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文学网 www.53wx.com,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晁错是第一个出场的重要人物,也是第一个被冤杀的功臣。当时就有人认为他死得很冤。
晁错是西汉初期的政治家,他学贯儒法,知识渊博,深受文、景两帝的器重和宠信。景帝前元三年,为巩固大汉王朝的千秋大业,晁错上书削藩策,他被杀就是因为削藩。晁错“衣朝衣斩东市”的历史真实是被骗至刑场腰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晁错的死,是西汉初年的一大冤案。西汉这个王朝应该说冤案不少。比方说,晁错之前的韩信,韩信的死是一个冤案。晁错之后的窦婴,窦婴的死也是一个冤案。但是比较而言,晁错死得最冤。为什么呢?晁错是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而死的,而他的这个政治理想又是在他死后实现的,而且是正在实现他的政治理想的时候,他被冤杀了,所以他死得特别冤。这个冤呢,也不是我们现在人看他是冤的,当时就有人说他冤。
当时有一个叫邓公的人就跟汉武帝说过,晁错死得太冤了。邓公是一个什么人呢?邓公当时的官职叫做“谒者仆射”“谒者仆射”的级别叫做秩比千石,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相当于副部级。
吴楚之乱的时候,汉景帝派“谒者仆射”邓公到前线去打仗。当邓公从前线回来,向汉景帝汇报军情时,汉景帝就问了他一个问题,说这个晁错现在已经被朕杀了,吴楚两国应该退兵了吧?汉景帝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呢?如果大家看过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就应该知道,所谓吴楚之乱,就是当时一个叫吴的王国,还有一个叫楚的王国,联合了另外五个王国发动叛乱。
我这里有一张当时的形势图(见右页):吴国在这儿,楚国在这儿,另外五个国家在这儿。吴王就牵头联合楚王,然后再联合其他五个国家,组成七国联军,浩浩荡荡地杀向京师。他们当时打出的口号叫做“诛晁错,清君侧”什么叫做“清君侧”呢?就是皇帝身边有小人,要把他清理掉。小人是谁?晁错。所以汉景帝就说,既然你们的口号是“清君侧”说我身边有小人,小人是晁错,依你们的意见我把晁错杀了,你们应该退兵了吧?邓公说,他们怎么可能会退兵呢?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吴王想造反,已经准备了几十年了。好容易逮着一个机会,你杀了晁错他就退兵了?这是不可能的。邓公还说了一句话。他说,反倒是我认为天底下的人都会因此把自己的嘴巴闭起来。汉景帝就问他,为什么呢?邓公说,陛下想一想,晁错是为什么死的?晁错主张削藩,也就是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中央政权,这是我们大汉王朝的千秋大业。但是,他的计划刚刚实行的时候,自己却被冤杀了,像这样以后还有人说话吗?还有人说真话吗?还有人愿意向朝廷提建议吗?汉景帝听了这个话以后呢,默然良久,呆了很长时间,然后叹了一口气说,朕也是后悔莫及呀!
