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53wx.com,要把金针度与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传再传,这就真太可恶了。
陆游:陆放翁全集
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一),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他出身于仕宦之家,北宋亡国时候,他才两岁。陆游十二岁时候,就会做诗文。二十九岁应考,因为列名丞相秦桧的孙子之前,为当局所忌,一直吃不开。宋孝宗即位后,才开始赐进士出身,在官场或起或伏。后来派去修国史,直到八十岁才退下来,八十五岁去世。
陆游是最有名的忧国诗人,可是一辈子的际遇,只限于"以口击贼"而已。他口中"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只是"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境界,他是不能进一步施展的。对政治,陆游用诗来讥评不已,他说: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
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可见他内心的愤恨。直到八十四岁时候,他还写下"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的诗句,总认为一息尚存,虽然老去,还是不能坐视。他最后的绝笔是嘱咐儿子,在国土重光时,别忘了家祭告诉他,这种老人情怀总是诗的精神,真是一路到底了。
辛弃疾:稼轩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的父亲辛文郁,大概去世得很早,他的祖父辛赞,在金人到来、宋室南渡的时候,因为家中人口众多,不能脱身,就做了"遗民"。辛弃疾出生在沦陷区里,也做了"遗民"。那时候,北方已经沦陷十多年了。
在辛弃疾长大以后,他的祖父要他准备地下活动,两次到燕京去观察形势,还没成功,祖父就死了。辛弃疾二十一岁,起义抗金,不久转到南方,看到朝廷腐败,不肯抗战,很是悲愤。但他并不灰心,仍旧做救国工作。可是四十年间,他的生命,大部分都不为时用,用也不得尽其才,最后"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竟以爱国词人终老田园,死时六十八岁。
辛弃疾留下的词有六百首。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说:
"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故往往锋颖太露。然其才情富艳,思力果锐,南北两朝,实无其匹,无怪流传之广且久也!"在所有论断中,这几句话最能写出辛弃疾。
黄遵宪:入境庐诗草
黄遵宪(一八四八~一九五),字公度,别署东海黄公,广东梅县人。他是清朝举人,何如璋做首任驻日本公使,请他去做参赞,由于他博学多才,很得日本朝野景仰。他是有心人,中年苦学日文,然后写下一部大书-日本国志;提醒中国人注意日本。可是大家不注意,直到五年以后甲午之战失败,大家才注意到这位先知。梁启超说如果中国朝野早就注意这部书,甲午之战也许可以避免了。
黄遵宪后来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再任湖南按察使。戊戌政变后,传说他窝藏康梁,以致家里被搜。自是杜门不出,专事著作,一直到死。黄遵宪去过英、美、日本、南洋,思路新奇,眼界开阔。他能以各种新词汇、新体裁写诗,他主张:"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主张:"各人有面目,正不必与古人相同。"主张:"吾今所遇之时、所历之境、所思之人、所发之思,不先不后,而我在焉。前望古人,后望来者,无得与吾争之者,而我顾其情,舍人从我,何其无志也!则今宪所为,皆宪之诗也!"这种气魄,实际是一种大丈夫行径,最值得我们景仰。
朱彝尊:明诗综
朱彝尊(一六二九~一七九),字锡鬯,浙江秀水人。他天资极高,"书经目不遗"。年轻时四处云游,"所至丛祠荒冢、破炉残碣之文,莫不搜剔考证,与史传参校同异。"后来被选修明史,清圣祖康熙皇帝题匾"研经博物"送他,文名极大。他的著作有曝书亭集、经义考、日下旧闻、欧阳子五代史注、瀛洲道古录、明诗综等。
明诗综中附有诗话,散见各卷。姚柳依特别摘出来,成为静志居诗话,也就是竹垞诗话。
诗话在中国古书中,是特有的一种体裁,从唐音癸签、唐诗纪事等以来,历朝不断。吴景旭有历代诗话内容最多,但是不精。朱彝尊这部诗话,虽然只限明代,但是写得最精,自是诗话中的范本。
这书对明朝自开国的太祖到亡国的庄烈帝二百六十八年间的人物及创作,都有各别的详细记载。全书分为帝王、宗潢、宫掖、荣章、臣士、闺门、中涓、释子、羽士、女冠、尼教坊、外臣、土司、属国、旡名子、杂流、神鬼、谣谚等十九部,内容相当的充实。
王国维: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
王国维(一八七七~一九二七),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他的祖籍是河南开封,远祖王禀,在北宋亡国前守山西太原,城陷死节。王禀的孙子随宋高宗南渡,就变成浙江人。
王国维从小是读古书的,到了十八岁,才知道古书以外,还有西方的新学问。二十二岁起学外国文,二十五岁留学日本。三十六岁以前,他的治学主力在西洋哲学(他是最早介绍康德、叔本华、尼采到中国来的人)和中国词曲(他的名著是人间词话和宋元戏曲史,他提升了中国平民文学的地位)。此后主力转向古史与古文字学。
