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根据地的变迁 (2/2)
五三文学网 www.53wx.com,蒙山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内部的议事规则规定,委员会推出所有的条例法规时,必须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决定。具体做法就是无记名投票。这种闪烁着民主思想的规定在执行中也走样,委员们习惯于看大人物的脸色,他们不相信自己投了反对票会阻止提案的通过,他们担心因为自己的反对而得罪那些有权势的人。
龙谦其实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需要时间来解决。他曾不止一次与陈超探讨过选举的深刻含义。陈超天生具备民主思想,对龙谦所提出的所有办法几乎都发自内心地赞同并认真执行。但效果却很差。
自治委员会成立数年来的实际情况是,乡绅们在地方上的权势受到了限制,但并未出现农民说了算的现象。如果不是陈超的主持,自治委员会不过是地主统治乡村的一个改头换面的工具。
身为地主的陈超对此十分的失望。
龙谦明确地对陈超说,希望农民行使自己的权力,必须有个较长的过程,其标志之一就是有一支保护其利益不受地主侵犯的军队,另外,必须实现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很难想象,一群连自己名字都不识的文盲,一群连国家、民族都不知何物的群氓能够走上政治舞台!
与龙谦无数次深入的交流,陈超算是初步理解了阶级和阶层的概念,理解了阶级矛盾爆发的可怕威力。在遥远的欧洲,已经诞生了为无产阶级呐喊的理论。而在中国,完整地记载了数千年封建史中不胜枚举的农民暴动,其实就是阶级对抗的结果。
发现这一点,曾引起了陈超的极大震撼。当纷乱无序的事实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其效果当然不一般。好在龙谦对所谓的“剥夺剥夺者”不赞同,这让陈超安心不少。
既然能提出问题,想必是深思过了。陈超问及对策,龙谦苦笑说他也无良策可施。不过,既然阶级或者阶层是因为经济地位决定的,那么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经济。而农村经济的核心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富者阡陌连片,贫者无立锥之地,矛盾是越来越尖锐了。顺着这方面想,如果农民不通过种地可以获得比种地更高的收益,那么可以断定,农民必将减轻甚至放弃对土地的关注和热爱。
道理成立。但陈超想不出什么方法可以让农民不种地而有收入的办法。直到龙谦掌控鲁南两州,神奇地将中兴、华源两大实业集团组建起来,为了报答根据地民众的养育之恩,两大实业集团定向招收根据地的青壮年到沂州、兖州的企业做工。陈超总算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经历了一番曲折,在尝到甜头后,对舍土抛家心怀顾虑的根据地农民开始踊跃奔赴沂州和兖州。前后有上千人离开了故乡,离开的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陈超极为兴奋。他从龙谦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是眼界问题,更重要的是分析方法,调查统计,用数据说话的方法。陈超利用职务之便,统计了华源集团供职的根据地四百余青壮的年收入和自身的生活支出,比较了在老家种地的情况,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人出来打工,相当于他在家耕种8.6亩自有耕地。
这是个惊人的数字!以陈家崖为例,人均耕地不到五亩,大半是靠天吃饭的旱地。而且,自有耕地连一半都不到。
陈超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只要家乡有一人出来做工,就相当于家庭收入增加了三倍有余。不止如此,那些离开家乡告别土地变为产业工人的人,十有**不会再回到老家务农了。那么,老家的人口减少了,人均耕地增加了,为儿子娶亲一类的花销转移了,盖房也会少盖不少……当龙谦摆出了加减法,陈超真的看到了家乡摆脱贫困的希望。