那么现在看起来,汉景帝的后悔,我估计还是真的。为了表示这个汉景帝杀晁错是出于万不得已,我们看到在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里面安排了一场汉景帝和晁错两个人喝酒话别的场面——这个情节在历史上恐怕是没有记载的。根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晁错被杀的时候,他是不知道自己要被杀的。被杀的也不是晁错一个人,是他们全家。而且诛杀晁错是朝廷大臣正式打了报告的,牵头打这份报告的是三个人,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这个张欧的欧就是欧洲的欧,但是根据古书的记载,这个欧字应该念qu,应该叫张区。他们三个人是正式向汉景帝打了一份报告的,给晁错拟定的罪名也是很重的。
这三个人是什么人呢?我们要知道,汉代中央政府实行的制度叫做“三公九卿”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三个宰相和九个部长。“三公”中第一个是丞相,相当于现在的总理;第二个叫太尉,相当于现在的三军总司令,是最高军事长官;第三个叫做御史大夫,就是副丞相,管监察,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兼监察部长——这“三公”合起来叫宰相。“九卿”就是九个部长,里面有几个是叫做尉的。刚才说的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这都是尉。尉是什么意思呢?尉就是军事长官。那个时候可能是军警不分,有的是军官,有的是警官,有的是军官兼警官。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呢?那就要看他前面的那个字。比方说太尉“太”是最高的意思,至高无上谓之“太”太尉就是最高军事长官、三军总司令。“中”是什么意思呢?中,是宫廷的意思,也是中央的意思,京城的意思,所以中尉就是首都卫戍司令,同时也兼公安部长。廷尉是什么官职呢?“廷”就是朝廷的意思,廷尉是管刑法的,管刑事、侦查、判案子,所以廷尉就是司法部长兼最高法院院长。
那现在好了,一个政府总理、一个公安部长、一个司法部长,三个人联名弹劾晁错,这个分量可是很重的。拟定的罪名也很大,叫做“亡臣子礼,大逆无道”所以当时拟定的处分是晁错腰斩。腰斩就是一刀从腰那儿切下去,是一种很残忍的刑法。腰斩以后人没有马上死,还会动,非常惨。这个刑法一直到雍正的时候才废掉。因为雍正皇帝杀了一个人,也是腰斩。那个人被腰斩成两段之后,在地上乱滚,一手蘸血,在地上连写了七个“惨”字才断气。雍正皇帝听闻此事后,觉得非常惨,即下诏废除了腰斩之刑。晁错是被腰斩的,另外他的父母、妻子、家人,凡是没有分家的,统统杀头,所以晁错的罪是判得非常重的。
我们现在读汉书,上面是这样记载的:“错当腰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当时这个报告打上去,汉景帝马上批了一个“可”字。而晁错的赴死,是晁错事前完全不知道的。司马迁在给晁错作传的时候,用的是这样一句话:“上令错衣朝衣斩东市。”从这个字面上看呢,我们觉得好像是汉景帝给了晁错一个面子,让他穿着上朝的衣服上刑场。实际上不是。如果我们读汉书,就会发现汉书爰盎晁错传里写得很清楚,叫做“绐载行市”这四个字是从哪里来的?从史记来的。史记里也写了这四个字,但司马迁并没有写在袁盎晁错列传里面。他写在哪儿呢?写在吴王濞列传里面。绐是什么意思呢?骗。也就是说当时这三个人打了一个报告给汉景帝,汉景帝批了“可”以后,马上就派中尉陈嘉,就是那个首都卫戍司令兼公安部长,驾了一辆马车,找到晁错,说皇上叫你去呢。晁错以为叫他开会呢,穿上朝服,兴冲冲地上了车。上车以后,就被一车拉到东市立即腰斩。我们现在不知道在杀晁错之前是否有人向他宣读了判决书。但是肯定有一条,就是没有给他自我辩护的机会,当然也没有给他请律师。所以晁错死得惨,死得冤,死得窝囊。
