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53wx.com,明末之成王败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吴氏学堂在县城的东直大街,授课地点是一处祠堂,这座祠堂属于县城之内的吴氏家族绅户吴缅清所有,吴缅清是天启年间的举人,两次会试皆落榜之后,由吏部派遣到山西某县出任正八品的县丞,吴氏学堂由县城内吴氏家族合力兴办,迄今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
现在是学堂放假的时期,每年学堂放假三个月,春耕时节半个月假期,秋收季节一个月假期,春节一个半月假期。
学堂开学的时间为八月二十,学生一般八月十九就要到学堂拜见塾师。
学堂招收学生有严格的规矩,但还是以塾师的意见为主,若是塾师同意招收某人读书,哪怕不是吴氏家族的子弟,吴氏家族的人也不会反对,毕竟塾师的地位是很高的。
学堂开学的时间,也是塾师收入来源的主要时期。
塾师的收入分为束脩、膳食和节敬三项,束脩是最为主要的收入,一般都是白银或者铜钱,是塾师养活家人所必须的,膳食则是学生每日里带给塾师的饭食,塾师在学堂授课的时候,不可能自己做饭,而且塾师的家一般都没有在本地,节敬则是每年重大的节日,学生拜见塾师所孝敬的物资。
吴庆超早就准备好了束脩,五百文钱。
这个数目已经很高了,一般来说,家族子弟进入学堂读书,一年的束脩一百五十文钱到两百文钱左右,学生的数目越多,塾师的收入就越高,当然那种为家族个别子弟授课的塾师,收入则是家族直接给的,这样的家族全部都是大户,拿得出来银子。
“帆徽,吴氏学堂的先生,是有功名的读书人,好几年前就是秀才,满腹的才学,就算是在县城,也是受人尊重的,先生性况,你见到之后称呼况先生就可以了。”
吴帆徽微微点头,没有开口询问,反正询问也没有多大的作用。
“见到先生一定要行跪拜礼,这是规矩,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一定要听从先生的教诲,不管遇见什么事情,都不能够和先生顶撞。”
“你在吴氏学堂寄学,就住在学堂,学堂每月会放假三天,你就不要回家了,歇息的时间多做功课,你入门晚,可只要专心学习,就一定能够考取功名。。。”
吴帆徽依旧没有开口说话,对于吴庆超这种望子成龙的态度,他是能够理解的,可他感觉到吴庆超太过于着急,要知道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刚刚进入到学堂,有很多的习惯需要适应,学习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读书练字,对于一个没有见过世面、自小就在封闭的山村长大的少年,那是比登天还要难的事情。
当然这一切对于吴帆徽来说,的确不算什么,读书的时候,他就是选择文科,后来上了某名牌大学的法律系,专攻刑法,那是一所学风很好的大学,授课的教授要求学生多看古书,从历史上的法典之中吸取知识,还专门强调中国古代的刑法,从唐代到明代,就是世界上最完备的,只是后来遭遇一段时间的曲折,慢慢的有些落后了。
读书的时候,大明律就是吴帆徽详细研究的法律,为了能够真正的理解大明律,他还阅读了明史以及其他一些有关对明朝民生、社会发展和法律评论等等书籍,甚至接触到了有关四书五经和论语的相关点评等等。
参加工作之后,因为兴趣方面的原因,吴帆徽继续阅读评论有关明朝兴衰的书籍,阅读这些书籍的时候,他为明朝的强大骄傲,也为明朝的衰败嗟叹,更是为明朝灭亡叹息。
刚刚穿越的时候,吴帆徽甚至想到了,是不是自己过多的研究了明朝的历史,所以上天让他冷不丁的穿越到明朝来了。
读书的目的就是考取功名,就是要入朝为官,金榜题名和衣锦还乡,这是读书人最大的荣耀,不过做到这一点很难,大明那么多的读书人,有些人甚至到了五六十岁的年纪,依旧是白丁或者童生一个,没有能够通过院试,没有取得秀才的功名。
能够取得秀才的身份就很不错了,秀才又被称呼为生员,每月能够从官府领取禄米,用以维持自身和家人的生活。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没有取得功名的读书人是很悲惨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辈子就知道读书,不会种田,不会谋生,而且一身的酸腐气,简直就是废人。
进入到祠堂,斑驳的木门、破损的墙体、粗壮的木柱,给人厚重和沧桑的感觉。
祠堂里面的光线不是很好,看来也是很长时间没有维修了。
走过天井,吴庆超的神情变得肃穆。
