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53wx.com,明末之成王败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唐世济的突然造访,让吴帆徽着实有些吃惊。
尽管吴帆徽在国子监训诫了诸多的先生,但国子监的确与其他衙门有不一样的地方,这里很是独立,与其他的衙门几乎没有什么交集,京城的国子监有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皇上偶尔还可能就朝中的事宜,征询国子监祭酒的意见,但在南京根本不存在。
也就是说,吴帆徽相对是独立的,可以沉湎于学术之中,他不需要与南京的六部和都察院等部门打交道,管理好国子监的事宜就可以了。
不过唐世济前来拜访,也有一定的道理,吴帆徽是京城都察院左佥都御史,不管怎么说与南京都察院还是有一些交集的,都察院主要负责监督和弹劾官吏的事宜,尽管说南京的都察院,不可能有京城都察院那么大的权力,但其还是能够监督南直隶以及南方的诸多官员。
吴帆徽到国子监赴任的时间不长,出手整顿刊印试卷的事宜之后,也要开始筹备考试的事宜,毕竟是肄业考试,还是需要高度重视的,所以十来天的时间,他几乎都是两点一线,来往于国子监和府邸之间,其余地方根本就没有去过。
六月初就要考试了,南京城也逐渐的热闹起来,不少的生员都抵达南京,准备参加马上就要开始的乡试,因为乡试的原因,七月和八月两个月,国子监比较清闲,五经博士,部分的助教、学正、学录会被抽调参加乡试阅卷的事宜,成为乡试内帘官。
吴帆徽这段时间的确比较忙,他需要审核考题,经过他审核的考题,将交给典籍厅刊印,一旦试卷刊印出来,任何人都不得靠近典籍厅,否则会遭遇严厉的惩戒。
吴帆徽将唐世济迎进了书房。
唐世济几乎一直都是在南京的六部做官,天启年间以大理寺丞的官职,出任南京兵部左侍郎,后被削籍,崇祯元年十月官复原职,崇祯二年三月再次被罢官,崇祯五年六月出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六年正月擢升左都御史。
唐世济是朝廷二品官员,吴帆徽只是四品的左佥都御史,故而勉强算是唐世济的下属。
“吴大人前来赴任,本官一直都想着抽时间前来祝贺的,奈何这段时间事情有些多,一直都抽不出身来,今日得闲,专门前来拜访。”
“唐大人客气了,下官谢谢了。”
“吴大人万万不要这样说,本官听闻你在国子监,雷厉风行,整顿秩序,深感佩服。”
吴帆徽的脸上带着微笑,眼睛里面却没有什么笑容。
京城的都察院,几乎被东林党人把控,要说这南京的六部和都察院,也好不到哪里去,南直隶是东林书院和复社诞生和发迹的地方,也是南方读书人引以为豪的事情,绝大部分到南京六部和都察院做官之人,大都是比较失意的,而东林书院和复社,以针砭朝政为己任,恰恰符合了这些失意官员的心思,故而他们之中很多人,尽管不是东林党人,更非复社的成员,但对东林书院和复社,都是有着好感的。
唐世济就是其中之一。
吴帆徽一直怀疑,刊印试卷的事宜,可能与党争有些关系,这期间怕不仅仅是牵涉到东林党人和复社,还有可能牵涉到浙党。
不知道唐世济突然说出来这些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吴帆徽与唐世济不熟悉,他们之间的见面,泛泛而谈是可以的,也算是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但突然就说到了国子监的事宜,这让吴帆徽不是很舒服,内心也肯定是有想法的。
“下官奉旨管理南京国子监,不敢辜负圣恩,唯有尽力而已,说不上雷厉风行。”
“吴大人真是谦虚,本官是赞成吴大人之作为的,国子监乃是教书育人、授业解惑之地,更是为皇上和朝廷培养人才之地,若是诸多的先生,总是沉湎学识之中,不知道朝中事宜,那诸多的监生,岂不是跟着学了,众人都不关心朝中的事宜,凭着自身的认识来理解朝中的事宜,这岂不是要出事,吴大人说是不是啊。”
吴帆徽有些警惕了,唐世济这番话是什么意思,不管是京城的国子监,还是南京的国子监,多年来都存在不关心朝政事宜的情况,而作为教授学生的国子监,主要还是教授学生儒家学识为主,轻易是不会去关心朝政的。
吴帆徽也不赞同国子监的监生去关心什么朝廷的事宜,南直隶的东林书院和复社,就是因为过于的关心朝政,以至于卷入到党争之中,甚至成为党争的主要力量。