王国维二十三岁时候,甲骨文出土于河南,首先把这些三四千年前支离破碎的骨头片,和中国古代历史结合起来,做出完美而惊人解释的,就是王国维。因此,王国维对中国学术的贡献,是空前的。他在思想上、文学上、史学上、古文字学上、古器物学上、古地理学上,都有开山之功,史外求史,发前人所未发,"不屈旧以就新,亦不绌新以从旧。"中国学者中,像他那样有博大精深成绩的,真是"古之所无,今之罕有"了。
徐渭:徐文长逸稿
徐渭(一五二一~一五九三),字文长,号青藤,别署天池山人、田水月,浙江绍兴人。他只是明朝的秀才,但是他文思敏捷,以才气被浙江巡抚胡宗宪赏识。明史说:
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借宗宪势,颇横。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件力救得免。徐文长用锥子扎自己耳朵,是四十五岁的事。第二年就杀了老婆,此后一直在狱。四十八岁母亲死了,他出来办好丧事,再回去坐牢,五十三岁才出狱。袁宏道徐文长传说他: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来与仗;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囵。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这样一个天才人物,竟"数奇不已"(命运总是不好),一辈子坏命,真太令人同情了。
薛福成:庸盦全集
薛福成(一八三八-一八九四),字叔耘,江苏无锡人。他从二十六岁起,就追随曾国藩,很得信任。五十一岁起,任出使英、法、义、比四国大臣。清史稿说他:
任使事数年,恒惓惓于保商,疏请除旧禁,广招徕。
其争设南洋各岛领事官,尤持正义,英人终亦从之。又以英、法教案牵涉既广,条列治木治标机宜甚悉。其将归也,复撮举见闻上疏以陈,大恉谓宜厉人才、整戎备、浚利源、重使职;为弃短集长之策。归,至上海病卒,优诏赐恤。卒后半载,而中、英订附款,致将福成收回各地割弃泰半,论者惜之。可见薛福成在晚清外交上的努力。
清史稿又说他"好为古丈辞,演迆平易,曲尽事理,尤长于论事记载"。他的著作,有庸盦文编四卷、庸盦文续编二卷、庸盦文外编四卷、庸盦海外文编四卷、筹洋刍议一卷、浙东筹防录四卷、出使奏疏二卷、出使公牍十卷、出使日记六卷、出使日记续刻十卷、庸盦笔记六卷。这些著作,对晚清朝野的内幕、对中外早期交涉的实情,记录最多,也最珍贵,自然是研究近代中国和中外关系的最好史料。
关汉卿等:元人杂剧选
中国古代只有歌舞,歌舞中有戏的,开始于唐朝的参军戏。参军戏只有主角一人,配角一人,扮演滑稽问答。到了宋朝,进化为杂剧。到了元朝,再进化为复杂的杂剧。虽然复杂,但充满生气与成长,其中以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大家最有代表性。关汉卿的名作,结构与题材最好的是窦娥冤,是根据汉书、搜神记的故事,写出的一个孝妇的大悲剧。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在欧洲有了译本。他写的救风尘,写妓女争取自由的技巧,虚虚实实,生动无比。此外,他的玉镜台和切绘旦,又富有喜剧性。在技巧上,多能在最后掌握高xdx潮,这是他高段的地方。白朴的招牌名作是秋夜梧桐雨,写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又有墙头马上,写公子佳人的情史。马致远的名作有道教的故事背景,像黄粱梦、岳阳楼、任风子都是,他的汉宫秋写昭君出塞,也很拉风。郑光祖是"名香天下,声振闺阁"的名家,他的倩女离魂、刍(亻旁)梅香,也都是动人的戏剧。
汤显祖:汤显祖集
汤显祖(一五五~一六一七),字义仍,号若士、海若,别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他是明朝进士,在中央做官,因为上疏抨击朝政,被贬到广东,后来到浙江做县太爷。四十八岁后,辞官隐居,专事写作。他写有临川四梦,就是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开创了明代传奇的黄金时代。
中国文学从古代起,就分为两太子流:一是民间的;一是文人的,这两者来源不同。例如上古的民间文学是"风",文人文学则是"雅"和"颂";又如中古的民间文学是汉魏六朝唐的乐府;文人文学则是汉魏六朝唐的诗赋;再如近古的民间文学是宋词元曲,文人文学则是呆板的诗文。这两大干流,分野都很明白。但是,分野尽管分野,常常经过若干时间,两者又有合流的倾向。例如汉魏的民间文学-乐府,到六朝以后,文人却个个都好拟古乐府,于是乐府便发生合流的现象;又如元朝的民间文学-曲,到明清以后,文人却个个都好作传奇,于是曲便发生合流的现象。汤显祖的作品,是这种合流中最成功的,值得我们特别欣赏。
孔尚任:桃花扇
孔尚任(一六四八~一七一八),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是孔子六十四代孙子。他年轻时候,在石门山中读书,博学多才,精通音律。清朝康熙皇帝"南巡北归"时,到曲阜祭孔,三十六岁的孔尚任,在御前负责讲解论语等书和文庙车服礼器,得到国子监博士头衔。后来他出差在外,结识了冒辟疆等"遗民",使他对明末清初的遗文逸史感慨颇多,就以之为主题,完成了桃花扇。
桃花扇共人有四十出,是中国有史以来,结构最好的历史剧。全剧以明朝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故事为经,以明朝亡国的大小事件为纬,举凡政治腐败、军事黑暗、党派争斗、贵族糜烂,种种情节,都波澜纸上,要人从"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告诉人一个政权,一旦"私君、私臣、私恩、私仇,南朝无一不私,焉得不亡?"
