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文学网 www.53wx.com,甲午之军工霸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严禁守军在白天撤出阵地,无论战况多么严峻;行军队列距离前线二十公里内时必须加大人员间距,即使这会影响行军速度;放弃次要据点,将兵力集中到能够抵御重炮的陆上要塞,然后以其为中心构筑由堑壕铁丝网机枪构成的现代野战工事来抵挡中国军队的进攻;禁止部队投降,无论有什么客观困难,必要时可以使用督战队,被俘人员原则上也视同投降,除非能够证明自己被俘时已经失去战斗能力或者已经弹尽粮绝......”,西奥多·罗斯福看了这些建议,不禁感慨说“感觉一点都不像是美国了”,但还是几乎全部照办了,没办法,现在美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如果连国家都不在了,还怎么固守那些理念原则呢?
还有一个问题,是技术参谋们没有指出来,但西奥多·罗斯福却敏锐地发现的,那就是前线美军似乎是被敌人咄咄逼人的攻势给吓住了,明明自己兵力占据绝对优势啊,怎么只想到消极防守呢?就算敌人的火炮厉害,也可以发挥己方兵力的优势,以轻步兵作为主力来进攻嘛,注意隐蔽就行,必要时还可以选择夜袭,虽然这样做风险很大,但却能极大地缩小双方火力的差距,就算几次进攻中只有一次能够获得成功,以目前双方悬殊的交换比来看,美军仍然是占到了便宜。
此外,既然是内线作战,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熟悉地形的优势,设法伏击敌军,而沦陷区的民兵也应该积极地对敌方的辎重部队发动袭击,拖住敌人的脚步,给援军集结争取时间。
罗斯福的命令很快就得到了坚决执行,之前势如破竹的中国第五山地师终于感受到了明显的阻力......
之前轻松拔除外围的小据点之后,只要象征性地打几轮炮,美军要塞中的敌人就会不战而降,那是何等地轻松?可现在美军却始终坚守要塞、死不投降,这下就尴尬了,能够作为核心据点的陆军要塞,必然是位于至少方圆几公里内的制高点上,要塞火炮全无死角可言,而且炮垒也足够坚固,105mm山炮除非冒险抵近直瞄炮击,否则根本奈何不了,可在无法隐蔽的状态下,将大炮送到敌人155mm重炮的攻击范围之内,那不是找死吗?
不先解决那些要塞重炮就发动强攻的话伤亡肯定小不了,毕竟要塞外围还有野战工事,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拿下,而攻击的过程中又会不断遭到要塞炮的攻击,第五山地师总共也就三万多人,怎么经得起这样的消耗?
“只能先留三个营看着,等铁路修好将攻城巨炮运上来再说。”,第五师的师部简单讨论之后作出了这样的决定,结果重大伤亡倒是避免了,但第五师总共也才27个营,这里放三个营、那里放三个营,很快就没有兵力进攻了,眼看着斯波坎已经近在眼前,却发现自己居然没有足够的兵力将其拿下了......
不仅仅是大量兵力受到牵制,各支部队的伤亡数字也都在直线飙升,美军频繁的夜袭使得中国军队的火炮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就算预先做出了防范,双方伤亡的交换比也不可避免地难看了许多,1条命换10条命就是值得嘉奖的表现了,一般能换五六条就不错了,以山地师在中国国防军中至少也称得上是十里挑一的优秀官兵素质,这样的结果就算不能说是赔了,也肯定无法让人高兴。
甚至美军一些其实完全成功的调整也同样产生了类似的效果,比如美军派兵伏击的做法,因为山地师的先头部队一般都是走山脊而不走谷地,结果都是伏击没打成、变成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遭遇战,但本应该是全师素质最高的那些尖刀连却都因此伤亡不小,交换比甚至还不如遭到夜袭的情况......
究其缘由,其实是山脊行军的难度太大,就算是走惯了的老山地兵,负重也有严格限制,即便斯波坎以北的山区坡度都不算太大(以山脚到山峰的相对高度来说,其实只能算是丘陵。),最多也只能带上82mm迫击炮和重机枪,而且弹药携带量也很有限,而无论火炮还是自动武器都必须有足够的弹药才能完全发挥威力,再加上美军是守势,重机枪火力可以完全发挥,给之前打得太顺而习惯于第一时间选择主动进攻的第五师各部尖刀连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直到吃了几次大亏之后,师部根据下面的反馈,总结出一些有用的经验传达下去,比如首次进攻不宜投入太多兵力、重点在于引出重机枪位置以便用迫击炮打掉之类,伤亡比才重新变得好看起来,但无论如何也最多只能达到1:10左右,像之前那样几乎达到1:100的夸张交换比是再也不可能出现了......
美方众多调整当中,遭到近乎完全失败的,只有发动沦陷区民兵袭击中国军队补给线,原因也不难猜,美国西北部那是真正的地广人稀,去掉西雅图等几个大中城市之外,人口密度小得可怜,斯波坎以北都是森林密布的苦寒山区,就更没几个人居住了。想要将躲进山林的美国民兵全部灭绝,那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美国政府想指望他们对第五师的补给线造成多大的威胁,那就更是妄想了,尤其现在这条补给线其实还不到一百公里,即使将国境线以内的部分也算进去,保护起来不要太容易......
