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53wx.com,明末之成王败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知道朱大人如何分析这大凌河城的战斗。”
“吴大人,实不相瞒,下官认为没有必要如此啊。从邸报上面看,朝廷在大凌河之战损失惨重,近六万的军队被打败,这是我大明史上少有之失败,山海关总兵祖大寿、副总兵祖泽瑞和刘天禄悉数投降后金鞑子,内阁大臣孙承宗大人因此致仕,宁远总兵吴襄、锦州总兵宋伟被罢免,监军道张春、副总兵祖大乐等被俘获,副总兵何可纲、张存仁阵亡,我朝廷在关外之精兵,几乎损失殆尽。”
“朱大人为何认为没有必要。”
“下官主要还是认为修建大凌河城没有必要,朝廷已经廷议,认为大凌河城荒远,不应该筑城,当初修建大凌河城,是兵部尚书梁廷栋大人之建议,梁大人因此被罢免,朝廷就应该及时撤离修筑大凌河城的军士,不想来不及撤离,城内万余大军和民夫被后金鞑子围困,促使朝廷必须派遣大军驰援,结果是一败涂地,下官真的为关外局势担忧。”
吴帆徽的手中拿着邸报,他已经看过不下三遍。
邸报之中并未提及登州参将孔有德,而这个时候,在北直隶河间府所属的吴桥,一场撼动大明王朝根基的兵变即将出现,这场兵变,让已经难以承受大凌河之战失败的大明王朝雪上加霜,不仅仅失去了关外的精兵,也即将失去在登州和莱州训练的所谓的新军。
大凌河之战,让大明驻守关外的最为精锐的关宁铁骑,全军覆没,登莱兵变,让大明苦心打造的登莱新军几近全军覆没,而且其中部分人还归顺了后金,重金购买的火炮也被后金获得,此消彼长,大明王朝从此无法抵御后金鞑子的进攻,只能够依靠关外的城池苦苦支撑。
登莱兵变出现的原因,就是因为大凌河之战。
身在米脂县的吴帆徽,非常清楚这里面的缘由,而且仔细研究过大凌河之战与登莱兵变,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朝中的党争促使这一切的发生。
兵部尚书梁廷栋被罢免,成为了大凌河之战的根源,其被罢免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他建议征收剿饷,用以剿灭流寇,让老百姓的负担更加沉重,其二是忽略了对流寇的彻底围剿,默许了以招抚为主的围剿策略,导致流寇愈发的壮大,其三就是党争,梁廷栋得到了主官兵部事宜的内阁大臣孙承宗的支持,孙承宗被认为是朝中东林党人最大的靠山。
于是流寇的逐渐壮大、偏远的大凌河城不该修筑、耗费了无数钱粮等等事宜,成为了梁廷栋被弹劾的主要缘由,梁廷栋被迫辞去兵部尚书职务,回家去做老百姓。
梁廷栋离开兵部,孙承宗孤掌难鸣,大凌河城修筑的进度慢下来,负责守卫的军士悉数撤走,仅仅留下万余的构筑城池的班军,没有太强的战斗能力。
后金皇太极敏锐发现大凌河城的危险,亲率大军攻打正在构筑的大凌河城,睿智的皇太极充分采用了围城打援的方式,打败了前来增援的多路明军,逼迫守卫大凌河城的祖大寿等人投降,而城内一万多的军士,全部被皇太极收纳。
驻守登州的登莱巡抚孙元化,接到了朝廷的命令,派遣大军前去增援大凌河城,孙元化派遣了登州参将孔有德,率领三千军士前去增援,要说这朝廷也是脑子进水了,从登州出发前往大凌河城,两千多里地的距离,登莱新军以重炮为主,行军的速度本来就是异常缓慢的,就算是抵达了大凌河城,怕是战斗早就结束了。
孔有德率领的军士抵达吴桥的时候,大凌河城的战斗已经结束,后金取得完胜。
可惜孔有德不知道,他的布下在吴桥得不到粮草的补给,在闰十一月一场大雪到来的时候,终于开始劫掠百姓,于是一场震惊大明王朝的兵变,在这个严寒的季节出现了。
在吴帆徽看来,构筑大凌河城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凌河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构筑完成之后,对后金鞑子是巨大的威胁,只要明军牢牢守住大凌河城,后金就不敢轻易的进攻锦州、宁远等城池,关外这一带也就能够得到暂时的安宁。
其实构筑大凌河城,是内阁大臣孙承宗的提议,只不过朝中某些人清楚,直接攻击孙承宗得不到皇上的支持,于是将矛头对准了兵部尚书梁廷栋,导致了后面一系列战斗的发生。
朱天麟的认识,让吴帆徽心情有些沉重,看来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辽东和关外的局势,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战略眼光的,熟悉辽东局势的孙承... -->>