桃花扇的写作,达十年以上,一六九九年问世,次年孔尚任就丢官了。
施耐庵:水浒传
施耐庵(约一二九六~约一三七),他的身世已不可考,只知道是元朝赐进士出身,在浙江杭州做过官,因为和上司不合,就弃官回家,专门著书了。
水浒传相沿是施耐庵作的,事实上,它是以宋江三十六人的真人真事为基础,长时间累积起来的。早在南宋时候,就有了花和尚、武行者、青面碧等话本。到了宋末元初,施耐庵把这些扩大的材料,做了总整理(又说罗贯中也整理过),最后成为一大名著。
水浒传写一百零八个侠盗,他们大都是官逼民反出身,也有路见不平出身,这些人性格突出、作风明快,给人印象深刻、令人同情,是一百零八个罗宾汉的中国版。
水浒传是最好的抗议文学,它的基调是被压迫的人要反抗不合理的统治,要"杀去东京,夺了鸟位",最后由英雄好汉替天行道。它显然是一部阳刚的正义之作。
水浒传是从个人的或小股的反抗开始,然后合流成山头聚义。结构不凡,是中国最伟大的小说。
罗贯中:三国演义
罗本(约一三三~约一四),字贯中,以字行,号湖海山人,山东东平人。他是明朝第一小说家,写过五种小说。传说他是施耐庵的学生,所以水浒传的完成,他也有份。
三国演义在承前方面,它汇合了中国民间的三国故事,加以集大成。中国民间流传三国故事,远自唐朝就有纪录,李商隐诗中有"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的话,直到元朝,斩吕布、哭周瑜等杂剧,一直层出不穷。这些故事,经这部奇书草船借箭,终于一统了所有流传,成为定本。在启后方面,三国演义的文学性,造成改变历史的离奇效果。三国演义有许多许多与事实不合的地方,例如诸葛亮并没烧新野、借东风或演空城计;关羽并没诛文丑、杀蔡阳、过五关斩六将;刘备并没一开始就重用孔明;孔明并没三气周瑜;庞统并没献连环计、也没死于落凤坡;曹操并没追关羽;张飞并没战马超;黄盖并没用苦肉计;黄忠并没死于征吴;陆逊并没因八阵图受困。
三国演义虽与历史不全符合,但在思想上、信仰上、教育上、文字上,却在中国发生了极大的影响,光一位关老爷,就把一切通吃,这书的作用,由此大开。
吴承恩:西游记
吴承恩(一五~一五八二),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为人"性敏而多慧,复善谐谑。"做过明朝小官,"未久,耻折腰,遂拂袖而归。"
西游记相沿是吴承恩做的,事实上,它是以玄奘取经的真人真事为基础,长时间累积起来的。早在南宋时候,就有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朝时候,就有了西游记平话、唐三藏西天取经等作品,吴承恩把这些材料作为底本,在他生命的晚年,完成了这部中国第一神怪小说。
西游记以四个鬼使神差的人兽为主角,写他们在千劫百难中追求目标,有幽默、有讽刺、有热情、有反抗,它在描写入的伪善与可爱方面,是千古奇书。
西游记中的最大特色是写孙悟空的言行,孙悟空最后被封为"斗战胜佛",他的言行,的确代表了积极人生的一面。他机灵而机警、好动而好斗、心地善良、出口幽默,为了理想,他被下狱、被念紧箍咒、被战友误会成"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但他最后还是忠心而识大体,帮助了别人,完成了自己。他真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拟人化的猴子!
