佩姗提议,去爬玉溪山。
李玉芹看了看外面低沉的天,提醒他们爬山时要注意安全。
钱碧尘似乎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让何志彬他们三个人感觉到不自在,就借口还有地方要去就先告辞了。
出门的时候,天的确十分低沉,像是要下雪的前兆。
四个人骑了三部车,原本卢佩姗的建议是两部车就可以,她和郑雨一部,陈晓娜坐何志彬的车。但是陈晓娜坚持要自己骑一部,大家也就没话说了,卢佩姗和郑雨看到了何志彬满脸的失望。
他们四个已经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来爬玉溪山了。小时候爬玉溪山只要不进白马洞是不用买门票的,当然,那个时候蛮河上还没有桥,过河需要穿过滚水坝中的石凳子。冬天还可以,水流温和,即便是胆子再小的人走过去也没那么害怕;夏天则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水流湍急,撞击在石凳子后溅起的水花让总人感觉到一种心惊肉跳。正因为这样,这里被视为孩子们的禁地,大人们是绝对不会允许孩子们自己跑到这个地界的。
玉溪山在县城的南部,位于蛮水之滨,算是荆山的余脉。它的出名并非受荆山的影响,而是罗贯中的一部《三国演义》再加上央视播放的《诸葛亮》,伴随着“司马徽”、“水镜先生”的名号首先让众多“三国迷”认识了这里并记住了南漳。
正如何志彬他们记忆中的模样,原本这里没有山脚下的亭台楼阁,登山也极为便利。后来政府为了开发旅游资源,山脚下一直到蛮河大堤下的位置被围了起来,统称为“水镜庄”。按《三国演义》或是《三国志》的描述,这里曾经发生过“水镜荐诸葛”的故事。以前学习《隆中对》的时候,何志彬这般的少年还不敢相信,书上所描述的事情就在自己眼前发生,但真正探访这里的时候,除了白马洞以及那个关于白马穿越此洞直达四川的传说外,就再也没有一点司马徽的踪迹可循。
不过,现在这里的景象可是与原来大不相同了。
荐贤堂和草庐的落成,使这里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变得有迹可循,新开辟的花圃令这里有了生机。通往白马洞的途中,那条被称为“彝水”的小溪依旧清澈透底,溪上的石桥泛着青苔的痕迹。向上而升的“头天门”和“二天门”依旧陡直险峻,胆小的人爬上去并不容易,往往需要整个人弯下腰去,贴地而行,才能通过那漫长的石梯。到达白马洞的路径贴着山崖而起,沿途皆是蓊蓊郁郁的树木。
白马洞洞口飞檐临空,洞内寒凉无比,即使是炎热夏季也倍感凉意。山洞很深,深到不能抵达终点,越往里走越感觉空气稀薄,火把在里面也能被自动熄灭。几乎没有人敢往里探究,据说很多进去的人再也没见着走出来。
这对何志彬他们这样的少年十分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只引发了一种猜想,走进去的人之所以没有走出来,或许是像那匹白马一样,通过这端走到了四川的另一端。他们甚至相信,走进去的人没有消失,应该在四川生活着;但是转念又想着,既然还活着,为什么不回来呢?莫不是那端的四川更加美丽,让这些人留恋“蜀地”而忘返“楚”?也许,那就是这帮少年所不了解却又为之向往的“外面的世界”。
通往山顶的路有很多条,在“水镜庄”里,除了“彝水”边的小路可以直接上山,“头天门”和“二天门”均有分支可以上山。
山上的树很多,新开辟的登山路径是用石板铺就而成的。在玉溪山没有被开发之前,这里是县城最佳的风水阴地,很多人家的先人在亡故后都会选择葬在山中,最好的位置是向北的一面,任何一处都可以近望县城,也算是先人亡故后的一种守望,祈盼着子孙福泽延绵。
上山的路径两边到处都是坟茔,如果不是结伴而行,胆小的人怕是会被眼前的场景吓得迈不动腿。顺着这条路一直向上而行,大约半小时即可登顶。
玉溪山在荆山山脉中算不得“山”,两百六十多米的高度与那些高达上千米的山峰相比,不过就是一个小坡而已。这种高度对于郑雨这样的运动健将来说算不得什么,也就一口气的事儿;但对于卢佩姗和陈晓娜来说,爬一次山感觉就像蜕了一层皮似的。
要说这玉溪山顶并无其他风物,只是县里的电视转播站建在上面,担负着周边上百公里的电视转播要务,那时候转播站属于保密单位,一般人是无法接近的。
不过,在山顶上倒是可以环顾四野。
南边是一眼望不到尽头、连绵起伏的荆山群峰;西边是水水相连、山水相依的三道河水库;东边是一片开阔之地,笼罩在冬日的阴沉之下;北边就是近望远观的县城。
这大概是鸟瞰县城的最佳位置了。水镜路以北的楼群与蛮河边低矮的民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仿佛是现代与历史的遥相呼应。远处的楼群让何志彬他们感觉到县城的发展与未来,而眼前的民居间正在升腾而起的袅袅炊烟,又像是在提醒他们,这是永远不会消失的记忆。
“以前都没有注意到,站在这里看县城,原来这么美!”
四个人向北而立的时候,陈晓娜禁不住地发出了内心的感叹。
“那是因为我们都将离开这里,所以才会感觉到它很美。其实,它一直都是这样,不管我们在或是不在。”
卢佩姗最先被陈晓娜的情绪所感染,想到自己也将离开这里,话中满是留恋。
“姗姗说得很好!不管我们在或是不在,这片土地、这片我们生活了十八年的土地,依旧会在这里,不断更新,不断迎送着像我们这样即将走出去的子孙后代!”
何志彬也被她们两人的情感所点燃,对于即将到来的离别,颇感伤怀。
“你们这样不对,把情绪都拉低了,弄得我也差一点要和你们一样沦陷了。我和你们想的不一样,我觉得这里是我们的根,不管走到哪里,总有一天,还是要回到这里,用我们可能会很微薄的力量建设这里……”
郑雨的一番话让他们三位都愣住了,谁也没想到郑雨会有这样的情怀,更没有想到,他会说出这样的话。
“……你们都这么看着我干吗?莫不是我说错了什么?”
郑雨显然是被他们三个人看自己的表情吓到了。
“不!郑雨,你说得对!这里是我们的根,我们差一点忘了这个,可能是我们太想走出去的缘故吧!”
何志彬觉得郑雨说得对,在这一点上,让他感觉不如郑雨的情怀。
“说得没错!只是……我们谁都不知道,走出去后是否还能回归到这里……”
陈晓娜觉得,自己是肯定回不来了,她和他们三个人不一样,至少和何志彬、郑雨不一样,他们的父母都还在这里,而自己却是举家迁徙。
“没事的,以后想回到这里,告诉我就可以了!”
卢佩姗很明白陈晓娜的想法,她想不出什么样的语言才能抚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