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给晁错拟定的罪名虽然很重,但这罪名不是晁错被杀的真实原因。那真实原因是什么呢?是他主张削藩。晁错非常坚决地主张削藩,而且一有机会就跟汉景帝说削藩了,削藩了——可以说,削藩这个事儿是晁错一手鼓捣出来的。所以我们要知道晁错是不是死得冤,就得把削藩这个事儿来交代一下;而要弄清楚削藩是怎么回事儿,我们就要大致地讲一下中国国家制度的演变。
秦汉时期,是中国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秦汉之前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呢?那个时候也有中国这个概念,但和我们现在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中国,不是一个概念。当时人们讲到的中国是什么呢?是中央之国,即当中的那个国。而中央这个国的周边呢,还有很多的国。我们现在中国的这块地方,当时叫做天下。当时的人认为,天底下也就这么大块地方,也就这么多人——天下这块地方要有一个领袖,这个领袖就是天的儿子,叫做“天子”是这样一个概念。
在天下当中有很多的国,有同民族的,有不同民族的,最正中的这个地方叫中国。周边最远的少数民族,东边的叫夷,南边的叫蛮,西边的叫戎,北边的叫狄。另外还有一些华夏族的,包括很多国家,他们叫做什么呢?他们也叫做国,每个国都有自己的元首,这个元首叫做诸侯。那么天子和诸侯是个什么关系呢?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觉得秦以前的那个状况应该叫做国家联盟。他们共同拥戴一个天子,就是国家联盟的盟主,当时称为天下共主。但是,这个天下共主是名义上的。虽然周代就提出一个概念,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我们要清楚,这个“莫非”是名义上的。天子呢,它名义上是所谓天的儿子,因此拥有了上天授予他的这块土地。然后他把这块土地分封下去,这个就叫做封建。封,是什么意思呢?封是划定疆域。封的办法,是国与国之间有个国境,由周天子派人在那里犁一条沟,把这个沟里边的土翻上来,在土上面种树,这个叫做封,就是说把这一片划给你了。建,是什么意思呢?建就是任命国君。不但给你封了一块土地,还给你指定一个国家元首,这个叫做建。“封”和“建”这两个合起来,就叫做封建。这个封建是可以再封建的,就是天子封建了诸侯国,诸侯得了这块领土以后,怎么办呢?他再封建——把他的土地再分下去。分给谁呢?分给大夫。那么大夫拥有的那块地方叫什么呢?叫做家。所以那个时候全部疆土是分成三个层次的治理机构,就是“天下”、“国”、“家”“国”和“家”是分开的。这个制度就叫做封建制:一个天下,许多国家;一个天子,许多国君。
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后,就把这个封建制度给废除了,代之以郡县制。什么叫郡县制呢?就是原来诸侯的国,现在我把它改成郡;原来大夫的家,我把他改成县。郡管县,郡和县都直属中央政府,不再分封——也就是一个政府、一个主权、一个领袖、一个国家。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变革,秦始皇实行这个制度大概有十几年之久。
秦始皇死了以后,秦王朝实际上就已经灭亡了,取而代之的是汉王朝。那么汉王朝建立以后,是实行周朝的封建制呢?还是实行秦朝的郡县制呢?这就是两条路线的斗争。最后汉高祖刘邦采取了一个妥协的方式,走一个中间路线,也就是在中央周围,京畿地区,即首都周围这个地区,实行郡县制,就是秦朝的制度;在边远一点的地方呢,则实行周朝的封建制,依然再封一些王国出去。这就是一个王朝两种制度,我们不妨称之为“一朝两制”那么分封在京师周围的这些国家呢,就称做藩国。为什么叫做“藩”呢?“藩”是什么呢?藩就是篱笆、藩篱,意思就是说你们像篱笆一样在周围保卫中央,所以这些王侯都被称为“藩王”他们回到自己的王国去,叫做“归藩”也叫“之国”我们要搞清楚的是,这些分封出去的王国是各自为政的,是有自己主权的,也是有自己财源的。