余邵鱼: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是明朝余邵鱼原作、冯梦龙改订的一部八十万字巨著,包括了中国早期的重要史实与典故,我们习惯上用的什么"管鲍之交"、什么"弦高犒师"、什么"退避三舍"、什么"食指大动"、什么"大义灭亲"、什么"奇货可居"、什么"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等等,都可在这部一百零八回的名著里,找到来龙和去脉。
东周列国志使所有秦朝以前的古人古事都一一亮相:褒姒的笑、管仲的智、齐桓的信、曹沫的无赖、晏蛾儿的愚忠。介子推的清高、晏子的识大体、伍子肯的鞭尸、苏秦的合纵、蔺相如的完壁归赵,都包罗无遗。他们的存亡觉梦,都可以胜数;看了这些存亡觉梦,我们可以上会古人,然后引古证今,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
东周列国志虽然因为太迁就历史性,以致文学性不高,但它把头绪纷乱的历史做了清晰的处理,可读性极高。此书在基本观念上有许多可称道的,比如它反对愚忠,认为为昏君而死"不得为忠臣之大节",就是它的高明处。
吴敬梓:儒林外史
吴敬梓(一七一~一七五四),字敏轩,也字文木,安徽全椒人。他生于书香世家,"科第累世弗绝",自己也是秀才。到他成年后,他"性耽挥霍","闲逸自恣",能花钱也能助人,把已经中衰的家产,全给折腾光了。他的行为,竟使"乡里传为子弟戒"!
三十三岁后,他搬到南京,在冬天时候,无酒无食,也没御寒的衣服,他就绕着城堞走几十里,夜夜如是,谓之"暖足"。四十岁后,他把一生所见的世态与万象,写成了儒林外史。五十四岁时候,客死扬州。他生前喜欢杜牧"人生只合扬州死"的诗句,他真的以身成谶,这样死了。
儒林外史是以知识分子为基线的伟大小说,它用悲悯的笔法写社会黑暗,骂而不温、讽而不虐、悲伤中有趣味、轻快里有哀愁,是千古奇书。
儒林外史写考试制度的流弊,写它的害人;又写旧礼教的罪恶,写它的杀人;它又写侠客、写盐商、写家奴、写妓女,一一用活的语言平铺直叙,都真切自然。虽然这书的结构,并不高明。
曹霑:红楼梦
曹霑(约一七一九~一七六三),字雪芹,也字芹圃,号梦阮。他是满洲旗人,属正白旗汉军。三代祖孙四人,做了五十八年的江宁(南京)织造官,这官管皇家采买的职务,是很肥的。康熙皇帝下江南,有五次都住他家。后来祖父因亏空被追赔,家道中落,到了曹霑成年以后,已经是"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了。那时曹霑住在北京西郊,已经是贫民阶级了。
曹霑一生亲历人世的兴亡衰谢,抚今追昔,"燕市狂歌悲遇合,秦淮残梦忆繁华",写了长篇小说红楼梦。这书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作品,写了八十回,并没写完,他就死了。后来高鹗续作四十回,就成了今天流行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
红楼梦写豪门望族的浮沉与兴衰、写旧社会下个人的矛盾挣扎、写叛逆性格的悲剧、写礼教功名的无聊,都生动细致,无与伦比,是中国第一血泪之作。
红楼梦攻击道学与八股,说:"还提什么念书?我最讨厌这些道学话。更可笑的,是八股文章,拿它诓功名、混饭吃,也罢了,还要说代圣贤立言!"这种攻击,真是情见乎辞了!
