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出大事了 (1/2)
五三文学网 www.53wx.com,锦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张静一便驻足停留。
却见天启皇帝抬头朝他笑笑,关切地道:“军校的事,朕听说了,你有这样的心思,很好,这才是为君分忧。”
张静一道:“谢陛下夸奖。”
天启皇帝随即笑道:“朕是勉力你为朕分忧的忠心,至于这什么学校,朕却不敢苟同……当然,朕也不会横加干涉,方才朕只是突然有些感慨而已。”
“不知陛下感慨什么?”
天启皇帝很沉重的样子道:“前几日,朕已收到了东江镇的奏报,建奴人果然在聚集大军,不日,怕是要征伐朝鲜国了。可大明却对此无能为力,而一旦……眼睁睁看着他们夺取了朝鲜,那么辽东的局势将更加的糜烂……朕又不知需增加多少的钱粮,征募多少人马,才可维持辽东的局面。我大明这般持续流血下去,不知何时是个头,只是建奴人好勇斗狠,朕空坐在这勤政殿中,却是束手无策。”
“百官的建言,朕都看过,大多数都想守,他们认为,胡无百年气运,迟早有一日要分崩离析,只要我大明守住九边,便可让这建奴人自行土崩瓦解。张卿啊,他们的心思……朕都明白,他们想拖,只要建奴的兵锋,没有到他们的眼前,他们便寄望于所谓的国运,终究我大明有重重的关隘守着,令他们自觉地照旧可以歌舞升平,可长此以往,他们又能歌舞升平几日呢?”
顿了顿,天启皇帝随即又道:“你能有这报效之心,是极难得的,只是寄望于野战,恕朕无法苟同。不过外头倒是有不少人嘲笑你,说你不识大体,这一点,你却不必放在心上,朕支持你将这学校办好便是。”
天启皇帝的心情是复杂的,他未必觉得张静一这个办法有效。
可至少在他看来,张静一这样的人,简直就是百官中的清流。
其他人都没有进取心,只想着以拖待变,只有张静一等极少数人认为应该主动去解决这个问题,分歧点只是怎么主动罢了。
终究在和建奴人经历了数十战之后,大明朝廷得出的结论就是,对待建奴人,应该建起关墙,然后断绝与之贸易,将他们耗死。
可张静一深知历史大势,知道这一套没有用,这只会不断的壮大建奴!
建起关墙,绝不出击,就给了建奴人足够的时间消化他们占领的土地,给与了他们征服朝鲜国和蒙古诸部的时间,同时,也给了他们慢慢笼络辽民的机会。
断绝贸易……这更是无稽之谈,只要那些生铁还有盐巴,以及各种重要的军事物资,建奴人只要还缺乏,就自然会有商贾铤而走险,想尽办法送去辽东,牟取暴利。
只要明军一天不出击,越是拖延,将来要面对的建奴人只会越来越强大。
当然,张静一即使知道这一切,却也没办法说出来,此时,他只点点头道:“臣敢不勠力。”
说罢,便告辞。
天启皇帝是个细心的人,尤其是在工程方面,他很快召了一些自己认可的大匠以及官吏围绕着图纸开始细谈。
而后,这些人奉旨,去了密云几次。
在经过了许多次讨论之后,他们先出了一个草案。
只是……单靠草案是不成的,却还需围绕着这个,进行论证。
论证的方法就是搭建一个比例缩小版的密云地形,然后自行建立堤坝,进行验证。
在几经讨论之后,天启皇帝则负责进行决断。
这种大工程,没有一年半载,也不可能得出一个细致的方案的!天启皇帝并非万能,但是他的好处就在于,毕竟是个搞过工程的人,所以他颇具眼光,也晓得这方面的人才是否能担当的起大任,更知道这些方案是否行得通。
不过……天启皇帝对于此事格外的小心,他倒是和这水库卯上了,除了看奏疏,看看长生,其他的时间,都扑在这上头。
张静一见很久没有出一个章程,却也不急,这个时代毕竟是和后世脱节的,技术能力摆在这里,想要建起这样大规模的水库,不可能完全按照后世的方法。
转眼到了秋末。
据闻在辽东,情势已经发生了剧变。
建奴人开始杀入朝鲜国,朝鲜国难以抵挡,飞书告急,朝廷下旨辽东巡抚袁崇焕与东江镇总兵官毛文龙便宜行事。
不过显然,满朝文武,对于朝鲜国已不抱有任何的期待,袁崇焕上书,表示朝鲜国不可救,当务之急,是继续加强宁远、锦州一线的防务。
只是……
当张静一在昌平的军校中巡视的时候,却突然……自蓟州、大安口一带出现了大量逃亡的士绅百姓。
这个情况,顿时引起了昌平的警觉。
... -->>
张静一便驻足停留。
却见天启皇帝抬头朝他笑笑,关切地道:“军校的事,朕听说了,你有这样的心思,很好,这才是为君分忧。”
张静一道:“谢陛下夸奖。”
天启皇帝随即笑道:“朕是勉力你为朕分忧的忠心,至于这什么学校,朕却不敢苟同……当然,朕也不会横加干涉,方才朕只是突然有些感慨而已。”
“不知陛下感慨什么?”
