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53wx.com,政界乾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一天,河阳日报来了个副总编,带了一名记者来采访有关河阳城市建设发展的新闻。新闻的内容是正面的,里面需要一段市领导的官方发言,因为尹凡分管这个方面,所以找到了他。尹凡当然不愿意为这点事情浪费时间,就把自己刚刚写好的文章交给报社,说,正好我刚做了个调查,观点都写在里面了,你们拿回去看一看吧——后面部分就不要刊登了。尹凡之所以这样叮嘱,当然考虑到自己新来伊始,正面的话怎么说都没关系,但负面的话尽量不要在大庭广众下说。
第二天,河阳日报头版刊登出了副有关河阳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长篇报道,其中有记者采访尹副市长的内容。尹凡将这篇报道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尤其对涉及到自己的那部分仔细看了两遍,心想这个副总编做采访还挺有经验,把自己文章中的观点提炼得简明扼要,其中个别语句稍做改动,变得更加口语化了,还真像是与自己当面对话的采访纪录呢。
到了下午,那位副总编又给尹凡来了个电话,电话里首先征求尹凡对报道的意见。尹凡说,没什么意见,你们的采访做得还可以。新闻报道嘛,就是要以鼓气为主,以正面报道为主,这是新闻工作的责任。一边电话里说着,尹凡心里一边奇怪:自己又不分管新闻,怎么说起话来竟然像个宣传部长似的?一个人一旦当了领导,只要和比自己级别低的人说话,不管谈的什么话题,都会摆出一副全知全能的架势,并以做指示的口吻发表意见——这是官场特有的一种效应。这种效应该怎么概括?是否可称为“首长全能效应”?尹凡自己也想不好,只是觉得自己也未能“免俗”而有些好笑。尹凡这边说着,那边副总编嘴里一个劲地“是、是、是”等尹凡说完了,副总编说,我们报社一定会完全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做好新闻工作的。但是他接着又说,尹市长,您给我们的那篇文章,我们从头至尾看过了,觉得非常精彩,非常生动和深刻。我们想,现在只是把前面部分的观点写进报道中去了。您文章中后面有关城市建设的思考部分,据我读过的省内各家刊物发表的相关文章,目前可以说没有一篇能达到您的深度,我觉得非常有价值。我想把您的文章推荐到省报去发表,您看行吗?
原来是这么个意思。尹凡写这篇文章,开始只是一种思考后的冲动,副总编提出这个建议,他觉得即使他有讨好自己的意思,也毕竟是一番美意。而且写文章的人都有一种敝帚自珍的心态,他过去常翻省报理论版上的文章,认为那些文章基本乏善可陈。自己这篇文章虽说谈不上很专业,倒还真是有些个人的新鲜观点呢。他稍做沉吟,说,等我再稍微做些修改吧。
东阳县是尹凡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早些年他从市委组织部干部一科下到这里挂职,呆了一年多近两年时间。东阳县的栖凤岭,是河阳市的“制高点”一条蜿蜒高峻的山脉成为河阳市与邻市的分界,栖凤岭是这条山脉的主峰。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这里的生态环境一直保持得很好,原始林里草木蓊郁,流出山岭的溪流清澈可鉴。但是就在近年,有人在栖凤岭山脚下发现了一条矿脉,于是便筹集了一些资金来此地开发。因是私人开采,矿主是只要矿石不管其他,洗矿时的废水和废弃的矿渣任其流泻和倾倒入山谷、溪流中,对于矿旁的一些村庄的环境造成很大影响。村民们起初和矿里交涉,矿主连村民的面也不见,还放出狠话:我们可是你们县里请来投资的,县太爷见了我们都客客气气,你们几个草民还想和我们作对?村民们没办法,于是向上写信反映,但信写了不知多少,就是没有回音。他们派村民代表到县里去,连领导的面都很难见到,总是被一些局的小科员们推来推去,什么矿产局、林业局、农业局、环保局从这里推到那里,结果一个出来解决问题的都没有,倒是把几个村民的头都转晕了。万般无奈,从今年开始,他们又向上反映。几封写到相关局的信还是没有回音,结果村民中有一个读过两年初中的年轻人那天看电视的时候,看到市里有一位新来的领导叫尹凡的,恰好主管环保工作,心里说,这位尹市长是不是当年在我们县里挂职的那位?要不把告状信直接寄给他?他把心里的想法和村民们一商量,大家都说就这样试一试,管他是不是同一位尹凡,只要他主管环保,就应该对我们的信做出反映的。果然过了没几天,东阳县的告状信到了尹凡手上,他看过以后决定尽快去栖凤岭现场看一下怎么回事。
这天恰好市政府没有会议,他带上罗旭东,乘车前往东阳。现在,整个河阳境内公路都修得十分通畅了,即使到东阳这样的偏远县,也只要半个多钟头就到了。小车快到东阳县城的时候,尹凡让罗旭东和县里分管环保的陈均副县长挂个电话,就说为了省时间,我们不进县政府了,让陈副县长到县城通往栖凤岭的弯道口等着。尹凡的车到达那里的时候,陈副县长果然正站在他的小车旁,朝来路上张望。
见到尹副市长的小车,陈均脸上的表情马上兴奋起来,浮现出一副恰到好处的笑容。当尹凡的车“嘎”的一声停住的时候,陈均在几步远的地方仍然以小跑的姿势迎了过来。尹凡摇下车窗,陈均隔着车窗把两只手伸进来,握住尹凡的手,说,欢迎市长来视察,欢迎市长来视察!