刘鹗:老残游记
刘鹗(一八五七~一九九),字铁云,江苏丹徒人。少年时候"放旷不守绳墨,而不废读书",在医卜星算方面,成绩都不错。他卖烟草。开书店、做医生,经历很多,不是书呆子。
一八八八年,他三十二岁时候,黄河在河南决堤。他跑去见河督吴大澄,志愿投效,并提出计划。吴大澄很赏识,请他去做,他就亲自在污泥里督工,"短衣匹马,与徒役杂作",很得工人的爱戴。后来他写了治河七说、黄河变迁图考、勾股天元草、弧角三术等实用的书;又写了铁云藏龟、铁云藏印、铁云藏陶、铁云泥封等学艺的书。
刘鹗的进步与救世思想,使他做了两件好事:一件是请开山西的矿,一件是贱买太仓的米来赈济北京难民。这两件好事,却因为环境的黑暗伪善,使他一方面背了"汉奸"之名,一方面得了充军之罪,-他被流放到新疆,五十三岁那年中风,死在风中的迪化(今乌鲁木齐市-编者)。
老残游记是刘鹗戳破黑暗与伪善的伟大小说,是他四十八岁到五十一岁的作品。
一传再传,这就真太可恶了。
陆游:陆放翁全集
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一),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他出身于仕宦之家,北宋亡国时候,他才两岁。陆游十二岁时候,就会做诗文。二十九岁应考,因为列名丞相秦桧的孙子之前,为当局所忌,一直吃不开。宋孝宗即位后,才开始赐进士出身,在官场或起或伏。后来派去修国史,直到八十岁才退下来,八十五岁去世。
陆游是最有名的忧国诗人,可是一辈子的际遇,只限于"以口击贼"而已。他口中"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只是"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境界,他是不能进一步施展的。对政治,陆游用诗来讥评不已,他说: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
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可见他内心的愤恨。直到八十四岁时候,他还写下"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的诗句,总认为一息尚存,虽然老去,还是不能坐视。他最后的绝笔是嘱咐儿子,在国土重光时,别忘了家祭告诉他,这种老人情怀总是诗的精神,真是一路到底了。
辛弃疾:稼轩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的父亲辛文郁,大概去世得很早,他的祖父辛赞,在金人到来、宋室南渡的时候,因为家中人口众多,不能脱身,就做了"遗民"。辛弃疾出生在沦陷区里,也做了"遗民"。那时候,北方已经沦陷十多年了。
在辛弃疾长大以后,他的祖父要他准备地下活动,两次到燕京去观察形势,还没成功,祖父就死了。辛弃疾二十一岁,起义抗金,不久转到南方,看到朝廷腐败,不肯抗战,很是悲愤。但他并不灰心,仍旧做救国工作。可是四十年间,他的生命,大部分都不为时用,用也不得尽其才,最后"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竟以爱国词人终老田园,死时六十八岁。
辛弃疾留下的词有六百首。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说:
"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故往往锋颖太露。然其才情富艳,思力果锐,南北两朝,实无其匹,无怪流传之广且久也!"在所有论断中,这几句话最能写出辛弃疾。
黄遵宪:入境庐诗草
黄遵宪(一八四八~一九五),字公度,别署东海黄公,广东梅县人。他是清朝举人,何如璋做首任驻日本公使,请他去做参赞,由于他博学多才,很得日本朝野景仰。他是有心人,中年苦学日文,然后写下一部大书-日本国志;提醒中国人注意日本。可是大家不注意,直到五年以后甲午之战失败,大家才注意到这位先知。梁启超说如果中国朝野早就注意这部书,甲午之战也许可以避免了。
黄遵宪后来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再任湖南按察使。戊戌政变后,传说他窝藏康梁,以致家里被搜。自是杜门不出,专事著作,一直到死。黄遵宪去过英、美、日本、南洋,思路新奇,眼界开阔。他能以各种新词汇、新体裁写诗,他主张:"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主张:"各人有面目,正不必与古人相同。"主张:"吾今所遇之时、所历之境、所思之人、所发之思,不先不后,而我在焉。前望古人,后望来者,无得与吾争之者,而我顾其情,舍人从我,何其无志也!则今宪所为,皆宪之诗也!"这种气魄,实际是一种大丈夫行径,最值得我们景仰。
朱彝尊:明诗综
朱彝尊(一六二九~一七九),字锡鬯,浙江秀水人。他天资极高,"书经目不遗"。年轻时四处云游,"所至丛祠荒冢、破炉残碣之文,莫不搜剔考证,与史传参校同异。"后来被选修明史,清圣祖康熙皇帝题匾"研经博物"送他,文名极大。他的著作有曝书亭集、经义考、日下旧闻、欧阳子五代史注、瀛洲道古录、明诗综等。
明诗综中附有诗话,散见各卷。姚柳依特别摘出来,成为静志居诗话,也就是竹垞诗话。
诗话在中国古书中,是特有的一种体裁,从唐音癸签、唐诗纪事等以来,历朝不断。吴景旭有历代诗话内容最多,但是不精。朱彝尊这部诗话,虽然只限明代,但是写得最精,自是诗话中的范本。
这书对明朝自开国的太祖到亡国的庄烈帝二百六十八年间的人物及创作,都有各别的详细记载。全书分为帝王、宗潢、宫掖、荣章、臣士、闺门、中涓、释子、羽士、女冠、尼教坊、外臣、土司、属国、旡名子、杂流、神鬼、谣谚等十九部,内容相当的充实。
王国维: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
王国维(一八七七~一九二七),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他的祖籍是河南开封,远祖王禀,在北宋亡国前守山西太原,城陷死节。王禀的孙子随宋高宗南渡,就变成浙江人。