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了推算……假如再动出老家的多少人,那边会有什么变化……
龙谦立即指出了他的谬误。你这是建立在企业无限扩大的基础上的。华源不可能无限制扩大。实际上,经营企业的风险比种地高的多!企业的发展建立在产品的畅销上,只有将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售出去,企业才能获取利润实现扩张。但产品的销售需要市场的支撑,没有市场,一切都成为空中楼阁了。华源如今畅销的产品未必能一直畅销下去,不仅有国外企业的打压,而且国内的竞争也会激烈起来。华源的扩张就会戛然而止。经营的不好,就会亏损甚至破产。
但是,工业与农业有着很大的不同。农业的增长及其缓慢,亩产量实现翻番需要漫长的过程,但工业产品产量的翻番甚至只要两三个月。长久以来,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需要海外市场的支撑。可是一旦实现工业化,与列强的矛盾注定爆发。换句话说,列强绝不会心甘情愿地看着中国实现工业化。
想通这点,就会明白列强绝不允许华源和中兴壮大到威胁到他们在华利益的地步。列强为什么贪婪地在全球范围内攫取殖民地?就是因为其国内市场已经容纳不下其工业产品了。攫取殖民地是一个由近及远的过程,因为距离的遥远,西方列强直到道光年间才被迫用武力撬开中国封闭的大门。
侵略中华不外有两种形式,一是像俄国日本直接霸占我们的国土;另一种是扶持他们的代言人,建立一个亲近他们的政府,以实现其剥削中华的目的。
背后都是利益。利益纠纷是一切矛盾的根源。抓住利益这个牛鼻子,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
这个推断让陈超沮丧。陈超已经将兴趣和精力完全转到了华源实业上了,想到华源的发展受阻,当然痛如刀绞。
那怎么办呢?他问龙谦。
没什么捷径可言。中国要强大,必须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建立一个可以维护国家利益的中央政府,必须有一支足以抵抗列强武力侵略的军队。建设这样一支军队,需要强大的工业支持。但实现工业化,却不能再走英国的老路,因为殖民地经济已经不适用中国了!那么就必须将农村经济盘活。不解决农村的贫困,不缓和土地的矛盾,不将束缚在土地上的劳动力解放出来,发展工业就是一句空话。
陈超早已明白了龙谦的雄心。但直到此刻,才算理解了龙谦组建自治委员会的真正用意。
所以,陈超下定决心,将他名下拥有的千余亩土地都转给了自治委员会。不是出租,而是交出来!
但如何处理陈超贡献出来的一大笔资产,自治委员会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冲突。龙谦顾不上过来处理,任务便落在了王明远这位根据地的实际最高负责人身上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内部的议事规则规定,委员会推出所有的条例法规时,必须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决定。具体做法就是无记名投票。这种闪烁着民主思想的规定在执行中也走样,委员们习惯于看大人物的脸色,他们不相信自己投了反对票会阻止提案的通过,他们担心因为自己的反对而得罪那些有权势的人。
龙谦其实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需要时间来解决。他曾不止一次与陈超探讨过选举的深刻含义。陈超天生具备民主思想,对龙谦所提出的所有办法几乎都发自内心地赞同并认真执行。但效果却很差。
自治委员会成立数年来的实际情况是,乡绅们在地方上的权势受到了限制,但并未出现农民说了算的现象。如果不是陈超的主持,自治委员会不过是地主统治乡村的一个改头换面的工具。
身为地主的陈超对此十分的失望。
龙谦明确地对陈超说,希望农民行使自己的权力,必须有个较长的过程,其标志之一就是有一支保护其利益不受地主侵犯的军队,另外,必须实现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很难想象,一群连自己名字都不识的文盲,一群连国家、民族都不知何物的群氓能够走上政治舞台!
