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53wx.com,当时只道是寻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
情一诺
古人比现代人更更重承诺,史记-季布传记:"楚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季布一诺千金,杀头不改还可以说的侠客行经,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又载:"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韩康只是个采药卖药的,却如此有个性和原则,说言不二价就言不二价,而且还三十多年不改。诚然,这不符合商业社会市场经济的规律,也是在古代小农经济才能发生的事情,如果是在现时,韩康只有两个下场:因为个性突出而被炒红,成为商界奇迹,更多的可能性却是,他被市场规律无情淘汰,没人买他的帐,最后无辜饿死。
诺言很重要,人无信不立,我们都知道。然而像行入陌生莽野森林周围环境斑斓反复,危险重重,已经不能再轻易举步和相信人了。信任和被信任之间关系断裂,情感疏失,一点一点滴尽。对事的态度如此,对人对情感的态度,莫不如此,罅隙巨大,最后我们变成没有热血的人。
读饮水词会感觉到脉脉的温情流动,一个生活在三百多年前的男子,在他的词章中不倦不悔的倾诉对感情的执着,对友情的坚定,像一道道疗伤的温泉汤药,温暖了,唤醒了,我们冰封的情感。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这是多么天真而叫人欣喜的话。在几百年前,会有女子相信这句承诺,也会有男子愿意说出这种承诺,两人相待一生。而现在,且不说无人会说这样傻话,即使有人说,过了十六岁的我们就不会相信了,世事多变且凉薄,你能坚守都不代表我亦可以同样。感动归感动,感慨归感慨,我们到底不会许诺,生活教会我们现实太多。
回到容若的减字木兰花里来,读他对情的不悔和承诺。上阕写午夜梦回,颇有"冷雨敲窗被未温"的孤寂。在凉薄的夜里独自醒来,眼前烛花摇影,寥落而感伤。因为深受相思之苦,所以有"不许孤眠不断肠"的反语,告诫自己不要多想。不过显然是徒劳的,下阕即写人已在思量中,说道虽然你我现在被分开了,但是我们之间的誓言是经得起考验的,好象季布许人的诺言,说了就必然做到,此刻虽然彼此音信渺茫,不知近况如何,但是只要我们能耐心等待,等这波折过去,你我一定可以重新团聚。
有人以为"碧落"及"天上人间"可作幽明永隔解,但下文有"稳耐风波愿始从",可见恋人被选入宫后,容若尚抱有将来被放出来,更相团圆的希望,决不是指死别。
一定是这样的。
可惜,天上人间情一诺的容若,最终也没有等到稳耐风波愿始从的那天。
愿望越是美好如花,凋谢起来就越显得残酷伤人。
减字木兰花新月
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准待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
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一样愁
李商隐夫人王氏没,有人做媒,义山却之,作李夫人诗:"惭愧白矛人,月没教星替。"李义山一生情事扑朔,写下众多无题诗,惹尽后人猜想。既然写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想必内心也有情伤徘徊不去。只是每个人情感的表达方式不一样。