王国维从小是读古书的,到了十八岁,才知道古书以外,还有西方的新学问。二十二岁起学外国文,二十五岁留学日本。三十六岁以前,他的治学主力在西洋哲学(他是最早介绍康德、叔本华、尼采到中国来的人)和中国词曲(他的名著是人间词话和宋元戏曲史,他提升了中国平民文学的地位)。此后主力转向古史与古文字学。
王国维二十三岁时候,甲骨文出土于河南,首先把这些三四千年前支离破碎的骨头片,和中国古代历史结合起来,做出完美而惊人解释的,就是王国维。因此,王国维对中国学术的贡献,是空前的。他在思想上、文学上、史学上、古文字学上、古器物学上、古地理学上,都有开山之功,史外求史,发前人所未发,"不屈旧以就新,亦不绌新以从旧。"中国学者中,像他那样有博大精深成绩的,真是"古之所无,今之罕有"了。
徐渭:徐文长逸稿
徐渭(一五二一~一五九三),字文长,号青藤,别署天池山人、田水月,浙江绍兴人。他只是明朝的秀才,但是他文思敏捷,以才气被浙江巡抚胡宗宪赏识。明史说:
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借宗宪势,颇横。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件力救得免。徐文长用锥子扎自己耳朵,是四十五岁的事。第二年就杀了老婆,此后一直在狱。四十八岁母亲死了,他出来办好丧事,再回去坐牢,五十三岁才出狱。袁宏道徐文长传说他: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来与仗;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囵。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这样一个天才人物,竟"数奇不已"(命运总是不好),一辈子坏命,真太令人同情了。
薛福成:庸盦全集
薛福成(一八三八-一八九四),字叔耘,江苏无锡人。他从二十六岁起,就追随曾国藩,很得信任。五十一岁起,任出使英、法、义、比四国大臣。清史稿说他:
任使事数年,恒惓惓于保商,疏请除旧禁,广招徕。
其争设南洋各岛领事官,尤持正义,英人终亦从之。又以英、法教案牵涉既广,条列治木治标机宜甚悉。其将归也,复撮举见闻上疏以陈,大恉谓宜厉人才、整戎备、浚利源、重使职;为弃短集长之策。归,至上海病卒,优诏赐恤。卒后半载,而中、英订附款,致将福成收回各地割弃泰半,论者惜之。可见薛福成在晚清外交上的努力。
清史稿又说他"好为古丈辞,演迆平易,曲尽事理,尤长于论事记载"。他的著作,有庸盦文编四卷、庸盦文续编二卷、庸盦文外编四卷、庸盦海外文编四卷、筹洋刍议一卷、浙东筹防录四卷、出使奏疏二卷、出使公牍十卷、出使日记六卷、出使日记续刻十卷、庸盦笔记六卷。这些著作,对晚清朝野的内幕、对中外早期交涉的实情,记录最多,也最珍贵,自然是研究近代中国和中外关系的最好史料。
关汉卿等:元人杂剧选
中国古代只有歌舞,歌舞中有戏的,开始于唐朝的参军戏。参军戏只有主角一人,配角一人,扮演滑稽问答。到了宋朝,进化为杂剧。到了元朝,再进化为复杂的杂剧。虽然复杂,但充满生气与成长,其中以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大家最有代表性。关汉卿的名作,结构与题材最好的是窦娥冤,是根据汉书、搜神记的故事,写出的一个孝妇的大悲剧。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在欧洲有了译本。他写的救风尘,写妓女争取自由的技巧,虚虚实实,生动无比。此外,他的玉镜台和切绘旦,又富有喜剧性。在技巧上,多能在最后掌握高xdx潮,这是他高段的地方。白朴的招牌名作是秋夜梧桐雨,写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又有墙头马上,写公子佳人的情史。马致远的名作有道教的故事背景,像黄粱梦、岳阳楼、任风子都是,他的汉宫秋写昭君出塞,也很拉风。郑光祖是"名香天下,声振闺阁"的名家,他的倩女离魂、刍(亻旁)梅香,也都是动人的戏剧。
汤显祖:汤显祖集
汤显祖(一五五~一六一七),字义仍,号若士、海若,别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他是明朝进士,在中央做官,因为上疏抨击朝政,被贬到广东,后来到浙江做县太爷。四十八岁后,辞官隐居,专事写作。他写有临川四梦,就是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开创了明代传奇的黄金时代。
中国文学从古代起,就分为两太子流:一是民间的;一是文人的,这两者来源不同。例如上古的民间文学是"风",文人文学则是"雅"和"颂";又如中古的民间文学是汉魏六朝唐的乐府;文人文学则是汉魏六朝唐的诗赋;再如近古的民间文学是宋词元曲,文人文学则是呆板的诗文。这两大干流,分野都很明白。但是,分野尽管分野,常常经过若干时间,两者又有合流的倾向。例如汉魏的民间文学-乐府,到六朝以后,文人却个个都好拟古乐府,于是乐府便发生合流的现象;又如元朝的民间文学-曲,到明清以后,文人却个个都好作传奇,于是曲便发生合流的现象。汤显祖的作品,是这种合流中最成功的,值得我们特别欣赏。
孔尚任:桃花扇
孔尚任(一六四八~一七一八),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是孔子六十四代孙子。他年轻时候,在石门山中读书,博学多才,精通音律。清朝康熙皇帝"南巡北归"时,到曲阜祭孔,三十六岁的孔尚任,在御前负责讲解论语等书和文庙车服礼器,得到国子监博士头衔。后来他出差在外,结识了冒辟疆等"遗民",使他对明末清初的遗文逸史感慨颇多,就以之为主题,完成了桃花扇。
桃花扇共人有四十出,是中国有史以来,结构最好的历史剧。全剧以明朝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故事为经,以明朝亡国的大小事件为纬,举凡政治腐败、军事黑暗、党派争斗、贵族糜烂,种种情节,都波澜纸上,要人从"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告诉人一个政权,一旦"私君、私臣、私恩、私仇,南朝无一不私,焉得不亡?"
