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文学网 www.53wx.com,梦穿康熙换乾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戴明说一番关于“见利思义”、“布威四海”、“求利有道”的论断,逐条批驳了胡世安所谓“见利忘义”、“以大欺小”和“与民争利”三个论据,从三个方面肯定了官民出海贸易、广开利益的举措,可谓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最后还要主动“挑衅”一番,十分自信的让胡世安给自己挑错,可谓得理不饶人了。
最讲究“大义”的胡世安无语了。
弘毅清楚,单凭当年福临废后之时胡世安带头上书进谏,就足以说明他是重义之人。重义之人最怕什么?他们最怕的就是高义无存!广开贸易说白了就是要赚钱,如果从“君子不言利”的角度去分析,的确不能占据道德制高点,也就是没有高深大义。
但戴明说的论点,根本不和胡世安这类的高义之士去纠缠什么作为个体的“君子”所秉持的“义利观”,而是将贸易之“利”上升到了后世所谓的“国家利益”的高度,出人意料的指出:无论是大行贸易还是纵横海上,无论是充盈国家府库还是减轻民人负担,无论是逡巡大清领海还是遏制红毛西人,都是占据了最大的义理,而且巧妙地与小皇子玄烨在会议前半场、宵夜之前所论述的“存天理、兴国法、顺民情”完美结合起来,而且结合的天衣无缝——
“见利思义”,对应“存天理”。义理所尊,不外乎“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国家有钱了,西南战事早些结束。也好让百姓休养生息,这岂不是最大的“高义”?
“布威四海”,对应“兴国法”。顺治其时,尚没有国内法与国际法的概念与区别,而且贵为中国,国内的王法就是天下的家法,管你是满汉还是蒙藏,不论你是红毛或是黑番,大清的王法就是基本法,是人就得遵守!大清商船在大清领海属海遨游。就是扬我国威、行我国法!
“求利有道”。对应“顺民情”。天子需代天牧民,朝廷是天子的臂膀,故而,任何朝廷都是需要银子来办事情的。不能做无米之炊。也就是说。作为国家无论何时都要求利存义并存。并且以求利为生存基础,否则设立户部又有何用【小同学友情提示】?但如果从海上就能弄回白花花的银子,岂不是和天上掉馅饼一样?用不着去地里刨食、靠天吃饭。朝廷就可以少从百姓手里拿取一些血汗民脂,何愁民情不顺!
经过如此一分析,弘毅完全明白了戴明说的才情颇高!不仅仅是言之有物,而且能够暗地里和自己的论点巧妙结合,实在是难能可贵。或许刚才宵夜的时候,自己只顾得观察众人吃相了,人家戴尚书却是在绞尽脑汁、组织思路了吧!
此时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暂时从志在必得的戴明说身上转移到了胡世安那里——户部汉尚书叫阵了,看你这位礼部汉尚书如何应对!
“戴大人所言有理,见利思义、求利有道也不失为君子之言,布威四海更是我大清开万世基业的必由之路。不过,皇上乃是一代圣君,这求利之事,还是要慎之又慎呀!皇上,孔圣早已有言:‘君子唯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义利之论’古已有之,无数先贤早已阐释‘义重而利轻’的道理。诚然国家社稷求利之举不可废,但民人士子趋利之心不可起呀!皇上!老臣直言不讳,海上求利之策可暂行于九服[1]之外,而九州之内,还是要教化万民‘重义轻利’的呀!皇——上——!”
沉思良久的胡世安终于慷慨陈词了,而且不失时机躬下身子、颤着胡须,儒生老臣的肺腑之言说得情真意切!
上面的弘毅暗自叫好!老义士胡世安这是要试图退而求其次,避开国家层面的“求利”不谈,而是抓住民人的“义利观”教育问题做文章!看形势现在还不用自己亲自出马,有戴明说前头顶着呢。一旦戴尚书败下阵来,自己再及时出手,毕竟当日在松竹斋,当着众人那一番大谈“义利观”说辞的老底子还在,不怕说服不了你!
果然,戴明说胸有成竹的站在一旁,不言不语,就等着被“进谏”的皇帝提问了。说也奇怪,胡世安一说完,戴明月又一次颇有深意得看了小玄烨一眼!
“处静,你的良苦用心,朕记下了。”果然,被寄予厚望的皇帝赶紧豪言安慰老同志,认真表态。
“戴……道默,你对处静的说法可是认同?”福临第一次在主持会议时打了个一绊儿,把“戴明说”称作了“戴道默”。如此一来,从皇帝对汉臣的称呼上分析,对戴明说虽然不比直呼表字的胡世安、李际期亲昵,却比直呼大名的刘昌、卫周祚二人有了一些亲近。看来,刚才的那番言论,福临还是受用的。
“皇上,请恕微臣直言。胡大人所言,臣依然不敢全盘苟同。”戴明说脖子一梗,居然说出了令在场的所有人、包括弘毅在内都大感意外的言辞!——
“义利之论,古已有之,可千百年来却莫衷一是,实非什么义重而利轻的定论。依臣看来,应为义利并重、和衷共济!”
此时的位育宫,可谓舆论大哗!汉臣自不必说,就连满臣也是瞠目结舌!因为他们早就习惯了一班汉臣君前“道貌岸然、羞于言利”的做作,人后“蝇营狗苟、见钱眼开”的猥琐!
“戴明说,你恬不知耻!连孔圣的话都敢悖逆,枉为孔门弟子!”被讥讽为“秀才”的胡世安急忙挺身而出,誓死要做孔儒道学的坚挺卫道士!