“不知道朱大人如何分析这大凌河城的战斗。”
“吴大人,实不相瞒,下官认为没有必要如此啊。从邸报上面看,朝廷在大凌河之战损失惨重,近六万的军队被打败,这是我大明史上少有之失败,山海关总兵祖大寿、副总兵祖泽瑞和刘天禄悉数投降后金鞑子,内阁大臣孙承宗大人因此致仕,宁远总兵吴襄、锦州总兵宋伟被罢免,监军道张春、副总兵祖大乐等被俘获,副总兵何可纲、张存仁阵亡,我朝廷在关外之精兵,几乎损失殆尽。”
“朱大人为何认为没有必要。”
“下官主要还是认为修建大凌河城没有必要,朝廷已经廷议,认为大凌河城荒远,不应该筑城,当初修建大凌河城,是兵部尚书梁廷栋大人之建议,梁大人因此被罢免,朝廷就应该及时撤离修筑大凌河城的军士,不想来不及撤离,城内万余大军和民夫被后金鞑子围困,促使朝廷必须派遣大军驰援,结果是一败涂地,下官真的为关外局势担忧。”
吴帆徽的手中拿着邸报,他已经看过不下三遍。
邸报之中并未提及登州参将孔有德,而这个时候,在北直隶河间府所属的吴桥,一场撼动大明王朝根基的兵变即将出现,这场兵变,让已经难以承受大凌河之战失败的大明王朝雪上加霜,不仅仅失去了关外的精兵,也即将失去在登州和莱州训练的所谓的新军。
大凌河之战,让大明驻守关外的最为精锐的关宁铁骑,全军覆没,登莱兵变,让大明苦心打造的登莱新军几近全军覆没,而且其中部分人还归顺了后金,重金购买的火炮也被后金获得,此消彼长,大明王朝从此无法抵御后金鞑子的进攻,只能够依靠关外的城池苦苦支撑。
登莱兵变出现的原因,就是因为大凌河之战。
身在米脂县的吴帆徽,非常清楚这里面的缘由,而且仔细研究过大凌河之战与登莱兵变,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朝中的党争促使这一切的发生。
兵部尚书梁廷栋被罢免,成为了大凌河之战的根源,其被罢免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他建议征收剿饷,用以剿灭流寇,让老百姓的负担更加沉重,其二是忽略了对流寇的彻底围剿,默许了以招抚为主的围剿策略,导致流寇愈发的壮大,其三就是党争,梁廷栋得到了主官兵部事宜的内阁大臣孙承宗的支持,孙承宗被认为是朝中东林党人最大的靠山。
于是流寇的逐渐壮大、偏远的大凌河城不该修筑、耗费了无数钱粮等等事宜,成为了梁廷栋被弹劾的主要缘由,梁廷栋被迫辞去兵部尚书职务,回家去做老百姓。
梁廷栋离开兵部,孙承宗孤掌难鸣,大凌河城修筑的进度慢下来,负责守卫的军士悉数撤走,仅仅留下万余的构筑城池的班军,没有太强的战斗能力。
后金皇太极敏锐发现大凌河城的危险,亲率大军攻打正在构筑的大凌河城,睿智的皇太极充分采用了围城打援的方式,打败了前来增援的多路明军,逼迫守卫大凌河城的祖大寿等人投降,而城内一万多的军士,全部被皇太极收纳。
驻守登州的登莱巡抚孙元化,接到了朝廷的命令,派遣大军前去增援大凌河城,孙元化派遣了登州参将孔有德,率领三千军士前去增援,要说这朝廷也是脑子进水了,从登州出发前往大凌河城,两千多里地的距离,登莱新军以重炮为主,行军的速度本来就是异常缓慢的,就算是抵达了大凌河城,怕是战斗早就结束了。
孔有德率领的军士抵达吴桥的时候,大凌河城的战斗已经结束,后金取得完胜。
可惜孔有德不知道,他的布下在吴桥得不到粮草的补给,在闰十一月一场大雪到来的时候,终于开始劫掠百姓,于是一场震惊大明王朝的兵变,在这个严寒的季节出现了。
在吴帆徽看来,构筑大凌河城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凌河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构筑完成之后,对后金鞑子是巨大的威胁,只要明军牢牢守住大凌河城,后金就不敢轻易的进攻锦州、宁远等城池,关外这一带也就能够得到暂时的安宁。
其实构筑大凌河城,是内阁大臣孙承宗的提议,只不过朝中某些人清楚,直接攻击孙承宗得不到皇上的支持,于是将矛头对准了兵部尚书梁廷栋,导致了后面一系列战斗的发生。
朱天麟的认识,让吴帆徽心情有些沉重,看来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辽东和关外的局势,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战略眼光的,熟悉辽东局势的孙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