桃花扇的写作,达十年以上,一六九九年问世,次年孔尚任就丢官了。
施耐庵:水浒传
施耐庵(约一二九六~约一三七),他的身世已不可考,只知道是元朝赐进士出身,在浙江杭州做过官,因为和上司不合,就弃官回家,专门著书了。
水浒传相沿是施耐庵作的,事实上,它是以宋江三十六人的真人真事为基础,长时间累积起来的。早在南宋时候,就有了花和尚、武行者、青面碧等话本。到了宋末元初,施耐庵把这些扩大的材料,做了总整理(又说罗贯中也整理过),最后成为一大名著。
水浒传写一百零八个侠盗,他们大都是官逼民反出身,也有路见不平出身,这些人性格突出、作风明快,给人印象深刻、令人同情,是一百零八个罗宾汉的中国版。
水浒传是最好的抗议文学,它的基调是被压迫的人要反抗不合理的统治,要"杀去东京,夺了鸟位",最后由英雄好汉替天行道。它显然是一部阳刚的正义之作。
水浒传是从个人的或小股的反抗开始,然后合流成山头聚义。结构不凡,是中国最伟大的小说。
罗贯中:三国演义
罗本(约一三三~约一四),字贯中,以字行,号湖海山人,山东东平人。他是明朝第一小说家,写过五种小说。传说他是施耐庵的学生,所以水浒传的完成,他也有份。
三国演义在承前方面,它汇合了中国民间的三国故事,加以集大成。中国民间流传三国故事,远自唐朝就有纪录,李商隐诗中有"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的话,直到元朝,斩吕布、哭周瑜等杂剧,一直层出不穷。这些故事,经这部奇书草船借箭,终于一统了所有流传,成为定本。在启后方面,三国演义的文学性,造成改变历史的离奇效果。三国演义有许多许多与事实不合的地方,例如诸葛亮并没烧新野、借东风或演空城计;关羽并没诛文丑、杀蔡阳、过五关斩六将;刘备并没一开始就重用孔明;孔明并没三气周瑜;庞统并没献连环计、也没死于落凤坡;曹操并没追关羽;张飞并没战马超;黄盖并没用苦肉计;黄忠并没死于征吴;陆逊并没因八阵图受困。
三国演义虽与历史不全符合,但在思想上、信仰上、教育上、文字上,却在中国发生了极大的影响,光一位关老爷,就把一切通吃,这书的作用,由此大开。
吴承恩:西游记
吴承恩(一五~一五八二),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为人"性敏而多慧,复善谐谑。"做过明朝小官,"未久,耻折腰,遂拂袖而归。"
西游记相沿是吴承恩做的,事实上,它是以玄奘取经的真人真事为基础,长时间累积起来的。早在南宋时候,就有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朝时候,就有了西游记平话、唐三藏西天取经等作品,吴承恩把这些材料作为底本,在他生命的晚年,完成了这部中国第一神怪小说。
西游记以四个鬼使神差的人兽为主角,写他们在千劫百难中追求目标,有幽默、有讽刺、有热情、有反抗,它在描写入的伪善与可爱方面,是千古奇书。
西游记中的最大特色是写孙悟空的言行,孙悟空最后被封为"斗战胜佛",他的言行,的确代表了积极人生的一面。他机灵而机警、好动而好斗、心地善良、出口幽默,为了理想,他被下狱、被念紧箍咒、被战友误会成"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但他最后还是忠心而识大体,帮助了别人,完成了自己。他真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拟人化的猴子!