不管如何,美军兵败如山倒的颓势总算是止住了,这让西奥多·罗斯福稍稍松了口气,但为此付出的代价之大,则让他完全意识到了敌人的强大。尤其让这位总统先生夜不能寐的是,即使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居然还是无法阻止敌人前进,第五师的推进速度是越来越慢了,但战线仍然在继续向南移动,距离西北战局的中心斯波坎已经越来越近了......(未完待续。)
“严禁守军在白天撤出阵地,无论战况多么严峻;行军队列距离前线二十公里内时必须加大人员间距,即使这会影响行军速度;放弃次要据点,将兵力集中到能够抵御重炮的陆上要塞,然后以其为中心构筑由堑壕铁丝网机枪构成的现代野战工事来抵挡中国军队的进攻;禁止部队投降,无论有什么客观困难,必要时可以使用督战队,被俘人员原则上也视同投降,除非能够证明自己被俘时已经失去战斗能力或者已经弹尽粮绝......”,西奥多·罗斯福看了这些建议,不禁感慨说“感觉一点都不像是美国了”,但还是几乎全部照办了,没办法,现在美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如果连国家都不在了,还怎么固守那些理念原则呢?
还有一个问题,是技术参谋们没有指出来,但西奥多·罗斯福却敏锐地发现的,那就是前线美军似乎是被敌人咄咄逼人的攻势给吓住了,明明自己兵力占据绝对优势啊,怎么只想到消极防守呢?就算敌人的火炮厉害,也可以发挥己方兵力的优势,以轻步兵作为主力来进攻嘛,注意隐蔽就行,必要时还可以选择夜袭,虽然这样做风险很大,但却能极大地缩小双方火力的差距,就算几次进攻中只有一次能够获得成功,以目前双方悬殊的交换比来看,美军仍然是占到了便宜。
此外,既然是内线作战,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熟悉地形的优势,设法伏击敌军,而沦陷区的民兵也应该积极地对敌方的辎重部队发动袭击,拖住敌人的脚步,给援军集结争取时间。
罗斯福的命令很快就得到了坚决执行,之前势如破竹的中国第五山地师终于感受到了明显的阻力......
之前轻松拔除外围的小据点之后,只要象征性地打几轮炮,美军要塞中的敌人就会不战而降,那是何等地轻松?可现在美军却始终坚守要塞、死不投降,这下就尴尬了,能够作为核心据点的陆军要塞,必然是位于至少方圆几公里内的制高点上,要塞火炮全无死角可言,而且炮垒也足够坚固,105mm山炮除非冒险抵近直瞄炮击,否则根本奈何不了,可在无法隐蔽的状态下,将大炮送到敌人155mm重炮的攻击范围之内,那不是找死吗?
不先解决那些要塞重炮就发动强攻的话伤亡肯定小不了,毕竟要塞外围还有野战工事,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拿下,而攻击的过程中又会不断遭到要塞炮的攻击,第五山地师总共也就三万多人,怎么经得起这样的消耗?
“只能先留三个营看着,等铁路修好将攻城巨炮运上来再说。”,第五师的师部简单讨论之后作出了这样的决定,结果重大伤亡倒是避免了,但第五师总共也才27个营,这里放三个营、那里放三个营,很快就没有兵力进攻了,眼看着斯波坎已经近在眼前,却发现自己居然没有足够的兵力将其拿下了......
不仅仅是大量兵力受到牵制,各支部队的伤亡数字也都在直线飙升,美军频繁的夜袭使得中国军队的火炮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就算预先做出了防范,双方伤亡的交换比也不可避免地难看了许多,1条命换10条命就是值得嘉奖的表现了,一般能换五六条就不错了,以山地师在中国国防军中至少也称得上是十里挑一的优秀官兵素质,这样的结果就算不能说是赔了,也肯定无法让人高兴。
甚至美军一些其实完全成功的调整也同样产生了类似的效果,比如美军派兵伏击的做法,因为山地师的先头部队一般都是走山脊而不走谷地,结果都是伏击没打成、变成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遭遇战,但本应该是全师素质最高的那些尖刀连却都因此伤亡不小,交换比甚至还不如遭到夜袭的情况......
究其缘由,其实是山脊行军的难度太大,就算是走惯了的老山地兵,负重也有严格限制,即便斯波坎以北的山区坡度都不算太大(以山脚到山峰的相对高度来说,其实只能算是丘陵。),最多也只能带上82mm迫击炮和重机枪,而且弹药携带量也很有限,而无论火炮还是自动武器都必须有足够的弹药才能完全发挥威力,再加上美军是守势,重机枪火力可以完全发挥,给之前打得太顺而习惯于第一时间选择主动进攻的第五师各部尖刀连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直到吃了几次大亏之后,师部根据下面的反馈,总结出一些有用的经验传达下去,比如首次进攻不宜投入太多兵力、重点在于引出重机枪位置以便用迫击炮打掉之类,伤亡比才重新变得好看起来,但无论如何也最多只能达到1:10左右,像之前那样几乎达到1:100的夸张交换比是再也不可能出现了......
美方众多调整当中,遭到近乎完全失败的,只有发动沦陷区民兵袭击中国军队补给线,原因也不难猜,美国西北部那是真正的地广人稀,去掉西雅图等几个大中城市之外,人口密度小得可怜,斯波坎以北都是森林密布的苦寒山区,就更没几个人居住了。想要将躲进山林的美国民兵全部灭绝,那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美国政府想指望他们对第五师的补给线造成多大的威胁,那就更是妄想了,尤其现在这条补给线其实还不到一百公里,即使将国境线以内的部分也算进去,保护起来不要太容易......
不管如何,美军兵败如山倒的颓势总算是止住了,这让西奥多·罗斯福稍稍松了口气,但为此付出的代价之大,则让他完全意识到了敌人的强大。尤其让这位总统先生夜不能寐的是,即使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居然还是无法阻止敌人前进,第五师的推进速度是越来越慢了,但战线仍然在继续向南移动,距离西北战局的中心斯波坎已经越来越近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