看到"莫教星替"四字,我越发肯定谢娘的存在。了解义山的话之后就会更有把握,这不是写给卢氏的情词。如果是卢氏,容若绝不会说出"莫教星替"这样的话。卢氏是他的妻子,如果容若这样说即是怀疑她不忠,但这是不可能的事。因此这是容若写给恋人的词。他嘱咐她——你在宫中,请遵守我们的诺言,不要让皇帝代替我在你心里的地位,亦是自许:我同样不想娶别人。此词作于早年,我觉得应在谢娘入宫不久容若娶卢氏之前。开始,他娶卢氏也很可能是无奈之举,但是卢氏温柔忍耐,终获得容若接受,渐渐爱上她,但即使如此,因为一开始对卢氏的冷落,她死后。容若词中才频出现"悔薄情"的字眼。
义山的寂寞情感,一颗早熟的种子,突兀的果实,在多年前已从身体里强行被剥落,落进时光的旋涡中,成为坚硬无声的化石。情感一旦成为经历,就会丰富人生,而不至于阻滞人生应有进程。义山的隐秘爱恋,使得他的才华更添风骨,爱情诗写得花繁叶茂,根骨遒劲,成为无人可超越的情诗圣手。
容若的词,以自身的感情为牵引,静静蔓延开来,恋情成为不愈伤口。伤口终生淋漓用以对抗情感的虚无。不同于义山花开隐秘,容若更愿将心事如繁星洒遍,从最初的相逢到后来的感情甜蜜,再到誓约三生,被迫分散,死别怀念,终身悼亡,点点斑斑在饮水词中都有迹可循。
谢娘应有极秀美的眉目,似黛玉那样的眉尖若蹙,眼含秋水。然后在他的记忆里,时时不忘的是她对镜晚妆眉蹙春山的俏美姿态,那种和雨和烟两不胜的朦胧轻愁。后来虽然没有在一起,但记忆如此蔓延茂盛,芳草萋萋不绝。她也是幸福的。
词的上阕写由新月想到人间情事,因新月如眉,思念起伊人。是以人代物的反常写法。摹画出新月形貌。既而写月色不明,和雨和烟两不胜指新月被烟雨所遮掩,月和烟雨均不甚分明。下阕明是说惟恐繁星灿烂而遮盖了新月,实际上是隐语——叮咛身在皇宫的恋人。亦是自剖心迹,彼此要坚守承诺,心中不做第二人想,要相信一定可以等到团圆的那天。结句由物入情,新月不明似天上人间一样愁,很灵动飘逸的想象。
守取团圆终必遂与稳耐风波始愿从,是一样的坚定和相信。需要彼此牵念着,才会让一种相思,生出两处闲愁。
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诉幽怀
写男女相爱撩人心意的词章不少,你情我愿我情你不愿你情我不愿一拍即合一拍两散半推半就推而不就生生死死半生半死——文字总是一面戳破爱情伪善的面具,揭露它的嗜血本质一面又忙着为它披上象征纯洁善良的白羽衣,把它打扮成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的圣物,为它摇旗呐喊。
遇见她的转眼交会间,他心神惊动。相见的一幕在脑中如风回荡,呼啸有声。她含情不语,站在那里脸上泛起红晕,发髻上斜插着精致的头饰,好象一朵带露的芙蓉一样摇曳生姿。他有感而发回转身写下词来记念。当时是惊喜无限,可谁又想到,这样的文字在日后看来会刺心?
写男女相会,容若这一阕品格出众,写的不是相思纠缠的浓醴,而是乍然相逢的惊喜和羞涩。用他自己词里的话就是"一朵芙蓉着秋雨"的情态,清丽可观。容若用白描的手法使得词境若现,仅仅是生动地刻画伊人窈窕风姿似乎还不足以表达容若那一刻的心神激荡。接着他又深入到伊人内心深处,极其传神地将她娇羞为难,欲语还休的情态刻画出来。这首小令词情清婉,哀苦不露。容若能写的如此自然传神,他当时是如何被打动就不言自明了。
据清赁庑笔记载:"容若眷一女,绝色也。旋女入宫,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誓必一见,了此夙因。会遭国丧,喇嘛每日应入宫唪经,容若贿通喇嘛,披袈娑,居然入宫,果得彼妹一见。而宫禁森严,竟不能通一语,怅然而出。"考察词意恰是正合此词情形——
是回廊转角处的某次偶然相逢吧。在宫中或许不是。她惊心未褪,因慌张,脸上红潮乍起,插在鬓上钗环也微微颤动。这种娇怯,落在他眼里,如同芙蓉在秋雨中轻轻颤动。
他待张口唤她,又怕两人含情凝睇的样子被人看见。心情是这样低弱而潦草。两相无语静默无言的瞬间相对,她欲说而无可说,只有回转身,避让他,然后拔下玉钗远远地在阑干上轻轻叩着。
那是心上不变暗号,她知道,他知道。
这是野史,可知而不足信,只当是看现在的花边新闻,增进了解,如果一味的考据学究就没有意思了,反正逝者已已。三百五十年后,很多事不必究得太清,如何领略容若词中意,只看读词人此时心境了。