不过,汉高祖刘邦虽然实行“一朝两制”这样一个方案,他还是留了一手的——做了一个规定:只能封同姓王,不能封异姓王。就是说,只有我们姓刘的,作为皇帝你可以封他一个国王;不姓刘的,姓吕的或者姓别的什么,那你只能封一个侯。所以你看,汉代的贵族,王侯分界是很清楚的。王都是姓刘的,其他人只可以封侯,比如卫青、霍去病——你可以封非皇族的贵族为侯——刘邦就是留了这么一手。
后来刘邦去世,吕后执政,就破坏了这个规矩:她就封姓吕的做王,这在历史上被视为乱政。吕后死了以后,大臣们就起来商量说要把这个事摆平。那么请谁来摆平这事呢?找太尉周勃。因为周勃手上有军权。于是大家找到周勃,说周勃你来出面,把这个... -->>
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晁错是第一个出场的重要人物,也是第一个被冤杀的功臣。当时就有人认为他死得很冤。
晁错是西汉初期的政治家,他学贯儒法,知识渊博,深受文、景两帝的器重和宠信。景帝前元三年,为巩固大汉王朝的千秋大业,晁错上书削藩策,他被杀就是因为削藩。晁错“衣朝衣斩东市”的历史真实是被骗至刑场腰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晁错的死,是西汉初年的一大冤案。西汉这个王朝应该说冤案不少。比方说,晁错之前的韩信,韩信的死是一个冤案。晁错之后的窦婴,窦婴的死也是一个冤案。但是比较而言,晁错死得最冤。为什么呢?晁错是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而死的,而他的这个政治理想又是在他死后实现的,而且是正在实现他的政治理想的时候,他被冤杀了,所以他死得特别冤。这个冤呢,也不是我们现在人看他是冤的,当时就有人说他冤。
当时有一个叫邓公的人就跟汉武帝说过,晁错死得太冤了。邓公是一个什么人呢?邓公当时的官职叫做“谒者仆射”“谒者仆射”的级别叫做秩比千石,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相当于副部级。
吴楚之乱的时候,汉景帝派“谒者仆射”邓公到前线去打仗。当邓公从前线回来,向汉景帝汇报军情时,汉景帝就问了他一个问题,说这个晁错现在已经被朕杀了,吴楚两国应该退兵了吧?汉景帝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呢?如果大家看过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就应该知道,所谓吴楚之乱,就是当时一个叫吴的王国,还有一个叫楚的王国,联合了另外五个王国发动叛乱。
我这里有一张当时的形势图(见右页):吴国在这儿,楚国在这儿,另外五个国家在这儿。吴王就牵头联合楚王,然后再联合其他五个国家,组成七国联军,浩浩荡荡地杀向京师。他们当时打出的口号叫做“诛晁错,清君侧”什么叫做“清君侧”呢?就是皇帝身边有小人,要把他清理掉。小人是谁?晁错。所以汉景帝就说,既然你们的口号是“清君侧”说我身边有小人,小人是晁错,依你们的意见我把晁错杀了,你们应该退兵了吧?邓公说,他们怎么可能会退兵呢?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吴王想造反,已经准备了几十年了。好容易逮着一个机会,你杀了晁错他就退兵了?这是不可能的。邓公还说了一句话。他说,反倒是我认为天底下的人都会因此把自己的嘴巴闭起来。汉景帝就问他,为什么呢?邓公说,陛下想一想,晁错是为什么死的?晁错主张削藩,也就是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中央政权,这是我们大汉王朝的千秋大业。但是,他的计划刚刚实行的时候,自己却被冤杀了,像这样以后还有人说话吗?还有人说真话吗?还有人愿意向朝廷提建议吗?汉景帝听了这个话以后呢,默然良久,呆了很长时间,然后叹了一口气说,朕也是后悔莫及呀!