尹凡说,你就上我的车吧,路上我们边聊一聊。
陈均心里很快地转着弯:尽管罗秘书刚才和他通电话,只是简单地说了句尹市长要去看看栖凤岭污染的情况,陈均就知道市长一定是收到了告状信的。对栖凤岭的情况,陈均再了解不过了。他虽然很少去那边,但其中的前因后果他都心中有数。问题是,有些情况他即使作为分管副县长,也只能是听之任之,不得置喙的。尹市长让我上他的车,肯定在车上要询问有关情况,我也只能硬着头皮上车,到时候,该说的说,不该说的自然还是不说。
陈均上了尹凡的车,让自己的车在前面带路。一路上,他首先开口,夸赞尹凡“当年在东阳县为全县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在全县干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尹凡虽然不喜欢这种不着调的恭维,但他知道,这种官场积习,至少在河阳,目前是没办法扫除的,又不能扫部下的兴致,只能姑妄听之。等陈均住了口,尹凡开门见山地问:栖凤岭那座矿山,办了几年了?附近村民反映好像很强烈呀?
陈均回答,问题好像有一些,不过,这矿山对县里的贡献挺大,其实对当地经济也是有带动的,比如安排了一些人的就业等。村民们向上告状只谈其一,不谈其二,就导致了一些误会。
陈均的话与其说是在回答问题,不如说更像是一种闪烁其辞。它回避了尹凡提问的重心,又在某种程度上替县里做了辩解。在官场呆久了,尹凡早已习惯了一些官员的说话方式,就是避实就虚,顾左右而言它,真正的意思通过潜台词而非直截了当地表达等等。
尹凡说,发展经济当然十分重要,可环境保护现在也越来越重要了呀,中央对这个问题已经多次有明确的指示了。
是的是的,这我们都学习过,县里也做出了决定,要特别重视环保问题,发... -->>
这一天,河阳日报来了个副总编,带了一名记者来采访有关河阳城市建设发展的新闻。新闻的内容是正面的,里面需要一段市领导的官方发言,因为尹凡分管这个方面,所以找到了他。尹凡当然不愿意为这点事情浪费时间,就把自己刚刚写好的文章交给报社,说,正好我刚做了个调查,观点都写在里面了,你们拿回去看一看吧——后面部分就不要刊登了。尹凡之所以这样叮嘱,当然考虑到自己新来伊始,正面的话怎么说都没关系,但负面的话尽量不要在大庭广众下说。
第二天,河阳日报头版刊登出了副有关河阳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长篇报道,其中有记者采访尹副市长的内容。尹凡将这篇报道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尤其对涉及到自己的那部分仔细看了两遍,心想这个副总编做采访还挺有经验,把自己文章中的观点提炼得简明扼要,其中个别语句稍做改动,变得更加口语化了,还真像是与自己当面对话的采访纪录呢。
到了下午,那位副总编又给尹凡来了个电话,电话里首先征求尹凡对报道的意见。尹凡说,没什么意见,你们的采访做得还可以。新闻报道嘛,就是要以鼓气为主,以正面报道为主,这是新闻工作的责任。一边电话里说着,尹凡心里一边奇怪:自己又不分管新闻,怎么说起话来竟然像个宣传部长似的?一个人一旦当了领导,只要和比自己级别低的人说话,不管谈的什么话题,都会摆出一副全知全能的架势,并以做指示的口吻发表意见——这是官场特有的一种效应。这种效应该怎么概括?是否可称为“首长全能效应”?尹凡自己也想不好,只是觉得自己也未能“免俗”而有些好笑。尹凡这边说着,那边副总编嘴里一个劲地“是、是、是”等尹凡说完了,副总编说,我们报社一定会完全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做好新闻工作的。但是他接着又说,尹市长,您给我们的那篇文章,我们从头至尾看过了,觉得非常精彩,非常生动和深刻。我们想,现在只是把前面部分的观点写进报道中去了。您文章中后面有关城市建设的思考部分,据我读过的省内各家刊物发表的相关文章,目前可以说没有一篇能达到您的深度,我觉得非常有价值。我想把您的文章推荐到省报去发表,您看行吗?