一说此词所写乃是容若初见沈宛时两人齐齐心动的情景,品察词意,此解未有不可。而且风光旖旎,引人入胜。最后伊人玉钗轻叩的动作更是惹人遐想。男有情女有意,若能最后执手偕老真是美事一件。然,我更倾向于野史的说法,将词意解为与旧情人的相逢不能相认,则比一般香艳的爱情词哀苦入骨。幸福和痛苦之间,我更喜欢品读痛苦的一面,这样读起来才有感觉,
像古人说的:"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容若和谢娘何尝不是?——诗人崔郊家道中落,只能把自己很中意的婢女端丽卖给有钱有势的人家。他很想念端丽,就站在马背上在墙头偷偷看她,回到家里,想起这件事,心里很难过,写了这首诗。端丽的主人看到这诗后,明白崔郊的想法,把端丽又送还给他了,成全了一对有情人。
唐僖宗时,顾况从皇家宫女所居上阳宫水道流向下水池边拾得的一片题有宫女哀怨诗句的红叶,上写着"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原是宫人韩氏十分厌倦宫里的寂寞生活,向往宫外的自由天地,就在红叶上题诗以散愁心,萌动爱意的诗人也赋诗于红叶之上从上水池传进宫内。刚好被韩氏捡回,韩氏见上面写道:"曾闻叶上题红颜,叶上题诗寄阿谁?"又惊又喜。一来一往二人凭借红叶传送爱恋心声。这件事渐渐在宫中传扬,被唐僖宗无意中听到了,他甚觉有趣,一时龙颜大悦,便下旨放韩氏出宫,成全了两个人的婚事。
可惜... -->>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
情一诺
古人比现代人更更重承诺,史记-季布传记:"楚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季布一诺千金,杀头不改还可以说的侠客行经,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又载:"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韩康只是个采药卖药的,却如此有个性和原则,说言不二价就言不二价,而且还三十多年不改。诚然,这不符合商业社会市场经济的规律,也是在古代小农经济才能发生的事情,如果是在现时,韩康只有两个下场:因为个性突出而被炒红,成为商界奇迹,更多的可能性却是,他被市场规律无情淘汰,没人买他的帐,最后无辜饿死。
诺言很重要,人无信不立,我们都知道。然而像行入陌生莽野森林周围环境斑斓反复,危险重重,已经不能再轻易举步和相信人了。信任和被信任之间关系断裂,情感疏失,一点一点滴尽。对事的态度如此,对人对情感的态度,莫不如此,罅隙巨大,最后我们变成没有热血的人。
读饮水词会感觉到脉脉的温情流动,一个生活在三百多年前的男子,在他的词章中不倦不悔的倾诉对感情的执着,对友情的坚定,像一道道疗伤的温泉汤药,温暖了,唤醒了,我们冰封的情感。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这是多么天真而叫人欣喜的话。在几百年前,会有女子相信这句承诺,也会有男子愿意说出这种承诺,两人相待一生。而现在,且不说无人会说这样傻话,即使有人说,过了十六岁的我们就不会相信了,世事多变且凉薄,你能坚守都不代表我亦可以同样。感动归感动,感慨归感慨,我们到底不会许诺,生活教会我们现实太多。
回到容若的减字木兰花里来,读他对情的不悔和承诺。上阕写午夜梦回,颇有"冷雨敲窗被未温"的孤寂。在凉薄的夜里独自醒来,眼前烛花摇影,寥落而感伤。因为深受相思之苦,所以有"不许孤眠不断肠"的反语,告诫自己不要多想。不过显然是徒劳的,下阕即写人已在思量中,说道虽然你我现在被分开了,但是我们之间的誓言是经得起考验的,好象季布许人的诺言,说了就必然做到,此刻虽然彼此音信渺茫,不知近况如何,但是只要我们能耐心等待,等这波折过去,你我一定可以重新团聚。