天井正面的厢房一分为二,这里应该是学生上课的地方,厢房的左边有两间耳房,这里应该是塾师歇息的地方。
&n... -->>
吴氏学堂在县城的东直大街,授课地点是一处祠堂,这座祠堂属于县城之内的吴氏家族绅户吴缅清所有,吴缅清是天启年间的举人,两次会试皆落榜之后,由吏部派遣到山西某县出任正八品的县丞,吴氏学堂由县城内吴氏家族合力兴办,迄今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
现在是学堂放假的时期,每年学堂放假三个月,春耕时节半个月假期,秋收季节一个月假期,春节一个半月假期。
学堂开学的时间为八月二十,学生一般八月十九就要到学堂拜见塾师。
学堂招收学生有严格的规矩,但还是以塾师的意见为主,若是塾师同意招收某人读书,哪怕不是吴氏家族的子弟,吴氏家族的人也不会反对,毕竟塾师的地位是很高的。
学堂开学的时间,也是塾师收入来源的主要时期。
塾师的收入分为束脩、膳食和节敬三项,束脩是最为主要的收入,一般都是白银或者铜钱,是塾师养活家人所必须的,膳食则是学生每日里带给塾师的饭食,塾师在学堂授课的时候,不可能自己做饭,而且塾师的家一般都没有在本地,节敬则是每年重大的节日,学生拜见塾师所孝敬的物资。
吴庆超早就准备好了束脩,五百文钱。
这个数目已经很高了,一般来说,家族子弟进入学堂读书,一年的束脩一百五十文钱到两百文钱左右,学生的数目越多,塾师的收入就越高,当然那种为家族个别子弟授课的塾师,收入则是家族直接给的,这样的家族全部都是大户,拿得出来银子。
“帆徽,吴氏学堂的先生,是有功名的读书人,好几年前就是秀才,满腹的才学,就算是在县城,也是受人尊重的,先生性况,你见到之后称呼况先生就可以了。”
吴帆徽微微点头,没有开口询问,反正询问也没有多大的作用。
“见到先生一定要行跪拜礼,这是规矩,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一定要听从先生的教诲,不管遇见什么事情,都不能够和先生顶撞。”
“你在吴氏学堂寄学,就住在学堂,学堂每月会放假三天,你就不要回家了,歇息的时间多做功课,你入门晚,可只要专心学习,就一定能够考取功名。。。”
吴帆徽依旧没有开口说话,对于吴庆超这种望子成龙的态度,他是能够理解的,可他感觉到吴庆超太过于着急,要知道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刚刚进入到学堂,有很多的习惯需要适应,学习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读书练字,对于一个没有见过世面、自小就在封闭的山村长大的少年,那是比登天还要难的事情。
当然这一切对于吴帆徽来说,的确不算什么,读书的时候,他就是选择文科,后来上了某名牌大学的法律系,专攻刑法,那是一所学风很好的大学,授课的教授要求学生多看古书,从历史上的法典之中吸取知识,还专门强调中国古代的刑法,从唐代到明代,就是世界上最完备的,只是后来遭遇一段时间的曲折,慢慢的有些落后了。
读书的时候,大明律就是吴帆徽详细研究的法律,为了能够真正的理解大明律,他还阅读了明史以及其他一些有关对明朝民生、社会发展和法律评论等等书籍,甚至接触到了有关四书五经和论语的相关点评等等。
参加工作之后,因为兴趣方面的原因,吴帆徽继续阅读评论有关明朝兴衰的书籍,阅读这些书籍的时候,他为明朝的强大骄傲,也为明朝的衰败嗟叹,更是为明朝灭亡叹息。
刚刚穿越的时候,吴帆徽甚至想到了,是不是自己过多的研究了明朝的历史,所以上天让他冷不丁的穿越到明朝来了。
读书的目的就是考取功名,就是要入朝为官,金榜题名和衣锦还乡,这是读书人最大的荣耀,不过做到这一点很难,大明那么多的读书人,有些人甚至到了五六十岁的年纪,依旧是白丁或者童生一个,没有能够通过院试,没有取得秀才的功名。
能够取得秀才的身份就很不错了,秀才又被称呼为生员,每月能够从官府领取禄米,用以维持自身和家人的生活。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没有取得功名的读书人是很悲惨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辈子就知道读书,不会种田,不会谋生,而且一身的酸腐气,简直就是废人。
进入到祠堂,斑驳的木门、破损的墙体、粗壮的木柱,给人厚重和沧桑的感觉。
祠堂里面的光线不是很好,看来也是很长时间没有维修了。
走过天井,吴庆超的神情变得肃穆。
天井正面的厢房一分为二,这里应该是学生上课的地方,厢房的左边有两间耳房,这里应该是塾师歇息的地方。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