... -->>
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唐世济的突然造访,让吴帆徽着实有些吃惊。
尽管吴帆徽在国子监训诫了诸多的先生,但国子监的确与其他衙门有不一样的地方,这里很是独立,与其他的衙门几乎没有什么交集,京城的国子监有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皇上偶尔还可能就朝中的事宜,征询国子监祭酒的意见,但在南京根本不存在。
也就是说,吴帆徽相对是独立的,可以沉湎于学术之中,他不需要与南京的六部和都察院等部门打交道,管理好国子监的事宜就可以了。
不过唐世济前来拜访,也有一定的道理,吴帆徽是京城都察院左佥都御史,不管怎么说与南京都察院还是有一些交集的,都察院主要负责监督和弹劾官吏的事宜,尽管说南京的都察院,不可能有京城都察院那么大的权力,但其还是能够监督南直隶以及南方的诸多官员。
吴帆徽到国子监赴任的时间不长,出手整顿刊印试卷的事宜之后,也要开始筹备考试的事宜,毕竟是肄业考试,还是需要高度重视的,所以十来天的时间,他几乎都是两点一线,来往于国子监和府邸之间,其余地方根本就没有去过。
六月初就要考试了,南京城也逐渐的热闹起来,不少的生员都抵达南京,准备参加马上就要开始的乡试,因为乡试的原因,七月和八月两个月,国子监比较清闲,五经博士,部分的助教、学正、学录会被抽调参加乡试阅卷的事宜,成为乡试内帘官。
吴帆徽这段时间的确比较忙,他需要审核考题,经过他审核的考题,将交给典籍厅刊印,一旦试卷刊印出来,任何人都不得靠近典籍厅,否则会遭遇严厉的惩戒。
吴帆徽将唐世济迎进了书房。
唐世济几乎一直都是在南京的六部做官,天启年间以大理寺丞的官职,出任南京兵部左侍郎,后被削籍,崇祯元年十月官复原职,崇祯二年三月再次被罢官,崇祯五年六月出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六年正月擢升左都御史。
唐世济是朝廷二品官员,吴帆徽只是四品的左佥都御史,故而勉强算是唐世济的下属。
“吴大人前来赴任,本官一直都想着抽时间前来祝贺的,奈何这段时间事情有些多,一直都抽不出身来,今日得闲,专门前来拜访。”
“唐大人客气了,下官谢谢了。”
“吴大人万万不要这样说,本官听闻你在国子监,雷厉风行,整顿秩序,深感佩服。”
吴帆徽的脸上带着微笑,眼睛里面却没有什么笑容。
京城的都察院,几乎被东林党人把控,要说这南京的六部和都察院,也好不到哪里去,南直隶是东林书院和复社诞生和发迹的地方,也是南方读书人引以为豪的事情,绝大部分到南京六部和都察院做官之人,大都是比较失意的,而东林书院和复社,以针砭朝政为己任,恰恰符合了这些失意官员的心思,故而他们之中很多人,尽管不是东林党人,更非复社的成员,但对东林书院和复社,都是有着好感的。
唐世济就是其中之一。
吴帆徽一直怀疑,刊印试卷的事宜,可能与党争有些关系,这期间怕不仅仅是牵涉到东林党人和复社,还有可能牵涉到浙党。
不知道唐世济突然说出来这些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吴帆徽与唐世济不熟悉,他们之间的见面,泛泛而谈是可以的,也算是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但突然就说到了国子监的事宜,这让吴帆徽不是很舒服,内心也肯定是有想法的。
“下官奉旨管理南京国子监,不敢辜负圣恩,唯有尽力而已,说不上雷厉风行。”
“吴大人真是谦虚,本官是赞成吴大人之作为的,国子监乃是教书育人、授业解惑之地,更是为皇上和朝廷培养人才之地,若是诸多的先生,总是沉湎学识之中,不知道朝中事宜,那诸多的监生,岂不是跟着学了,众人都不关心朝中的事宜,凭着自身的认识来理解朝中的事宜,这岂不是要出事,吴大人说是不是啊。”
吴帆徽有些警惕了,唐世济这番话是什么意思,不管是京城的国子监,还是南京的国子监,多年来都存在不关心朝政事宜的情况,而作为教授学生的国子监,主要还是教授学生儒家学识为主,轻易是不会去关心朝政的。
吴帆徽也不赞同国子监的监生去关心什么朝廷的事宜,南直隶的东林书院和复社,就是因为过于的关心朝政,以至于卷入到党争之中,甚至成为党争的主要力量。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