有人以为"碧落"及"天上人间"可作幽明永隔解,但下文有"稳耐风波愿始从",可见恋人被选入宫后,容若尚抱有将来被放出来,更相团圆的希望,决不是指死别。
一定是这样的。
可惜,天上人间情一诺的容若,最终也没有等到稳耐风波愿始从的那天。
愿望越是美好如花,凋谢起来就越显得残酷伤人。
减字木兰花新月
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准待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
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一样愁
李商隐夫人王氏没,有人做媒,义山却之,作李夫人诗:"惭愧白矛人,月没教星替。"李义山一生情事扑朔,写下众多无题诗,惹尽后人猜想。既然写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想必内心也有情伤徘徊不去。只是每个人情感的表达方式不一样。
看到"莫教星替"四字,我越发肯定谢娘的存在。了解义山的话之后就会更有把握,这不是写给卢氏的情词。如果是卢氏,容若绝不会说出"莫教星替"这样的话。卢氏是他的妻子,如果容若这样说即是怀疑她不忠,但这是不可能的事。因此这是容若写给恋人的词。他嘱咐她——你在宫中,请遵守我们的诺言,不要让皇帝代替我在你心里的地位,亦是自许:我同样不想娶别人。此词作于早年,我觉得应在谢娘入宫不久容若娶卢氏之前。开始,他娶卢氏也很可能是无奈之举,但是卢氏温柔忍耐,终获得容若接受,渐渐爱上她,但即使如此,因为一开始对卢氏的冷落,她死后。容若词中才频出现"悔薄情"的字眼。
义山的寂寞情感,一颗早熟的种子,突兀的果实,在多年前已从身体里强行被剥落,落进时光的旋涡中,成为坚硬无声的化石。情感一旦成为经历,就会丰富人生,而不至于阻滞人生应有进程。义山的隐秘爱恋,使得他的才华更添风骨,爱情诗写得花繁叶茂,根骨遒劲,成为无人可超越的情诗圣手。
容若的词,以自身的感情为牵引,静静蔓延开来,恋情成为不愈伤口。伤口终生淋漓用以对抗情感的虚无。不同于义山花开隐秘,容若更愿将心事如繁星洒遍,从最初的相逢到后来的感情甜蜜,再到誓约三生,被迫分散,死别怀念,终身悼亡,点点斑斑在饮水词中都有迹可循。
谢娘应有极秀美的眉目,似黛玉那样的眉尖若蹙,眼含秋水。然后在他的记忆里,时时不忘的是她对镜晚妆眉蹙春山的俏美姿态,那种和雨和烟两不胜的朦胧轻愁。后来虽然没有在一起,但记忆如此蔓延茂盛,芳草萋萋不绝。她也是幸福的。
词的上阕写由新月想到人间情事,因新月如眉,思念起伊人。是以人代物的反常写法。摹画出新月形貌。既而写月色不明,和雨和烟两不胜指新月被烟雨所遮掩,月和烟雨均不甚分明。下阕明是说惟恐繁星灿烂而遮盖了新月,实际上是隐语——叮咛身在皇宫的恋人。亦是自剖心迹,彼此要坚守承诺,心中不做第二人想,要相信一定可以等到团圆的那天。结句由物入情,新月不明似天上人间一样愁,很灵动飘逸的想象。
守取团圆终必遂与稳耐风波始愿从,是一样的坚定和相信。需要彼此牵念着,才会让一种相思,生出两处闲愁。
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诉幽怀
写男女相爱撩人心意的词章不少,你情我愿我情你不愿你情我不愿一拍即合一拍两散半推半就推而不就生生死死半生半死——文字总是一面戳破爱情伪善的面具,揭露它的嗜血本质一面又忙着为它披上象征纯洁善良的白羽衣,把它打扮成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的圣物,为它摇旗呐喊。
遇见她的转眼交会间,他心神惊动。相见的一幕在脑中如风回荡,呼啸有声。她含情不语,站在那里脸上泛起红晕,发髻上斜插着精致的头饰,好象一朵带露的芙蓉一样摇曳生姿。他有感而发回转身写下词来记念。当时是惊喜无限,可谁又想到,这样的文字在日后看来会刺心?