原来是这么个意思。尹凡写这篇文章,开始只是一种思考后的冲动,副总编提出这个建议,他觉得即使他有讨好自己的意思,也毕竟是一番美意。而且写文章的人都有一种敝帚自珍的心态,他过去常翻省报理论版上的文章,认为那些文章基本乏善可陈。自己这篇文章虽说谈不上很专业,倒还真是有些个人的新鲜观点呢。他稍做沉吟,说,等我再稍微做些修改吧。
东阳县是尹凡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早些年他从市委组织部干部一科下到这里挂职,呆了一年多近两年时间。东阳县的栖凤岭,是河阳市的“制高点”一条蜿蜒高峻的山脉成为河阳市与邻市的分界,栖凤岭是这条山脉的主峰。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这里的生态环境一直保持得很好,原始林里草木蓊郁,流出山岭的溪流清澈可鉴。但是就在近年,有人在栖凤岭山脚下发现了一条矿脉,于是便筹集了一些资金来此地开发。因是私人开采,矿主是只要矿石不管其他,洗矿时的废水和废弃的矿渣任其流泻和倾倒入山谷、溪流中,对于矿旁的一些村庄的环境造成很大影响。村民们起初和矿里交涉,矿主连村民的面也不见,还放出狠话:我们可是你们县里请来投资的,县太爷见了我们都客客气气,你们几个草民还想和我们作对?村民们没办法,于是向上写信反映,但信写了不知多少,就是没有回音。他们派村民代表到县里去,连领导的面都很难见到,总是被一些局的小科员们推来推去,什么矿产局、林业局、农业局、环保局从这里推到那里,结果一个出来解决问题的都没有,倒是把几个村民的头都转晕了。万般无奈,从今年开始,他们又向上反映。几封写到相关局的信还是没有回音,结果村民中有一个读过两年初中的年轻人那天看电视的时候,看到市里有一位新来的领导叫尹凡的,恰好主管环保工作,心里说,这位尹市长是不是当年在我们县里挂职的那位?要不把告状信直接寄给他?他把心里的想法和村民们一商量,大家都说就这样试一试,管他是不是同一位尹凡,只要他主管环保,就应该对我们的信做出反映的。果然过了没几天,东阳县的告状信到了尹凡手上,他看过以后决定尽快去栖凤岭现场看一下怎么回事。
这天恰好市政府没有会议,他带上罗旭东,乘车前往东阳。现在,整个河阳境内公路都修得十分通畅了,即使到东阳这样的偏远县,也只要半个多钟头就到了。小车快到东阳县城的时候,尹凡让罗旭东和县里分管环保的陈均副县长挂个电话,就说为了省时间,我们不进县政府了,让陈副县长到县城通往栖凤岭的弯道口等着。尹凡的车到达那里的时候,陈副县长果然正站在他的小车旁,朝来路上张望。
见到尹副市长的小车,陈均脸上的表情马上兴奋起来,浮现出一副恰到好处的笑容。当尹凡的车“嘎”的一声停住的时候,陈均在几步远的地方仍然以小跑的姿势迎了过来。尹凡摇下车窗,陈均隔着车窗把两只手伸进来,握住尹凡的手,说,欢迎市长来视察,欢迎市长来视察!
尹凡说,你就上我的车吧,路上我们边聊一聊。
陈均心里很快地转着弯:尽管罗秘书刚才和他通电话,只是简单地说了句尹市长要去看看栖凤岭污染的情况,陈均就知道市长一定是收到了告状信的。对栖凤岭的情况,陈均再了解不过了。他虽然很少去那边,但其中的前因后果他都心中有数。问题是,有些情况他即使作为分管副县长,也只能是听之任之,不得置喙的。尹市长让我上他的车,肯定在车上要询问有关情况,我也只能硬着头皮上车,到时候,该说的说,不该说的自然还是不说。
陈均上了尹凡的车,让自己的车在前面带路。一路上,他首先开口,夸赞尹凡“当年在东阳县为全县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在全县干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尹凡虽然不喜欢这种不着调的恭维,但他知道,这种官场积习,至少在河阳,目前是没办法扫除的,又不能扫部下的兴致,只能姑妄听之。等陈均住了口,尹凡开门见山地问:栖凤岭那座矿山,办了几年了?附近村民反映好像很强烈呀?
陈均回答,问题好像有一些,不过,这矿山对县里的贡献挺大,其实对当地经济也是有带动的,比如安排了一些人的就业等。村民们向上告状只谈其一,不谈其二,就导致了一些误会。
陈均的话与其说是在回答问题,不如说更像是一种闪烁其辞。它回避了尹凡提问的重心,又在某种程度上替县里做了辩解。在官场呆久了,尹凡早已习惯了一些官员的说话方式,就是避实就虚,顾左右而言它,真正的意思通过潜台词而非直截了当地表达等等。
尹凡说,发展经济当然十分重要,可环境保护现在也越来越重要了呀,中央对这个问题已经多次有明确的指示了。
是的是的,这我们都学习过,县里也做出了决定,要特别重视环保问题,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