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53wx.com,东夷昊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关于科学发展观:
“不违农时,穀不可胜食也;数罟(密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穀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人对自然的索取是无穷尽的,但关键在于有度、在于控制,要控制在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范围内,遵循自然规律,保持休养生息。而施政于民,也是这个道理,不可虐政、暴政,不可穷竭民源,虚空国本。
因“数罟”造成的海洋资源枯竭、因“斧斤不以时入山林”而造成的沙尘暴不断侵袭,说明自然已经不堪其负。所以在对待资源枯竭、环境恶化这一问题上,科学发展尤为重要。亡羊补牢,尤为晚也。
保有资源,就是保有民生。资源丧失,则民无以为生,民无以为生,则必将乱象横生。这一点,应该充分引起警觉。
2、关于腐败: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餐有参鲍、库有名车,与“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何异?为什么有些官员沉溺其中,思想认识上还不如战国时代的孟子?几年来,常见有领导干部驾公车伤民却推卸责任的报道,难道这不是变相的“率兽食人”的行为吗?民众为什么关注这些报道,仅仅因为关心车祸的花边新闻吗?
公款招待制度和公车制度改不改革,是个关乎执政基础的大问题。让各级官员自掏腰包招待、自己筹资购车,出现铺张浪费现象绝无可能。这样,我们可以节约多少行政成本、赢得多少民心民意。
3、关于执政: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观人忧乐,前程可知。
4、关于民主: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民意不在庙堂,求实常需调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何止是用人之道。
5、关于管理:
孟子谓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彫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彫琢玉哉?”
——用非雕玉者雕玉,玉损;用不懂雕玉者管理雕玉者,人损。管理者要善于因势利导,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由是才能图强。
6、关于尊严: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小国也有小国的尊严。国家意志强,则国民强;国民强,则国强。倘若丧失了尊严,摇摆于大国之间,终将成为祭祀上的牺牲。越国之事,是为明鉴。
7、关于知言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诐辞(诡辩)知其所蔽(蒙蔽),淫辞(花言巧语)知其所陷(构陷),邪辞(意旨偏狭)知其所离(离间),遁辞(左右而言他)知其所穷(理屈词穷)。
——察其言,观其行。知言非一日之功,需要经验积累;养浩然之气更非一日之功,需要日渐修为。
8、关于德治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以当前国际形势为比喻,美国就是以力假仁者,而且霸有大国。而中国欲复兴图强,必须行德政。
9、关于明明
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明政刑。要在“明”字。
作为“政”来说,就是整顿吏治,规范管理;作为“刑”来说,一是要刑文明确,法律法规健全,二是执行要“明”即公平公正“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等公民。
铲除腐败,振兴民族精神。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惜命。虽大国,谁敢犯之?
10、关于自立
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自力更生,国之福祉,增广中说:“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11、关于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的作用太大了。这句话不是纯粹理论性的,而是极具现实意义。而怎样做到人和,确实需要功夫。协调、沟通、一其意志做到“人和”的管理者,首先得具备领袖的素质,能够控制局面;其次德行得过硬,能够以身作则。
一家、一单位,人不和则事事涣散,不和不但家庭不睦、事业不顺,而且会象文学描写里的“蛇阱”一样——群蛇陷在井中,争先露头,互相攀附,结果俱不得出,直至窒息灭亡。和,也并不是你我俱好、和稀泥,真正的和,还包括容让、谦逊甚至承受。和的道理真是太大了啊。
12、关于得道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何谓得道?何谓失道?道,可以是道理、规则,也可以是道路。一个人行不由径,肯定不是得道之人。得道,真正能够多助吗?他起码应该有号召力和处在一个显要的位置。不当其位,身陷沉沦,得道越多,失落越大,因为他对“多助”的期望值过高。众人拾柴火焰高,但前提条件是,你首先得是一团火焰。如果你是水,加再多的柴火,你也不会燃烧。
13、关于精神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结果也是走了孔子的道路,道不行,退而教学著述。他把当今之世“舍我”看成是天的意思,是时运不到的意思。也的确,社会转型,不以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但是这种“舍我其... -->>
1、关于科学发展观:
“不违农时,穀不可胜食也;数罟(密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穀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人对自然的索取是无穷尽的,但关键在于有度、在于控制,要控制在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范围内,遵循自然规律,保持休养生息。而施政于民,也是这个道理,不可虐政、暴政,不可穷竭民源,虚空国本。
因“数罟”造成的海洋资源枯竭、因“斧斤不以时入山林”而造成的沙尘暴不断侵袭,说明自然已经不堪其负。所以在对待资源枯竭、环境恶化这一问题上,科学发展尤为重要。亡羊补牢,尤为晚也。
保有资源,就是保有民生。资源丧失,则民无以为生,民无以为生,则必将乱象横生。这一点,应该充分引起警觉。
2、关于腐败: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餐有参鲍、库有名车,与“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何异?为什么有些官员沉溺其中,思想认识上还不如战国时代的孟子?几年来,常见有领导干部驾公车伤民却推卸责任的报道,难道这不是变相的“率兽食人”的行为吗?民众为什么关注这些报道,仅仅因为关心车祸的花边新闻吗?