写男女相会,容若这一阕品格出众,写的不是相思纠缠的浓醴,而是乍然相逢的惊喜和羞涩。用他自己词里的话就是"一朵芙蓉着秋雨"的情态,清丽可观。容若用白描的手法使得词境若现,仅仅是生动地刻画伊人窈窕风姿似乎还不足以表达容若那一刻的心神激荡。接着他又深入到伊人内心深处,极其传神地将她娇羞为难,欲语还休的情态刻画出来。这首小令词情清婉,哀苦不露。容若能写的如此自然传神,他当时是如何被打动就不言自明了。
据清赁庑笔记载:"容若眷一女,绝色也。旋女入宫,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誓必一见,了此夙因。会遭国丧,喇嘛每日应入宫唪经,容若贿通喇嘛,披袈娑,居然入宫,果得彼妹一见。而宫禁森严,竟不能通一语,怅然而出。"考察词意恰是正合此词情形——
是回廊转角处的某次偶然相逢吧。在宫中或许不是。她惊心未褪,因慌张,脸上红潮乍起,插在鬓上钗环也微微颤动。这种娇怯,落在他眼里,如同芙蓉在秋雨中轻轻颤动。
他待张口唤她,又怕两人含情凝睇的样子被人看见。心情是这样低弱而潦草。两相无语静默无言的瞬间相对,她欲说而无可说,只有回转身,避让他,然后拔下玉钗远远地在阑干上轻轻叩着。
那是心上不变暗号,她知道,他知道。
这是野史,可知而不足信,只当是看现在的花边新闻,增进了解,如果一味的考据学究就没有意思了,反正逝者已已。三百五十年后,很多事不必究得太清,如何领略容若词中意,只看读词人此时心境了。
一说此词所写乃是容若初见沈宛时两人齐齐心动的情景,品察词意,此解未有不可。而且风光旖旎,引人入胜。最后伊人玉钗轻叩的动作更是惹人遐想。男有情女有意,若能最后执手偕老真是美事一件。然,我更倾向于野史的说法,将词意解为与旧情人的相逢不能相认,则比一般香艳的爱情词哀苦入骨。幸福和痛苦之间,我更喜欢品读痛苦的一面,这样读起来才有感觉,
像古人说的:"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容若和谢娘何尝不是?——诗人崔郊家道中落,只能把自己很中意的婢女端丽卖给有钱有势的人家。他很想念端丽,就站在马背上在墙头偷偷看她,回到家里,想起这件事,心里很难过,写了这首诗。端丽的主人看到这诗后,明白崔郊的想法,把端丽又送还给他了,成全了一对有情人。
唐僖宗时,顾况从皇家宫女所居上阳宫水道流向下水池边拾得的一片题有宫女哀怨诗句的红叶,上写着"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原是宫人韩氏十分厌倦宫里的寂寞生活,向往宫外的自由天地,就在红叶上题诗以散愁心,萌动爱意的诗人也赋诗于红叶之上从上水池传进宫内。刚好被韩氏捡回,韩氏见上面写道:"曾闻叶上题红颜,叶上题诗寄阿谁?"又惊又喜。一来一往二人凭借红叶传送爱恋心声。这件事渐渐在宫中传扬,被唐僖宗无意中听到了,他甚觉有趣,一时龙颜大悦,便下旨放韩氏出宫,成全了两个人的婚事。
可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