余邵鱼: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是明朝余邵鱼原作、冯梦龙改订的一部八十万字巨著,包括了中国早期的重要史实与典故,我们习惯上用的什么"管鲍之交"、什么"弦高犒师"、什么"退避三舍"、什么"食指大动"、什么"大义灭亲"、什么"奇货可居"、什么"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等等,都可在这部一百零八回的名著里,找到来龙和去脉。
东周列国志使所有秦朝以前的古人古事都一一亮相:褒姒的笑、管仲的智、齐桓的信、曹沫的无赖、晏蛾儿的愚忠。介子推的清高、晏子的识大体、伍子肯的鞭尸、苏秦的合纵、蔺相如的完壁归赵,都包罗无遗。他们的存亡觉梦,都可以胜数;看了这些存亡觉梦,我们可以上会古人,然后引古证今,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
东周列国志虽然因为太迁就历史性,以致文学性不高,但它把头绪纷乱的历史做了清晰的处理,可读性极高。此书在基本观念上有许多可称道的,比如它反对愚忠,认为为昏君而死"不得为忠臣之大节",就是它的高明处。
吴敬梓:儒林外史
吴敬梓(一七一~一七五四),字敏轩,也字文木,安徽全椒人。他生于书香世家,"科第累世弗绝",自己也是秀才。到他成年后,他"性耽挥霍","闲逸自恣",能花钱也能助人,把已经中衰的家产,全给折腾光了。他的行为,竟使"乡里传为子弟戒"!
三十三岁后,他搬到南京,在冬天时候,无酒无食,也没御寒的衣服,他就绕着城堞走几十里,夜夜如是,谓之"暖足"。四十岁后,他把一生所见的世态与万象,写成了儒林外史。五十四岁时候,客死扬州。他生前喜欢杜牧"人生只合扬州死"的诗句,他真的以身成谶,这样死了。
儒林外史是以知识分子为基线的伟大小说,它用悲悯的笔法写社会黑暗,骂而不温、讽而不虐、悲伤中有趣味、轻快里有哀愁,是千古奇书。
儒林外史写考试制度的流弊,写它的害人;又写旧礼教的罪恶,写它的杀人;它又写侠客、写盐商、写家奴、写妓女,一一用活的语言平铺直叙,都真切自然。虽然这书的结构,并不高明。
曹霑:红楼梦
曹霑(约一七一九~一七六三),字雪芹,也字芹圃,号梦阮。他是满洲旗人,属正白旗汉军。三代祖孙四人,做了五十八年的江宁(南京)织造官,这官管皇家采买的职务,是很肥的。康熙皇帝下江南,有五次都住他家。后来祖父因亏空被追赔,家道中落,到了曹霑成年以后,已经是"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了。那时曹霑住在北京西郊,已经是贫民阶级了。
曹霑一生亲历人世的兴亡衰谢,抚今追昔,"燕市狂歌悲遇合,秦淮残梦忆繁华",写了长篇小说红楼梦。这书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作品,写了八十回,并没写完,他就死了。后来高鹗续作四十回,就成了今天流行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
红楼梦写豪门望族的浮沉与兴衰、写旧社会下个人的矛盾挣扎、写叛逆性格的悲剧、写礼教功名的无聊,都生动细致,无与伦比,是中国第一血泪之作。
红楼梦攻击道学与八股,说:"还提什么念书?我最讨厌这些道学话。更可笑的,是八股文章,拿它诓功名、混饭吃,也罢了,还要说代圣贤立言!"这种攻击,真是情见乎辞了!
刘鹗:老残游记
刘鹗(一八五七~一九九),字铁云,江苏丹徒人。少年时候"放旷不守绳墨,而不废读书",在医卜星算方面,成绩都不错。他卖烟草。开书店、做医生,经历很多,不是书呆子。
一八八八年,他三十二岁时候,黄河在河南决堤。他跑去见河督吴大澄,志愿投效,并提出计划。吴大澄很赏识,请他去做,他就亲自在污泥里督工,"短衣匹马,与徒役杂作",很得工人的爱戴。后来他写了治河七说、黄河变迁图考、勾股天元草、弧角三术等实用的书;又写了铁云藏龟、铁云藏印、铁云藏陶、铁云泥封等学艺的书。
刘鹗的进步与救世思想,使他做了两件好事:一件是请开山西的矿,一件是贱买太仓的米来赈济北京难民。这两件好事,却因为环境的黑暗伪善,使他一方面背了"汉奸"之名,一方面得了充军之罪,-他被流放到新疆,五十三岁那年中风,死在风中的迪化(今乌鲁木齐市-编者)。
老残游记是刘鹗戳破黑暗与伪善的伟大小说,是他四十八岁到五十一岁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