那么现在看起来,汉景帝的后悔,我估计还是真的。为了表示这个汉景帝杀晁错是出于万不得已,我们看到在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里面安排了一场汉景帝和晁错两个人喝酒话别的场面——这个情节在历史上恐怕是没有记载的。根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晁错被杀的时候,他是不知道自己要被杀的。被杀的也不是晁错一个人,是他们全家。而且诛杀晁错是朝廷大臣正式打了报告的,牵头打这份报告的是三个人,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这个张欧的欧就是欧洲的欧,但是根据古书的记载,这个欧字应该念qu,应该叫张区。他们三个人是正式向汉景帝打了一份报告的,给晁错拟定的罪名也是很重的。
这三个人是什么人呢?我们要知道,汉代中央政府实行的制度叫做“三公九卿”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三个宰相和九个部长。“三公”中第一个是丞相,相当于现在的总理;第二个叫太尉,相当于现在的三军总司令,是最高军事长官;第三个叫做御史大夫,就是副丞相,管监察,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兼监察部长——这“三公”合起来叫宰相。“九卿”就是九个部长,里面有几个是叫做尉的。刚才说的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这都是尉。尉是什么意思呢?尉就是军事长官。那个时候可能是军警不分,有的是军官,有的是警官,有的是军官兼警官。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呢?那就要看他前面的那个字。比方说太尉“太”是最高的意思,至高无上谓之“太”太尉就是最高军事长官、三军总司令。“中”是什么意思呢?中,是宫廷的意思,也是中央的意思,京城的意思,所以中尉就是首都卫戍司令,同时也兼公安部长。廷尉是什么官职呢?“廷”就是朝廷的意思,廷尉是管刑法的,管刑事、侦查、判案子,所以廷尉就是司法部长兼最高法院院长。
那现在好了,一个政府总理、一个公安部长、一个司法部长,三个人联名弹劾晁错,这个分量可是很重的。拟定的罪名也很大,叫做“亡臣子礼,大逆无道”所以当时拟定的处分是晁错腰斩。腰斩就是一刀从腰那儿切下去,是一种很残忍的刑法。腰斩以后人没有马上死,还会动,非常惨。这个刑法一直到雍正的时候才废掉。因为雍正皇帝杀了一个人,也是腰斩。那个人被腰斩成两段之后,在地上乱滚,一手蘸血,在地上连写了七个“惨”字才断气。雍正皇帝听闻此事后,觉得非常惨,即下诏废除了腰斩之刑。晁错是被腰斩的,另外他的父母、妻子、家人,凡是没有分家的,统统杀头,所以晁错的罪是判得非常重的。
我们现在读汉书,上面是这样记载的:“错当腰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当时这个报告打上去,汉景帝马上批了一个“可”字。而晁错的赴死,是晁错事前完全不知道的。司马迁在给晁错作传的时候,用的是这样一句话:“上令错衣朝衣斩东市。”从这个字面上看呢,我们觉得好像是汉景帝给了晁错一个面子,让他穿着上朝的衣服上刑场。实际上不是。如果我们读汉书,就会发现汉书爰盎晁错传里写得很清楚,叫做“绐载行市”这四个字是从哪里来的?从史记来的。史记里也写了这四个字,但司马迁并没有写在袁盎晁错列传里面。他写在哪儿呢?写在吴王濞列传里面。绐是什么意思呢?骗。也就是说当时这三个人打了一个报告给汉景帝,汉景帝批了“可”以后,马上就派中尉陈嘉,就是那个首都卫戍司令兼公安部长,驾了一辆马车,找到晁错,说皇上叫你去呢。晁错以为叫他开会呢,穿上朝服,兴冲冲地上了车。上车以后,就被一车拉到东市立即腰斩。我们现在不知道在杀晁错之前是否有人向他宣读了判决书。但是肯定有一条,就是没有给他自我辩护的机会,当然也没有给他请律师。所以晁错死得惨,死得冤,死得窝囊。
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给晁错拟定的罪名虽然很重,但这罪名不是晁错被杀的真实原因。那真实原因是什么呢?是他主张削藩。晁错非常坚决地主张削藩,而且一有机会就跟汉景帝说削藩了,削藩了——可以说,削藩这个事儿是晁错一手鼓捣出来的。所以我们要知道晁错是不是死得冤,就得把削藩这个事儿来交代一下;而要弄清楚削藩是怎么回事儿,我们就要大致地讲一下中国国家制度的演变。