公款招待制度和公车制度改不改革,是个关乎执政基础的大问题。让各级官员自掏腰包招待、自己筹资购车,出现铺张浪费现象绝无可能。这样,我们可以节约多少行政成本、赢得多少民心民意。
3、关于执政: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观人忧乐,前程可知。
4、关于民主: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民意不在庙堂,求实常需调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何止是用人之道。
5、关于管理:
孟子谓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彫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彫琢玉哉?”
——用非雕玉者雕玉,玉损;用不懂雕玉者管理雕玉者,人损。管理者要善于因势利导,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由是才能图强。
6、关于尊严: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小国也有小国的尊严。国家意志强,则国民强;国民强,则国强。倘若丧失了尊严,摇摆于大国之间,终将成为祭祀上的牺牲。越国之事,是为明鉴。
7、关于知言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诐辞(诡辩)知其所蔽(蒙蔽),淫辞(花言巧语)知其所陷(构陷),邪辞(意旨偏狭)知其所离(离间),遁辞(左右而言他)知其所穷(理屈词穷)。
——察其言,观其行。知言非一日之功,需要经验积累;养浩然之气更非一日之功,需要日渐修为。
8、关于德治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以当前国际形势为比喻,美国就是以力假仁者,而且霸有大国。而中国欲复兴图强,必须行德政。
9、关于明明
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明政刑。要在“明”字。
作为“政”来说,就是整顿吏治,规范管理;作为“刑”来说,一是要刑文明确,法律法规健全,二是执行要“明”即公平公正“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等公民。
铲除腐败,振兴民族精神。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惜命。虽大国,谁敢犯之?
10、关于自立
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自力更生,国之福祉,增广中说:“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11、关于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的作用太大了。这句话不是纯粹理论性的,而是极具现实意义。而怎样做到人和,确实需要功夫。协调、沟通、一其意志做到“人和”的管理者,首先得具备领袖的素质,能够控制局面;其次德行得过硬,能够以身作则。
一家、一单位,人不和则事事涣散,不和不但家庭不睦、事业不顺,而且会象文学描写里的“蛇阱”一样——群蛇陷在井中,争先露头,互相攀附,结果俱不得出,直至窒息灭亡。和,也并不是你我俱好、和稀泥,真正的和,还包括容让、谦逊甚至承受。和的道理真是太大了啊。
12、关于得道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何谓得道?何谓失道?道,可以是道理、规则,也可以是道路。一个人行不由径,肯定不是得道之人。得道,真正能够多助吗?他起码应该有号召力和处在一个显要的位置。不当其位,身陷沉沦,得道越多,失落越大,因为他对“多助”的期望值过高。众人拾柴火焰高,但前提条件是,你首先得是一团火焰。如果你是水,加再多的柴火,你也不会燃烧。
13、关于精神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结果也是走了孔子的道路,道不行,退而教学著述。他把当今之世“舍我”看成是天的意思,是时运不到的意思。也的确,社会转型,不以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但是这种“舍我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