与龙谦无数次深入的交流,陈超算是初步理解了阶级和阶层的概念,理解了阶级矛盾爆发的可怕威力。在遥远的欧洲,已经诞生了为无产阶级呐喊的理论。而在中国,完整地记载了数千年封建史中不胜枚举的农民暴动,其实就是阶级对抗的结果。
发现这一点,曾引起了陈超的极大震撼。当纷乱无序的事实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其效果当然不一般。好在龙谦对所谓的“剥夺剥夺者”不赞同,这让陈超安心不少。
既然能提出问题,想必是深思过了。陈超问及对策,龙谦苦笑说他也无良策可施。不过,既然阶级或者阶层是因为经济地位决定的,那么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经济。而农村经济的核心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富者阡陌连片,贫者无立锥之地,矛盾是越来越尖锐了。顺着这方面想,如果农民不通过种地可以获得比种地更高的收益,那么可以断定,农民必将减轻甚至放弃对土地的关注和热爱。
道理成立。但陈超想不出什么方法可以让农民不种地而有收入的办法。直到龙谦掌控鲁南两州,神奇地将中兴、华源两大实业集团组建起来,为了报答根据地民众的养育之恩,两大实业集团定向招收根据地的青壮年到沂州、兖州的企业做工。陈超总算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经历了一番曲折,在尝到甜头后,对舍土抛家心怀顾虑的根据地农民开始踊跃奔赴沂州和兖州。前后有上千人离开了故乡,离开的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陈超极为兴奋。他从龙谦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是眼界问题,更重要的是分析方法,调查统计,用数据说话的方法。陈超利用职务之便,统计了华源集团供职的根据地四百余青壮的年收入和自身的生活支出,比较了在老家种地的情况,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人出来打工,相当于他在家耕种8.6亩自有耕地。
这是个惊人的数字!以陈家崖为例,人均耕地不到五亩,大半是靠天吃饭的旱地。而且,自有耕地连一半都不到。
陈超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只要家乡有一人出来做工,就相当于家庭收入增加了三倍有余。不止如此,那些离开家乡告别土地变为产业工人的人,十有**不会再回到老家务农了。那么,老家的人口减少了,人均耕地增加了,为儿子娶亲一类的花销转移了,盖房也会少盖不少……当龙谦摆出了加减法,陈超真的看到了家乡摆脱贫困的希望。
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了推算……假如再动出老家的多少人,那边会有什么变化……
龙谦立即指出了他的谬误。你这是建立在企业无限扩大的基础上的。华源不可能无限制扩大。实际上,经营企业的风险比种地高的多!企业的发展建立在产品的畅销上,只有将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售出去,企业才能获取利润实现扩张。但产品的销售需要市场的支撑,没有市场,一切都成为空中楼阁了。华源如今畅销的产品未必能一直畅销下去,不仅有国外企业的打压,而且国内的竞争也会激烈起来。华源的扩张就会戛然而止。经营的不好,就会亏损甚至破产。
但是,工业与农业有着很大的不同。农业的增长及其缓慢,亩产量实现翻番需要漫长的过程,但工业产品产量的翻番甚至只要两三个月。长久以来,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需要海外市场的支撑。可是一旦实现工业化,与列强的矛盾注定爆发。换句话说,列强绝不会心甘情愿地看着中国实现工业化。
想通这点,就会明白列强绝不允许华源和中兴壮大到威胁到他们在华利益的地步。列强为什么贪婪地在全球范围内攫取殖民地?就是因为其国内市场已经容纳不下其工业产品了。攫取殖民地是一个由近及远的过程,因为距离的遥远,西方列强直到道光年间才被迫用武力撬开中国封闭的大门。
侵略中华不外有两种形式,一是像俄国日本直接霸占我们的国土;另一种是扶持他们的代言人,建立一个亲近他们的政府,以实现其剥削中华的目的。
背后都是利益。利益纠纷是一切矛盾的根源。抓住利益这个牛鼻子,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
这个推断让陈超沮丧。陈超已经将兴趣和精力完全转到了华源实业上了,想到华源的发展受阻,当然痛如刀绞。
那怎么办呢?他问龙谦。
没什么捷径可言。中国要强大,必须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建立一个可以维护国家利益的中央政府,必须有一支足以抵抗列强武力侵略的军队。建设这样一支军队,需要强大的工业支持。但实现工业化,却不能再走英国的老路,因为殖民地经济已经不适用中国了!那么就必须将农村经济盘活。不解决农村的贫困,不缓和土地的矛盾,不将束缚在土地上的劳动力解放出来,发展工业就是一句空话。
陈超早已明白了龙谦的雄心。但直到此刻,才算理解了龙谦组建自治委员会的真正用意。
所以,陈超下定决心,将他名下拥有的千余亩土地都转给了自治委员会。不是出租,而是交出来!
但如何处理陈超贡献出来的一大笔资产,自治委员会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冲突。龙谦顾不上过来处理,任务便落在了王明远这位根据地的实际最高负责人身上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