秦汉时期,是中国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秦汉之前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呢?那个时候也有中国这个概念,但和我们现在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中国,不是一个概念。当时人们讲到的中国是什么呢?是中央之国,即当中的那个国。而中央这个国的周边呢,还有很多的国。我们现在中国的这块地方,当时叫做天下。当时的人认为,天底下也就这么大块地方,也就这么多人——天下这块地方要有一个领袖,这个领袖就是天的儿子,叫做“天子”是这样一个概念。
在天下当中有很多的国,有同民族的,有不同民族的,最正中的这个地方叫中国。周边最远的少数民族,东边的叫夷,南边的叫蛮,西边的叫戎,北边的叫狄。另外还有一些华夏族的,包括很多国家,他们叫做什么呢?他们也叫做国,每个国都有自己的元首,这个元首叫做诸侯。那么天子和诸侯是个什么关系呢?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觉得秦以前的那个状况应该叫做国家联盟。他们共同拥戴一个天子,就是国家联盟的盟主,当时称为天下共主。但是,这个天下共主是名义上的。虽然周代就提出一个概念,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我们要清楚,这个“莫非”是名义上的。天子呢,它名义上是所谓天的儿子,因此拥有了上天授予他的这块土地。然后他把这块土地分封下去,这个就叫做封建。封,是什么意思呢?封是划定疆域。封的办法,是国与国之间有个国境,由周天子派人在那里犁一条沟,把这个沟里边的土翻上来,在土上面种树,这个叫做封,就是说把这一片划给你了。建,是什么意思呢?建就是任命国君。不但给你封了一块土地,还给你指定一个国家元首,这个叫做建。“封”和“建”这两个合起来,就叫做封建。这个封建是可以再封建的,就是天子封建了诸侯国,诸侯得了这块领土以后,怎么办呢?他再封建——把他的土地再分下去。分给谁呢?分给大夫。那么大夫拥有的那块地方叫什么呢?叫做家。所以那个时候全部疆土是分成三个层次的治理机构,就是“天下”、“国”、“家”“国”和“家”是分开的。这个制度就叫做封建制:一个天下,许多国家;一个天子,许多国君。
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后,就把这个封建制度给废除了,代之以郡县制。什么叫郡县制呢?就是原来诸侯的国,现在我把它改成郡;原来大夫的家,我把他改成县。郡管县,郡和县都直属中央政府,不再分封——也就是一个政府、一个主权、一个领袖、一个国家。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变革,秦始皇实行这个制度大概有十几年之久。
秦始皇死了以后,秦王朝实际上就已经灭亡了,取而代之的是汉王朝。那么汉王朝建立以后,是实行周朝的封建制呢?还是实行秦朝的郡县制呢?这就是两条路线的斗争。最后汉高祖刘邦采取了一个妥协的方式,走一个中间路线,也就是在中央周围,京畿地区,即首都周围这个地区,实行郡县制,就是秦朝的制度;在边远一点的地方呢,则实行周朝的封建制,依然再封一些王国出去。这就是一个王朝两种制度,我们不妨称之为“一朝两制”那么分封在京师周围的这些国家呢,就称做藩国。为什么叫做“藩”呢?“藩”是什么呢?藩就是篱笆、藩篱,意思就是说你们像篱笆一样在周围保卫中央,所以这些王侯都被称为“藩王”他们回到自己的王国去,叫做“归藩”也叫“之国”我们要搞清楚的是,这些分封出去的王国是各自为政的,是有自己主权的,也是有自己财源的。
不过,汉高祖刘邦虽然实行“一朝两制”这样一个方案,他还是留了一手的——做了一个规定:只能封同姓王,不能封异姓王。就是说,只有我们姓刘的,作为皇帝你可以封他一个国王;不姓刘的,姓吕的或者姓别的什么,那你只能封一个侯。所以你看,汉代的贵族,王侯分界是很清楚的。王都是姓刘的,其他人只可以封侯,比如卫青、霍去病——你可以封非皇族的贵族为侯——刘邦就是留了这么一手。
后来刘邦去世,吕后执政,就破坏了这个规矩:她就封姓吕的做王,这在历史上被视为乱政。吕后死了以后,大臣们就起来商量说要把这个事摆平。那么请谁来摆平这事呢?找太尉周勃。因为周勃手上有军权。于是大家找到周勃,说周勃你来出面,把这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