“胡大人勿恼,请容晚生说个究竟出来,然后任凭诸位学究发落可好?”语不惊人死不求的戴明说... -->>
戴明说一番关于“见利思义”、“布威四海”、“求利有道”的论断,逐条批驳了胡世安所谓“见利忘义”、“以大欺小”和“与民争利”三个论据,从三个方面肯定了官民出海贸易、广开利益的举措,可谓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最后还要主动“挑衅”一番,十分自信的让胡世安给自己挑错,可谓得理不饶人了。
最讲究“大义”的胡世安无语了。
弘毅清楚,单凭当年福临废后之时胡世安带头上书进谏,就足以说明他是重义之人。重义之人最怕什么?他们最怕的就是高义无存!广开贸易说白了就是要赚钱,如果从“君子不言利”的角度去分析,的确不能占据道德制高点,也就是没有高深大义。
但戴明说的论点,根本不和胡世安这类的高义之士去纠缠什么作为个体的“君子”所秉持的“义利观”,而是将贸易之“利”上升到了后世所谓的“国家利益”的高度,出人意料的指出:无论是大行贸易还是纵横海上,无论是充盈国家府库还是减轻民人负担,无论是逡巡大清领海还是遏制红毛西人,都是占据了最大的义理,而且巧妙地与小皇子玄烨在会议前半场、宵夜之前所论述的“存天理、兴国法、顺民情”完美结合起来,而且结合的天衣无缝——
“见利思义”,对应“存天理”。义理所尊,不外乎“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国家有钱了,西南战事早些结束。也好让百姓休养生息,这岂不是最大的“高义”?
“布威四海”,对应“兴国法”。顺治其时,尚没有国内法与国际法的概念与区别,而且贵为中国,国内的王法就是天下的家法,管你是满汉还是蒙藏,不论你是红毛或是黑番,大清的王法就是基本法,是人就得遵守!大清商船在大清领海属海遨游。就是扬我国威、行我国法!
“求利有道”。对应“顺民情”。天子需代天牧民,朝廷是天子的臂膀,故而,任何朝廷都是需要银子来办事情的。不能做无米之炊。也就是说。作为国家无论何时都要求利存义并存。并且以求利为生存基础,否则设立户部又有何用【小同学友情提示】?但如果从海上就能弄回白花花的银子,岂不是和天上掉馅饼一样?用不着去地里刨食、靠天吃饭。朝廷就可以少从百姓手里拿取一些血汗民脂,何愁民情不顺!
经过如此一分析,弘毅完全明白了戴明说的才情颇高!不仅仅是言之有物,而且能够暗地里和自己的论点巧妙结合,实在是难能可贵。或许刚才宵夜的时候,自己只顾得观察众人吃相了,人家戴尚书却是在绞尽脑汁、组织思路了吧!
此时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暂时从志在必得的戴明说身上转移到了胡世安那里——户部汉尚书叫阵了,看你这位礼部汉尚书如何应对!
“戴大人所言有理,见利思义、求利有道也不失为君子之言,布威四海更是我大清开万世基业的必由之路。不过,皇上乃是一代圣君,这求利之事,还是要慎之又慎呀!皇上,孔圣早已有言:‘君子唯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义利之论’古已有之,无数先贤早已阐释‘义重而利轻’的道理。诚然国家社稷求利之举不可废,但民人士子趋利之心不可起呀!皇上!老臣直言不讳,海上求利之策可暂行于九服[1]之外,而九州之内,还是要教化万民‘重义轻利’的呀!皇——上——!”
沉思良久的胡世安终于慷慨陈词了,而且不失时机躬下身子、颤着胡须,儒生老臣的肺腑之言说得情真意切!
上面的弘毅暗自叫好!老义士胡世安这是要试图退而求其次,避开国家层面的“求利”不谈,而是抓住民人的“义利观”教育问题做文章!看形势现在还不用自己亲自出马,有戴明说前头顶着呢。一旦戴尚书败下阵来,自己再及时出手,毕竟当日在松竹斋,当着众人那一番大谈“义利观”说辞的老底子还在,不怕说服不了你!
果然,戴明说胸有成竹的站在一旁,不言不语,就等着被“进谏”的皇帝提问了。说也奇怪,胡世安一说完,戴明月又一次颇有深意得看了小玄烨一眼!
“处静,你的良苦用心,朕记下了。”果然,被寄予厚望的皇帝赶紧豪言安慰老同志,认真表态。
“戴……道默,你对处静的说法可是认同?”福临第一次在主持会议时打了个一绊儿,把“戴明说”称作了“戴道默”。如此一来,从皇帝对汉臣的称呼上分析,对戴明说虽然不比直呼表字的胡世安、李际期亲昵,却比直呼大名的刘昌、卫周祚二人有了一些亲近。看来,刚才的那番言论,福临还是受用的。
“皇上,请恕微臣直言。胡大人所言,臣依然不敢全盘苟同。”戴明说脖子一梗,居然说出了令在场的所有人、包括弘毅在内都大感意外的言辞!——
“义利之论,古已有之,可千百年来却莫衷一是,实非什么义重而利轻的定论。依臣看来,应为义利并重、和衷共济!”
此时的位育宫,可谓舆论大哗!汉臣自不必说,就连满臣也是瞠目结舌!因为他们早就习惯了一班汉臣君前“道貌岸然、羞于言利”的做作,人后“蝇营狗苟、见钱眼开”的猥琐!
“戴明说,你恬不知耻!连孔圣的话都敢悖逆,枉为孔门弟子!”被讥讽为“秀才”的胡世安急忙挺身而出,誓死要做孔儒道学的坚挺卫道士!
“胡大人勿恼,请容晚生说个究竟出来,然后任凭诸位学究发落可好?”语不惊人死不求的戴明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