天启皇帝很沉重的样子道:“前几日,朕已收到了东江镇的奏报,建奴人果然在聚集大军,不日,怕是要征伐朝鲜国了。可大明却对此无能为力,而一旦……眼睁睁看着他们夺取了朝鲜,那么辽东的局势将更加的糜烂……朕又不知需增加多少的钱粮,征募多少人马,才可维持辽东的局面。我大明这般持续流血下去,不知何时是个头,只是建奴人好勇斗狠,朕空坐在这勤政殿中,却是束手无策。”
“百官的建言,朕都看过,大多数都想守,他们认为,胡无百年气运,迟早有一日要分崩离析,只要我大明守住九边,便可让这建奴人自行土崩瓦解。张卿啊,他们的心思……朕都明白,他们想拖,只要建奴的兵锋,没有到他们的眼前,他们便寄望于所谓的国运,终究我大明有重重的关隘守着,令他们自觉地照旧可以歌舞升平,可长此以往,他们又能歌舞升平几日呢?”
顿了顿,天启皇帝随即又道:“你能有这报效之心,是极难得的,只是寄望于野战,恕朕无法苟同。不过外头倒是有不少人嘲笑你,说你不识大体,这一点,你却不必放在心上,朕支持你将这学校办好便是。”
天启皇帝的心情是复杂的,他未必觉得张静一这个办法有效。
可至少在他看来,张静一这样的人,简直就是百官中的清流。
其他人都没有进取心,只想着以拖待变,只有张静一等极少数人认为应该主动去解决这个问题,分歧点只是怎么主动罢了。
终究在和建奴人经历了数十战之后,大明朝廷得出的结论就是,对待建奴人,应该建起关墙,然后断绝与之贸易,将他们耗死。
可张静一深知历史大势,知道这一套没有用,这只会不断的壮大建奴!
建起关墙,绝不出击,就给了建奴人足够的时间消化他们占领的土地,给与了他们征服朝鲜国和蒙古诸部的时间,同时,也给了他们慢慢笼络辽民的机会。
断绝贸易……这更是无稽之谈,只要那些生铁还有盐巴,以及各种重要的军事物资,建奴人只要还缺乏,就自然会有商贾铤而走险,想尽办法送去辽东,牟取暴利。
只要明军一天不出击,越是拖延,将来要面对的建奴人只会越来越强大。
当然,张静一即使知道这一切,却也没办法说出来,此时,他只点点头道:“臣敢不勠力。”
说罢,便告辞。
天启皇帝是个细心的人,尤其是在工程方面,他很快召了一些自己认可的大匠以及官吏围绕着图纸开始细谈。
而后,这些人奉旨,去了密云几次。
在经过了许多次讨论之后,他们先出了一个草案。
只是……单靠草案是不成的,却还需围绕着这个,进行论证。
论证的方法就是搭建一个比例缩小版的密云地形,然后自行建立堤坝,进行验证。
在几经讨论之后,天启皇帝则负责进行决断。
这种大工程,没有一年半载,也不可能得出一个细致的方案的!天启皇帝并非万能,但是他的好处就在于,毕竟是个搞过工程的人,所以他颇具眼光,也晓得这方面的人才是否能担当的起大任,更知道这些方案是否行得通。
不过……天启皇帝对于此事格外的小心,他倒是和这水库卯上了,除了看奏疏,看看长生,其他的时间,都扑在这上头。
张静一见很久没有出一个章程,却也不急,这个时代毕竟是和后世脱节的,技术能力摆在这里,想要建起这样大规模的水库,不可能完全按照后世的方法。
转眼到了秋末。
据闻在辽东,情势已经发生了剧变。
建奴人开始杀入朝鲜国,朝鲜国难以抵挡,飞书告急,朝廷下旨辽东巡抚袁崇焕与东江镇总兵官毛文龙便宜行事。
不过显然,满朝文武,对于朝鲜国已不抱有任何的期待,袁崇焕上书,表示朝鲜国不可救,当务之急,是继续加强宁远、锦州一线的防务。
只是……
当张静一在昌平的军校中巡视的时候,却突然……自蓟州、大安口一带出现了大量逃亡的士绅百姓。
这个情况,顿时引起了昌平的警觉。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